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你相信命運嗎?”“疾病是諸神對人類的懲罰嗎?”“是什么力量影響歷史的走向?”
少女蘇菲在某天突然思索起關于命運的問題,她想請神秘的哲學家艾伯特來她家與她一起探討,艾伯特回函告訴蘇菲暫時不要探查他的身份,并向蘇菲解釋了命運的概念,和各個時代各個流派關于命運的理論,這讓蘇菲恍然大悟。
“命運”,這是多么讓人捉摸不透的字眼,它是算命者試圖預測,但事實上極不可測的事物。古希臘人極其相信命運,認為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按此說法,難道我們做了壞事就可以認為這是命中注定,從而不問責自己,并一再墮落下去嗎?我認為這不過是做了壞事以后的借口罷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人所做的事或是自己所做的事導致或誘發的結果,命運終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不能影響歷史的走向,但古代有的人認為命運不僅能操縱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左右世界的歷史,歸根到底,命運在他們眼里就是一個法力無邊的神,它可以介入戰爭,改變戰爭的`結局,甚至連疾病也是它降的災禍;現代同樣有一些人會相信用紙牌、看手相、觀察星座等方式就可以知曉命運,殊不知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辭。如果用這些荒誕的東西,跟命運毫無關聯的東西就能知曉命運,那算命師豈不是神?這些極不可靠的預言,只要改變了誘發因素或是過程中的一個細節,命運就會大不相同!這些實際上都是迷信,都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才認為這是命運所為。
德菲爾神廟上有一句著名的銘文:“認識你自己!”,我認為其中一層意思是人類絕不可以自以為不朽,同時也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而命運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并不是什么神什么鬼強加在你身上的! 我們不能迷信命運,更重要的是人類強大的意志和力量。在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大面積地侵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命里注定要亡國,最開始甚至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鐵托也這樣認為,但他后來意識到國家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帶領著民族軍奮起反抗德國法西斯,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打倒法西斯宣告獨立。
命運是不可預測的,美國的一個機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百名紙牌占卜者、占星術者、算命師給一個年輕男人預測他在一個月后會遭遇什么事情,結果這一百名“預言家”的預言結果竟然各不相同,這就使他們的命運可以預測理論不攻自破了! 我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如貝多芬,他雙耳失聰,一般人都認為他絕對不可能創作音樂,但他不相信命運,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無法使我屈服”。貝多芬重振旗鼓,譜寫出了《田園》、《命運》等偉大音樂篇章,由此可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哲學類故事書,在哲學主題深奧的情況下卻又不失真實,實在是難能可貴。這一本哲學書囊括了從古希臘的泰勒斯時代一直到近現代的馬克思時代的完整哲學史,每一課上的都很生動,每一個故事都很有深意。讓我最震驚的是“雅典學派”那一課。這一節課是以錄像的形式呈現的,錄得本來是雅典的風景,可是卻突然變成了蘇格拉底時代的雅典,并且能夠與古希臘的所有哲學家進行對話。比如與德謨克利特討論原子論,或者與蘇格拉底討論自然派哲學。腦洞之大令人嘆服。那個哲學老師給蘇菲上了一節極為“生動”的哲學課。
喬斯坦·賈德對歷史上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讀,但是,我認為他還是出了一些錯誤。比如他寫到牛頓,列出他在力學與光學方面的種種貢獻,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軌道定律,并說他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動力”的理論是絕對錯誤的。又比如他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有關“適者生存”卻說的不夠嚴謹。書中說,“而進化的實際‘機轉’則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說得云里霧里,容易引起誤解。雖說此書白璧微瑕,卻還是優秀的。
除了哲學意義,這部小說的故事性也極強。蘇菲的故事其實是艾伯特少校給他的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但是一開始描寫蘇菲的故事時,我們完全不能想到原來蘇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給席德的哲學講義而已。這一種寫法其實和莎士比亞的戲劇《馴悍記》有些類似。《馴悍記》一開始是一個富人把一個窮人抬到家里,并且給他看戲,看的就是“馴悍記”。只不過《馴悍記》中的主線故事是給乞丐看的戲,而且它是讓你看到本書中間時逐漸沉醉于“馴悍”的故事當中,能夠很好地引出主題,而《蘇菲的世界》是讓你逐漸逐漸認識到“蘇菲的故事”原來只是一本書的事實。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是能讓讀者陶醉其中,使人讀這一本書的欲望極強,從而達到自我營銷的作用。
雖然故事性與哲學意義都給這一部小說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覺得這一部小說最讓我驚艷的一點卻是他所要表達的人生道理。蘇菲的.故事存在于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卻是在我們書里。那么,從他們的故事聯想到自己的世界,我們會不會也是存在于某一個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許你會說,我們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們是真的人。可是蘇菲也有這種感覺呀!所以我們很有可能也是虛擬人物。
這一本書既是一個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動的哲學課,還是一次意義重大的人生講堂,真不愧為一部世界經典名著。
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哲學是什么?或許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蘇菲很幸運,有一個神秘的哲學老師專門為她函授這門課程。我也很幸運,能夠跟著蘇菲一起漫步在歷史的長廊,明晰各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們深刻而富有內涵的思想,同他們一起感悟人生的哲理。
初遇這本書,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讀著這些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文字,我竟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放佛我進入了書中的世界,見到了蘇菲,見到了席德,也見到了行蹤飄忽不定的艾伯特老師。翻開蘇菲桌上的講義夾,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章的課程內容。這使我不得不折服于艾伯特驚人的記憶力與淵博的學識。他是一個淵博的宿儒,就如同魯迅在三味書屋的老師一般,但他更有一種超脫的靈氣。
睜開眼,看見鏡中的自己,心中不免有些驚訝。如果我們不曾見過自己的容貌,定會為面前這個陌生的孩子而感到匪夷所思。而當我們知曉了其中的奧秘,并漸漸一習一以為常,鏡子也就失去了它所包含的特殊的價值。時間的推移令我們熟悉了身邊的事物,我們的好奇心也在慢慢減弱。哲學的產生正是源于人們強烈的好奇心。可事實卻在證明,人們并不了解哲學,也因此變得庸俗和平凡。
人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生物,與植物、動物不同,人會思考。“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在思索人生時所悟出的道理,正如書中所說:“有一件事情必然是真實的',那就是他懷疑。當他懷疑時,他必然是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個會思考的存在者。”這話是極好的,對于我們也同樣適用。并不是只有像他一樣的偉人才能夠思考,我們也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或許,我們可以從簡單平凡的生活中體悟出生命的哲理。
跟隨著蘇菲和艾伯特,從基礎學起,一步步邁進哲學的大門。我仿佛望見了門后那篇廣袤的天地。碧水藍天,芳草萋萋,優美的風光吸引著我,促使我加快了步伐。我看見了當年的蘇格拉底,這個全雅典最聰明的人、一位出色的哲學家最終卻服毒自盡。我為他感到惋惜,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如此戲劇性的人生,恐怕連他自己也始料不及吧。如果我生活在當時,定會阻止他這樣輕易放棄了生命,盡管我知道在怎么做也是無濟于事,這一切仿佛早已被命運安排好了似的。
提起命運,我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與短暫。一個好端端的人可能無緣無故倒在地上,經搶救無效而失去了生命。不必說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身上,當它真正降臨時,就算想躲也躲不掉。悲劇的發生正是源于我們沒有理性地看待一切不幸的事,沒有珍惜身邊的人。當那一天真正來臨時,我們才會覺得后悔,感到痛徹心扉。
蘇菲的哲學課程仍在繼續,而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更加深刻了。人生就如一場夢,而我們便是夢中的星辰,照亮了黑暗的人生。一生一世,如夢初醒。因為有我們這些生命的存在,世界才會更美。
關于《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不錯哲學入門書。封面像童話,開頭也很有童話的味道,看著看著卻越來越嚴肅,后來對于我簡直是可怕,當然也有救贖。
也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開始思索人生的意義,自己想得沒有頭緒,便想從《蘇菲的世界》書中尋求答案,也不知為什么誤打誤撞就找上了哲學。后來發現哲學的確是研究這方面的。這是不是能說明只要愿意解決問題,方法總會有的?無論如何,我們千萬不要放棄去努力。
文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一開始出現的蘇菲的世界,里面她有著自己的生活,還有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給她上哲學課。另外一個世界是席德的世界,她有一個很愛她的爸爸。
我再次確定我在思索的那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我比較傾向于薩特的想法:人生本沒有意義,需要我們自己去賦予。雖然最終我們終究會滅亡,不復存在。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抓住自己擁有的時間,利用自己選擇的自由,負起對人生的責任。心里頓時安定多了。不知有多少人被這個問題困擾著,書中有個觀點,應該在小學就安排一門哲學入門課程,在他們最富好奇心的時候。小孩子對很多事情都好奇,對自己怎么來,人生應該怎樣度過以及這個世界怎么會這樣都愿意探索,及早普及一些哲學基礎并鼓勵他們自己探索,都是很好的做法。請想象一下,一個人一直麻木地活著,突然有一天他想起這些問題,恍然間覺得自己這么多年都白活了,該是如何地崩潰!盡早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不是可以珍惜時間更好度過嗎。
看到后來被作者的腦洞嚇到了。一直以為《蘇菲的世界》主角是蘇菲,原來她和她的世界是文中一位父親為了女兒寫的書中的角色!一層一層的,嚇得我懷疑自己也是生活在哪個人的書中了。幸好并沒有遭遇她們這么怪異而線索明確的事,讓我暫時安心了。我甚至想,就算在書中我也要好好地度過。后來我終于知道這是“存在的焦慮”,表明我還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這不是壞事。更讓人驚奇的是,他們兩個世界不僅可以互相感受到彼此,并且最后他們角色反轉了:原本作家艾勃特控制并影響著蘇菲老師艾伯特的他們的世界,后來艾伯特知道了這個殘忍的真相,并利用他的哲學智慧帶著唯一信任他的蘇菲逃離了那個荒謬的世界,來到了席德的世界。在這里,他們以精靈的身份存在,可以看到聽到他們,而他們卻不知道。
這里告訴我們,哲學并不是空想,它是可以實踐的,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以上那些哲學都是前人的思想,而我們必須不斷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自行解決。正如薩特所說:關于存在的問題是無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筆記01-09
蘇菲的世界好句05-19
《蘇菲的世界》經典句子12-16
蘇菲的世界的好句10-10
蘇菲的世界經典段落11-28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04
蘇菲的世界感悟作文07-29
蘇菲的世界的好詞好句01-31
蘇菲的世界好詞好句08-08
蘇菲的世界好詞好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