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通用22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
陶校長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今天我在語文課上看到了《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馬上像磁鐵一樣吸引了我。我想陶校長的演講一定很出色,很生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陶校長的演講》一文開頭就告訴我們要談“天天四問”這四個問題。
當我讀到第二問,問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時,我才明白,原來“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社會。”讀到這,我慚愧得無地自容。因為我從來也沒問過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更不要說天天了。因此我的學問總是不會有進步,我作業上的字很差,學習各方面都不如別人,和好同學相比,他們真是只強壯的大象,多么偉大啊。而我卻是只小小的螞蟻,多么渺小啊。
陶校長的第二問,問的好,我不僅找到了與好同學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差的原因:因為我平時作業馬馬乎乎,碰到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就氣餒。正如陶校長所說:“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用心致志,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達到勝利的比岸。”讀到這里我就有了信心。只要按陶校長說得去做,相信自己一定回追上那些好同學。
讀完這篇文章,我掩面卷思:假如自己能像陶校長說的那樣,堅持作到天天四問,那么我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今后我一定不辜負陶校長對我們的希望,用“天天四問”來不斷地激勵自己。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2
上上個月剛學完的《陶校長的演講》真是讓我受益匪淺,讀完后我沉思良久,深感陶校長真不愧是大教育,他要求學生每天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并以此來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每日四問,把我們平時看似不經意的許多壞習慣都問了出來。
比如,“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讀到這里,我不禁臉紅了,想起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在家吃午飯,一看桌上全是蔬菜,而且沒有一樣是我喜歡吃的,我立刻撅起嘴,偷偷地把飯倒進鍋里,把爺爺夾給我的.菜放回盤子里,下午餓著肚子去上學了。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我突然感到暈頭轉向的,心里難受極了,說:“哎呀怎么發中午又接我去醫務室,醫生對我說平時要加強營養,不要挑食。唉,挑食真是既讓我損害了健康,又耽誤了學習。
“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這里不僅說到了怎樣做學問,而且也說到了一個人的意志力。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二年級時,我當語文課代表,上課不專心致志,最后被撤職了。現在我上課認真聽講,遇到難題再也不退縮,主動迎頭而上,一一克服,終于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當上了中隊長。
“每天四問”是我們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鐘。如果我們每天都這樣地問問自己,這樣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在健康、學問、工作、道德有長足的進步。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3
近日,我們學了一篇文章:《陶校長的演講》,我的感觸很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這樣的故事:在校會上,我國的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校長要求同學們每天問自己四個問題,問一問自己的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都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源泉,工作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每天這樣問問自己,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陶校長說的很對。尤其是在身體健康這一方面。陶校長把我們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方面,我很感動。陶校長很關心同學們的身體,所以要求同學們持之以恒地鍛煉,作為每天自省的第一個問題。他想讓同學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免疫力,是位關心同學的好老師。他教育同學們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告訴同學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從小樹立同學們身體健康的保護意識。因為人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擁有健康的前提下進行的。
假如讓我每天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就要問問自己:今天你過得充實嗎?快樂嗎?生命很寶貴,我們只有快快樂樂地度過每一天,并利用好每一分鐘,才能讓自己生活更美好。快樂的利用好每一分鐘,會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而快樂是可以傳染的,我們的快樂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使我們周圍的人都快樂地對待每件事,快樂地迎接每一天。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每天問問自己:今天你的身體、學識、工作、道德方面都有進步嗎?今天你過得充實嗎?快樂嗎?這樣,才能天天進步,健康快樂的成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讓我們每天自省,讓自己更完美吧!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4
上星期我們學了《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他主要是要求學生每天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激勵和鞭策自己,體驗了老一輩教育家對下一代的關心。
學完這篇課文,我覺得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天四問非常值得我們學生去思考。首先,是身體健康。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挑食、偏食,所以營養不良。有很多人是亂吃零食和垃圾食品,缺乏必要的運動,引起過度肥胖。營養不良和過度肥胖都是不健康的,我們應該合理飲食和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邁出理想的第一步。其次是學問進修。現在學生在學習方面一般是完成老師的書面作業,沒有復習和預習的習慣。在課堂上開小差,不能抓住這關鍵的40分鐘,學習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會退步。所以我們要專心致志地學習文化知識,養成我要學的習慣,有了學問才能追求更遠的目標。再有是工作效能。無論是什么工作都要有責任心。我家隔壁有一個做苦工的伯伯,因為工作賣力,包工頭給他的報酬比別的工人多。而村里的.一個老板,因為沒有好好經營自己的的企業,整天沉迷賭博,最后終于因為資金周轉不了,只得關閉了工廠。
所以無論自己在工作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社會中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后是道德品格。現在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給老人、小孩讓座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馬路上的痰、煙頭、垃圾越來越少了,說明現在的人有公德心了。而有些國家干部卻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收受別人的錢財,不但使國家受了損失,而且自己也身敗名裂。因此,一個人不但要有公德心,也要有私德心,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只有堅持做到每天四問,才能有所進步,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5
從《陶校長的演講》這篇文章中我學到許多知識,比如:每天問自己四個問題等等。如果每天這樣激勵和鞭策自己,我們就一點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率、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長長足的進步。
但讓我懂得最深刻的還是:知識的重要。陶校長讓我們每天問問自己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這樣天天問問自己,有什么用呢?因為我們小學生的任務是學習知識,有了學問,我們將來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會,這不就是愛祖國的一個行為嗎?有的小學生嘴里經常說長大成為祖國的棟梁,可實際行為呢?要想長大成為祖國的'棟梁,就把自己的主要任務完成先吧!
我是一名小學生,學習是我的任務,我想長大后造福于社會,這不就是給予我一個提醒嗎?以前上課有時候想別的事情,發呆的我,上課要專心致志,就要向對待作業一樣認真;以前遇見困難就退縮,不會動腦子的我,今后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開動腦子。
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6
今天,我學了《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里面的“每天四問”是我印象深刻。“每天四問”就是每天都問自己四個問題——身體、學問、工作、道德有沒有進步,有的話,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其中,身體健康這個問題對我啟發最大。
我雖然學習成績好,但體育很差,偶爾才能得優。于是,在暑假里,我經常去鍛煉身體——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因為我知道,健康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你學問高,也不會有成就的。就是這樣,我健康了許多,肌肉也結實了許多。鍛煉,讓我知道了身體的重要!
除了鍛煉,想要有好身體,也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有些人玩電腦玩到凌晨幾點,早上六點半就要起床上學,這哪是合理的作息呀?應該早睡早起,這樣才有健康的身體。就像陶校長說的:“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自覺持久的鍛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陶校長的演講,是我印象深刻。以后,我會繼續鍛煉身體,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筑起“科學健康的堡壘”!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7
在實驗二小,我每天都聽見老師說:“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句話。讀了《陶校長的演講》,我才明白了老師為什么總要對同學們說這句話。
陶校長在演講中,提醒同學們每天問問自己的學問、道德、身體和工作有沒有進步。讀了這篇演講,我思考著: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就可以,如果你沒有一點進步,那一天、兩天、一個月,你就白過了。
“今天你進步了嗎?”媽媽問我。“有!”“你進步了什么呢?”“我今天加強了自己的身體鍛煉,跑了一個小時的'步,和爸爸打羽毛球,還和爸爸比跳繩呢,覺得自己力氣大了!”我自豪的說。小的時候,要多加強鍛煉,鍛煉能加強你的力氣,還能讓你不生病,不打針。
“今天你進步了學問嗎?”進步了。語文課上,我回答了不少問題,收獲了不少知識。
“今天你進步了道德了嗎?”進步了。下午家里來了一個下午來了一個客人,我熱情地說:“請進!”“謝謝!”“喝水么?”“不用了,謝謝。”阿姨說。
今天你工作進步了嗎?在課堂上,我在老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數學、語文成績大大的進步了。
我們的道德、學問、工作還有身體,每天都要自己問一問,有沒有進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一天看書能記住一個詞語,日積月累,一個月你就能記住30個詞語。所以每天一定要問問自己的學問、工作、道德,還有工作有沒有進步。只有這樣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在一年跨越一大步!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8
“四問”是什么?你讀了課題后可能會問。那我告訴你,四問是: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自己的學習有沒有進步?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這四問,我是從《陶校長的演講》中知道的。這篇文章主要說了,陶校長希望每個孩子都做好四問。他想:每個人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不僅指學習上,同時也指做人上、工作上還有身體健康上。做人要學會自律,在今后的生活里才有這四個方面的.本錢。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一名班干部,擔任文體委員。在體育方面,要起到帶頭作用,要把身體鍛煉好,這樣才能在體育課上,帶動同學們做好鍛煉。我堅持每天在家里做十個仰臥起坐。有時,還約著幾個同學一同去運動。第一問我做到了。
第二問:學問有沒有進步?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為有一次語文考試考下了90分。雖然用的紅筆登分,但對于一些學霸,這個分數簡直就是太低了。所以,我買了一本語文教輔,每天做練習、復習、預習,爭取單元考試不下90分。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自己做得較好。老師交給的任務,都按時、高效率地完成,都對自己嚴厲要求,鼓勵自己,幫助同學。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每天早上坐公交車,凡是遇到老弱病殘,我都主動讓座。有一次,一位老師看見了,告訴了班主任,老師還表揚了我。第四問,我做得很好。
每天都要監督自己,堅持四問,讓自己的身心、學問、工作和道德做得更好。每天堅持四問,一定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9
陶校長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每天四問”的演講下,我知道我的工作在一天天進步。
陶校長講的“每天四問”是:“每天的健康有沒有進步?”“每天的學問有沒有進步?”“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對我這個“小胖胖”最有啟發的`第三問:自己的工作有沒有進步。這當然有,還不小呢。這句話讓我清楚,自己成為了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組長。
國慶節前,老師舉行了一次考試,我們這組的同學都得了100分,這是因為我這個小組長對成績比較差的同學進行幫助,才取得的成績。歐陽震遠是全班最差的同學,組長每天陪他一起看書,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的學習就提起來了。
放學了,輪到我們小組值日,我就合理安排同學們,誰去掃地,誰去擦窗子,誰去拖地……最后,教室被大家打掃得干干凈凈。
做班干部,就要做一個負責人的人,要做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如果一個班干部不負責任,自私,不為他人著想,這樣的話,別人就不會聽你的,不會幫助你。
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堅持每天四問。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認真負責,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個對社會有利的人,一個言而守信的人。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0
這篇課文講了陶行知囂張在育才學校建校三周年晚會上的演講。他提出了著名的“每日四問”——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禁問自己,我做到“每天四問”了嗎?沒有做到。這篇課文讓我深深得到了啟發:要安排好合理的生活作息;
多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知識;身為班干部,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在同學面前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道德風范,講究公德和私德,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
有一次,我沒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把作業從七點寫到了十一點。原因是我不好好寫作業,而是一邊寫一邊玩,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心不在焉地學習,使我沒有安排好睡眠時間,損害了健康,這值不值得呢?
社會上就有一些人,他們的學問很高,天文地理全都知曉,為什么他們考試時會作弊呢?阻擋不了金錢的誘惑呢?是因為他們的學問雖高,但卻沒有道德。道德是做人之本,沒有了道德,即使他們的學問再高,都不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一定要把“每天四問”牢記心中,每天都這樣激勵和鞭策自己,是自己在身體、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1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教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在演講時給了我和聽他演講的學生們講了,一個人要每天堅持四問。
四問是: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長進?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其中,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長進和自己擔任的事有沒有長進。第二問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特別是我的學問一直不穩定,一會上升,一會下降。家長也拿我沒辦法。我現在學問已經進步了許多,成了班上的中等生。
我擔當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我不會掃地,不喜歡值日,每次到我們組打掃衛生時,我都跑出去玩了。現在我每次都參加打掃衛生,直到打掃干凈以后才出去玩。
我今后一定要每天從身體健康、學問進步、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個方面問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把壞習慣改掉,還有把做得不好的地方改過來,再把擔當的事情做大一點,做好一點。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2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愛滿天下的博大胸懷,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
陶校長在一次演講中,要求孩子們“每天四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在這四問中,讓我啟發最深的`是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說到這個問題,我問了問自己,我感覺自己的身體沒有進步,因為平時我學習和寫作業時間很緊,沒有時間去鍛煉,只有課間10分鐘和課間操才能跳跳繩,跑跑步。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還有放長假的時候,我們每一天都在睡懶覺,一睡就睡到1~2點鐘,就沒有鍛煉時間了。媽媽每一次都叫不醒我,所以我覺得我沒有時間來鍛煉身體。
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去公園跑步,我以為是去玩,沒有想到媽媽居然是帶我去跑步。到了公園,我問媽媽:“你不是帶我來玩嗎?”媽媽說:“我沒有說帶你玩?”我嘆了一口氣,就無奈地和媽媽開始跑步了。跑了兩圈我累了,就不想跑了:“媽媽我們休息一會兒吧!”媽媽對我說:“不行,不行,我們還要再跑上兩圈。”于是,我停下不跑了,就在一棵大樹下休息,讓媽媽一人繼續跑。
我覺得我這樣不好,因為我不跑步鍛煉,身體就不會好,就容易生病。
我要記住陶校長的話,一定要多多鍛煉身體,有一副好身體,學習才會更好!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3
新的語文書發了下來,為了滿足好奇心,我不由地翻開課本,細細品讀了起來。當我讀完《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后,便陷入了沉思,這真是一篇令人受益匪淺的文章!
“我們來到學校,……,更要緊的是學習做人,學習做‘真人’”,這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在這句話中,我對“真人”一詞很感興趣,翻了翻字典,原來,“真人”是指道教中所說的修行得道的人或真實的人。我將意思帶進去后,發現不對,又仔細想了想,原來是真誠的人。是啊,一個不誠實,不誠懇的人,就算成績再好,也不會被人尊敬。那件往事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我在上課外班時,拿到了一份嶄新的資料,但同桌的卻有些皺褶。同桌便偷偷和我換了一份,頓時,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便一落千丈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真人”。
這篇文章不僅談到了人格問題,還提到了我們的`學習。我認為,陶校長有句話說得非常經典,“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非常簡潔精煉的一句話,尤其是“鉆”這個字用得十分恰當體貼。“鉆”代表鉆研,深入研究。陶校長通過“鉆”字,告訴我們,學知識時要像吃飯一樣,細嚼慢咽,這樣才學得仔細,學得透徹,才能品味其中的韻味。如果狼吞虎咽的話,是根本學不到知識的。
看著看著,我不禁感到十分的慚愧。有一次,我做一道思考題,知道了它的方法和公式,便急匆匆地寫下一題了,一直沒思考過為什么要這樣做。等到下一次,同樣的一道題
我們以后學習一定要仔細、深入。但我們不能漫無目的地去學習,要給自己定好一個目標。找準目標,就要向著它奮斗,在這一路上,我們不僅學得要透徹,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其實,我們就像小鼴鼠在鉆地洞,鉆得越深,離成功的大門就越近!
陶校長的演講的確值得深思,讓我們在學習中做只勤奮的小鼴鼠吧!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4
今天,我讀了《陶校長的演講》一篇課文,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校長向大家提出的“每天四問”,要求我們在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陶校長提到的第一問是自己身體健康的進步。我想,健康是生命之本,我們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去工作,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有一段時間,我總是生病,耽誤了學習,還落下了不少課。后來我就每天吃完晚餐堅持去散步,一開始我很不情愿,后來漸漸適應了許多,身體也逐漸好轉起來。因此,我們應該自覺持久的鍛煉,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和作息,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讓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陶校長提到的第二問是自己學問的進步。我想,“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現在要學好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有一次暑假的時候,到了最后一天我才發現有一項作業沒有做,趕緊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終于給補上了;但是這樣雖然補了作業,卻沒有達到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一知半解,學習效率也大大減少了。所以,只有現在刻苦鉆研,才能更加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陶校長提到的第三問是自己擔任工作的進步。我在班上擔任的職務是中隊長,雖然中隊長要管理的事情比較多,也比較忙,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對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做了很好的鋪墊。
陶校長提到的第四問是自己道德的進步。當今社會,有許多不良的行為,我們要杜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講究社會道德,遵守行為規范,講究自己生活中的道德文明禮貌,這樣才能使社會穩定,使國家發展。
如果我們按照陶校長的“每天四問”來問問自己,反省自己,就會在第二天的學習中發現缺點,取長補短,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更上一層樓”。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5
今天,劉老師給我們上了一課,叫《陶校長的演講》。所謂演講,就是圍繞一個主題,來說明你的觀點與看法。我讀了這篇文章,就深深感受到了“每天四問”的重要性,下面我來給你講一下我理解的重要性。
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我覺得健康與生命是最重要,只有有了一個健康完整的身體,就要堅持每天鍛煉,合理地分配時間,不能長時間讀書,讀了一個小時需要休息,看看窗外,看電視看電腦的時間不能過長,吃飯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吃粗糧。合理安排科學的生活作息,養成勤鍛煉、不挑食、愛護眼睛的好習慣,在心中樹立起“健康第一,生命第一”的觀點。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小學生,學習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有你有了學問,才能更好地建造,創造社會。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韌不拔意志力,就要愛上學習,覺得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就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你今天工作的好壞,對工作的態度,對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影響,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擔任一些小事或一些工作,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從你做這件事的效率和對這件事的態度,就可以發覺你做事的責任心與辦事的能力,是將來到社會中做大事的.基礎,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這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和聽課、讀書、作業同樣重要的學習。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連基本的道德都做不到,那你還能做人嗎?能做“真人”嗎?
我希望我可以養成“每天四問”,讓我在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6
《陶校長的演講》文中提到的“每天四問”,其中有一問就是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學問也是做人的基礎,有了學問才能更好地學習,更好地做人。
我們要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學習要好,還要有一顆純潔且善良的心,讓大家都愿意接近你,與你成為最要好的朋友。因為,有一顆品德優良的心,才是團結友愛的源泉,因此,自然而然的,我們也應團結友愛,保護大家的友誼。
站在某個角落四處望望,數不勝數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而那些做了好事的人,他們都會在別人感謝他們之前悄無聲息地離去。這些人正是有了一顆純潔而且團結友愛的心,才是大家愿意與他們接近。反之,若有美麗的外表卻沒有一顆艷麗的心,那無非是披著孔雀盛裝的小麻雀,只是一幅華而不實的畫。我在我們班的人緣還算可以,我認為這與我每天早上問自己昨天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存在緊密的聯系。
我將品德優良放在人生起點的首位,為的是能與大家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畢竟我已經六年級了,在母校的時間已不多了,以往充滿酸甜苦辣的生活已隨著時間的.河流,或多或少地消逝了,所以,更應該在這時保住友誼而不對任何人造成心靈創傷,不是嗎?
我們要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光是學習好,卻弱不禁風,那又有誰會和他玩呢?所以要想人緣好,殺手锏之一就是身體好哦!另外,活潑開朗也是殺手锏之一,每天開開心心的,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幸福,大家的笑容,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東西。
為了祖國,為了我們自己,進行新的奮斗吧!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7
一陣微風拂起,勾起了我的回憶。重新翻開以往的語文書一篇經典的文章《陶校長的演講》,使我發出不斷的感觸。
這邊課文是一篇演講稿,就要圍繞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個方面問問自己,并鞭策自己,就一定能在以上四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有方、愛生如子的陶校長。
正是因為我深深記住這四點,才使我在生活方面有了改變。
記得一次我們一家子在外旅游,我口渴了便去買甘蔗解渴。一根香甜多汁的甘蔗映入眼簾,我口水直流,是餓狼般的將甘蔗快速咀嚼。一頓享受過后,我面對這一大堆甘蔗渣,心中在猶豫:我是客人,垃圾應該讓老板來收拾,而不是交給顧客。正當我剛要起身走的時候,一陣清風吹醒了我。忽然,我的眼前立即浮現出陶校長那一手拍案,一手豎著四個手指,嚴肅說話的情景。腦海中浮現出幾個詞語,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我這三個方面都沒問題啊,還缺了什么呢?我回過頭來想:對哦,道德品格!我現在這種不衛生的做法不正是玩我的道德品格方面抹黑嗎?于是,我便向老板要來了垃圾袋,細心地將垃圾收拾好。這一舉動被旁人看到了,一個個都讓我豎起了大拇指,也正是因為陶校長,才讓我得到了眾人的贊賞。
我想正是因為學了《陶校長的`演講》這篇經典課文才能讓我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個方面有長足的進步。講是因為這篇經典文章才能使我鞭策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好。每每犯錯誤時,一想到陶校長的模樣,就能立即改正過來。
誦讀了《陶校長的演講》這篇文章,使我認識了這個優秀的中華文化,正是這四個文化一直鞭策著我自己。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8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令我深有感觸的課文,名字就叫做《陶校長的演講》。
課文中的陶校長就是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而這篇課文主要講的就是陶行知還在學校做校長的時候,講的一次演講。那次演講的主題是:每天四問。
第一問,是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因為健康是生命這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本錢去實現理想。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的造福社會。
第三問,自己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因為工作的好壞對我們今天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這樣可以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在這些問題中,我覺得第三問我的進步是最大的.。三年級時,我第一次當選為語文組長,那時候,我每次都收得手忙腳亂,有時候,我甚至一不小心,會把別人的本子掉到了地上,被別踩臟了。
可到了我五年級時,我又被評選上語文組長,這次我有經驗多了,兩只手扶著本子,本子一個一個的放好,最后到第一排把本子順的井井有條。下課了,再按時把作業本發下去。以后我會按陶校長說的方法,每天這樣問問自已,在各方面全面發展,爭取有長足的進步。
我要感謝陶校長,陶行知的這篇演講,因為這篇演講經了我很大的啟發,比如:到學校里上課不但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做人。再比如:要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筑起“科學的健康堡壘”等等。還有許多知識、啟示在等著我們去發現。
我喜歡這種類行的課文,真心希望以后課本能多多出現一些這種類行的課文。
這就是我讀《陶校長的演講》的感想。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19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陶校長的演講》。
《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陶校長讓學生們從“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每天問問自己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陶校長希望學生養成“每天四問”的好習慣,取得長足的進步。
當我讀到“我們到學校里來,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緊的是要學習做人,學習做‘ 真人’ 。”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暑假里的一天,烈日當空。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去江北的姑姑家。168路車上非常擁擠,我像小泥鰍似的在人群中鉆了一遍也沒找到個座位。唉,算了,看來今天只能站在車上看長江的江景了。好不容易過了江,到了橋北路站,終于一位下車的阿姨給我讓了個座位。我一屁股坐了上去。真舒服呀!我的腳就像踩在云中那樣,不再酸疼了。可是,阿姨下車的同時,上來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爺爺。老爺爺顫顫巍巍地走到了我的座位旁邊,我的心里頓時矛盾起來:讓吧,我可憐的腳又要更酸了;不讓吧,我可是個少先隊員。更何況一年級時老師就諄諄教導過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到這里,我站了起來,對站在身邊的老爺爺說:“爺爺,您坐這兒吧!”爺爺激動地說:“孩子,你坐吧,我不累!”我一邊把爺爺扶上了座位,一邊說:“爺爺,尊老愛幼是我應該做的'。”老爺爺高興地說:“謝謝你,好孩子!”我笑了。
其實,在公交車上讓座也是一種美德。我們要像陶校長說的那樣,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會做一個講究公德和私德的小公民。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20
今天,我讀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校長的演講,讓我感觸很深。
陶校長的每天“四問”,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身體有進步,因為我每天早晨起來跑步鍛煉身體,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打羽毛球鍛煉身體,我做到了第一問。我們只有堅持鍛煉身體才能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我們一定要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筑起“科學的健康堡壘".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有進步,我每天吃完飯都會看書和復習和預習今天所學的課文和明天要學習的知識,我做到了第二問。我們是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要想自己的知識更豐富,就要堅持每天多讀書、讀好書、寫提綱。要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才能夠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問:自己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有進步,我每天打掃學校衛生區的.時候,我負責的一片場地總會保持的很干凈,說明我做到了第三問。這些雖然是小事,但是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認真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我有進步,我知道尊老愛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我做到了第四問。我們既需要有公德心,也要講究“私德”,我們除了要學習文化知識,最主要的是要學習做人,要做一個“真人”。俗話說得好,不成才要成人。
我一定要每天都問問自己,今天“四問”做到了嗎?如果我沒有做到,我要改正自己,彌補過去沒有做到的。以后一定要在學問進修、工作效能、身體健康、道德品格方面嚴格鞭策自己。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21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陶校長的演講》使我深受啟發。
陶校長的演講分別提到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覺得學習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健康也是不可忽視的,只要你一不小心,病菌就會乘虛而入,讓你得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學習。
第二問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在班級里,在公園里,在家庭里,……都離不開學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的源泉,在每個地方都要多問“為什么”?這樣既可以增加知識面,又可以讓別人更了解你是一個不懂就問的`孩子。
第三問是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在我們辦班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其中我就是我們班大名鼎鼎的“護花使者”,別看這時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就能測出一個人的責任心。一件小事就能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是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的基礎。
最后一問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道德是一個人的根本,每個人都要講“公德”和“私德”這樣才能做有利于社會的事,才能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長大一定要像陶校長說的那樣,在所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 22
最近,我們班學習了《陶校長的演講》,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有了很大的感觸。
《陶校長的演講》一文開頭就告訴我們要談“每天四問”這四個問題。
當我讀到第二問,問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時,我才明白,原來“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是學生,求知是我們主要任務,有了學問,將來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社會。”讀到這,我慚愧得無地自容。因為我從來也沒問過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更不要說每天了。因此我的學問總是進步不大,和好同學相比,他們真是只強壯的大象,多么偉大啊!而我卻是只小小的螞蟻,多么渺小啊!
陶校長的'第二問,問的好,我不僅找到了與好同學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不足的原因:因為我平時遇到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就氣餒。正如陶校長所說:“要想自己的學問有進步,就要專心致志,就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這樣我們就能達到勝利的彼岸。”讀到這里,我就有了信心。只要按陶校長說得去做,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品學兼優的同學。
讀完這篇文章,我掩卷深思:如果自己能像陶校長說的那樣,堅持做到每天四問,那么我一定能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今后我一定不辜負陶校長對我們的希望,用“每天四問”來不斷地激勵自己。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相關文章:
讀《陶校長的演講》的感想10-13
《陶校長的演講》教案03-07
《陶校長的演講》教案06-07
陶校長的演講教案10-23
陶校長的演講原文05-25
教案陶校長的演講09-17
《陶校長的演講》教案精選05-31
陶校長的演講的教學設計10-09
《陶校長的演講》教學反思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