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通用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1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父與子》這本名書,讀完后我深深地被父親那深深的父愛感動了。
《父與子》講述了一對父子間的許多有趣的事爸爸長著大胡子,非常嚴厲,有時也很可愛,兒子長著長頭發,喜歡搞惡作劇,非常頑皮可愛。他們的生活從以前平平淡淡但有趣非凡的平民生活,到飛來橫福繼承了兩百萬馬克和宮殿的富貴生活,到漂流荒島雖風餐露宿但毫不傷心難過的經歷……兩百多個故事每一個都令我記憶猶新,特別是“再來一次,太有趣了”這篇漫畫。它說了父親和兒子去坐船,船遇險了,兩個救生人員用纜繩幫他們倆救了上來,還給他們吃了東西。大概是覺得很有趣吧,他們又偷偷劃著小船上了原來的`船,重新體驗了一遍“纜繩救生”。還有一篇“魔法胡子”講述了父親和兒子去咖啡廳,兒子坐在父親的腿上看報紙,是不是探出腦袋。這時一個人坐在父親旁邊,兒子剛好探出頭,頭發與胡子重合在一起,變成了大胡子,那個先生看著父親的胡子竟然可以瞬間變化,嚇得逃跑了。從每一幅漫畫都能讀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
父親雖然嚴厲,但他善良、寬容、并且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兒子雖然有時會惡作劇,但他也非常善良,同樣深愛著自己的爸爸。我覺得這一種兒子愛爸爸,爸爸也愛兒子,相親相愛的品質正是現在每個家庭需要的。這種品質不一定在父子間,也可以在同學間、在師生間、在朋友間……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貴,父親都一直用他那深沉的父愛關懷、溫暖著,兒子也許不需要父親多么富貴,他只需要父親的愛!
希望天下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這份可貴的父愛,請相信父愛永在!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2
這是一本選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畫,它出自德國漫畫家大師埃。奧.卜勞思之手,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這本書里到處都是人間真愛。雖然書中一個文字也沒有,但是它用愛在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內容。
那我就來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什么個性、外貌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吧!
書中的父親下巴上留著一大把胡子,光禿禿的大腦瓜配上一個與頭極不相稱的肥胖的圓身子,上面穿著一件百年不變的黑馬甲和一條腰身寬大的白褲子,一雙圓圓的眼睛里嵌著兩個比芝麻粒還小的黑眼珠。別看他外表傻乎乎的,但是只要關系到兒子,馬上就精神抖擻,哪怕是兒子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也會拿起棍子懲罰兒子幾下,這就是所謂的“打是親罵是愛”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漫畫中的《忍無可忍》,這個故事讓我感動得差點掉下了眼淚,它講了一個大個子人總欺負那位父親,可父親都忍了,但大個子人竟然為了好玩弄破了他兒子心愛的氣球,父親終于忍無可忍,把那壞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畫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流露著濃濃的父子情深,真是父愛如山啊!
再來說一說書中的兒子,兒子長的很搞笑,刺猬頭,小身子,上面穿的是永遠的橙色襯衫和破洞褲子,腳上呢,是和爸爸同款的黑皮鞋。故事中的兒子有著所有孩子的共性,聰明善良,但有時也會調皮甚至惡作劇。但正是這對不完美的父子,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歷經將近百年,依然備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一定很想認識這一對父子吧!那就快來讀讀《父與子》這本漫畫書吧!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3
《父與子》由德國作家!W·卜勞恩所寫。書中描繪了一個慈祥的父親和一個調皮的兒子。
父親是個禿頭,嘴邊有兩撮小胡子,一雙眼睛總是瞇瞇的,非常的和藹慈祥。兒子有一雙像豆子般的小眼睛,頭發亂蓬蓬的,像一堆草,穿著一件米黃色的衣服非常的調皮,但他很愛他的父親。
他們經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兒子在一支雪茄中放了一個爆竹,遞給了父親,父親渾然不知,把雪茄放在嘴里抽了起來,爆竹被點燃了,黑煙籠罩了父親,兒子很傷心,以為父親要死了,就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黑煙散去了,兒子一看,呀!父親還在叼著雪茄,臉被炸黑了,一點沒有受傷,只是像個非洲來的黑人。這個故事說明兒子雖然調皮點,但他是深深的愛著父親的'。
父親也非常的愛兒子,有一天他在種樹,看見一個人追著兒子,便把樹拔了起來,向那人沖了過去,結果那人嚇得落慌而逃。
后來,父親和兒子出名了。有人假扮他們表演馬戲,有人按他們的樣子做出了氣球。父親和兒子到哪里都會被人指指點點,他們受不了了這樣的生活,于是便向太陽走去。父與子到達了天上,父親變成了笑瞇瞇的月亮,象征著光明;兒子變成了陪伴在他旁邊的一顆小星星,象征著快樂。
這本書里的一個一個小故事,幽默風趣,讓人欲罷不能,一直都想讀下去。有的引人哈哈大笑,有的耐人尋味,還有的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明白了其中的一個詞語或者句子時才明白這個故事有多有趣,多好玩。而且這本書讓我和我的爸爸親近起來,我還明白了不少詞語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人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這世間就會充滿愛。你也來讀一讀吧!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4
閱讀始終,時常倦怠,曾丟掉了它的字里行間,腦子也飛到了九宵云外。有時即使裝模作樣的朗讀,心思卻給了另一件事情,會不由自主的端起厚厚的它打瞌睡……讀閉,本人閱歷與這名著不搭之感。
我簡單告知:“兒,《父與子》我看完了!”
兒無表情也無回話,或許他會想:“老媽還真堅持下來了!”
想著想著,我竟能快樂起來!書里兩個有理想、善良的年輕男人,家境不同、性格不同,只是回家鄉與父親團聚,其中講述的富有、貧寒、戀愛、死亡的故事而已。
約300頁的書,“父與子”在我看來只有其中的20頁中描寫到了,這20頁的精華也由于我的倦怠而有些古板。雖總會有小小的一段并不起眼的精彩,也遺憾于這本書里父與子占有極小的量。
感慨于當代現實的父與子才好相處,而永遠不可能改變的相同之處,自然都是父與子之間發自內心的關愛。無數天堅持閱讀此書,書的最后十幾頁終于震撼了我,其中那個有著另類性格的`年輕男人因為救人而傳染,最終在父母的陪伴下悲慘死去,太出乎意料了!
結束了此書,雖增添種種無奈的心態,卻依舊可以讓自己成長而變得心滿意足!就知道我這個人太愛知足,也美稱這種知足對于我是最好不過的事。正如我倔強的把“父與子”看完,更是為了襯托兒子期末考試的結束,這兩種都是一個過程的結尾。
要知道我們都一樣,都是一種堅持吧!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5
我姐姐有一本書叫《父與子》,其中一段兒子在為作業發愁,結果他爸爸幫他完成了作業。我覺得他爸爸做的不對,家長們是不能幫小孩做作業的。
第二天上課時,老師發覺這作業是他見過最糟糕的。兒子便告訴老師是他爸爸幫寫的,兒子把老師帶回家里,老師把爸爸打了一頓。我感覺老師不該打爸爸,應該把爸爸叫到辦公室教育一下。
還有一段是說一個壯漢要打兒子,爸爸站在兒子前面,把剛剛種上的樹給拔了出來,把壯漢嚇跑了。這就證明爸爸非常愛他,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自己兒子。還有……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是:爸爸對兒子的愛無處不在,用時間陪伴著兒子快樂成長?晌业陌职忠驗楣ぷ鞯脑颍荒芘紶枎页鋈コ燥埧纯措娪。不能像《父與子》里面的'爸爸那樣,希望我們生活中,父母都能多陪陪自己的孩子。
暑假里我會到爸爸店里陪陪爸爸,在店里幫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偶爾和爸爸一起玩玩手機游戲,爸爸說:“這是勞逸結合,不能沉迷游戲!毕掳嗔,我和爸爸一起跑步回家,我的生活有了爸爸的陪伴而更加快樂。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6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德國著名的漫畫家!W·卜撈恩的《父與子》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一個大禿頭、嘴巴邊有許多胡子的爸爸和一個有著綠豆大小的眼睛、一堆濃密的頭發的兒子之間的故事。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是一對歡喜冤家。
《父與子》里面有一篇非常好笑的漫畫—《自責》。有一次,兒子想玩小火車,爸爸不給,兒子求著爸爸,可爸爸還是不同意,還用眼睛瞪著兒子,最后,兒子都哭了,爸爸才給兒子小火車,然后爸爸走到鏡子面前,開始面鏡思過,還找來一根小棍子打自己屁股呢!看到這里,我笑得肚子都痛了。因為讀了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父親的滑稽!陡概c子》里面也有爸爸和兒子不聽話的一篇—《不聽勸告》。有一次,爸爸和兒子在馬路旁的桿子上玩,他們倆玩得十分開心,這時,警察走過來了,警察不讓他們在上面玩,父子倆承認了錯誤。警察走了,過了一會,他們倆又玩了起來。警察又走了過來,看見他們倆,都快被氣瘋了。我從中明白了我們平時不要做一些危險的事情,要注意安全。《父與子》里面還有父子倆非常倒霉的一篇—《遇到事故》。父子倆上了一艘游輪,在行駛中,父子倆發現有一個手在海上,他們以為有人落水了,他們趕快跳下去救,可惜,那不是落水的人,那是一個路標,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船開走很遠了,父子倆坐在路標上,感覺自己很傻。我們平常要把事情看清楚再去做。
我覺得《父與子》里面爸爸和兒子是一對不一樣的父子,一對樂觀向上的善良的父子,一對令人羨慕的父子。他們淳樸、善良、樂觀……父子倆每天都過著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我今后也要像他們學習。我建議大家也讀一讀這本快樂、有趣的書吧!希望你們也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7
《父與子》是德國漫畫家埃。奧.普拉恩的作品。
當我拿到這本書一口氣就看完了,其中把鯨魚當成金魚養、偷偷在表演者屁屁上釘上釘子的兒子,躲雨蹭傘把別人舉到肩上、喝醉酒買了四張兒童票的父親,以及把父子屁屁的照片改成頭像的攝影師……都讓我笑得前仰后合。
《父與子》講的是一個禿頭、大胡子、慈祥、和藹、幽默的爸爸和一個留著刺頭、淘氣、聰明、可愛的兒子發生的有趣又搞笑的生活故事,一個個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書中我看到了一對像朋友一樣的父與子,他們這種善良、幽默、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父與子像一束陽光,始終照耀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因為在那里,孕育著一顆愛的種子。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8
偉大的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父與子》,這本深受大家喜愛的連環畫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無言地流瀉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
書中的父與子其實就是卜勞恩與他的兒子,而書里描繪的故事也就是卜勞恩父子之間的故事。幽默搞笑的一個個故事,讓我廢寢忘食,大笑不止。
看過這本書后,我覺得里面的父親很愛很愛他的兒子,有一篇叫《尋找出逃的兒子》,兒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親打他,兒子逃走了,父親在家等,等了幾個小時也不見兒子,心急了出去找,沒找到,回家時兒子又打破一塊玻璃,還被球撞了一下,看見兒子,父親激動地抱起兒子……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父親雖然嚴厲,但是愛子情深呀!還有一篇《哄兒入睡》,父親用盡了各種方法,哄他的兒子睡覺,可兒子十分頑皮,不管父親怎么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后,父親哄得筋疲力盡,倒在兒子的身邊睡了,這時候,兒子也摟著父親的脖子甜甜地睡著了…… 真是父子情深!看著看著,我不禁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因為我也有深愛我的父親,我感覺很幸福呢!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9
在這個月里,我讀了一本幽默的書,名字叫做《父與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父子。這位爸爸體型胖胖的,是一個禿頭;兒子雖然沒有什么特長,但是卻有著調皮、可愛的性格。在這一對父子的生活里,到處充滿了詼諧,使人一看就會捧腹大笑。
這本書里沒有一個字,但是,卻讓你一看就會明白。因為漫畫是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去修飾的,他還是很通俗易懂的,你一看就會明白的,一看就深深地愛上它的。
這本書里有一幅畫面最讓我啼笑皆非的。
故事的情節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做好飯菜準備叫兒子吃飯,可兒子卻突然不見了,于是,就叫想要急著吃飯的爸爸,把正在書房里看書的兒子去叫過來。爸爸把兒子叫到了餐桌上,可是自己卻不見了。兒子又走到書房,定睛一看,原來爸爸正帶著眼鏡,有模有樣地在看書呢!兒子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仿佛在說:“你叫我去吃飯,自己卻在這兒看書!”看到這一幅畫面之后,肚子都笑疼了。
在生活里,我和爸爸也是很有趣的。記得有一次,老爸帶我去釣魚,我就突然說要和爸爸來一場釣魚比賽,爸爸欣然答應了。
這不用比就知道,我一個不經常釣魚的人,倘若和一個有空就去釣魚的專業選手比賽,結果肯定是很明顯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話,看到對手那么厲害,肯定就放棄了。可我就是要來一場比賽,因為我已經想好了對策,怎樣才能讓這場比賽輕松獲勝。我神氣洋洋地對爸爸說:“爸爸,你就等著輸吧!”說完,還擼了一下自己的頭發。
釣魚比賽正式開始了。爸爸正安靜地坐著,魚竿拿著穩穩地,等待著魚兒上鉤。而我卻悠閑地在一邊淡定地吃著東西,時不時地往兩邊看。
一條大魚往爸爸那邊游去了,我立馬站了起來,往旁邊拿了一大把石頭,向爸爸那邊扔去。那一條大魚一驚,往我這邊游來了。這樣,比賽我就輕松獲勝了。
漫畫里的父與子和生活中的父與女,實在讓人趣意縱生。好多天,《父與子》這一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看著看著,總是會久久地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
《父與子》,這本讓我歡喜讓我難忘的書,不愧是一部廣為傳閱,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10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可以說沒有書人類將會落后,回到原始社會,我是一個六年級五班的小學,也是一個圖書愛好者,在我記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與子》這篇文章。
今天,我正在家看電視,突然門開了,原來是媽媽,媽媽手中拿著一本書,我就走過去把書拿過來看了,翻開書第一頁就有一篇文章名字叫《父與子》,這本書講了一對父子本來很富有,但一場天災奪去了這一切,后來這對父子在碼頭建起了一間房子,但是后一場災難又將父子的美好生活打破了,后來兒子又出租碼頭去當工人為父親辦了一場葬禮,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生活也有不盡人意時候,但我們也要堅強勇敢地生活下云,我們寧愿挨餓也不要欠人情云h購東西。
這就是我讀《父與子》這篇文章的感受,在今后的學習生不知中,我一定會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11
《父與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本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因此我最近從圖書館借閱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發是深刻的。我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可以堅決的抗爭,但也不能否定其中的優秀事物和思想,這是犯了矯枉過正的錯誤,而故事的主人公巴扎羅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了自己信仰的民主主義批判和否定了貴族自由主義的一切觀點,這是不對的。
父與子講述的是平民知識分子巴扎羅夫去貴族同學家做客的時候,與他的父母以及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發生社會觀點上沖突,而且經過辯論占據了上風,讓對方風場尷尬。后來巴扎羅夫去參加一個舞會時結識了貴族寡婦并愛上了她,但因為思想上的.沖突和矛盾遭遇了拒絕。后來的巴扎羅夫在工作中,因為解剖干擾了病菌去世。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感覺好像簡短,但作者圖格列夫的描寫卻不簡單,在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現了明主主義革命前夕人們的思想對立,描寫了當是俄國的社會風俗畫卷,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所在、分歧所在,而以巴扎羅夫為代表的平民知識分子在思想上已經開始了強烈的抗爭!
讀了父與子,讓我對俄國19世紀中期的社會有了不少的了解,也對當時得到奴隸制帶來的社會問題有了深刻的理解。
但作為一個唯物辯證主義者,我們應該更加科學的看待社會現象和歷史。敢于反抗、積極實踐、提倡使用科學是優秀的品質,但也不能否定一切歷史成果,例如藝術對人的精神鼓勵和價值。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12
看著兒子坐在沙發上看書,不停的發出“咯咯咯”的笑聲,我忍不住坐過去和他一起看了起來。這是一本只要拿起來就讓人不忍釋卷的一本經典漫畫書。
1934年12月13日,《父與子》的第一本連環漫畫故事《糟糕的家庭作業》在《柏林畫報》刊載問世。這本長篇連環漫畫溢滿了卜勞恩對三歲兒子克里斯蒂安的舐犢情深,可以說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親情漫畫。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的小故事都是來自于漫畫家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父與子實際上就是卜勞恩與兒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實寫照。
第三帝國時期,戰火不斷,硝煙彌漫,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籠罩整個國家,《父與子》猶如荒漠中的一片人性綠洲,溫暖了德國。整本漫畫沒有一句對話,卻通俗易懂,引人發笑。《父與子》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傳入我國,當時連魯迅、豐子愷等大家都推崇備至。
漫畫充滿了溫情和幽默,把普通民眾的生活通過父子間的.互動刻畫出來,洋溢著溫暖而不乏生動詼諧的人生百態。社會現象和生活背景縱然千變萬化,但父親和兒子那善良、樂觀的本性卻一直沒有改變。具有這樣的美好品質,父與子才能在戰火中不灰心、不絕望。
每一幅畫面,都充滿了生活的智慧與幽默,把人與人之間樸實純真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沉而真摯,表達了鮮少被文學作品提及的父子情感。
在讀這本漫畫的過程中,我和孩子不僅收獲了快樂,也收獲了知識,每次讀的時候,我都會讓兒子將漫畫解讀給我聽,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可以增進母子之前的感情。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 13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與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最近就在讀一本漫畫,叫《父與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人,他以漫畫的形式畫出了一個又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故事,但他在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又通過一個個深刻卻又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個的道理并深深感受到了那濃濃的父愛。
書中的爸爸講信用,胸懷開闊,經常與兒子做游戲,總是以理服人。兒子雖然淘氣,卻十分誠實,有責任感。雖然書的標題叫做《父與子》,可在我心中父親與兒子卻是朋友關系。父親悄悄的將最好的東西奉獻給兒子,兒子又悄悄的將它回饋給父親。
父親陪兒子一起搗蛋的那個情節我永遠也忘不了:父親和兒子玩戰爭游戲,瘋狂的跑來跑去,那礙事的槍突然碰倒了花瓶,碎片割傷了爸爸的手,留了許多血,兒子馬上飛奔向爸爸,爸爸卻抱緊了兒子。
這濃濃的'父子情不正如我和爸爸嗎?爸爸一直無私的為我奉獻著,把最好的愛都給了我。
書的一頁上還畫著,有人在泥濘的馬路邊騎自行車,濺了路邊的爸爸一身泥,一邊的兒子同樣難逃厄運,但他站在了爸爸的身后,這是被濺到了一點泥。哪知兒子看見爸爸身上有泥點便用泥與爸爸玩耍起來,當然爸爸也反擊兒子,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熊抱,最后,只見兩個泥人走在街上。這不正如我和爸爸一起游泳同爸爸嬉戲玩耍的場景嗎?
爸爸與我不正如文中的兒子和父親嗎?爸爸風趣幽默,而我靜靜的感受著父愛。我想天下所有的父子都與此相同吧!父子的情義,將在這世間永遠的傳遞下去!我也要說一聲:爸爸,我愛您!
【三年級《父與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與子(經典)11-07
父與子08-27
父與子的作文08-15
父與子作文03-23
父與子作文03-18
【精華】父與子08-28
父與子作文【經典】09-07
《父與子》說課稿07-14
父與子教學反思03-07
《父與子》閱讀及答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