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讀后感(精選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的人》讀后感大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的人》讀后感 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只見兩個孩子猛追著在晴空中越飛越遠的一只斷線風箏……“你倆要是帶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變成一只能遠走高飛的老鷹吧!你們就準能把風箏逮住!”……幾個過路人,見到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這兩個氣喘吁吁的孩子。
“對,人們為什么不能像鳥兒似的長出一雙翅膀在空中飛翔?”一個“飛”向天空的幻想在這兩個幼小的`心靈里萌發了。從此,他們開始留心觀察鳥類高飛和滑翔時雙翅的變化,并精心制作各種會“飛”的玩具。他倆長大后,仍然繼續研究飛翔的原理。
科學的幻想經過人們的勤奮努力,終于變成了現實。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誕生了。這架螺旋槳飛機的發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奮力追捉飄蕩在空中斷線風箏的兩個美國孩子——萊特兄弟。
《有的人》讀后感 2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的人》這首臧克家寫的紀念魯迅先生死去的一道詩,讀了這首詩我,感慨萬千。
是啊,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卻活在人們心中,這不是魯迅的寫照嗎?他雖然死了,但是他卻永遠的被人們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魯迅這一生都在為人民著想,連他的遺言都是“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連他死了都不讓人們沉浸在對他的悲傷之中,可見魯迅有多么偉大。
有的人,身體茍活而靈魂已死,而有的人,身體已滅但是精神不滅。魯迅,不就是屬于后者嗎?他全心全意為人民而戰斗,為革命獻身,捍衛他人利益,雖死猶生,永垂不朽!
魯迅,他是人民的公仆,為解放人民而戰斗的戰士!他死的是肉體,而他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已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永駐!
他是一位英雄,一位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英雄,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記住他的名字!
《有的人》讀后感 3
《有的人》是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寫的詩。這首詩用簡樸的語言,描述了魯迅先生那崇高的自我獻身精神與舊社會中那些反動統治者的丑態。
有的人雖然活著,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卻猶如行尸走肉;有的一生為人民著想,這種人雖然生命沒有了,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駐人間。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為人民做牛做馬,有的人想流芳百世,但早已臭名昭著;有的人愿做野草,然而野草青青;有的人只為自我,大家看到他的下場;有的人甘為他人,人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讀了這篇文章,我領悟到:做人要真誠,要懂得為他人奉獻,這樣你才會流芳百世。如果自私、欺軟怕硬,那就會臭名昭著。
一切優秀的文藝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的'巨大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習俗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不論怎樣變,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永遠是不會顛倒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有的人》讀后感 4
詩分為現代詩和古詩兩種,我特別喜歡具有押韻風味的古詩,對現代詩相對冷漠,但只有一首現代詩例外,它就是,臧克家的《有的人》。
“有人的.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品味良久,感受到了一絲哲學,在那個時代,騎在人民頭上,耀武揚威,欺壓人民。可魯迅雖然在地下永遠長眠,但是活在人民心中,雖然還活著,但是在人民心中早已死亡。魯迅的精神永駐,在人民面前永遠那么偉大,魯迅的精神和思想永駐人間。
魯迅和,一位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魯迅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著,時刻為人民服務,捍衛人民的利益;而卻讓別人不能活,一切為了自己,侵害人民的利益,處處欺壓、迫害人民。
魯迅用他的武器,筆。揭露了種種的罪惡。曾多次威脅他,可他心里永遠沒有退縮,只有一往無前,令害怕,讓老百姓心安。
后來,人民站起來了,有自己的話言權,魯迅又怎么樣了?
對人民如此差,相信不用我講大家也會知道;愛護人民的魯迅則被人民無限崇拜和愛戴。
魯迅,偉大的民族英雄,在這里,我向你致敬。
我們應該保留那種無私奉獻,懂得愛護別人的精神品質。也要學習善待他人,為他人著想的精神。
《有的人》讀后感 5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魯迅先生一生正直、憂國憂民、為人民服務、為他人著想,他的死重于泰山,而在那個時代,剝削人民的人的死就輕于鴻毛,根本不值得一提!
魯迅先生一輩子都為人民做牛做馬,即使自己生了病也每天都寫文章激勵人民。就連面對一個黃包車夫,他都會俯下身去幫助他,為他包扎,還周到的想到車夫應該沒什么錢,如果不拉車了,車夫一家的經濟來源可能就斷了,給了車夫一些錢,貼心的讓他在家休息。
在家里,魯迅先生家的女傭眼睛不好,魯迅先生便從不讓她干重活、麻煩活,還讓女傭多休息。這時,好像女傭是主人似的。魯迅先生對待人們如此周到,甘愿為人民做牛做馬。我想,那他對中國便更周到、更任勞任怨。當他去世的那一天,全國人民都很傷心!中國失去了一位棟梁之才!他的死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悲痛,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可不是每個人都像魯迅先生那么高尚,總有一些人心甘情愿得到漢奸的罵名也要享盡榮華富貴。這些賣國求榮的人是可恥的,更是可悲的!他們抵制不住金錢與地位的誘惑,便賣國求榮。我想這樣的人死了定會像路邊的塵埃無人問津。
歷史證明:真正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正直、品格高尚的人!
《有的人》讀后感 6
《有的人》這篇文章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也寫了他們對待人民的態度,最后寫了人民對他們的看法,態度和他們的下場。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寫的一首詩。全文用了對比的手法,先反后正,讓文章更加鮮明生動。而且寫出魯迅和那些為人民而奉獻一生的革命者,他們“寧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品質。讓我們佩服不已。
讀了這篇文章,我領悟到:做人,要真誠懂得為他人奉獻,這樣你會“流芳百世”。如果做自私,欺軟怕硬的人,那你會“遺臭萬年 ”只要你對他人尊敬,禮讓,那他也會尊重對你的。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吃虧,很難,那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奉獻的快樂,永遠得不到別人看你那堅定的目光,要相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想讓別人在你死后還“惦記”你嗎?你想讓有的人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感到自豪嗎?你想不把名字刻入石頭也“不朽”嗎?那就用你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我想這首詩應該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看一下,讓那些為了勢力,名譽,地位而失去本質的人改過自新。
不要讓自己輕易妥協,真實才是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有的人》讀后感 7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可家紀念魯迅13周年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批評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贊揚了那些甘為人民服務的人,進行了強烈的對比。從而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大家做貢獻的精神。
詩中告訴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自己活為多數人更好活的人一樣,無私為集體奉獻,為大家服務。應融入集體,成為集體的一份子,為集體多貢獻。這才是做人的原則。
我們所生活的集體是學校,是班級,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放在班集體之外,不要“事不關己則高高掛起”。我們應該想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多幫助同學。不要覺得做了一件好事就吃了虧,俗話說“吃虧是福”嘛。
就拿衛生值日來說吧。一個月輪到一次,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做:撿好每一張紙,拖好每一塊地,擺好每一張桌子……這些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用心去做,都不難。不要以“別人都不撿,我干嘛要撿”的心理去勞動。值日只是舉手之勞,不需那么復雜。
所以,我們生活在班集體里,就要為班級、同學服務,多貢獻。長大以后向社會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的人》讀后感 8
今天,我讀了藏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這首詩是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詩中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精神。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那些反動統治者兇暴的本質,和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的崇高、感人形象,是多么鮮明的對比,是那么截然相反的態度,而魯迅又是那么一個令人無比崇拜的人。
有的人活著,但它精神不朽,只是軀著殼活著,雖生猶死。有的人死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得少,他總是默默地奉獻著,正因為那樣,他才受得那么多人的`崇敬和愛戴。
《有的人》告訴我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終究只會讓人民把他摔垮,遭受失敗的命運。給人民當牛作馬有人,人民永遠會記住他,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那種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永駐我心!我懷著敬佩的心情又一次讀起了《有的人》這首詩······
《有的人》讀后感 9
今天,我們學習了臧克家先生為紀念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詩歌——《有的人》。
這首有很有韻律感。如“不朽”和“火燒”,“摔垮”和“記住他”,這兩組詞讀起來很順且易懂易記。整道詩的的律感也由此可見一斑。
這首詩有很深的意境。比如本詩的第一小結“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它的意思是一種人,雖生猶死(身體茍活而靈魂已死);一種人,雖死猶生(身體已死而精神不滅”。很名顯前者是指剝削人民利益的人,而后者則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群人。作者在贊揚魯迅先生等人的同時又諷刺了剝削人民利益一派。
本詩所講內容豐富。它若全部譯意出來能寫一篇文章,所以只舉一個例子“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還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想流芳百世的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也早已臭名紹著;而“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真的深厚的情感。短短的兩句話譯意過來竟有如此豐富的含義,真是不得不令人佩服啊!如果再講究到一字一詞,怕是這兩句話便足以構成一篇文章了。
生活中也是如此,有的人,我為人人;有的人,人人為我。可若沒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又從何而來,越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不指全部),越是想著我為人人。
《有的人》讀后感 10
詩分為現代詩和古詩兩種,我特別喜歡具有押韻風味的古詩,對現代詩相對冷漠,但只有一首現代詩例外,它就是——臧克家的《有的人》。
這首詩是作者為了紀念魯迅逝去十三周年之作。整首詩結構簡潔、題目新穎又獨特。更讓人耳目一新的是,這首詩是通過對兩種不同的人對比而進行的。贊揚了魯迅先生的戰斗精神和奉獻精神。
“有人的.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品味良久,感受到了一絲哲學,在那個時代,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耀武揚威,欺壓人民。可魯迅雖然在地下永遠長眠,但是活在人民心中,反動派雖然還活著,但是在人民心中早已死亡。魯迅的精神永駐,在人民面前永遠那么偉大,魯迅的精神和思想永駐人間。
魯迅和反動派,一位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魯迅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著,時刻為人民服務,捍衛人民的利益;而反動派卻讓別人不能活,一切為了自己,侵害人民的利益,處處欺壓、迫害人民。
魯迅用他的武器——筆。揭露了反動派種種的罪惡。反動派曾多次威脅他,可他心里永遠沒有退縮,只有一往無前,令反動派害怕,讓老百姓心安。
后來,人民站起來了,有自己的話言權,魯迅和反動派又怎么樣了?
反動派對人民如此差,相信不用我講大家也會知道;愛護人民的魯迅則被人民無限崇拜和愛戴。
魯迅,偉大的民族英雄,在這里,我向你致敬。
《有的人》讀后感 11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些詩句刻畫出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獻身精神。
讀了這首詩,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你究竟想做什么樣的人呢?是像魯迅先生一樣“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人民無私奉獻還是向別人無止境索取?我想,應該是: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高爾基說過:“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寫出了奉獻時的滿足和愉快。歷史上這樣的人可謂燦若繁星。
扁鵲“周游列國”救死扶傷;雷鋒舍己為人,無私奉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人為人民、我國家不計榮辱得失,無私奉獻的形象將為人們代代傳頌。相反,那些只考慮個人利益,對別人無所奉獻的人早就灰飛煙滅了。“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在汶川5·12地震中,有無數人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在困難面前,人們為災區的人們捐錢捐物,為受傷的人慷慨獻血。他們都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典范,他們的感人事跡就是對人生的'價值做了最好的解釋。
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是新世紀的主人,更要學習魯迅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關心別人做起,譜寫出最美的人生篇章。
《有的人》讀后感 12
這天,我們學習了有的人這篇課文,老師飽含深情地講,使我們深深被像魯迅這樣的人感動著。回去老師讓我們每人寫一篇讀后感。國人輕輕翻讀著你命運的一頁,懷揣著無比沉重的情緒。你留下的阿Q的身影,藥的余燼,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的一路風景。你透析了國人的麻木不仁,人民的.無助。無奈與無知。你震顫著一個時代。
在裊裊哭泣的余音中,我感受悲喜與樂痛交錯變換。悲你一路走來孤獨的足跡,尋尋覓覓救世良方,覓覓尋尋醒民之策。喜有你這樣一位痛并掙扎著的勇夫。樂的是中華民族至今傳承著魯迅文化使我有機會得其一二。痛,因失去了你這樣一位擁護。愛戴。崇仰國家的偉大人物。
忠誠與茫茫,即使在痛苦中也叫人難以忘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的忠誠,國民不會忘記,史冊也會銘記億萬年。茫茫尋程,你棄醫從文,用筆尖革命,然而國人不懂,你著章起義,用文字召喚,但是人民愚鈍。你走了,人民自覺出了民族有你尚有可為,人民看出這是個半絕望的國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帶著仇恨,懷擁著朋友,你走向了更永恒的世界。于落后的國,愚昧的民,你不恨,你幫忙。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都是為了你,為你偉岸的靈魂。
《有的人》讀后感 13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有的人》,它是由著名作家臧克家所寫,課文為紀念魯迅而寫,選自《臧克家詩選》。
這篇課文采用了詩歌的寫作手法,雖然沒有直接寫魯迅做了什么事,他有什么樣的品格,也沒有寫魯迅這兩個字,但寫魯迅擁有的正面品格,同樣寫出了魯迅的品質很好。魯迅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如果把魯迅當成一個普通人,他寫的文章就風趣幽默、通俗易懂了。魯迅雖然生活在一個中國最為黑暗的年代,但他以筆為矛,用寫出的'文章與黑暗作斗爭,他不高高在上,他平易近人,一生中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
我們也應該學習魯迅那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魯迅那時的名氣十分大,在外國也有人知道魯迅,這么有名氣的人,沒有與平常人不一樣,魯迅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平常人,魯迅的侄女周曄囫圇吞棗讀《水滸傳》,魯迅用幽默的語言批評她,笑談年輕時的碰壁;過年開開心心的放炮;車夫受傷幫助這位車夫,這些都是平常人做的一些事,那些“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又怎會做這些事?
魯迅為什么會不平凡?因為他是為多數人民更好地活而活,在魯迅的葬禮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有他的親人,有他的朋友,但最多的是他幫助過的人。
魯迅他擁有著平常人所沒有的,也正是人們所需要的奉獻精神。
《有的人》讀后感 14
詩歌分為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兩種。我特別喜歡韻味十足的古詩,對現代詩比較冷漠,但現代詩只有一首,就是臧克家的《某人》。
這首詩是作者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全詩結構簡潔,標題新穎別致。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這首詩是通過比較兩個不同的人來進行的。他贊揚魯迅先生的斗志和奉獻精神。
“如果一個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如果一個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品味良久,感受到一絲哲理。在那個時代,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趾高氣揚,壓迫人民。但魯迅雖然永遠長眠地下,卻活在人民心中。反動派雖然還活著,但在人民心中已經死了。魯迅精神永垂不朽,偉大在人民面前,魯迅精神、魯迅思想永垂青史。
魯迅和反動派,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魯迅為更多人生活得更好,時刻為人民服務,維護人民利益;而反動派則不顧別人的生活,為自己謀取利益,到處侵害人民利益,欺凌迫害人民。
魯迅使用了他的`武器——筆。它揭露了反動派的種種罪行。反動派多次威脅他,但他內心從未退縮,只是勇往直前,嚇住了反動派,讓老百姓放心了。
后來,當人民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時,魯迅和反動派怎么了?
反動派對人民的惡毒,相信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熱愛人民的魯迅受到人民的無限崇拜和愛戴。
魯迅,偉大的民族英雄,我在這里向您致敬。
《有的人》讀后感 15
魯迅先生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他的文章犀利而又貶低世俗;他的為人,更是不言而喻。如今,魯迅這個名字已經家喻戶曉。
《有的人》是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年周年寫的詩。這首詩用簡樸的語言描述了魯迅先生那崇高的'自我獻身精神與舊社會中那些反動統治者的丑態。
有的人雖然活著,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卻猶如行尸走肉。有的人一生為人民著想,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駐人間。有的人其在人民頭上,人民把他摔垮;有的人愿為人民做牛馬;有的人想流芳百世,卻早已臭名昭著,有的人愿做野草,然而野草青青;有的人只為自己,大家看到他的下場;有的人甘為他人,人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先生就是后者。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是一株野草,有了他就有希望,他更是一位英雄,人民的英雄!他的一生都在為人民拼搏著,他點燃了幾代中國人奮發的星火,他用銳利的眼光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道路,他抨擊黑暗、追求真理,他用尖利的筆刺向敵人,用溫暖的大手撫慰同胞們。
魯迅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可貴精神將會世代相傳。既然魯迅先生能為人民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而我們為什么不能呢!所以,我們要牢記“魯迅精神”,將來做一個像魯迅先生那樣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有的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的人》說課稿07-08
《有的人》說課稿07-12
有的人作文12-02
有的人反思07-12
《有的人》臧克家08-12
有的人教案08-17
《有的人》的教案10-29
《有的人》教學反思05-23
有的人教學課件03-07
《有的人》課文原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