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

時間:2023-05-19 18:59:5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1

  童年時,我的幸福是與同伴一起玩踢毽子、跳繩子、跳房子,趴在墻根下用小木棍掏小蜜蜂,直到夕陽西斜,炊煙了了,便意猶未盡地喊道,明天再來玩。還有好多小玩意兒,現在都叫不上學名了。只要是能找到的,經過我們的手后都變成了我們玩的東西,如“碰酒瓶蓋子”、“拍火柴皮”、“滾彈子”、“斗雞”、“踩高蹺”、“自制的滑輪車”。第二天一早,飯還沒吃完,碗一丟就飛出去玩了。

  幸福,是一個多么抽象的詞啊!抽象得連哲學家也無法給他一個合適的定義與闡述。幸福,有時又是多么具體的一件事啊!饑餓的時候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寒冷時,能有一個遮風避雨的處所,這都是幸福!相比過去而言,現在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衣食無憂,父母、家人對他們照顧有加。他們不用擔憂任何問題。父母、家人也認為他們的孩子不用擔憂任何問題。相比過去而言,現在的孩子無疑又是痛苦的。因為他們雙手被綁,頭腦被縛,靈魂失去了鮮活的東西。他們看不到湛藍天空的遼遠,他們觸不到曲折小溪的清涼,他們聞不到自然大地的泥土芬芳,他們離“自然之子”之名越來越遠。

  所幸的是,無論是學前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學前理論研究者,還是幼兒園課程的具體實施者,他們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都想讓我們的兒童能夠更接“地氣”一點。畢竟,生活從來都是活生生的`。生活不是按照考試大綱規定來考試,也不是按六十分來劃分及格線的。生活是有哭有笑、有苦有甜,也有悲歡離別,我們的孩子跟我們一樣,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游泳。如果從一開始,就喪失了已經學會的游泳技能,最終會溺斃生活海洋之中。

  課程,本身沒有任何意義,課程的意義取決于是否使幼兒獲得幸福與成長。

  課程,尤其是幼兒園課程,不應只是高不可測,居于書本閣樓之上的東西。課程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本,更應該體現在幼兒生動的行為與豐富的生活中。“一葉知秋”——從一片飄落的秋葉里,孩子會猜,大概是有風吧;有的孩子會猜,大概是樹葉寶寶調皮吧;或許還有的孩子會猜樹葉還會回到樹枝上的。這一切的猜想,都比不過自然這個生動的課程。感受風的存在,感受風的大小,觀察秋冬的樹和春夏的樹的不同,誰敢說,這些活動能在一個文本課程里實現,能在教室的方寸之間實現。

  有人說,生活就是課程。要把與生活有關的各個方面,各項內容都與幼兒園的課程結合起來。給兒童提供可操作的烹飪材料及安全的烹飪空間,他們也能給我們意外的驚喜。給兒童開辟出屬于他們的種植園地,看著植物,從種子到秧苗,再到開花、結果、成熟,最后枯萎,讓他們能體驗生命的從無到有的驚喜,讓他們感受榮枯交替變化。給兒童準備專門的科學發現室,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牛頓和楊振寧,只是為了一種精神的培養,一種“科學發現”的精神。給兒童提供表演場所和道具、服裝,不是為了排練某個成品的節目,只是為了讓他們能更自由地、更多樣化地表達、表現自己。我們的孩子終究不是完美的人,但他們有權利追求并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成為一個完整的、幸福的人,需要成人的呵護與守候。

  我想說,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能成為課程的內容,同樣,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是有意義的。學前課程之于孩子來說,任何生活中有益于孩子提升經驗、體驗幸福與滿足的內容,都可以納入課程之中。正如杜威所說的,“經驗分為有益經驗和無益經驗,不是所有的經驗都是有益的”。故而,即使是課程生活化的過程中,學前課程也應該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一、關注經驗的連續性;二、避免的經驗的無謂重復;三、注意剝離有害經驗。

  泰戈爾曾說,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拋開塵世的喧囂與紛擾,找一片屬于自己的空間,真真切切地享受一份惟有自己知曉的歡樂。我想,童年的幸福,在于那一份自由空間的守護。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2

  讀了虞永平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一書,在這本書中,虞老師主要論述了課程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書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著幼教行業的發展,其中《種植園地與幼兒園課程》一文給了我很大觸動。因為種植是有關自然,有關生命的一項活動,幼兒不就是要接觸自然,接觸生命的嗎? 看了這篇*,對比自己接觸過的幼兒園,很多幼兒園都能在園內開辟種植園地。而虞老師的觀念影響了我,種植園地不僅僅指室外用來專門種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種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屬于種植園地,這樣的定義打破了傳統的觀念,讓一些受到場地限制的幼兒園也能開辟屬于自己的種植園地,開展種植活動。 除了睡覺之外,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在家的時間,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來講是多么的重要啊,幼兒園環境應該是充滿植物、充滿生機、充滿游戲的,讓幼兒接觸大自然,接觸生命,接觸綠色。因此,幼兒園必須要有種植園地。種植園地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班級的種植園地大小要適中,所種植的要是當地,當季,無毒害,易種養,易觀察的植物。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幼兒成為種植、欣賞、管理的主人。這樣才能幫助幼兒獲得種植的經驗,熱愛大自然、植物的情感。 種植園地到底有什么價值呢?種植活動包括種植計劃和種植落實兩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都對幼兒有很大的價值。如在種植計劃時,幼兒與教師要先觀察種植的空間,選擇植物及其種子或苗,討論種植方法、種植工具,確定合作方式等等。在這一環節,幼兒主要參與的是規劃,對種植區有一個全面的考慮與規劃,這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用于實踐的過程。在種植落實時,幼兒切實成為種植、管理、收獲的主人。從種植植物開始,幼兒可以獲得不同的種植方法,如點種、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時可以探索不同方法種植的結果一樣嗎?種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參與了同伴間的交往,發展了合作能力與動手能力。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還能形成一些比較穩定的步驟性策略體系,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以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活動時能夠遷移種植的經驗。

  在管理過程中,幼兒能與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誼,養成愛護植物的情感,同時,在與植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多觀察植物并對植物的生長做一些記錄,增強了幼兒的`觀察、探究的能力,養成初步的科學素養。在管理這一漫長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幼兒做事不間斷的好習慣。

  當幼兒完整地照顧好植物,最后就該收獲了,在此過程中,幼兒能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獲方法,體驗收獲的樂趣。 同時對植物的果實進一步探索,如對果實的統計、分類、數據分析。幼兒園種植對幼兒來說還有很多的價值,如幼兒可以用植物的果實進行一些裝飾,用果實參與到其他的活動中。 看完虞老師的*,不禁以自己的班級為對象,開始思考班上的種植區可以怎樣豐富。雖然我們班級沒有專門的戶外種植區,但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如我們可以在班級的沙土區旁邊種上一些葉子相對大的植物,這個角落靠近幼兒的衣柜旁,每天穿脫衣服時對可以對植物進行觀察。到了中班,幼兒的責任心也相對增強,可以引導每天的值日生對植物進行照料,如澆水、除草等,并對其生長情況做詳細的記錄,將大家的記錄結果匯總成植物生長日記,植物生長日記本可以展示在植物的旁邊,方便幼兒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及學會向同伴學習經驗。 在教室里的陽臺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植物,盡量保證每個幼兒都有一棵植物,這樣幼兒還可以做成自己的植物觀察日記。在以后開展《我和公園》主題時,這些植物都可以作為公園里的資源。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04-15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07-20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10-12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的讀后感05-09

讀《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有感07-07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的讀后感范文06-29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的讀后感5篇09-05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讀后感(通用3篇)04-01

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初中讀后感范文06-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最新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