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富論的初中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國富論》初中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富論》初中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寒假期間,拜讀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亞當斯密作為18世紀的經濟學家,他的《國富論》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無論他說的是從誰的角度出發,對于現在的我看來,了解到了當時的很多經濟因素和狀況,使我也可以從歷史背景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矛盾。
只看了第一章的論分工,深受震撼!200多年前就對社會協作的規律及其意義有著深刻的洞悉,使我對西方國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其原因是值得我們思考的。17世紀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了人類長期以來傳統農業社會,步入了現代社會。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雙手及簡單的工具勞作,生產力非常極其低下,整個社會發展及生活節奏非常緩慢,而人的思想相對也是呆滯不前。第一次工業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機,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不少先進工具。如火車,輪船,蒸汽抽水機等大幅度提高生產率,大批的工廠開始出現。至此世界的發展節奏明顯加快,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進步,那個年代也出現了諸如牛頓這樣的很多偉大人物。亞當—斯密提出的影響深遠的思想就在這大背景下產生了,他的觀點深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可謂生逢其時。
首先講到的是分工,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分工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可能不擅長某一方面,但我們可以用我們擅長的某一方面來換取別人擅長的那一方面的服務。這就是絕對優勢理論。分工可以極大地增進勞動生產力,正因為人們有不同的擅長,而又有錯綜復雜的各樣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換。
交換提高了社會有效需求和社會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產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說,最有力的解釋就是“制作扣針”的例子: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打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安裝圓頭,涂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人員在操作。這樣,扣針的制造分為十八種操作。做出來的數量遠遠高于每個人單獨做完全部工序的數量。最后的精煉總結:分工就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但是在現代經濟發展和科技革命浪潮下,這種思想是否還能適應如今的個性化需求尚待觀察。
再接下來就是對貨幣和商品價格的探討。經濟學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邊際效用,因為正是這個邊際效用決定了商品的價格。不少有關經濟的著作都會提到“饅頭是最后一個才吃飽的”,在饅頭并不缺乏的情況下,就是這最后一個饅頭的價值決定了它的價格。價值中包含的是勞動,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它體現的就是商品的真實價格,產品一經生產,其真實價格就會一定,變化的只是我們現在的貨幣衡量。
《國富論》探討的最終目的是增加國家財富和社會福利。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要走一條路,那就是增加實際的就業量和生產用機器設備,就是增加實體經濟中的勞動者和勞動工具,這就需要資產投入,資產的投入和運營就是資產的積累和使用的過程。這對指導現在的國民經濟任然有效。
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技術可以提高生產力,思想也可以提高生產力。很有可能其影響力遠遠勝過技術,思想和技術應該是相互的,思想的進步都可以推動技術,反過來技術的發展也可以推動思想的進步。整篇文章通讀下來,使我不由得對作者獨特的見解和高深的學問敬佩不已,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亞當斯密這樣的偉人,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國富論》初中讀后感】相關文章:
國富論的初中讀后感范文04-25
國富論的初中讀書筆記(通用5篇)04-25
國富論讀書筆記06-15
《國富論》讀書筆記02-25
國富論讀書筆記08-24
國富論讀書筆記08-24
國富論的讀書筆記08-24
國富論讀書筆記08-24
國富論讀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