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讀后感

時間:2023-05-31 11:59:1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雅舍小品》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雅舍小品》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雅舍小品》讀后感

《雅舍小品》讀后感1

  八十年代以前,內地人最早知道的梁實秋,更多地是站在魯迅對面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批判的“資產階級的走狗”。誠然,出生于富足之家的梁實秋在其思想中有別于很多以“喚醒國人”為已任的作家,但其實早期的梁實秋亦有些憤世的,曾與郭沫若、聞一多走到過一齊,只是后來思想趨于平和,近于循世了。

  梁實秋是中國現代散文大家,以擅長寫幽默風趣的“閑暇小品”而聞名于世,讀他的文章是一種美的享受。梁實秋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后余味無窮,遐想不已。冰心先生曾這般評價:“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

  《雅舍小品》能夠出四十多版,并被推薦為“一生要讀的中國歷史100本書”之一,筆者認為,得力于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雅”。《雅舍小品》的“雅”表現在其知識性和思辨性上。梁老可謂一位學貫中西的文學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的`修養。

  單舉一例我們就會清楚:《手杖》中有引自古希臘悲劇的謎,有引自“禮記”,引自杜詩的。短短千把字的小品,引用竟達七次之多。詩、經文、劇本無所不包,學識的淵博令人驚嘆。《雅舍小品》中幾乎篇篇有引用,尤其中外古典作品極多。作者順手拈來,形散意遠,旁征博引,知識密度極大,增加了作品的欣賞價值,這一點和錢鐘書先生有相似之處。

  梁實秋對當時的“新生活”運動“刺”得極其隱晦精彩。如《洋罪》中作者不加“打倒”地舉例:1、人數十三謂不吉利;2、劃火柴點紙煙,只點二人,不可點三人;3、朋輩對飲有高杯碰杯之談。還有訂婚廣告的惡作劇,萬愚節的玩弄笑語等所謂的新生活。這里作者不加痛斥,只是讓讀者在這些可笑的例舉中辨別這種一味地搬弄是非的新生活的可笑之處。《退休》中描寫了“該退休的不退休”的原因是“何況一旦投閑置散,一呼百諾的炫赫的聲勢固然不可得,甚至于進入了‘出無車’的狀態,變成了匹夫徒步之士,在街頭巷尾低著頭逡巡,疾走不敢見人,那情形有多么慘,一向由庶務人員自動供應的冬季炭盆所需的白炭、四時陳設的花卉盆景、乃至于瑣屑如衛生紙,不消說都要突告來源斷絕,那又情何以堪。”梁實秋先生揭露了這些平常而又普遍存在的事實。通過他敏銳的眼光,獨到深刻的見解,以雅致的筆觸不遺余力地進行了描寫。

  梁老曾在札記中引用一位英國批評家的話說:“任何人都可以用戲劇的腔調念出一段劇詞,或是踩上高蹺來發表自己的思想;但是用簡單而適當的語文來說話寫作便比較困難了。”《雅舍小品》的風格大概也正在這番話的意思里,一路讀來,雅趣橫生,頗有一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讓人恬靜之余,品位良多。

  雅舍小品藝術特色

  1、《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小品,雖是「隨想隨寫」,但寫來清新雋永。內容涉及的題材都是平凡不過,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在作者的筆下卻別饒趣味,令人讀后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見作者獨有的智慧和過人的洞察力。

  2、《雅舍小品》所寫的題材雖屬於生活瑣事,但寫來卻不會淡如白開水,也不會板滯如流水帳。梁實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是智慧之作。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卻令人在最短時間內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他的文章,親切易讀,任何年齡的讀者,都會在他那圓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獲益。

  3、梁實秋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基礎,又精研西洋文學,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西方隨筆式的從容與優雅,雖然生活點滴都可入文,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絕無生硬歐化的痕跡。

《雅舍小品》讀后感2

  假期,作業真少,整天無所事事,好不無聊。看書吧!先拿起的不是《雅舍小品》,而是《妞妞》,含淚沒兩天讀完。好雖好,提起筆來卻發現無從寫起。我實在佩服周國平啊,面對自己親女兒的死,竟狠得下心來將那段辛酸痛苦的血淚史記錄成書。若換做是我,恐怕唯寫的幾個字,不一會兒便都被淚水侵得模糊難辨了。或許這就是作家們難以理解的自我折磨的心態吧。倒不是為自己開脫,我只是想說我辦不到!作為一個毫不相干的外人,我都無法容忍我自己在這里對妞妞說三道四!于是,我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為若干小篇,每篇都記錄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態,各地美食。當我捧起它的時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響了我寫作甚至人生,極其重要一課的上課鈴。

  這節課的第一講是真實樸素。作者盡取材于真實生活,例如說“擁擠”、“講價”。他沒有天馬行空、天花亂墜的浮夸,也沒有為了生動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間,自有些許幽默詼諧。關于講價“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這可謂是真實揭露了做買賣的的現況,所謂“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確不符現世,讓他一語道破,不由得令人莞爾。這樣的文章字里行間自會有一股親和力,大家身邊的人和事,當然強于胡編亂造。與其以詞匯的堆積羅列嘩眾取寵,不如以親身所歷的實事打動人心。

  與其說:我此題是否夠吸引人,是否有的寫;不如說:我此題是否真實,是否是我曾經歷過的。這是我常犯的錯誤,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通病。沒有親身經歷,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實,少份虛假,豈不是好?

  這節課的第二講是細致觀察。例如他講擁擠:“既上車之后,不消說可以聽到下列各種的呼聲:‘哎呦!你看看我的腳’‘別擠喲!’‘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沒得辦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這般細致的描寫,光憑想象可是達不到的,“汽車尚未停穩,一群人蜂擁而上,結果是車上的人不得下來,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陣混戰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來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費掉‘民力’不少。”細致地觀察品味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寫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想。當你致力于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時,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平時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

  就比如擁擠,我從來沒有認真觀察甚至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當梁實秋娓娓道來之時,方是“噢,原來如此!”下次坐公交、擠地鐵,再觀察觀察印證印證,豈不有趣?

  這節課的第三講是博學博覽。這也是我最佩服梁實秋的一點,動輒給你來一段什么《熙朝樂事》、《山海經》、《淮南子》,讓你輕則連連點頭,重則不知所云,而他卻信手拈來,如同家常便飯。哎,真是慚愧!我肚子里的那點墨水,底都蓋不上啊!我想或許不管什么不知所云的觀點,來一句“古人云”,或是“某某經、某某大典錄”都會變得非同凡響,書卷氣十足,何況《雅舍小品》里滿篇皆是,個個觀點又都是依理。還有梁實秋不僅中國古典一拿一串,腹中西方古典也是“收藏頗豐”,什么英文德文法文經典,比比皆是。關于了生死的意境,他說:“波斯詩人峨謨伽耶姆的四行詩恰好說出了我們的感覺。”關于幸災樂禍的洋譯,他說:“德文里有一個字,schadenfreud,尚且妥切,schaden,是災禍,freud,是樂。”這份博學博覽是非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博學博覽”四字誰都知道,可做起來真不容易,說要精讀“四書五經”“孔子孟子”,又是談何容易啊!這可不是說說就能有的,需要日積月累,真狠下功夫。到時寫作文或是與人交談,來上一句兩句,豈不神氣十足?

  合上《雅舍小品》,咂咂嘴,意猶未盡吶!經過這次精神上的洗禮,我堅信現在的我,絕不是我剛拿起這本書時,可以比得了的。或許《雅舍小品》,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本書”的范疇。

《雅舍小品》讀后感3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早在求學期間,我就已拜讀過。一篇篇美文,讓我對梁先生敬仰得很。我折服于梁先生的涉獵廣泛,無論是國學還是外國文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六祖壇經》、《竹坡詩話》、《英雄與英雄崇拜》等皆信手拈來,俯拾即是,《論語》、《晉書》、《雙城記》更不在話下;我感嘆于梁先生觀察之敏銳細致、語言精妙傳神,比如說《下棋》一文就把下棋者的憨態傳神描繪,讓人會心一笑。

  前不久,和友人聊天,提起梁實秋,談到《雅舍小品》,就萌生了重溫《雅舍小品》的念頭。好在,《雅》中多是一篇篇兩千字左右的短文,即便在睡前、于間隙間也可以奉卷品讀一番。

  佳作,往往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贏得后世的贊譽,代代相傳,遂成為經典。不同的人,讀來會有不同的收獲;同一個人,不同時期閱讀,亦有不同收獲。《雅》就是如此的經典。再讀《雅》,美人依舊,只是對這份美有了別一種感受——梁實秋先生心有雅意,處處皆雅。他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生活的喜怒哀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苦中亦能作樂。正如《雅舍小品·快樂》中所言,“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這也許是梁先生的親身經歷和體會。

  《雅舍小品》分為三個系列——“人世間”、“生活小議”、“味是故鄉濃”。梁先生用樸實的語言,略帶小幽默的輕松口吻,談論著普通大眾熟悉的身邊事。無論是洗澡還是垃圾,無論是文藝道德還是風水,梁先生都能侃侃而談,更可貴的是字里行間流露出輕松、寧靜、淡泊。可誰又能想到,它們也許是梁先生才從烏煙瘴氣的防空洞逃出,即奔赴名為“雅舍”實為“不能蔽風雨”、鼠子蚊虱“猖獗”相伴的“陋室”,伴著明月的清光寫成的。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命微賤,朝不保夕,再加上迫于形勢,梁先生無奈地離開愛妻稚兒,孤身一人來到重慶,與友人夫婦合租這“僅求其能蔽風雨”而其實“并不能”的“雅舍”。其生活之拮據、內心之苦悶可想而知。但是,在書中、在梁先生的文字世界里,你找不到一絲它們的蹤跡。便是對“雅舍”,“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只是,這樣的文字在那個年代,似乎是不合時宜的。魯迅被奉為典范的名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以縝密的邏輯、辛辣的語言痛罵梁實秋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梁魯相爭達到了高潮。最終,“紹興師爺”技高一籌,“喪家的乏走狗”敗下陣來。兩人的恩恩怨怨絕不是兩個文人的私仇,而是兩種思想、觀念的碰撞。在“民族魂”——魯迅看來,在國家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文人就該拿起他們的“武器”,戰斗在他們的“戰場”上,針砭時弊,激揚文字,這才是文人的正道;而梁實秋信奉白璧德先生的思想,“骨子里涌動著典雅、緩慢、平和的氣質,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懷著與生俱來的警惕”,主張內斂和自省。如今,兩位先生皆作古,事過境遷,徒留《喪》一文述說著當年的劍拔弩張、論戰激烈空前。

  但是,在當下,梁先生的這種“心中有雅處處皆雅”是很合事宜的。有人說:“中國只用了30年就趕超了歐洲100年。”這話言者得意洋洋,頗為自豪,而我聽來心中微涼。硬件高速發展,軟件跟得上嗎?人們的思想、觀念能拔苗助長?事實上,我們已經在慢慢嘗到這種“苦澀”了。我們會發現身邊的人浮躁了,功利了,一點小事往往引發許多的不滿、仇視。這樣的極端事件在新聞中屢見不鮮,甚至也有如瘋狗般無厘頭地逮誰咬誰,傷害無辜,以發泄他對社會的不滿。其實,在浮躁、瘋狂的背后,往往是一顆顆貪婪的心。梁先生的平和、內斂和自省正是那劑對癥下藥的“良方”。

  如果我們能象梁先生那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心中有雅處處雅”,相信我們一定能得一片平和,沾上一些雅的氣息。在此之前,我們不妨清茶一杯,《雅舍》在手,聽梁先生聊聊身邊事……

【《雅舍小品》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實秋《雅舍小品》賞析07-28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01-28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09-22

試論梁實秋《雅舍小品》的藝術特色03-23

梁實秋《雅舍小品》回首舊游06-23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07-27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范文(精選8篇)07-20

梁實秋《雅舍小品》虐待動物、割膽記04-01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3篇01-28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1篇)07-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9 | 亚州AV一在线影视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