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讀后感

時間:2023-06-06 10:53:4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囚綠記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囚綠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囚綠記讀后感

  陸蠡的《囚綠記》寫于抗日戰爭的前夕,黑暗籠罩著中國,面對山河破碎、國將不國的現實,許多文人志士投身于革命,身處黑暗之中仍積極尋求精神上的慰藉,陸蠡當時居住在已經淪為“孤島”的北平城內,從窗外的“綠友”——一株常春藤的身上找到了光明與希望。

  整篇文章以愛綠-囚綠-釋綠-念綠為行文線索,表現了作者對“綠友”的感情變化過程。綠色,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征,作者懷著對一小片綠影的喜愛搬進了炎熱的朝東房間,面對這片綠色,作者的心情是喜悅的。“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作者感謝命運的垂青,使得他能夠在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之時,從墻壁上的小圓洞里欣賞一株美麗的常春藤。作者與“綠友”各安其分地生活卻又惺惺相惜。小圓洞外的常春藤給了作者一段難得的安寧時光,使得作者在孤獨的生活中得到許多慰藉。

  但是,當作者對綠的喜愛演變成為一種迷戀的時候。私心就出現了,作者將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了屋子,迷戀演變為了囚禁。可是被幽囚的“綠友”卻毫不領情,枝條固執地向著原來的方向延伸,“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綠友”的頑強在作者看來是一種固執的抗爭,這打擊了作者的自尊心,于是,固執的作者堅持幽囚“綠友”。本該是惺惺相惜的摯友,卻最終一個綠意漸漸消損,一個內疚卻固執己見。

  盧溝橋事變的發生讓作者珍重的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這時的作者對“綠友”的感情不再是單純的喜愛,而是對它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欽佩。這種欽佩與贊美之情使作者在離開北平一年后仍對這“綠友”念念不忘,我想,這時“綠友”對光明與自由的執著向往已經給了作者啟示,這種精神力量也成為了作者的一種信仰與追求。

  陸蠡先生屋外的常春藤始終向著陽光生長,就像一支憧憬光明的歌,這首歌也始終回響在陸蠡先生的心中,他以革命的勝利作為終身的信仰,身陷囹圄時,日寇問他,日本的大東亞政策能否成功,他斬釘截鐵地說了兩個字“無望”。最后壯烈犧牲。小公寓外的那一片美好的綠影,就是陸蠡先生的信仰所在,那是光明,是希望,是永遠不會湮沒于喧囂中的一支憧憬光明的歌。

  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不再面對任列強摧殘與宰割的黑暗局面。但是我們依然需要信仰,需要不休不止的夢想。一根長常春藤都能夠永遠向著光明生長,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也應該始終堅持信仰與夢想,不為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我。但是,如今那片搖曳在陸蠡窗外的綠影也會搖曳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嗎?我們需要叩問自己的良心,是否因為私欲而傷害了一些無辜的人?是否因為冷漠,而不愿去憐憫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是否因為恐懼而不敢對社會中的不公平發出一聲吶喊?面對世俗的力量,每一個個體都很脆弱,但是,這就是我們可以茍且于自私與虛偽的理由嗎?這就可以囚禁我們靈魂嗎?《囚綠記》中的常春藤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徒,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我們會有欲望,會有各種各樣的無奈,但是我們對光明與正義的向往是靈魂中最不能丟棄的東西。我堅信,人會在信仰中得到幸福。

  幾十年前,我們面對的是民生凋敝,任人欺壓的中國,而如今,我們逐步走向繁榮昌盛。這是一個大時代的派對年,一個大中國的狂歡夜,但是,信仰和希望不可丟棄。《南方周末》新年獻詞里有一句話說得好,“至少你要在大時代中做個堅強的小人物,在狂歡夜中做個自由的舞者!”那一支憧憬光明的歌應該唱在我們每一個平凡的個體的心中,照亮前路和夢想。

【囚綠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囚綠記說課稿11-30

囚綠記教案03-03

《囚綠記》教案02-18

囚綠記教案06-29

《囚綠記》的教案07-12

《囚綠記》教案06-30

《囚綠記》經典教案07-26

《囚綠記》教案05-31

囚綠記說課稿11-30

《囚綠記》說課稿12-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在线观看视频久a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