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通用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后感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讀后感通用1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著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閱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布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筑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筑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汕厥蓟孰m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余人坑殺于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
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妒酚洝,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么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史記讀后感通用2
輕輕地翻開《史記》,歷史的年輪旋轉著重現于我的眼前,王侯將相的人生無比絢麗,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然而紙上談兵的慘淡并沒有人去關注,宰予晝寢的故事也引不起別人的思考。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打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少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長久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兵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40多萬趙軍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射死。
那么從認識論的原理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兵法是經過實踐而來的,是一種認識,認識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紙上談兵則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違背了發展觀,所以我們要想某件事情成為現實,不能只憑口頭言論,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實踐。
史記讀后感通用3
《孫子練女兵》是《史記》里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孫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他很會用兵,吳王知道了他的名氣,決定召見他。為了試驗他的帶兵水平,吳王叫來了80位美女當士兵,給孫子的訓練加了難度。吳王覺得,如果孫子能把女兵練好,那才是真正的厲害!
孫子首先和那些婦女講明了規則,并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還擺好了用來懲罰的刑具,才開始他的訓練。當孫子發了第一次口令時,婦人們就哈哈哈地大笑起來。特別是兩位身為吳王寵妃的隊長,笑得比其他婦女還要起勁,就是她們帶的頭!于是孫子停下來又跟婦人們講述了一遍規則,當他發第二次口令時,婦人們還是哈哈大笑,一點軍人的紀律性也沒有。孫子便召集軍吏,命令斬兩位隊長以嚴明軍紀。兩位隊長可是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啊!她們聽見要被斬了,嚇得目瞪口呆。吳王聽見了,也心疼不已。其他婦女更是張口結舌,一點聲音也沒有。兩顆人頭落地,孫子重新選了隊長,再次發令,隊列中沒有人敢再出聲,婦女們嚴格遵守了規矩,很快便訓練得有模有樣了。吳王看到了孫子的領兵才能,讓他擔任吳國大將,吳國迅速強大了。
正是因為孫子帶兵紀律嚴明,絕不姑息任何違反軍紀的'人,哪怕是身份特殊的人,才使得吳國的軍隊戰無不勝。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的班級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整頓紀律,所有同學都要遵守班級公約。
史記讀后感通用4
《史記》是一部記錄著我國偉大歷史的著作,他的作者是司馬遷,這本書個館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線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一心為國家,為百姓著想,服務的以國之君,和只顧貪圖享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欺壓百姓的暴君,昏君。他們的性格,心里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們統治出來的國家也是有著天壤之別。
正直的`國君統治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把國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昏君的國家人民不能安居,被巨大的稅額所擊垮,民不聊生,文武百官也不得安寧。
一個好領導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也可以帶壞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創建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給他的百姓幸福,也可以給他的百姓痛苦?梢娨粋好的領導是多麼的重要。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虞舜的人就用自己謙恭有禮和藹可親的風范,和對事的公正管理好了一個國家。
也有一個叫太康的昏君,糊涂昏聵,只知道吃喝玩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結果,這個國家沒多久就毀滅了。
所以,有一個好領導非常重要。還是那一句話——好的統領成就好的國家!
史記讀后感通用5
在《史記》中,我看到司馬遷對于郭解的評價多以褒為主,并且明確地區別了郭解和盜拓之流的區別。但我感覺,郭解與盜拓并無本質區別,都為禍一方。
首先明確一點,郭解可不是什么被朝廷所迫害的平民百姓,而是如假包換的權貴階級。郭解的母親一族來頭不小。郭解外祖母許負是漢高祖親封的鳴雌亭侯,許負的父親許望曾隨劉邦起兵,一家人由此得以富貴。郭解的舅舅裴洛文帝時為郎中令,掌京城宿衛,地位僅次于三公及太常。
按理說,如此地位的郭解即使不能為國家做貢獻,也至少別添亂。然而,郭解從小便上不知為國盡忠,下不知團結鄉里,少時殺人甚眾,又鑄錢掘塚,不可勝數,可謂為禍一方。后來,郭解侄子因為搬家的事殺了當地組織部長,楊季主的兒子。后來郭解把楊季主也殺了,楊家不服,派人到朝廷告狀,結果是“人又殺之闕下”。皇帝派使者追查此事,結果郭解的門客又因為口角當著使者的面殺了他的隨從。在中央看來這就是蔑視中央權威的.表現。皇帝大怒,“遂族郭解翁伯”。
而且郭解著實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自是之后,為俠者極眾”,只是都不成氣候了,“無足數者”。文中耐人尋味的一點是一位儒生說“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這里感覺像是太史公借儒生之口表達了儒家與游俠之間的矛盾,那個儒生可以看做是代表了儒家。
【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史記的讀后感《史記》讀后感02-13
《史記》讀后感 史記的讀后感11-17
《史記》的讀后感收獲史記讀后感02-27
史記有感06-02
名著《史記》讀書心得史記的讀書心得03-21
史記原文及翻譯07-20
《史記》經典語句摘抄06-08
《史記》教學反思01-08
《史記》的經典語錄11-04
《史記》教學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