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入學條件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位于長沙岳麓區茶子山路與金星路交匯處東北角,是一所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投資3億元建成的公辦完全中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入學條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簡介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Changjun Bilingual School)位于長沙岳麓區茶子山路與金星路交匯處東北角,是一所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投資3億元建成的公辦完全中學,占地150畝,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規模巨大。該校區各種功能設施按照國內先進水平配套,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的比賽主場地。該校已有初中六十多個班,小有規模學校教師全部由長郡中學派出,統一管理。學校以以樸實沉毅為校訓。按照標準班額配置,中學每班為59人左右,每班48人左右,長郡中學新校區每年招收900余名初一年級學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也讓湖南省小學應屆畢業生多了一個選擇。
辦學規模
長郡中學多年來進行了辦國際部的嘗試,為雙語教學培養了師資,在八方校區,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將著力打造外語教學特色。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位于金星大道以東、茶子山路以北交叉處。校舍總建筑面積為8萬多平方米,能容納3000名學生。共有12棟建筑物,校園總體布局借鑒岳麓書院的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均集中于中軸線兩側,營造一種莊嚴、素雅的空間縱深感。
初一20個班,初二19個班,初三21個班,平均每班48人。
硬件設施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長沙市人民政府投資3億多元,在“兩型社會”先導區八方小區興建了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學校占地150畝,建有教學樓、藝術樓、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公寓等校舍12棟,總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校園總體布局借鑒岳麓書院的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錯落有致,莊嚴素雅,現代厚重。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作為百年長郡中學在河西的新校區,兩校區一套校級領導班子,統一調配教師,統一管理,突出外語教學特色。2009年秋季開學,有初一年級24個教學班,初二年級有27個教學班,初三年級有24個教學班。接納麓山國際部高一年級12個教學班,另設有AP班(國際部)。長郡中學現已形成“一校兩區”的辦學格局,河東河西比翼雙飛,學校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現有兩棟宿舍樓(每棟宿舍樓共有六層,每層30間房,一間房可住8人。配有獨立的洗手間,陽臺),分男生、女生各一棟。對于家住外地或走讀不方便的.學生,學校支持寄宿。
師資力量
百余年來,長郡中學以“樸實沉毅”為校訓陶鑄郡英,為社會共輸送了七萬八千多名合格畢業生,不僅造就了徐特立、李維漢、陳子展、周世釗等一代名師,還孕育了任弼時、李立三、李富春、肖勁光、陳賡、曾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這里走出了張孝騫、沈其震等十三位院士和美學家蔡儀、音樂家呂驥及青年歌唱家張也、陳小朵等一大批學者名家。長郡中學有由知名校友設立、每年頒發的專項獎學基金17項、專項獎教基金4項。
學校介紹
納百年長郡靈氣 譜活力雙語新篇
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創建于2009年,系長沙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初中學校,開辦初由長郡中學托管。學校秉承百年長郡“樸實沉毅”核心文化,立足自身發展,孕育出“活力教育”辦學思想。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明確“創活力校園、塑活力教師、踐活力課程、育活力學生”的辦學方向,構建“以人為本、激揚活力、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凝練“養正毓德、博學篤行”的育人思想;總結“愛生活、樂求知、勤修身、勇擔當”的育人目標;完善“活學知禮”“活思啟志”“活行達理”學生培養階段成長目標,形成具有長郡雙語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為學校活力發展鑄魂賦能。
一、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突顯思想引領作用
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落實上級關于師德師風文件精神,明確師德師風行動規范,選樹先進模范典型,以教師考核和師德督導專項活動為契機,將師德表現作為績效考核、聘任、評價和教師資格注冊的首要內容,引導教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學校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等優良教風深得長沙百姓認可。
狠抓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實施“青藍工程”項目,以“四子工程”和“出師”制度為引領,組織開展優秀骨干教師示范課、高效課堂研討等教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學校實施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強信息化教學特色項目研究和教師信息化應用培訓,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旨在建設一支專業化、信息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榮獲12堂教育部部級優課和10個全國各類微課大賽一等獎;多名教師成為長沙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團隊的“核心成員”;已有市級以上卓越教師、骨干教師26人。
狠抓教師課程研發。學校實施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和成果展示會;開設40余門校本拓展選修課程;建成創客教育中心和外語交流中心,推進STEAM課程建設,研發并實施創客課程和小語種等課程;鼓勵教師開發系列化實踐型課程,精心設計以黨支部、年級組、教研組為組織單位開展的研學活動,提高教師課程研發和實施能力。
二、創新立德樹人途徑,踐行特色勞動教育
學校以思想教育、價值引領為核心,強化德育主題教育;以文明習慣、規則意識培養為主導,制定《學生成長手冊》;以德育實踐型課程為抓手,完善德育課程體系。學校作為長沙市首批德育項目示范校,推行德育課程項目化和班級文化建設,以“初中生的自我教育”德育項目為總攬,形成40余項班級德育特色研究子項目。借助家校社德育網絡和共育體系,多渠道對學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組織實施富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探索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構建三型勞動課程體系;規劃建設生態植物園等多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運用官網“勞動園地”和人人通“家庭勞動教育”平臺,落實學生校內外勞動實踐,開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新模式。
三、完善活力課程體系,培養優秀活力少年
學校以省級重點課題為引領,完善“基礎型”“拓展型”“實踐型”三型活力課程體系。構建“拓展型”課程,開設“智能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卡魅”“紙膜服裝”等創客課程在內的40多門校本拓展選修課程;建設“德語園”“法語園”“日語園”“韓語園”“西語園”等外語學習空間,開展外語節系列活動;探建實踐型課程,學校校內“六節”、校外“六走向”和每期兩到三天的校外勞動與研學實踐活動等。學校參與長沙市教育局申報的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綜合素質評價》獲優秀等第,承擔的教育部課題《基于“三型”課程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與研究》即將結題。三型活力課程高效實施,使學校畢業學生在長沙市初中生綜合素養評價中各維度A率均高居榜首;體育、藝術、科技等群體和競技成績均名列長沙市前茅;中考成績優秀率、合格率位居全市前列;七屆畢業學生中184人在各高中學校參加高考被北大、清華錄取。
四、聚焦“雙減”“五項管理”,發揮學校陣地作用
應“雙減”“五項管理”改革要求,學校全力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深化高效課堂實踐,多渠道對課堂進行分析評價反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課后服務效率和質量,滿足學生對課后服務的多樣化需要。推行導師制,為每班設副班主任,指導學生生涯規劃,關注身心健康,開創全員育人新局面。優化作業管理,設計符合“雙減”要求的序列化作業,統籌、公示作業總量和分層彈性布置作業,探索運用AI技術和人人通空間,實施家庭作業智能批閱和反饋。創新體質提升,落實每周三節模塊化體育課;堅持每天50分鐘體育大課間運動;開展智能化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科學高效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五、全面規劃智慧教育,推動學校現代治理
學校作為長沙市智慧校園和“未來學校”創建校,全面規劃建設基于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智慧校園系統,建成創客教育中心、智慧教育體驗中心和覆蓋全校所有班的AI智慧教室。建設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校園一卡通系統,將學生出勤、消費、活動等信息實時記錄和傳送給家長,為家校高效互通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學校朝智能化、信息化、可持續化方向快速發展。
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彰顯名校責任擔當
學校助力新時代教育均衡發展,勇擔社會責任,自2016年成為長郡教育集團初中課程中心主任單位以來,組織30多所加盟初中學校圍繞教育教學研究、教師技能比賽、教育教學評價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教育教研活動。接待集團20多所學校跟班學習,派出優秀教師到加盟校送課、輔導。受區縣政府邀請和市教育局委派,與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等多所區縣學校實現或即將實現托管辦學,長郡雙語優資教育資源影響力持續外擴。
學校創辦十二年來各項工作成績斐然,獲得“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優秀少先隊大隊”“湖南省文明標兵校園”“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數十項榮譽稱號。在2019年3月中國知名教育智庫“校長會”全國百強中小學評選中,學校名列全國百強初中學校的第19名,是莘莘學子求學的夢想樂園。
【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入學條件】相關文章:
隨州實驗中學入學條件07-06
綿陽實驗小學入學條件03-15
武昌實驗小學入學條件03-15
中山實驗小學入學條件03-15
天門實驗初中入學條件03-15
長郡中學招外地學生嗎03-19
咸陽實驗幼兒園入學條件03-15
渝北中學小升初入學條件03-15
佛山華英中學小升初入學條件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