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區房入學有戶口要求嗎
中國學校教育大體上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其中,中學又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就是初中,高級中學就是高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學區房入學有戶口要求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學區房入學有戶口要求嗎
學區房就是因為“就近入學”才衍生出來的,所以學區房是需要戶口才能上學的。
因為除了少數的樓盤不要求戶口外,大部分的情況下,入讀小學與房產證和戶口掛鉤。
對出于子女就讀而購房的情況而言,盡早落戶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在二手房買賣過程中,由于產權過戶與戶口遷移并不是同時進行,一般情況下是先辦理產權過戶手續,而后再行辦理戶口遷移手續,賣家將原有戶口從房產所在的地址中遷出,而后買家才能將家庭成員的戶口遷入。
否則,即使產權屬于自己,但仍有可能會面臨由于房中仍有戶口未能及時遷出而無法辦理遷入手續的尷尬局面。
買房后戶口遷移的步驟:
第一步、在現有所在地的派出所開一張戶籍證明。
第二步、把戶籍證明交給要落戶的地方派出所,由落戶的派出所一張同意戶籍遷移證。
前提是:派出所同意你落戶到這個地方。
第三步、開出同意遷移證后回到現有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戶籍遷移證。
第四步、拿著戶籍遷移證和同意遷移證的副本去要落戶的地方派出所去落戶。
拓展資料:
定義解釋
學區房,指的是具有稀缺性學校區域的房產。好的學區房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0%,盡管價格不菲,但往往常受家長關注。
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的權利。
投資優勢
理由一:孟母三遷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學校周邊文化氣息比較濃重,人文環境比較好,家長希望讓孩子在好的環境中受到熏陶,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現狀分析
北京市海淀區四環內的兩棟樓房,兩者相距20多米。雖然外墻粉刷顏色和新舊程度看似不同,但兩棟樓房都建于1988年,建筑風格和樓層結構也完全相同。兩樓之間僅僅隔著一道鐵柵欄和樹木。但是,作為二手房,在交易市場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這兩棟樓房,它們的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
某房地產經紀公司業務員康靈霄:“ 你比如說對面這個小區吧,東南小區927號樓,它的價格單價是兩萬五到兩萬六,然后對面這個小區,就是大泥灣小區這個房子呢,這個價格呢大概市場價是一萬五到一萬六”。
建設年代、建筑結構和地理位置幾乎沒有差異,為何中關村927號樓的二手房價格要比大泥灣2號樓的價格每平米高出9000到1萬元呢?因為這個小區這個樓它是學區房。”那么,什么是學區房?為什么學區房與非學區房相比,價格高出那么多呢? 如果一位客戶買了學區房,他的孩子就可以上重點小學;如果買了非學區房,他的孩子只能上一般的學校。那么,究竟什么是學區房呢?
就是說由教育部門或者由學校規定的招收的這種招生啊,或者入學的指定的一個地域劃分的范圍。在這個范圍里邊學生可以通過享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這么一個范圍,所以我們把這種范圍里面的那些物業、房產,我們叫做學區房。那么這些學校,主要是重點小學,還包括一部分重點中學”。
據了解,包括北京市在內,中國城市在小學入學政策上,都采取的是就近免試入學,因此,對于哪條街道哪一棟樓房里的孩子可以進哪一所學校,都有明確的劃分。而重點小學劃片內的房子,便成了二手房市場上熱炒的一個概念。5月,在北京市已經形成了幾個頗具規模的學區房熱點板塊。其實最典型的、最集中的有這么幾個板塊:首當其沖的就是中關村這個地區,中關村、學院路,包括萬柳這一大片,里邊呢其實相對來說,學校、小學,重點小學、重點中學相對都非常集中。另幾個呢,其實相對中關村來說稍微差一些,但是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學區板塊。比如說東城東四地帶,西城比較有名的比如說四中、八中,這都是全國全市非常有名的一個重點學校,另一個板塊就是朝陽區板塊。
就整體而言,在二手房市場上,北京市的學區房比非學區房價格平均能高出多少呢? 差距在幾千塊錢。估計一下,基本上也差三千左右,至少得差到三千元/平米。
2014年4月,在市區熱門地段房源中,交易稅費較低的小戶型公產房和企業產房比普通二手住宅更受到關注。很多現場“淘房”市民認為,公產房置換的交易成本比較低,而一套交易期未過5年的二手住宅的動輒數萬元的稅費負擔還是比較重。[1-3]
數據統計顯示,從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學區房均價由7387.5元/平漲至7577元/平,漲幅2.57%。
2015年北京金融街學區房40萬/平米。
產生原因
家長追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購買學區房成投資接力跑
家長買學區房純粹是為了讓孩子獲得進入重點學校的資格,房子大小無所謂,環境差點也能接受。一旦孩子畢業之后,他們就會把房子賣掉。買學區房的客戶大多都是這種想法。
北京某地產經紀公司組團經理說:“他可以穩定居住六年,而且學區房它是不會往下掉價的,六年以后再賣的時候還能保值,還能升值。”買學區房就成了一種接力跑。學區房代表著進入重點小學的資格所以就成了接力棒,完成使命后再賣給下一位家長。不過,再賣掉學區房對有些家長來說那還是幾年以后的事情,他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得買到學區房。因為他們的孩子就該上學了,很多學校都規定:孩子在落戶學區房3年之后才能入學。像他這種情況,其實(如果)戶口落進來了,但是符合了一些教委的規定,但是學校有自己的一些土規定,比如我要提前三年還是兩年(落戶),但是達不到這規定,我戶口在這兒,然后可能交一部分贊助費,然后應該也是可以上。但是這個具體還得他跟學校去交流這個東西”
源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公
“學區房”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各中小學辦學質量存在嚴重差異。重點學校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1962年教育部明文規定,要求各地選定一批重點中小學,這些學校的數量、規模與高一級學校的招生保持適當比例。由于重點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生來源等方面占有絕對優勢,催生擇校熱,譬如,重點學校要從現有體制取得經費,渠道之一就是“共建費”。政府、企業或機構資助一筆不菲的費用,學校提供學額作為交換。此舉將權勢部門子女的擇校費轉化為公款,不需要家長自行出資,對學校也十分安全。
據2003年至2004年調查顯示:上層階層子女有60%就讀重點中學,底層子女60%就讀非重點中學引發對于教育不公的質疑。[5]
反映問題
就近入學本來是個意圖良好的政策,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意外結出了學區房這顆不得不咽下去的苦果,甚至成為一場停不下來的金錢比拼游戲。尤其是,當這場游戲的參與和推動者還不僅僅是望子成龍的學生家長,還有房產中介和開發商的時候,就近入學政策陷入了尷尬。
的確,按照專家的說法,與交納贊助費擇校相比,通過購買學區房擇校是一種進步,體現出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它避免了交納贊助費所帶來的權錢交易和暗箱操作,用市場化手段讓擇校規則變得簡單和透明。但是,把擇校變成擇房,仍然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家里經濟條件好些的孩子就近進好學校,條件不好的孩子只能靠邊站。顯然,這與政府當初推行就近入學政策的目的還是背道而馳,明里買房和暗里交擇校費,在結果上沒有多大的.區別。
學區房會不會像贊助費擇校一樣,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死結呢?其實,不管是贊助費擇校,還是買學區房擇校,都是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因為優質資源的集中和稀缺,這才是癥結所在。只有從根本上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才是解決擇校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才能消除學區房的市場基礎。
其實,不止是學區房,學校和地產聯姻在當下的房地產市場上顯得越來越普遍,在很多開發商的廣告上都極力突出宣傳周圍的名校,借以作為漲價的理由。一種不公平導致另一種不公平,從根本上說傷害的是家長和消費者的利益。我們的有關部門,還有房地產商們,在追逐利益的時候,不應該忘了自己對社會應負的責任。
注意事項
下手前先了解當地入學政策
由于優質教育資源供應有限,樓盤在宣傳上大做名校文章,抓住的就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心。
雖然長沙各區小學招生實行屬地管理,實行“就近入學”的大原則,但各區的招生政策各有不同。“就近入學”在具體的執行上還有很多細節,對于購買“學區房”的家長來說,購房前應到區教育局查詢清楚招生政策,并留意各名校近幾年來的招生范圍,盡量選一些常年歸屬在名校范圍內的、更靠近學校的物業。同時,購買學區房還要注意戶口的遷移,在一些學位緊張的學區,房戶一致在錄取序列上有時會更優先。這種情況,購買新房的時候,記得也要把戶口轉過去。因為除了少數的樓盤不要求戶口外,大部分的情況下,入讀小學與房產證和戶口掛鉤。
區域配套及社區配套需相輔相成
開發商在樓盤項目中引入學校,是增加該項目附加值的一種方式。除了有優秀的教育資源外,更多還需要從居住者的生活便利性方面考慮,提供更多的優質配套資源來滿足人們生活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很多樓盤因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通常有良好的教育資源配套,也就形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學區房,但小區自身基礎建設相對較為薄弱。
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好的教育固然排在首位,好的居住環境也十分重要。消費者在投資購買樓盤時,不能只為購買教育而購買樓盤。樓盤的生活配套,如社區商業、醫院等方面是提升業主生活便捷度的關鍵,此外還要注意樓盤的品質,如樓盤的美譽度、設計品質等各個方面都是開發商需要考慮的問題。
合同注明,避免買學區房無法讀名校
過去,不少開發商均宣傳自己的樓盤是“教育地產”,附近有多少家名校或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從幼兒園上到大學,但事實證明,并不是樓盤“近”名校就能“進”名校。置業者在購房前一定要咨詢清楚,自己購買的學區房是否有學區名額。因為開發商畢竟不是教育機構,樓盤承諾的教育環境要受到第三方的制約。同時,在購買二手學區房的時候,一定要在付清全額房款之前確保房主的戶口已經遷出。
購房者可通過公安局戶政處詳細了解戶口情況,為了保險起見,業主最好挑選沒占用過指標的學區房。如何避免買來學區房無法入讀名校,最保險的做法是:在合同的附加備注寫明條款,要開發商承諾房子有某某學位,若承諾是假的,將作出多少賠償。
長沙新房市場中的學區房主要集中在市府板塊、北城板塊以及武廣片區等新興城區,在城市中心的學區房鮮有新房的房源入市,如果想要購買新房,可多留意新城區的房源,特別是一些大盤,往往會引入品牌更好的教育資源,可以重點關注。
四大要素
落戶關鍵
對出于子女就讀而購房的情況而言,盡早落戶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此外,有時由于特殊原因,交易中賣方會推遲戶口遷出的時間,這種情形并不少見。對于上述類情況,雙方應書面約好戶口遷出的時間及違約責任。由于戶口一般無法強制遷出,因此買方對戶口延遲遷出問題應當采取慎重的態度。
片區調整
受生源人數影響,每所學校每年招生區域也會適當進行調整,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有就近入學需求的購房者,如果提前“打埋伏”所選擇的區位不準,很有可能會面臨“放空炮”的尷尬情形。
記者從上海教育部門了解到,由于每年各個學校片區適齡入學人數會出現相應變化,特別是名校周邊,一般人數會出現大幅增多現象,因此各地主管教育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就近入學”進行微調,調整學區劃分。因此建議購房者在考察房源之前,一定別忘了前往教育部門了解清楚,是否會出現學區重新劃分的情形。特別是對于兩個學區交界線附近的房產要當心,因為每年教育部門會對學區劃分做一些細微的調整,從名校學區調整到另外一個普通學區,這會導致產生花高價買房而孩子無法上名校的尷尬情況。
了解政策
即使是在同一個城市,各個區縣對“就近入學”規定也有所不同,因此對于購買“學區房”的購房者來說,在購房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政策上的區別。
如在北京、上海,有些名校因為生源過剩,對“就近入學”招錄的學生戶口轉入時間做出了限制,這些因素使得孩子無法入讀心儀的重點學校。還有些學校在招生時會對入住時間進行硬性規定,如上海有些學校對每年新招收的生源戶口遷入時間要求提前3年。對此專家建議一定要在購房之前到該區域學校就此事詳細咨詢,包括入學的年限、同一套房的名額標準等,確定自己的購房行為和學校入學要求相吻合。
此外動遷風險也要當心。要了解區域是否存在被拆遷的情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隨著全國各地相繼取消限購政策,央行[微博]高調表態放水,堪比2008年的房地產大拯救終于達到了最高潮。回顧這幾年的嚴格限購、限貸,很多人的生活軌跡都因此受到影響,其中既有為了孩子上學孟母三遷、反復騰挪的學區房;也有極端一些的為了買房離婚、為了貸款離婚;更有高房價下如春筍般冒出的各種新城,在盛況之后成了讓人驚悚的“鬼城”。
山寨版
有些樓盤雖然與名校僅一墻之隔,但并非意味著就能進入該學校就讀。
雖然“就近入學”是指在距離居住地一定范圍內的學校就讀,但是記者在咨詢上海市教委時,有關人士對此解釋說,“就近入學”中的“就近”指的是相對就近概念,而非絕對地理位置的遠近,不是指某個學生的家庭住址距離某一所中學最近就能就近入學,也不是指某一所小學距離某一所中學近就是就近入學。
據了解,按照相應規定,每個學校的招生范圍每年都會公布一次,但招生范圍的確定是以小區或者街道整體劃分,這就產生居住地與學校雖然僅一墻之隔,卻不一定能被劃進家長想要選擇的學校的情形。說到底,是政府職能部門工作缺乏人性化。
據了解,市場上有些樓盤不管三七二十一,將附近所有學校統統放進自己的樓書中來,并宣稱自身為“學區房”,其實樓盤能否劃入學校的招生范圍,需事先了解清楚。而對于少數與名校距離很近,但并不是其招生范圍內的“山寨學區房”,則一定要當心。
【初中學區房入學有戶口要求嗎】相關文章:
初中學區房入學條件有哪些03-10
初中學區房入學條件03-11
南京初中學區房入學條件03-11
初中入學有年齡要求嗎03-09
深圳初中入學要求03-11
專科院校入學可以遷戶口嗎03-20
高中入學需要戶口本嗎03-11
2021越秀區積分入學有社保年限要求嗎03-17
鄭州學位房和學區房有什么區別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