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方案

時間:2022-05-31 10:53:40 方案 我要投稿

有關調查方案4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調查方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調查方案4篇

調查方案 篇1

  一、調研前言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健康和環保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xx因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可以在能量激發下釋放對人身體有益處的遠紅外線,同時具有防輻射功能。xx還可以凈化空氣和水質,抗菌、除菌和除臭。為此,公司計劃開發以xx為原料的產品,本調研就是了解市場對產品的接受程度、購買力和競爭程度等。

  二、調研目的

  1、調查xx產品市場的行業現狀、同類產品的競爭狀況。

  2、調查xx產品的市場購買力及消費者的職業和年齡分布等。

  三、調研內容

  1、行業現狀、競爭情況

  (1)行業的政策、法規。

  (2)相關產品及服務的市場接受程度。

  (3)同類產品的名稱、售價、生產廠家及銷售情況。

  2、消費者的購買力

  (1)消費者對xx原料的認識程度。

  (2)是否愿意購買相關產品及服務。

  (3)愿意花費在相關產品上的花銷。

  3、消費者的性別、職業和年齡。

  四、調研范圍

  1、本地區的各大百貨、超市。

  2、同類產品的特許經銷商。

  3、銷售同類產品的分銷商。

  五、調研方法

  1、現場問卷調查,請消費者或者經銷商填寫調查問卷。

  2、網絡調查,通過e-mail和網上調查問卷調查。

  3、觀察法,觀察各賣場的銷售人員如何向消費者介紹和推銷同類產品。

  4、訪問法,對購買同類產品的消費者進行現場訪問,如為什么購買該產品,對該產品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等。

  5、二手資料搜集法,對其他同類產品的銷售策略、產品性能、目前的消費環境等進行調查,訪問產品生產商、經銷商網站,搜集二手資料。

  六、調研對象及樣本確定

  1、現場問卷調查。

  (1)問卷樣本數:500份。

  (2)調查區域:市內各大百貨商場。

  2、網絡調查,有針對性發送e-mail500封,統計網上調查問卷。

  3、其他方法,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七、調研程序及進度安排

  1、2月1日-2月3日:制定調研計劃,確定調查方案。 2、2月4日-2月7日:根據調研方案進行調研準備,設計調查問卷,以及培訓調研人員。

  3、2月8日-2月16日:進行實地調查。

  4、2月17日-2月22日:匯總調研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調研報告。

  八、調研經費預算

  1、調查問卷及其他文檔打印費用:xxx元。

  2、預售產品成本及物流費用:xxx元。

  3、調研人員交通、餐飲費:xxx元。

調查方案 篇2

  為了保存河源的客家文化,摸清河源民間文化的底子,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大家的文化保護意識,我校客家文化學院發起寒假客家文化調查行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調查組架構

  組長:唐漢芳副校長 陳德清副校長

  副組長:邱 遠 吳良生(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所)

  成 員:鐘建坤 俞 彤 黃海林 葉增忠 楊 黎 袁光華 何智聰 陳海明 戴伯陽 徐國輝 鄒東平 羅春娜 陳曉峰

  二、調查方向與內容

  1.客家宗族文化

  族譜:每個客家姓氏宗族均有族譜,記載本宗族的來源、歷史、世系傳承等內容。從年代上分為1949年前的老族譜和1980年以后的新族譜。

  家訓:客家人崇先報本,各家族往往有家訓以示族人。其中有敬老尊長、崇文重教、和諧親睦等,成為族人文化思想與行為語言的規范,這就是家訓。家訓一般出現在族譜、祠堂和家族學堂里,也有口頭傳承的。

  宗祠堂號與牌匾:客家人認同自己來自中原,每一個姓氏宗族均有自己的堂號,一般用石匾、木牌匾等形式放在祠堂門口或上廳的正

  上方,如李氏堂號“隴西堂”。除了堂號匾之外還有官位匾(如大夫第)、學位匾(如貢元)等。

  宗祠楹聯:宗祠的柱子上常刻有代表宗族族源與文化追求的對聯,也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

  碑刻:一般是石碑,用于記載宗祠等建筑修建情況,含有大量當時的文化信息。

  2.客家民間信仰

  村廟:客家人屬多神信仰,在傳統時代幾乎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神靈與神廟,并有別于佛、道等大宗教。了解一個有什么神廟、游神的日子是哪天、相關的故事有哪些、是否留下碑刻等信息對于理解當地的宗族、民俗乃至于當地人的精神世界有著重要的作用。

  3.民俗

  節慶民俗:村中有沒有特別的節日或節日中有無特別的民俗,如果有,它的組織過程如何。

  人生禮儀:有關當地人生老病死嫁娶的儀式、講究、禁忌等。 民間文學:包括當地的傳說故事、童謠、諺語、客家山歌等。

  4.民間文物

  木雕與花板:一般是木建筑構件,如雀替(梁托)、雕梁、窗花格、床楣等。

  其它建筑構件:如石雕、石條、壁畫、刻文字、圖案的其它材料。 民間文書:如契約、80年以前的古舊書、古舊畫、筆記、抄本等。

  此外,還有古錢、陶瓷器、舊家具及榨油木、龍骨水車、大稱等生產生活用具。

  5.古建筑

  除祠堂、古廟外的民居、古橋、古道、古茶亭、古碼頭、古戲臺、會館、城墻、戰爭遺址等。

  三、調查基本要求

  1.保護文物為先,不能擅自移動文物,最好拍照交回學校后處理。遇到特別珍貴的文物亟需保護的應主動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2.拍照和錄音為主,文字記錄為輔。每件實物應從整體及不同側面拍好照片,有文字的盡可能把文字拍清晰。用錄音或文字記錄好時間、文物的位置、大致年代、所有人、保護情況及其它相關信息。碑刻、祠堂楹聯最好能抄錄。與宗族家訓相關的內容要求全部抄錄下來。

  3.調查結束后要求交一篇調查報告,對調查的情況進行簡潔的表述,可長可短。調查報告通過學校評審的,可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

  四、實施步驟

  1.報名

  20xx年12月24日至28日為學生報名時間,學院將報名學生名單(200人以上)29日前交到學校客家文化學院辦公室(辦公樓C203室)。

  2.培訓

  1月上中旬,學校將邀請相關專家對參與調查的學生進行培訓。

  3.調查

  調查時段為20xx-20xx學年度寒假期間。

  4.調查結果上交

  20xx年2月28日前以二級學院為單位將調查結果與報告交學校客家文化學院辦公室(辦公樓C203室)。

  5.評審

  20xx年3月~4月,學校將組織有關專家與老師團隊對調查結果進行評審,評審合格者可獲得學分。最終還將評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12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45名,并進行相應的獎勵。

  五、后期整理與成果利用

  客家文化學院將組織專家與老師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結合文化部門之前的調查材料編撰《河源文物志》。對有價值的文物進行收購回來,然后分類整理,為學校籌建客家文化館做出準備。

  對此次調整的成果也可考慮辦一個文化展覽,引導校園人文氛圍。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客家文化學院

  二〇xx年十二月十二日

調查方案 篇3

  根據省、市基本僑情調查工作會議要求,為切實做好全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世情、國情的不斷變化,原有的僑情資料已不能反映海外華僑華人的真實情況,不能適應僑務工作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在全區開展一次系統的僑情調查工作,健全和完善僑情數據資料,及時、全面地把握我區海外僑情新特點和新變化,了解海內外僑胞、港澳同胞、歸僑僑眷的迫切需要、意見建議,重點掌握海外僑胞、港澳同胞中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學術上有造詣、社會上有影響的“四有”人士和海外吳興籍重點僑(社)團的情況,對充分發揮僑務資源的獨特作用,更好地為僑服務和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的對象和內容

  (一)調查對象

  調查時點居住在本區的吳興籍涉僑人員以及常住吳興的區外戶籍涉僑人員(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海外留學人員眷屬);以正規或非正規渠道出國(境),現在國(境)外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吳興籍(包括原籍和原戶籍地在吳興)涉僑人員(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及海外留學人員);本區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在區內外及境外投資企業;海外吳興籍僑(社)團及華文學校、華文媒體等。按涉僑人員和企業居住地、歸屬地劃分,具體包括以下五大類型:

  1.居住在境外和區外的吳興籍華僑、港澳同胞、外籍華人和海外留學人員;

  2.居住在本區的華僑、港澳同胞、外籍華人及其海外主要親屬;

  3.居住在本區的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和海外留學人員眷屬;

  4.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在區內外及境外創辦的僑資企業和港澳投資企業;

  5.海外吳興籍僑(社)團和以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為主要骨干的僑(社)團組織,海外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創辦的華文學校和華文媒體。

  (二)調查內容

  吳興籍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及海外留學人員以及本區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和海外留學人員眷屬的數量、國家(地區)分布、性別、年齡結構、受教育程度、從業類型等基本情況;僑資企業和港澳投資企業規模、從業人員、經營現狀等基本情況;海外吳興籍僑(社)團和以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為主要骨干的僑(社)團的主要負責人情況,僑(社)團建設情況;海外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創辦的華文學校的投資人、負責人、規模、學生人數、教師和教學等基本情況;華文媒體的投資人、負責人、發行數、發行范圍等基本情況;本區僑情變化的特點以及種類僑情調查對象的需求等。

  三、調查方法和步驟

  本次基本僑情調查采用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單位調查與屬地調查相結合等調查方法。本區居住的僑情調查對象采用入戶問卷調查,海外調查對象主要通過其在國內的直系親屬進行調查。具體調查步驟為:

  (一)僑辦、僑聯、公安、司法提供以往僑情調查及公民出入境相關統計資料;區內調查對象較多的`單位和系統填寫涉僑人士匯總表,作為入戶排摸的基礎資料;

  (二)各村(居)依托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在充分排摸的基礎上,以問卷調查形式對調查對象開展入戶調查;

  (三)各村(居)依托商務、工商等部門提供的資料,在充分排摸并登門入企調查的基礎上,認真填報僑資、港澳投資企業調查表;

  (四)海外吳興社(團)組織和以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為主要骨干的僑(社)團組織,海外吳興籍僑胞、港澳同胞創辦的華文學校和華文媒體等上報市僑辦統一組織調查。

  四、調查的時間安排

  本次基本僑情調查統計時間為20xx年10月——20xx年7月。調查標準時點為20xx年12月1日零時。具體分為8個階段進行:

  (一)工作布置階段:20xx年10月下旬,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形成并上報全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召開區級有關單位協調會,明確各相關單位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完成時限。

  (二)調查員選聘和培訓階段:20xx年11月上旬,由高新區、各鄉鎮街道以村(居)為單位,根據需要選聘一定數量了解僑務政策的村(居)干部、居民組建調查員隊伍,每個村(居)委會要從僑情調查任務實際出發配好調查員。11月中旬,待全省統一的調查表、手冊等到位后,高新區、各鄉鎮街道要組織調查員進行培訓,熟悉調查表內容,確定適宜的調查方法,掌握正確的調查流程。

  (三)調查物資準備階段:20xx年11月下旬,根據調查的時間節點,將全省統一印制的各類調查表、調查員證、調查員手冊、調查對象告知書、涉僑家庭服務聯系卡、宣傳海報等相關資料下發到高新區、各鄉鎮街道。

  (四)宣傳發動和部門信息匯總階段:按照全省統一的時間節點,以多種途徑開展僑情調查宣傳發動工作,通過各類媒體、電子屏、宣傳畫、告知書、涉僑家庭服務聯系卡等形式進行集中造勢,積極營造氛圍。

  在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的指導下,公安、司法等部門統計整理出入境相關數據;教育、科研、醫衛、機關團體等涉僑對象較多的單位,由系統填報《涉僑人士信息匯總表》并于11月15日前報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區基本僑情調查辦公室對部門、單位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檢、整理并作為摸底資料,于11月25日前分發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再分送各村(居)作為入戶摸底資料。

  (五)調查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村(居)為單位,對居住在本區域的涉僑村(居)民情況和僑資、港澳投資企業進行排摸,填寫摸底登記表,核實相關部門提供的涉僑對象信息,挖掘事先未掌握的村(居)民家庭中涉僑對象信息;第二階段,根據摸底登記表進行入戶調查,以戶為單位,逐人逐項填寫僑情調查表;以企業為單位,按要求填寫僑資、港澳投資企業調查表。

  (六)數據錄入與自查階段:數據錄入匯總軟件由省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負責統一開發,并在1月中旬組織培訓。20xx年2月開始,高新區、各鄉鎮街道組織數據檢查和錄入相關表格,并根據檢查結果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查漏補缺;3月15日前,完成錄入并上報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3月底前,匯總后報市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

  (七)全程質量跟蹤檢查:實施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質量跟蹤控制,在準備階段,制定質量控制方案;在調查實施階段,進行檢查及現場指導;20xx年2月至3月,省基本僑情調查辦公室組織課題組專家及市基本僑情調查工作人員,對部分縣區、鄉鎮(街道)及村(居)調查及數據錄入情況進行質量檢查,提出質量改進的方法;20xx年4月,市組織開展質量抽查,推算本次基本僑情調查的漏重率。

  (八)數據分析和總結階段:高新區、各鄉鎮街道在完成數據錄入工作后,要及時對本地基本僑情調查工作進行總結并上報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對全區基本僑情調查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建立僑情數據庫,形成基本僑情調查報告。

  五、調查的組織實施

  本次基本僑情調查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區僑辦(區僑聯)牽頭,會同區統計局共同組織實施,區相關部門、單位配合開展本次基本僑情調查工作。高新區、各鄉鎮街道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有關部門、村(居)具體實施。

  (一)建立XX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領導小組

  成員:略

  成員單位:區外事辦、區僑辦(區僑聯)、區統計局、區委統戰部、區委人才辦、區外宣辦、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民政局、區司法局、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商務局、區衛生計生局、區公安分局、區工商分局,成員單位職責見附件。

  (二)建立XX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設在區僑辦)

  成員:略

  (三)高新區、各鄉鎮街道相應建立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組織開展本轄區內的僑情調查工作。

  六、經費落實

  本次僑情調查所需經費由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高新區、各鄉鎮街道要為本轄區僑情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條件。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本次基本僑情調查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定,高新區、各鄉鎮街道要將此項工作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工作計劃和職責分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基本僑情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深入宣傳,營造氛圍。本次僑情調查內容多、范圍廣、社會影響大,需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廣泛宣傳僑情調查的重要意義,將僑情調查與僑法宣傳、為僑服務相結合,與基層干部開展“連心走親”活動有機結合,爭取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僑情調查成為凝聚僑心、為僑服務的過程,努力營造海內外華僑華人共同關心支持吳興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培訓摸底,細致到位。僑情調查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強,各地要選擇一批素質高、責任心強、有一定調查經驗的同志擔任僑情調查員;要對調查人員開展扎實、系統的培訓,使他們掌握調查內容,明確政策界限,熟悉調查流程、方法和技巧。在正式調查前,要認真做好調查對象的摸底工作,掌握需入戶調查的對象和數量。摸底工作以往年的僑情調查資料為參考,同時注意收集家譜、族譜以及公安、教育、人事、科技等部門的有關涉僑資料。

  (四)規范要求,確保質量。調查工作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正確處理進度與質量的關系,防錯、防漏、防假,保證僑情調查資料真實性。各地要根據本地的僑情特點,積極探索靈活、高效的調查方法,構建跨部門、跨區域的僑情調查合作機制。認真做好入戶調查、表格驗收、自我檢查及數據錄入等環節的質量控制。參與調查工作的人員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嚴格履行保密制度,調查的資料涉及到僑界人士的個人隱私不得外泄。僑情調查員在開展入戶調查時,必須做到持證上崗,文明禮貌,工作規范,消除群眾疑慮。

  (五)總結提高,善用成果。各地要做好本地僑情調查總結工作,對完成任務好的單位和優秀調查員予以表揚;著力做好僑情調查數據的開發利用,積極推動僑情調查的成果轉化,為制定僑務政策提供重要依據,為開展引資引智工作提供信息支撐,充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加快推進吳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附件

  XX區基本僑情調查工作相關部門職責

  一、區僑辦

  (一)牽頭組織本次僑情調查;

  (二)開展僑情調查工作的前期準備,制定僑情調查方案;

  (三)籌備建立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組織召開相關會議;

  (四)組織僑情調查指導員、數據錄入人員培訓工作;

  (五)組織實施和指導督促僑情調查,根據工作進展對調查質量進行檢查;

  (六)組織僑情調查數據匯總、分析及調查評審;

  (七)組織開展僑情調查工作總結、成果發布、成果轉化。

  二、區統計局

  (一)參與制定全區僑情調查工作方案;

  (二)協助指導開展僑情調查工作,提供統計技術支持;

  (三)協助籌備建立基本僑情調查工作辦公室,召開相關會議;

  (四)協助組織全區調查員培訓工作,提供統計技術支持;

  (五)協助組織實施和指導督促各地開展僑情調查,根據工作進展對調查質量進行檢查;

  (六)提供人口普查、經濟單位普查等相關統計數據資料;

  (七)協助組織僑情調查數據匯總、分析及調查評審;

  (八)協助組織開展僑情調查工作總結、成果發布、成果轉化。

  三、區委統戰部

  (一)協助提供吳興籍港澳同胞及其眷屬數量、分布等資料;

  (二)協助提供港澳吳興籍社團和負責人、重點人士有關資料;

  (三)協調指導基層統戰系統配合開展當地僑情調查。

  四、區委人才辦

  提供所掌握的我區各類引進人才中的歸國留學人員、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的基本信息資料。

  五、區外宣辦

  負責僑情調查宣傳報道。

  六、區教育局

  (一)負責組織本區直屬單位填報在本單位工作的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留學生眷屬、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的摸底信息匯總表;

  (二)負責提供我區教育系統公派出國(境)留學(訪問學者)人員的數據資料。

  七、區科技局

  (一)負責組織本區科研機構填報在本單位工作的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留學生眷屬、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的摸底信息匯總表;

  (二)提供我區科研系統公派出國(境)留學(訪問學者)人員數據資料。

  八、區公安分局

  (一)負責提供我區公民出入境有關資料;

  (二)協調相關出國(境)中介公司提供有關資料;

  (三)負責提供境外人員在本區居住的人員的資料;

  (四)指導公安派出所協助提供相關人口分布情況;

  (五)指導公安派出所協助按規定核查有關出入境公民戶口登記情況;

  (六)配合開展僑情調查入戶工作。

  九、區司法局

  負責提供我區公民出入境公證中涉僑相關數據資料。

  十、區民政局

  (一)負責發動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配合開展僑情調查工作;

  (二)負責提供所掌握的困難歸僑、僑眷等補助對象的基本情況;

  (三)負責提供涉外婚姻登記的基礎資料。

  十一、區財政局

  負責落實僑情調查專項經費。

  十二、區人力社保局

  (一)負責提供所掌握的我區歸國留學人員數據資料;

  (二)提供所掌握的外籍華人在我區就業資料。

  十三、區商務局

  負責提供我區外資企業中的僑資、港澳投資企業的統計數據和年檢情況。

  十四、區衛生計生局

  (一)負責組織直屬單位填報在本單位工作的歸僑、僑眷、港澳同胞眷屬、歸國留學人員、留學生眷屬、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的摸底信息匯總表;

  (二)提供我區衛生系統公派出國(境)人員數據資料。

  十五、區工商分局

  (一)提供外資企業注冊有關資料;

  (二)提供僑資、港澳投資企業注冊等數據資料。

調查方案 篇4

  一、工作目標

  更新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數據庫,全面掌握2XX年度全市各類種植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數量、地區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況,分析我市種植業面源污染動態變化,為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提供支撐。

  二、調查對象

  2XX年度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包括十二縣、五城區農業種植生產主要措施、環節。

  三、調查方法

  2XX年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以全面清查與典型調查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市農業縣(區)種植業源的相關數據的基礎上,依托20xx年度篩選確定的典型縣(區)、典型地塊開展實地調查工作,建立全市種植業面源污染長期定位調查網絡。

  (一)全面清查

  以真實、客觀、全面為原則,以縣級行政單元為基本清查單位。清查內容包括市17個縣(區)的耕地面積、園地面積、主要種植模式名稱及面積、地膜用量、地膜覆蓋面積和地膜回收利用情況等。各縣(區)須填報《種植業基本情況清查表》。

  (二)典型調查

  1、典型縣(區)選取

  突出代表性、典型性、集中性原則,按照縣級數量與規模,選取以種植為主的縣(區)作為典型調查縣,原則上與2XX年度調查情況一致,龍勝縣確定為我市典型調查縣,調查任務見附表2。

  2、典型種植地塊調查

  2XX年度典型地塊調查全區共涉及22類種植模式、800個典型地塊。我市在選取的典型縣中篩選150個典型地塊,依據種植業源調查表附表2種植業源調查任務分配表。典型地塊調查內容與20xx年度一致,包括典型地塊位置、面積、種植模式、覆膜情況、全年作物施肥狀況等。負責縣(區)根據典型調查結果,每一地塊填報一份《典型地塊調查表》(附表3)。

  (三)、調查年限

  本次調查年限為20xx年9月30日~2XX年9月30日。

  (四)、時間進度安排

  2XX年6月20日制定并下發市種植業源污染調查工作方案;

  2XX年6月20日起,各縣(區)組織開展清查,填報種植業基本情況清查表;市級單位負責督促有典型調查任務的縣(區)開展典型地塊調查,填報典型地塊調查表。

  2XX年9月15日前各縣(區)上報所轄種植業基本情況清查表和典型地塊調查表,由市級單位進行審核。

  2XX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市數據審核,統一上報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2XX年10月,各縣(區)完成2XX年種植業面源污染調查工作報告。

【有關調查方案4篇】相關文章:

關于調查方案10篇05-29

【精華】調查方案3篇05-28

【實用】調查方案三篇05-27

調查方案匯編八篇05-27

垃圾分類的調查報告方案04-20

有關旅游的調查報告01-30

有關教育培訓方案03-19

有關調查報告作文10篇04-20

有關調查報告作文三篇04-03

有關調查報告作文4篇04-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丝瓜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视频网站 | 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 | 亚洲|AV性色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