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調查方案四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調查方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調查方案 篇1
統計調查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為了保證調查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順利開展,在調查前應制訂一個科學、周密的調查方案。調查方案的制訂是統計設計在調查階段的具體化。調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調查目的。即明確這次調查的任務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只有明確調查的任務和目的,資料的搜集工作才能有序進行,因為對于任何現象和過程都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從不同的目的來搜集數據。
(2)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調查對象指所要調查的那些事物的全體,即統計總體。調查單位就是調查對象中所要調查的具體單位,即總體單位。例如,調查目的是取得某市物業服務人員的工資總額,那么,該市所有的物業服務企業就是調查對象,而構成該市物業服務企業這個總體的每一個物業服務企業就是調查單位。報告單位亦稱填報單位,與調查單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報告單位是報告和提交調查資料的單位。根據調查的目的,調查單位與報告單位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如,在物業服務企業普查中,報告單位和調查單位都是某一個物業服務企業;但在有些場合,報告單位和調查單位則不同,如在國有物業服務企業消防設備普查中,調查單位是國有物業服務企業的每一臺消防設備,而報告單位則是每一個國有物業服務企業。
(3)確定調查項目。調查項目就是調查中所要登記的調查單位的特征,它由一系列標志構成。
(4)設計調查表和問卷。調查項目一般采用調查表或調查問卷的形式給出,其作用在于能夠有條理地填寫需要搜集的資料,便于在調查后對資料進行整理。調查表有一覽表和單一表兩種。一覽表是把多個調查單位的內容登記在一份表上;單一表是每個調查單位填寫一份,可以容納較多的標志,一般用于調查項目較多的場合。在某些統計調查如民意調查和市場調查中,調查項目主要以問卷形式出現。問卷是以書面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了解被調查者的意見。問卷的主體部分由一系列問題和備選答案組成。調查表和問卷的設計應簡明扼要,問題應通俗易懂,以保證所搜集資料的準確性。
(5)確定調查時間、期限。統計調查時間是指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在統計調查中,如果調查的是時點現象,要規定搜集登記的標準時點;如果是時期現象,必須明確規定所反映的是調查對象從何時起到何時止的資料。調查期限則是進行調查工作的時限,包括搜集資料和報送資料工作所需的時問,應盡可能縮短。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屬企業在20xx年1月底上報20xx年的企業產值資料,由于產值是時期現象,因此調查時間是一年,調查期限是一個月;又如,某管理局要求所屬企業在20xx年1月10日上報20xx年產品庫存資料,由于產品庫存是時點現象,因此調查時間是20xx年12月31日,調查期限是10天。
(6)確定調查方法。包括調查的組織形式和搜集資料的具體方法,主要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條件綜合考慮,選擇切合實際的調查方法。
(7)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調查實施計劃的內容主要包括:調查組織機構、調查人員的培訓、經費預算、數據處理和質量控制、調查結果的提交等。
調查方案 篇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意義
客家古民居以其聚族而居、規模宏大、造型獨特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世界,在中國傳統民居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七大民居類型之一,是特有的不可再生資源。xx是客家民居較集中的地區,進行客家古民居調查、評選活動,對挽救、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可以作為實物依據,有利于研究客家歷史、文化、經濟、習俗;二是可以借鑒其營造技術和設計理念,適用于今后城鄉規劃建設,有利于繼承、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客家和地方特色的城鄉建筑藝術;三是可以適度開發利用,建成特色旅游區景點,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四是可以挖掘提升客家民居中隱含的“慎終追遠”、“聚族而居”的團隊精神和尊老愛幼、崇文重教、和睦相處、勤儉創業、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
二、活動目標
通過對xx客家古民居的調查、評選活動,全面掌握我市現存的客家古民居的數量、分布、保存情況、環境狀況,總體評價我市客家古民居的生存狀態及其發展趨勢,建立全市古民居的檔案名錄,組織編印《xx客家古民居》圖書,評選xx市特色古民居,為建設客家特色城鄉,發展旅游事業,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三、活動范圍和標準
(一)古民居調查范圍。
本方案所指的客家古民居是指有60年以上建筑歷史(特別有價值的近代建筑可適當放寬年限),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的建筑單體和建筑群,包括各種類型的古民居、祠堂等。
(二)特色古民居的標準。
1、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整體建筑完好程度在70%以上的,反映一個朝代、一段時期、某個地區歷史沿革、風格獨特,經修繕后可恢復歷史原貌的;
2、主體建筑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較高,完好程度在70%以上的,并具有可供研究、欣賞的各種雕刻、裝修、彩畫的;
3、著名人物居住、活動或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并有條件恢復原貌的;
4、形制基本完整,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經修繕可恢復原貌的古民居建筑;
5、格局基本完整,具有恢復原貌條件且比較集中的古民居群落。
對一些建筑風格獨特,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較高,但無法恢復原貌的古民居、古建筑可登記上報,下來制定出防止進一步損害的保護措施,進行現狀保護。
四、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成立領導小組。
市政府成立xx客家古民居調查及特色古民居評選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成員由市府辦、市委宣傳部、文廣局、文聯、建設局、旅游局、廣播電視臺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全市調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調查活動中的重大問題;落實調查活動經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組織和具體協調。
(二)成立專業調查隊。
組織具有專業力量的調查隊3~5個,每個調查隊由攝影、編輯、聯絡人員共2~4人組成。調查隊的職責是:負責對全市各鎮(街道)推薦上報的有特色的客家古民居進行拍攝、編撰文字資料;編輯出版《xx客家古民居》一書。
(三)成立專家評審小組。
聘請文化、文物、建設、國土、旅游等方面專家組成評審小組,負責評選“xx市特色古民居”,報市政府授匾公布預以保護。
(四)鎮(街道)成立古民居調查、推薦活動辦公室。
各鎮(街道)相應成立客家古民居調查及特色古民居評選活動辦公室,由主管業務的領導擔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由市文廣、農業、國土、規劃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對本轄區內的客家古民居進行調查、建檔工作;做好有特色的古民居的推薦工作;協助市調查隊做好實地調查工作,提供有關的文字資料。
五、時間與步驟
(一)時間安排。
客家古民居的調查、評選活動時間為20xx年3~7月。
(二)實施步驟。
客家古民居的調查評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日~4月31日):調查摸底階段。
由各鎮(街道)組織對轄區內的古民居進行調查、登記,根據古民居的地址、名稱、類型、結構、年代、面積、屋主等情況,逐一登記填報《xx市古民居調查登記表》(詳見附件1),統一整理上報匯總形成縣、鎮、村三級檔案體系,匯編成冊并建立檔案。對有價值的特色古民居填報《xx市特色古民居推薦表》(詳見附件2),推薦上報。具體要求:
(1)各鎮(街道)要嚴格按照古民居的調查范圍,對本轄區內的古民居進行全面的調查填報,做到不漏不重。
(2)鎮(街道)、村要具體、詳細地填報《xx古民居登記表》,匯編成冊建立紙質文本檔案及電子文本檔案,上報2份紙質文本檔案及電子文本檔案給市領導小組辦公室。
(3)嚴格對照特色古民居的標準,填報《xx市特色古民居推薦表》,并提供初步搜集、整理的文字資料。
2、第二階段(20xx年5月1日~6月31日):整理編印階段。
由專業調查隊對各鎮(街道)推薦的特色古民居進行篩選,對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的客家古民居(包括牌匾、古井、古樹)進行拍攝、編撰文字資料,編輯出版《xx客家古民居》圖書。
3、第三階段(20xx年7月1~31日):評選授匾階段。
通過媒體宣傳,發動群眾參與,開展評選xx市特色古民居活動,專家評審小組集合各方面的意見,根據評選標準,評選出“xx市特色古民居”。由市政府頒發“xx市特色古民居”牌匾,符合條件的`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調查方案 篇3
【活動背景】
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作為水資源的“貯存庫”和“凈化器”,不但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循環功能,而且還具備降解污染、凈化水質的有效功能。最近幾年張掖市人民政府,張掖市甘州區環保局等企業單位對濕地保護做了很多貢獻,濕地保護人人有責,濕地保護全民參與,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家園。
【活動詳情】
發起單位:河西大學生綠色環保協會
主辦單位:張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委員會
河西學院團委
河西學院農學系
策劃承辦單位:河西大學生綠色環保協會
活動時間:xx年10月16日
活動地點:張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活動目的:
1、了解市民、同學們對濕地保護的看法。
2、增強市民、同學們對濕地保護的意識。
3、使得更多人關注濕地,走進濕地。
4、加強同學們對濕地知識的了解。
5、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活動步驟】
一、活動細則
1。活動主題:“走進濕地和諧發展”宣傳、調查活動
2。活動口號:走進濕地保護環境
3。活動形式:
(1)發放宣傳材料
(2)分發和回收《濕地“城市之腎”調查表》
(3)橫幅簽名
(4)在濕地公園以及在河西學院先后掛條幅進行宣傳
二、活動流程:
活動前期
(1)xx年10月14日召開內部會議,分配各部門的具體工作。
外聯部:與相關單位聯系,如,張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委員會;
宣傳部:條幅、海報、橫幅、信號筆的準備;
網絡信息部:組織在協會網站上填寫相關的報道,及負責活動中的拍攝工作;
實踐部:負責濕地公園活動的路線;
組織部:負責組織會員;
公關部:負責條幅簽名現場的公共服務;
調查部:調查表的印制、分發及回收整理,宣傳冊的分發;
編輯部:活動簡報及總結的撰寫;
創業部:協助調查部工作;
策劃部:協助宣傳部工作;
活動中期
1。10月15日,召開全體會員會議,安排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注意事項;
2。10月16日8:30,七教樓前集合,按部門簽到;
3。10月16日9:00,帶隊出發,徒步走向濕地公園;
4。10月16日10:00,到達濕地公園指定位置,請濕地公園管理處的領導講話,活動開始;
5。10月16日11:00,各部召開部門會議,總結活動情況;
6。10月16日11:30,會員集合,帶隊回校。
活動后期
1。將簽名條幅在濕地公園懸掛一星期,然后再將條幅懸掛于校園,向公眾宣傳展示;
2。活動簡報撰寫及發布,活動總結。
【預期效果】
促進大學生和市民對濕地的了解,增強關于濕地保護方面的知識,使修復濕地的建設更加理想化,持續化。
【注意事項】
1。盡力與校內各協會各部門聯系,加大宣傳力度
2。整個活動有人負責拍照工作
3。活動后新聞稿件及時編寫
4。活動中要注意人員的安排
5。活動中注意安全
【活動經費預算】
調查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我校上學、放學時段交通擁堵情況較嚴重,通過學生實際調查和分析,找到交通擁堵的原因,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掌握第一手材料。
2.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1.調查時間:一周(周一至周五)
2.調查地點:本校周圍50米范圍
3.筆記本、統計冊、筆;
4.照相機、微型錄音機
5.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學生調查方法給與積極輔導,利用課余實間,讓學生自主分組活動。
活動程序:
一、調查階段
1. 每天上午下午上學前、放學后半小時內,調查統計接送學生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輛數,調查統計徒步接送學生的家長人數,調查統計其他過往機動車、非機動車輛數,調查統計其他過往行人人數。
2. 每天上午下午上學前、放學后半小時內,用照相機記錄校門前擁堵的感官情況。
3. 每天上午下午上學前、放學后半小時內,調查統計學校門前交通警察執勤人數。
4. 每天上午下午上學前、放學后半小時內,調查統計學校門口機動車、非機動車違章亂停亂放輛數和次數。
5. 每天上午下午上學前、放學后半小時內,用微型錄音機隨機采訪家長、學生、過往機動車駕駛員、交警、行人對學校門口交通情況的感受或看法。
二、分析階段
1.整理調查數據,畫出相關統計表或統計圖。
2.整理訪談對話,提煉出主要觀點。
2.進行數據和觀點分析,得出造成我校門口交通擁堵的主要因素。
預期活動效果
通過調查活動,寫出小論文,給相關部門提建議,有效解決我校門口擁堵狀況,保證學校門口街道暢通,保證師生安全。
【關于調查方案四篇】相關文章:
關于調查方案10篇05-29
【精華】調查方案3篇05-28
【實用】調查方案三篇05-27
調查方案匯編八篇05-27
【熱門】調查方案4篇06-01
有關調查方案4篇05-31
垃圾分類的調查報告方案04-20
關于水污染調查報告05-02
關于水資源調查報告05-02
關于旅游的調查報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