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感恩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活動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展感恩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結合我校實際,在全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以此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全方位地對全體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精心建設學校“感恩文化”,培養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
二、感恩教育的目標
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
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值得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碼支點。所以,從感恩教育入手,使學生感悟到: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我們應該感謝老師;他人關心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人,使“滴水之恩當報涌泉”之情感在學生心中生根、開花、結果。從而讓他們樹立起責任意識,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學習任務。
1、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在這個社會里,愛從來都是雙向的,誰都沒有只奉獻不回報的義務,誰也都沒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人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老師、朋友、他人、學校和社會的恩惠,人人都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這一切。一個人再強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對他人施予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銘記于心,沒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和不健康的。
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能在正視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顧及他人,學會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達,心胸更開闊,不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記仇甚至報仇。用感恩的心來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有感恩心的人會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激之情,會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氣。
2、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學會“圖報”。感恩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感恩與“圖報”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恩不報非君子”,不會感恩、不愿意感恩或者知恩不報,既是缺乏修養、自私自利的表現,又是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現。
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自己是受恩惠的,由此產生回報恩情的一種自覺行為。懂得對生活和對別人心存感激,學會理解關愛他人。通過感恩教育提高學生的“圖報”能力,學會如何去報答父母、老師、朋友、他人、學校、國家和社會。
3、通過感恩教育還要更高層次地讓學生明白在知恩圖報的同時施恩不圖報。當我們能夠做到知恩圖報時,還當抱著寬容心態去幫助自己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即“施恩”。“施恩”的前提是“不圖報”,否則你就不會有一個愉快的心情去幫助別人。
4、通過感恩教育還要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
【開展感恩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構建和諧校園03-26
構建和諧校園標語06-17
作文:構建和諧校園08-24
構建和諧校園作文精選10-10
構建和諧校園范文10-05
作文構建和諧校園10-19
構建和諧校園作文07-20
構建和諧校園的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