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迎接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為促進中小學規范辦學、科學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按照《吉林省中小學校督導評估辦法(試行)》的規定,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督導評估的性質
中小學校督導評估是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對中小學校的常規性綜合督導評估,是政府對中小學校進行行政監督和教育督導機構“督學”的主要形式,是保障素質教育順利實施、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機制。
二、督導評估的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推動中小學校規范化辦學為重點,以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為核心,以實現學校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的。要通過督導評估,督促地方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職責,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導中小學校堅持依法辦學,規范辦學行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引導社會各方面和學生家長用正確的標準評價學校,關心和支持教育,為學校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三、督導評估的范圍
縣內普通初中及小學。普通初中、小學分別制定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四、督導評估的職責分工
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負責本縣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督導評估工作規劃的制定,組織對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督導評估(村級小學由縣級教育督導機構授權和指導,由鄉鎮中心校督導評估);對轄區內普通高中,加強經常性檢查,指導自評和督導評估后的整改工作。
五、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
督導評估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以一級指標(A級指標)形式設置,按辦學標準、學校管理、自主發展逐級提升,以促進中小學校在實現標準化辦學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辦出特色。
1、辦學標準指標。以二級指標(B級指標)形式設置,包括學校建設、教育裝備、教育經費、師資配備、辦學行為、教學質量等6個方面的內容。
2、學校管理指標。以二級指標(B級指標)形式設置,包括辦學指導思想、隊伍建設、德育工作、教學工作、行政管理、學生基礎性發展狀況等6個方面的內容。這部分指標以管理及其效果為重點,促進學校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探索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明確發展目標,挖掘發展潛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3、自主發展指標。以二級指標(B級指標)形式設置,包括改革創新、文化建設、學校與社會、特色創建等4個方面內容。這部分指標給學校自主發展的空間,目的是引導與激勵學校立足自身發展實際,按照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推進改革創新,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密切與社會的聯系,逐步形成辦學特色,在更高的層次上自主發展。
六、督導評估結果的處理
1、督導評估結果等級的劃分。
按辦學標準,學校管理,自主發展三個方面分別評定結果,每一方面都分A、B、C三個等級。
辦學標準部分A、B、C三個等級分別表示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學校管理部分A、B、C分別表示為優良、一般、較差;自主發展部分A、B、C分別表示為較好、一般、較差。評估等級按C級指標規定的等級要求比率確定。
對一所學校督導評估的結果為三個方面評估結果的組合。例如:辦學標準為B,學校管理為A,學校自主發展為C,該學校的評估結果則為BAC,依此類推。
2、督導評估結果等級認定的具體辦法。
等級評定按以下標準掌握:
辦學標準部分。A等:C級指標全部達到A等;B等:C級指標全部達到B等或以上等級;C等:達不到B等標準要求。
學校管理部分。A等:評為A等的C級指標大于等于20個,其他為B等;B等:評為A等的C級指標大于等于16個,其他為C等;C等:達不到B等標準要求。
自主發展部分。A等:評為A等的C級指標大于等于9個,其他為B等;B等:評為A等的C級指標大于等于7個,其他為C等;C等:達不到B等標準要求。
3、督導評估結果的處理辦法。
對學校督導評估的命名和表彰方式由市決定。
對辦學標準為C等的學校應報告縣政府、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整改,一年后復查,仍達不到合格標準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做出處理。政府教育督導室應督促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各相關方面,對未達到基本辦學標準的學校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其盡快達到國家辦學標準。
七、督導評估的具體方法
1、把握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結合的綜合分析,確定評價等級。定性的評估要在通過“聽、看、查、訪、議”等形式取得客觀的數據、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定量的評估要認真核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要時進行實地測查核實。評估時既要對C級指標所包含的要素逐一評價,也要對C級指標綜合考慮,按照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中給出的等級評估標準,逐項逐條定等量化。評估指標體系中相關指標,絕大多數系指90%以上,大多數系指75―89%。
2、評價時應注重實證性的考察,如現場觀察、訪談、問卷、聽課、座談、查閱教案和學生作業、抽樣測試、分析學校的原始記錄和檔案等,廣泛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情況。對獲取的各種信息進行匯總和綜合分析,評估認定學校三個方面工作達成度和等級情況,主要的成績和不足,形成督導評估意見。
3、督導評估結果信息反饋,內容應包括三方面,即主要成績與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整改要求,同時附上評價成績表與評估等級結果,使每所學校找準問題、明確方向、認真整改。
八、督導評估工作的組織實施
1、學校自評。各中小學校要對照中小學校督導評估方案、指標體系認真開展自評,實事求是的肯定成績、找出主要問題與不足,通過自我定位準確找出學校發展的起點。
2、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在教育督導部門的指導下,每一所中小學都要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在自評基礎上,根據評估方案和指標體系,制定新一輪學校督導評估周期內(三年)學校發展規劃或計劃,發展規劃或計劃應包括“分析發展基礎、確定主要指標的預期目標、落實保障措施、構建自評機制”等內容。學校發展規劃要在新一輪督導評估規劃啟動前一年年底前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3、嚴格按規劃和計劃開展督導評估。在對學校督導評估時,除依據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外,還要認真檢查學校發展規劃或計劃的執行或完成情況,將其作為督導評估和指導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新一輪學校督導評估仍以三年為一周期。
【迎接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總結07-02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接受國家督導評估工作總結01-19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1-28
學校迎接省督導評估工作總結11-26
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0-07
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1-28
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1-28
農村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0-07
初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