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通用10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1
為有效控制大新縣麻風病的流行,消除麻風病的危害,切實保護人民健康,促進我縣社會和諧發展。根據自治區衛計委等11部門聯合下發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桂衛疾控〔20xx〕92號)和《大新縣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新衛疾控〔20xx〕1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原則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方針,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發現一例、治療一例、關愛一例、消除傳染源,控制疾病傳播,減少麻風病畸殘”的目標和要求,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綜合防治,努力消除麻風病危害。
二、工作目標
(一)麻風病聯合化療規則治療率達到95%以上;
(二)麻風病患者開始聯合化療后2年內新發生畸殘者控制在10%以內;
(三)麻風病患者密切接觸者年檢查率達到95%以上;
(四)嚴重麻風病不良反應治療率達到100%;
(五)到2019年年底,麻風病患者早期發現率(延遲期在2年以內,且無可見性畸殘者)達到75%,新發現麻風病患者中2級畸殘者控制在17%以內;
(六)皮膚科及神經科等相關醫療衛生人員麻風病防治技能培訓率達到90%以上;
(七)公眾麻風病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以上;麻風病密切接觸者知曉率達到95%;
(八)麻風病人密切接觸者預防性服藥率達到90%以上。
三、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皮膚性病防治站,辦公室主任由趙萬寧站長兼任。
四、防治措施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消除社會歧視。以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為主旨,進一步創新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麻風防治健康教育活動,切實提升宣傳效果,不斷提高公眾和密切接觸者對麻風病的認識。引導和帶動社會公眾消除對麻風病人的偏見與歧視,為病人主動就醫,配合治療,盡快回歸社會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加強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麻風病防治技術水平。開展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在診療過程中及時發現、提供麻風病可疑線索。
(三)開展麻風病疫源地調查等多種形式,爭取早期發現病人。
1.疫點調查:按10年內活動的譚卜屯等20個疫源地調查。實檢人數占應檢人數的90%以上。
2.線索調查:充分發動鄉醫、村醫、村干、教師和群眾堤供的麻風病可疑線索。計劃對欖圩、寶圩、雷平等部份鄉鎮的自然村屯作線索調查:初查由鄉村醫生完成,皮防站負責復查。
3.密切接觸者調查:開展對近10年麻風病患者密切接觸者調查,要求檢查率95%以上。
4.愈后監測:對近10年來治愈的麻風病康復者共25例,實施臨床監測和細菌監測。
5.門診篩查:強化門診篩查和檢測,對疑似病例做好鑒別、篩查,杜絕漏診。
(四)鄉(鎮)衛生院及麻風病防治兼職醫生職責。
1.掌握本轄區麻風流行及防治工作情況(有檔案材料)。
2.負責本轄區麻風病人的管理及家屬體檢(每年一次),了解病人分布情況。
3.協助和配合縣皮防站專業醫生開展麻風病防治工作。
4.發現麻風病人及時上報縣皮防站。
5.負責指導和監督鄉村醫生開展麻防工作。
6.承擔本轄區麻風病防治知識的宣傳。
(五)鄉村醫生麻風病防治職責。
1.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
2.每季度對本村巡視一次,每年在轄區內開展一次線索調查,收集可疑線索,及時上報鄉(鎮)衛生院或縣皮防站的專管醫生。
3.發現患者出現麻風反應和毒性反應時,應作出相應處理,并在12小時內上報鄉(鎮)衛生院或縣皮防站。
五、加強對現癥病人的規范治療和管理
(一)對新發現的麻風病患者,要建立完整的病歷檔案,并及時給予規范的治療。
(二)預防和救治殘疾病人。加強對現癥病人的神經功能和麻風反應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麻風反應、神經炎等各種不良反應,防止新的畸殘發生。
(三)對符合臨床治愈標準的患者及時給予判愈。
(四)資料管理,認真做好麻風防治數據,統計各類資料,整理歸檔和圖表上墻更新工作,按時上報各類報表。認真做好麻防信息系統管理工作。
六、經費來源
每年中央和自治區劃撥的重點(傳染病)疾病防治項目經費。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2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xx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的通知》(桂財社〔20xx〕185號)精神,為鞏固《鹿寨縣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實施成果,加強我縣麻風病防治工作,消除麻風病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更好地利用中央財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及地方財政專項資金,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項目目標
(一)總目標
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愈,消除麻風傳染源,控制麻風病流行,預防和減少麻風畸殘的發生,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鞏固《鹿寨縣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的實施成果,實現消除麻風目標。
(二)年度目標
1.早期發現麻風病人。實施麻風病癥狀監測,通過主動就醫者檢查、可疑線索上報、密切接觸者檢查、治愈存活者監測、疫點調查、體檢篩查等措施實現早期發現病例。全年可疑癥狀監測人數不少于50例。
2.規范診療及管理病人。通過完善檢查,精確診斷麻風病病例。加強對病人規范化診療的管理,開展DDS綜合征篩查,及時給予聯合化療,并做到規則治療。鼓勵主動報告,發現病例,按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對20xx年新發麻風病人實行100%報病獎勵發放。對全縣所有現癥病例開展監測工作,通過監測現癥病例的管理和治療,減少新發畸殘和原有畸殘加劇。
3.通過鄉村醫生協助管理病人,加強患者管理,促進規范治療和轉歸,根據相關規定給予鄉村醫生相應補助。
4.加強麻風反應、神經炎、嚴重不良反應的處理。對麻風病人所出現的麻風反應、神經炎(含無痛性神經炎)以及嚴重不良反應給予相應的處置救助。
5.利用全國麻風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開展網絡直報、信息收集、處理、質量控制和維護等,保證資料質量。開展質量控制、信息處理、現場疫情資料收集等。
二、項目實施措施和要求
(一)項目資金:20xx年中央財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大疾病與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麻風病監測專項資金2萬元。
(二)執行單位:鹿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執行時間: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用于全縣的患者發現、密切接觸者調查、病人治療、麻風反應及不良反應處置救助、預防性服藥、工作督導、健康促進、知曉率調查、人員培訓、關愛及麻風病人康復訓練、麻風信息系統維護、評估等麻風病防控工作領域。
1.項目范圍:全縣所有人群。
2.項目內容
(1)開展早期發現病例工作:可疑麻風病人線索報告及調查工作、全縣治愈存活麻風病人及家屬等密切接觸者調查工作、活動性疫源地調查工作;
(2)開展現癥病例治療、監測工作,對重癥病人、麻反、不良反應進行救治;
(3)開展現癥病例及愈后存活者康復指導;
(4)開展重點人群及公眾知曉率調查;
(5)開展疫情監測及現場資料收集工作。
(6)加強麻風病網絡直報、信息收集和網絡維護等;
(7)加強麻風病健康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8)開展接觸者預防性服藥工作;
(9)開展對麻風病人的關愛活動。
三、項目組織實施
(一)病例發現
1.可疑麻風線索篩查。加大發現病人的力度,深入開展麻風病線索調查,發動鄉村醫生和群眾尋找和報告麻風可疑線索,專業醫生及時排查可疑線索,做到早期發現麻風病例。各鄉鎮衛生院每季度要求報告的麻風病可疑癥狀病例任務數為上年底常住人口數的2.0/10萬以上(具體見附表);全縣排查麻風可疑線索人數≧50例。
2.密切接觸者檢查。直接接觸是麻風病傳播的主要途經之一,麻風病人家屬以及近鄰等密切接觸者是高危人群。在全縣范圍內對所有現癥病人所在地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要求調查每個病人(包括已判愈者)的家屬及鄰居。通過專業醫生現場調查,對麻風病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問診及醫學檢查,實現早期發現病例。
3.治愈存活麻風病人、活動性疫源地調查。開展調查及時發現復發及新發病例,重點監測新的畸殘發生,及時給予畸殘康復救助;采集治愈存活者的基本生活工作狀況信息,及時發現有困難的治愈存活者,在各鄉鎮政府的協助下,聯合縣紅十字會、縣殘聯和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按有關規定給予救助。
(二)診斷、治療和管理
通過完善檢查,規范化對診療的管理,開展DDS綜合征篩查,對新發現病例及時給予聯合化療并按有關規定發放報病獎勵。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麻風病監測方案》對新病例和現癥病人進行檢查和隨訪,分析判斷療效,及時發現和處理麻風反應及嚴重不良反應。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麻風病防治網絡的作用,促進鄉村醫生報告病例、參與麻風病的治療,實現確診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最大限度地控制并消除麻風傳染源,最終實現基本消除麻風病和減少麻風畸殘發生的目標。檢查治療效果,鄉村醫生要積極報告病例,做好病例的治療管理。對協助管理病人的鄉村醫生,根據相關規定給予其相應補助。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時將病人檢查、治療、監測情況上報。
堅持推行麻風報病獎勵和工作補助制度,按照中央補助麻風病防治項目的補助標準和工作的難易程度及成本計算給予適當補助。鄉村醫生深入偏遠、艱苦地區,主動開展線索調查,對主動提供可疑麻風病線索的工作人員,按50元/例的標準給予可疑麻風報病補助費,對可疑麻風病線索及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檢查者80元/例,專業醫生核查病例時交通、食宿及補貼120元/例;報告的可疑線索經專業機構檢查確診為麻風病,按2000元/例的標準給予麻風報病獎;直接參與麻風病人管理和療效觀察的`,病人完成療程判愈后給予工作補助1200元/例,對提高農村居民公眾知曉率和接觸者知曉率有貢獻者給予工作補助10元/份。
(三)嚴重不良反應處置
因麻風病患者的治療時間長且機體對麻風桿菌抗原會產生急性或亞急性超敏反應,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和麻風反應,出現該情況時接診的醫療機構應免費提供藥品和相關醫學檢查服務,專業醫生應根據不良反應的類別赴現場進行不同頻度的檢查,預防畸殘發生及避免病人死亡。每次檢查后將檢查結果詳細記錄在治療檔案。
(四)康復、預防性服藥、關愛
1.麻風病主要損害的是皮膚和神經,易發生畸殘及殘疾后遺癥,為了避免畸殘發生須定期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
2.根據《全區麻風病預防性服藥工作方案》對麻風病患者居所內的接觸者進行化學藥物預防,并定期開展隨訪工作;
3.為了消除對麻風病的歧視及動員全社會對麻風病人進行關愛,每年在麻風節期間與縣紅十字會、縣民政局聯合組織慰問、關愛麻風現癥病和治愈存活者;
(五)疫情監測
按照《麻風疫情監測方案》,收集、分析和整理數據,其中包括以下工作內容:
1.規范疫情監測報告,麻風病報告要求及時、完整、準確、邏輯好、規范;
2.推進報病獎勵制度。在全縣范圍內逐步實行可疑線索報告制度,進行主動監測。向全縣發現麻風病人的醫務人員以及其他報病人員給予報病獎勵。
3.不定期地加強對疫情監測薄弱地區的現場技術指導;
4.對病例診斷、治療和嚴重不良反應處置進行監測;
5.對現場疫情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匯總,形成文字材料,并及時上報自治區皮膚病防治研究所。
四、項目監督和評估
(一)接受上級部門對我縣的項目實施和經費使用情況以及實施效果的考核和評估。
(二)項目活動結束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完成評估報告和總結,并及時報送市衛生健康委和自治區皮膚病防治研究所。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3
按照省衛生健康委《20xx年遵義市麻風病防治工作實施方案》、《余慶縣20xx年麻風病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繼續鞏固我鎮麻風病防治項目工作,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項目目標
加強病例發現。我鎮完成麻風病癥狀監測人數不低于2名,可疑者篩查數不少于2名。
二、項目內容
1.麻風病癥狀監測
衛生院門診醫師積極主動登記、上報、轉診麻風病可疑癥狀和體征者,促進麻風病的早期發現。
工作要求:衛生院負責麻風病疑似癥狀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培訓等。衛生院門診醫師負責就診人群中監測對象的發現、登記、報告、并轉診至公共衛生科。配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完成監測對象的追蹤和復核工作。
2.麻風病線索病例篩查
衛生院組織開展麻風病線索病例篩查,對村衛生室上報的麻風病線索病例進行登記并上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現場醫學檢查,提高麻風病診斷的準確性。
工作要求:
(1)衛生院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對門診醫師和村衛生室人員進行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培訓率達95%以上,覆蓋率達到100%。對于無故不參加培訓的按照要求進行通報,納入年終績效考核。
(2)開展公眾的麻風病知識宣傳工作,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至少更新2期以上的麻風病防治知識宣傳專欄;村衛生室長期張貼麻風病防治知識宣傳畫。
(3)村衛生室對麻風病可疑線索實行“零報告制度”。使用全省統一的線索報告卡。
3.報病獎勵
本年度確診的麻風新、復發病例,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金額按照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標準下發。
4.健康教育
工作任務:通過廣泛開展對公眾的麻風病知識健康教育,使公眾麻風病知識知曉率不斷提高,麻風病防治核心知識公眾知曉率達80%,麻風病密切接觸者知曉率達到95%。
工作要求:要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麻風病科學知識的知曉率,逐步消除對麻風病人的歧視和偏見為目的.,改善麻風病人生存和就醫環境,幫助麻風病人主動就醫。
(1)衛生院應在“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開展宣傳活動,按時以書面和電子版形式上報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定期到學校、村(社區)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
(2)應將麻風病宣傳工作常態化,要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在群眾中樹立“麻風病可治、不可怕”的觀念。在中小學校開設麻風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課,并采取墻報、宣傳欄等方式,向學生宣傳麻風病的防治知識,增強青少年的健康意識;開展咨詢活動,宣傳防病知識,發放宣傳資料,解答群眾疑惑。
5.人員培訓
工作任務:
衛生院要對各門診醫師、村衛生室人員、村(社區)干部和學校進行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要求培訓覆蓋率達到95%以上,村(社區)干部、教師、學生,培訓率達到90%以上。
工作要求:
衛生院在選派人員參加培訓時,要選擇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青年醫務人員參加縣級培訓。
6.督導指導及考核評估
工作任務:衛生院制定督導考核方案,每季度對村衛生室麻風病防治工作進行督導考核。
工作要求:所有督導考核應采取查資料和線索報病情況進行。每次督導考核后要及時書寫督導考核報告,同時還應將有關情況向村衛生室反饋。
三、項目組織實施
1.組織形式
衛生院負責麻風項目工作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培訓等保證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2.資金安排
嚴格按照市縣方案要求發放到位。
四、項目執行時間
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項目工作。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4
為加速消除麻風病傳染源,強化病例發現、畸殘預防和病例康復,保障我縣麻風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全市統一安排,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一)早期發現麻風病例,及時控制傳染源,減少畸殘,降低社會歧視。
(二)提高醫務人員對麻風病的認識和警惕性,減少麻風病的漏診,減輕患者輾轉診治的醫療負擔。
(三)建立健全麻風病癥狀監測網絡,促進防治有效結合。
二、癥狀監測定義及范圍
麻風病癥狀監測是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對具有麻風病可疑癥狀或體征者進行登記、報告、轉診、排查,促進麻風病例早期發現、控制傳染源、減少畸殘發生、降低社會歧視的措施和策略。需要開展監測的麻風病可疑癥狀包括:
(一)診斷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膚病(三月以上);
(二)皮膚閉汗(局部干燥)或感覺異常,如麻木、蟻行感;
(三)眉毛稀疏脫落,酒醉樣面容;
(四)面部或耳垂出現腫脹或結節腫塊;
(五)水腫性紅斑損害、結節性紅斑損害;
(六)神經粗大、疼痛或觸痛;
(七)手或足發生反復無痛性傷口、潰瘍或容易燒/灼傷;
(八)閉眼不攏、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縮或出現爪型手、垂足。
三、可疑癥狀者轉診
(一)醫療機構轉診
各鎮衛生院分管院長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公衛中心(或其他指定科室)麻風病防治專干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落實,皮膚科、神經科或其他相關接診醫生負責在就診患者中甄別麻風可疑病例并負責《麻風病癥狀監測報告卡》的填寫和轉診工作,公衛中心(或其他指定科室)負責《麻風病癥狀監測報告卡》的收集和報告。
1.轉診對象
符合《紫陽縣麻風病癥狀監測方案》中羅列的需要監測的8條麻風病可疑癥狀中任意一條或一條以上者,在排除其他疾病后,作為可疑癥狀病例報告,并向安康療養院轉診,同時報縣疾控中心。
2.轉診程序
(1)填寫轉診單:對需轉診的可疑癥狀病例,醫療衛生機構應填寫《麻風病癥狀監測報告卡》一式三份:一份存檔;一份一周內報至縣疾控中心;一份由轉診患者攜帶至安康療養院復診。
(2)轉診前健康教育及轉診:醫療衛生機構轉診醫生要對監測對象講解轉診的目的、意義、要求和注意事項等內容,并囑咐其盡快到安康療養院就診。
(3)公衛中心(或其他指定科室)每天負責收集本院的“轉診單”,及時核對轉診對象相關信息,尤其是聯系信息不詳的,要督促轉診醫生及時更正,并及時向縣疾控中心報告。
(二)可疑癥狀者排查和復查
縣疾控中心負責組織對醫療機構轉診到位的可疑癥狀者進行排查,并將排查結果一周內反饋給轉診單位。對不能排除的麻風疑似病例,縣疾控中心應聯系安康療養院對其進行復查。對已確診的麻風病例,由安康療養院按規定進行網絡直報,納入患者管理。安康療養院在一周內將復查的結果經縣疾控中心反饋給原轉診單位。
四、監測對象追蹤
縣疾控中心負責組織對全縣的可疑癥狀者開展追蹤工作。
1.縣疾控中心接到各單位報告的轉診單后,在監測對象一月內未到位就診時應通過現場調查等方式進行主動追蹤。
2.縣疾控中心在一月內未接到安康療養院復查反饋,且經與安康療養院聯系,結果為疑似病例未能及時主動到位的,縣疾控中心應進行主動追蹤。
五、數據收集、分析與反饋
縣疾控中心與各單位開展核對轉診單工作,每季度1次。安康療養院或縣疾控中心進行可疑癥狀者排查后,應及時完善《麻風病癥狀監測報告卡》,在完成追蹤后一個月內通過全國麻風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LEPMIS)進行報告,填寫《麻風病癥狀監測登記表》,并及時對每季度全縣的麻風病癥狀監測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填寫《麻風病癥狀監測季報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各單位要切實加強資料管理,規范保存,切實做好信息保密工作,未經縣衛健局許可,不得泄露相關數據和資料。
六、主要工作指標及完成時間
(一)麻風病可疑線索報告率
是指年度實際上報可疑癥狀病例數占下達可疑癥狀任務總數的百分比。麻風病可疑癥狀報告率=(實際報告數/下達可疑癥狀任務總數)×100%。
(二)麻風病癥狀監測完成時間
20xx年12月15日前完成轉診上報等工作任務。
(三)現場核查率
是指麻風病防治業務負責單位對各醫療機構轉診到位的監測對象進行現場核查數占轉診的監測對象總數的百分比。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場核查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場核查的監測對象數/轉診的監測對象總數)×100%
(四)評分標準
優:≥90%;良:80~89%;中:70~79%;差:<70%。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縣衛健局負責麻風病癥狀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與管理工作,組建麻風病癥狀監測系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麻風病癥狀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和轄區內醫療機構的督導檢查,開展監測對象的復核、追蹤、反饋等。各醫療衛生單位負責就診人群中監測對象的發現、登記、報告、轉診,對本機構相關醫務人員的培訓,配合麻風病防治業務負責單位對監測對象的追蹤和排查等工作。
(二)做好相關人員培訓,確保癥狀監測取得實效。為確保麻風病癥狀監測取得實效,縣疾控中心負責縣人民醫院、各鎮衛生院,各鎮衛生院負責院內及村醫麻風病防治培訓,培訓作為麻風病防治業務單位的重要工作內容,縣人民醫院、各鎮衛生院要組織相關臨床診療科室醫務人員及村醫開展學習培訓,達到從中發現早期麻風病例、消除麻風傳染源降低麻風發病的目標。
(三)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宣傳。縣人民醫院、各鎮衛生院要利用麻風病防治宣傳日并結合其他宣傳日開展麻風病防治宣傳活動,提高麻風病防治知曉率。
(四)強化督導檢查。縣衛健局將麻風病癥狀監測工作納入麻風病防治工作考核評估內容,縣疾控中心組織對各單位麻風病癥狀監測工作開展督導,及時整改存在問題,提高工作質量。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5
根據《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及《江蘇省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以下簡稱《規劃》)的要求,在全省開展《規劃》終期評估工作。為確保評估工作科學、有效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評估目的
評價《規劃》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為做好下一階段麻風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二、評估內容
(一)規劃制定和目標完成。各級政府制定和下發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情況,以及《規劃》終期目標完成情況。
(二)保障措施。麻風病防治工作機制和政府多部門履行職責情況、麻風病防治政策的開發和實施、各級政府麻風病防治經費投入、麻風病防治服務體系情況、麻風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情況和麻風病治療藥品供應保障情況等。
(三)防治措施。麻風病例發現、治療管理、不良反應處置、臨床判愈、畸殘預防與康復、疫情監測、病例追蹤、藥品管理、麻風病院(村)管理、專業培訓、技術指導、督導及宣傳教育工作情況等,麻風病患者醫療保障情況。
(四)其他。多部門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貫徹落實《規劃》好的`措施、經驗和建議。
三、評估主要指標
《江蘇省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工作指標。
四、評估方法
評估工作在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同時開展,以自評為主(使用《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xx-20xx年)》終期評估自查表。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組織對縣(區)評估結果進行抽查復核。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對部分市的評估工作進行現場復核,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總體評估。
(一)收集數據和資料。利用全國麻風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LEPMIS)收集分析數據,了解《規劃》的措施落實、相關活動開展及評估指標完成情況。
(二)現場調查。通過聽取工作匯報、現場查閱相關材料、調研座談和訪談等方式,收集與《規劃》有關的政策文件、防治方案、防治經費、人員培訓與能力建設、工作總結等資料,了解麻風病防治工作開展及有關政策落實、經費投入、服務體系建設、人力資源及實驗室建設等情況。
(三)檢查復核。各市級衛生健康委牽頭組織抽查復核《規劃》期內有現癥病例的縣(區)的自評結果。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復核部分市的評估工作,現場核查和訪視患者、治愈者及密切接觸者,復核評估自查表數據的準確性及真實性,總體評估《規劃》執行情況,了解消除麻風病危害工作的經驗、存在問題和相關建議。省檢查復核有現癥病例的縣(區)數量不少于80%。
五、組織實施
省衛生健康委負責評估工作組織領導,會同相關部門成立省級評估組,制定終期評估實施方案,對部分市的評估工作進行現場復核和驗收,審定全省《規劃》終期評估報告。各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制訂本市評估方案并組織實施,完成終期自評報告。各地(市)級和縣(區)級衛生健康委按照評估要求組織開展終期評估相關工作。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評估工作的技術支持,對各市數據收集和調查工作進行指導,匯總分析各地評估數據并形成終期評估報告。各地麻風病防治業務負責單位負責評估信息的收集與匯總,及時準確錄入和分析數據,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按期完成本級評估數據上報工作。
六、進度安排
(一)準備階段。20xx年11月,組建省級評估組,制定《規劃》評估實施方案,開展培訓。
(二)實施階段。20xx年12月,各地開展自評,市級完成抽查復核,并將終期評估報告報送省衛生健康委,同時將匯總后的終期評估自查表發送至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月,省級完成對部分市的現場抽查復核,并完成終期評估報告。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6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就近期我地區多所學校發生腮腺炎、水痘等疫情,給我校在預防春季傳染病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我校領導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我校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督察組
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督察小組名單: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安排部署
1、召開教職工大會,傳達會議精神,是全校教職工在高度認識,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春季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2、各個班級組織開展一次以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傳播為主題的班會。教育學生:科學看待,科學對待;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勤通風;媒體消毒;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多喝熱水;經常用流動水洗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3、負責學校廁所值周的班級用白灰對廁所進行消毒,各個班級結合“愛國衛生月”清理好所屬環境的衛生,保證環境衛生的清潔。
4、加強宣傳力度。利用班級黑板報,宣傳欄進行宣傳,使廣大學生在思想上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負責國旗下講話的'班級以此次活動內容為主題,進行廣播宣傳。
5、班級舉行一次以“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為內容的知識競賽。
學校相關負責人要高度重視,狠抓落實,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切實使我校學生能夠有效的預防春季傳染病,確保我校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7
根據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關于開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為鞏固全國消除麻風危害成果,進一步加強麻風病防治工作,關愛麻風病患者,消除社會歧視,切實落實廣西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的各項措施,確保防治麻風病宣傳、慰問活動工作有序開展,根據我市實際,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世界麻風病防治日”、重點時節、重點人群防治麻風病宣傳活動,以宣傳“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為核心內容,普及麻防知識,倡導健康向上、科學文明的`防病、治病理念,提高公眾對麻風病的科學認知度,促進麻風病早期發現和歧視消除,全面落實消除麻風病危害措施,凝聚社會力量,關愛麻風病患者和受累者,消除社會歧視,共建共享健康社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1月24日---2月18日。
三、活動內容
(一)開展慰問活動。
1.慰問活動時間:20xx年1月24日——1月31日。
2.慰問活動地點:桂平市蒙圩鎮麻風村、社步鎮。
3.參加慰問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醫院,市紅十字會,蒙圩鎮衛生院及社步鎮衛生院。
4.慰問活動的形式: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醫院、市紅十字會,蒙圩鎮衛生院及社步鎮衛生院根據工作實際及相關政策,準備相應慰問品或慰問金,工作人員到部分麻風殘疾、孤寡老人家里開展春節前慰問,指導患者日常護理,為麻風病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體檢。
(二)開展“世界麻風病日”及重點時節麻風病防治宣傳活動。
1.活動時間:20xx年1月24日-20xx年2月18日。
2.活動形式:各醫療衛生單位在“世界麻風病日”活動期間,通過在單位內懸掛防治麻風病宣傳標語或候診大廳LED屏播放“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等麻風病防治知識,在宣傳欄內出版麻風病防治相關宣傳知識板報等形式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宣傳。同時可通過短信、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
四、工作要求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高度重視,在“世界麻風病日”期間通過新興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弘揚尊重和關愛麻風病患者的社會風尚,為患者主動就醫、回歸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五、其他事項
(一)宣傳慰問期間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宣傳工作主要采取線上等新興媒體宣傳為主,盡量減少線下講座等聚集性宣傳活動,慰問病人時做好個人防護。
(二)活動結束后,請各單位收集、匯總“世界麻風病日”期間宣傳活動總結及相關影像資料,并于20xx年2月18日前將活動圖片和總結(電子版)報市醫醫院社防科郵箱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8
一、講座目標
增強公眾對麻風病的認識和理解。
消除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和偏見。
提供麻風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
二、講座內容
麻風病的定義、病因和傳播途徑。
麻風病的'癥狀和體征。
麻風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麻風病的預防措施。
消除對麻風病患者的社會歧視和偏見。
三、講座形式
PPT講解: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解釋麻風病相關知識。
視頻播放:播放麻風病防治宣傳片,增強視覺沖擊力和理解度。
互動問答:設置問答環節,解答聽眾疑問,增強講座互動性。
四、講座對象
社區居民、學校師生、醫務人員等。
五、講座時間和地點
時間:20xx年5月15日,下午2:00-4:00
地點:社區活動中心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9
一、講座目標
對麻風病的病理生理和診斷技術進行深入探討。
提升醫務人員對麻風病的防治能力。
促進麻風病防治研究的交流與合作。
二、講座內容
麻風病的病理生理機制。
麻風病的最新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
麻風病防治的難點和挑戰。
麻風病防治研究的最新進展。
三、講座形式
專題講座:邀請麻風病防治領域的.專家進行深入講解。
分組討論:分小組就麻風病防治的難點和挑戰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
交流分享:邀請麻風病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經驗分享。
四、講座對象
醫務人員、公共衛生研究人員、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等。
五、講座時間和地點
時間:20xx年6月10日,上午9:00-12:00
地點:市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會議室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 10
一、講座目標
提高學生對麻風病的認識和防范意識。
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二、講座內容
麻風病的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
麻風病的預防方法和應對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學生如何參與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三、講座形式
課堂講解:通過PPT和實物展示,讓學生了解麻風病相關知識。
角色扮演:模擬麻風病疫情應對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應對措施。
互動討論:引導學生就麻風病防治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思考能力。
四、講座對象
中小學生、大學生等。
五、講座時間和地點
時間:20xx年4月20日,下午3:00-5:00
地點:學校禮堂或多功能報告廳
【麻風病知識講座方案】相關文章:
校園安全知識講座方案(通用5篇)03-22
防溺水安全知識講座活動方案(通用24篇)07-06
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活動方案(通用5篇)05-27
愛眼日眼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方案(精選5篇)05-26
安全知識講座總結04-18
聽消防知識講座心得04-15
小學控煙知識講座09-07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宣傳總結04-12
健康知識講座總結(精選15篇)04-24
育兒知識講座邀請函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