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發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08級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下午好!
在即將離別的時候,很榮幸能夠在這里和大家一起談心、聊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新聞與傳播學院所有2012屆畢業生向各位領導和老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前幾天,我們幾個即將畢業的同學聚在一起聊天,談起了剛入校時流行的一句話,叫“好女不嫁新聞男,好男不娶新聞女”。入學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因這句話感到無比失落,雖然對于未來有無限的想象,卻被這句話嚇怕了,不知道能在這里學到什么,收獲到什么。幸好有各位老師四年的諄諄教誨,現在我們終于想通了: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給我們的是尊重事實和客觀規律的思維方式、表達自我的媒介操作技能和對現存體制的監視與質疑。這些都是既高端又洋氣的玩意兒,她們不嫁有的是人嫁,他們不娶有的是人娶。
十年了,我們新聞與傳播學院無數學子,布滿了報刊書籍,映滿了電視熒屏,回響在電波聲波。我們2008級是幸運的,四年前,我們迎著奧運圣火而來;我們2012屆是幸運的,現如今,我們踏著母校新百年伊始的節拍而去。此時此刻,我們這個擁有五個孩子的大家庭,希望一起能為母院的十年院慶和母校的百年華誕一起唱首生日快樂歌。
我們是2008級編輯出版學,從一九八六年走來,她依然散發著新鮮的油墨香味,依舊閃耀著彌爾頓《論出版自由》的'光芒,如今又顯現出“中原學派”的茁壯。當一疊疊白紙被轟隆隆地印上反復校對過的文字,當自己的姓名出現在模擬書的封面,那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期望。
我們是2008級播音與主持專業,當一切還沒有從深夜中蘇醒,當其他學生還沉睡在夢鄉中,一段段“八百標兵奔北坡”“拿著竿子去打棗”的聲音就從大禮堂西側傳來,伴隨著悅耳的鳥鳴,充滿磁性,字正腔圓,孕育著傳播中國的夢想,永遠如花“綻放”。
我們是2008級廣播電視新聞學,即使電視像大象一樣娛樂至死地占據了整個客廳,但我們知道,做電視是在做人性,我們的攝像機總是對準焦點人物,總是朝向最真實的現場。當零碎的腳本變成了完整的影片,當聚光燈在頭頂打亮,一個個關鍵幀打出的是社會的光芒,一個個鏡頭拼接的是時代的交響。
我們是2008級廣告學,一群最懂得傳播的孩子,把創意的種子撒向美的土壤,在空白的畫紙上引領一場場頭腦風暴。每天絞盡腦汁,玩弄著創意和夢想,生產思想,改造自己,影響他人,在廣而告之的探途中,歷久彌新。
我們是2008級新聞學,四年,我們體會到了徐寶璜《新聞學大綱》的振聾發聵、邵飄萍《實際應用新聞學》的鐵肩辣手和戈公振《中國報學史》的打破天荒。四年,我們記住了,于右任的任是責任的任,黃遠生的遠是遠大的遠,鄧拓的拓是開拓的拓,王韜的韜是韜略的韜。雖然身處這個古老的城市,我們一代代新聞人依然用心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感謝新聞與傳播學院,感謝各位老師,教會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依然努力地保持著傳媒人應有的那份淡定和從容。
此時此刻,6月7號下午,在各個中學的教室里,正有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在寫著一張生命中無比重要的數學試卷。整整四年前的今天,我們也是那樣,帶著一身青澀,坐在相似的考場里,參加那場名為高考的舞會,帶著腳鐐的集體舞蹈。后來,我們拎著行李來到這里。幾天后,我們將重新拎起行囊,像這四年里的每一天一樣,沿著再熟悉不過的路走出順河公寓的大門。不過,當我們的腳步跨出門檻的一剎那,就變了身份和角色。其實,河南大學就是我們的青春,也是最美好的行囊。
我們不會忘記,那些年,入校時推著如老爺車般的三輪幫我們拉行李的憨厚師兄,還有后來羞澀地跟在身后找尋宿舍的可愛師妹;我們不會忘記,那些年,大禮堂前那條鋪滿銀杏葉的博雅路、水波瀲滟的鐵塔湖,還有西門那偶爾泛濫一下的污水;我們不會忘記,那些年,在綜合樓自習室搶占座位的情景,還有在電腦前選不上課時的抓狂;我們不會忘記,那些年,求職的艱辛、備戰考研的煎熬以及為了四、六級的折磨;我們當然也不會忘記,那些年,東京大市場的夜市,以及在深夜依然可以隨時滿足舌尖快感的西門燒餅夾雞腿。
我們即將從“河大學生”轉變為“河大校友”,我們會用心體會這種改變的分量。從現在開始,或許從四年前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與河大的這種血緣關系。所以我們常說“生是河大的人,死是河大的死人”。如今,我們身后還有很多優秀的學弟和學妹,這樣的稱呼不是一句簡單的客套或禮貌,而是一種希冀和傳承:希望你們能接過大旗,秉承新傳人的傳統,一如既往地去續寫新傳的歷史和輝煌。
回憶不是留戀,而是為了更好地向前。以前,我們總是感慨這是一個像流沙一樣的世界,畢業了,是時候蹲下來觀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觀察它們的濕度、密度,探究結構和流向,我們將要從自我的世界里走出來,開始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公共事務,關心將自己和這個世界聯系在一起的東西。
或許,再過十年,我們一定能夠體會到跟河南大學,跟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之間的感情。那時候,舊友重逢的感覺就像我們曾經不經意地弄丟一個寶貝,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在衣兜里摸到了它,它靜靜地躺在那里,就像我們當初弄丟時的摸樣。或許,再過二十年,希望那時我們仰慕對方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官爵和財產,而是作為一個和傳媒打交道的人,能堅持思想的自由與獨立,尊重事實與常識,對“他人之痛”保持悲天憫人的情懷,并有能力以多元的方式勇敢表達,說人話,辦人事。這才是新聞傳播教育的成功,也是對各位在座恩師最好的報答。
河大生日快樂,新傳院生日快樂!
感謝各位老師!
同學們珍重,再見!
【在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致辭12-19
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致辭12-19
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致辭12-19
研究生的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致辭12-19
在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致辭12-19
在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01-09
學位授予儀式上的發言01-22
在大學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