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的觀后感(通用8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縣委大院的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1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的首要任務、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把學習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大扶貧戰略行動推進大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決心作為前進方向;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強力推動和重要抓手。大力發揚“釘釘子、扣扣子、擔擔子、抓落實”的`精神,進一步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科學統籌,決不讓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村莊在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掉隊。
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重要抓手。易地扶貧搬遷是幫助群眾徹底擺脫貧困,走向全面小康生活的科學路徑和有效方法。要深刻認識到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戰中的攻堅戰,必須拿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舉全鄉之力攻堅克難,要進一步把易地扶貧搬遷的工作責任明確到人、落實到人、細化到人,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作戰圖,列出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切實做到盡心盡責、精細統籌、高位調度、務求實效。確保最為貧困地區的群眾搬得出、搬得穩、搬得好,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 打好脫貧攻堅戰重在精準,貴在落實。要始終以精準化為標準和要求,切實強化機遇意識、發展意識、責任意識,以稍縱即逝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使命感、義不容辭的責任感,苦干實干抓落實。
尤其要積極搶抓一切有利機遇,為貧困群眾順利搬出自然基礎條件較差、不適宜生活居住的地方提供保障;要科學規劃指導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真正把福澤子孫的民生實事辦好辦實;要立足實際,深入系統研究整村搬遷、整村脫貧工作,以產業為支撐、項目為抓手,加快以道路、水利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綜合環境整治,廣泛動員各級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中,努力讓更多群眾擺脫貧困、奔向小康。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2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農村改革發展之后,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近十年來,得益于國家的扶持和發展,農村一些“老大難”也得到了解決。比如說;讀書難、看病難、賺錢難等等。這些問題和過去相比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過去的農村,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們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很低,很多家庭都是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生活十分艱苦。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村民們也不再為溫飽而發愁,很多人現在也朝著“小康”的方向努力。
除了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之外,隨著國家對農村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很多村莊現在也實現了“三通一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舒適,不少村莊現在也告別了“臟亂差”。
農民朋友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今年的“三農”領域有很多硬任務要完成。未來的一年里,國家將采取多項舉措解決農村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啟動廁所革命”等等……。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目標之后,農村地區也會陸陸續續迎來三個好消息。這些消息涵蓋到農村的多個方面,農民朋友請收下。具體如下;
無論是在建設還是在發展方面,資金尤為重要,要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資金就必須優先向農村地區傾斜,這樣才有資金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我國也會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資金預算將繼續向“三農”領域傾斜,確保各地的財政資金能夠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解決農村當前的民生問題。
在農村,鄉村建設和治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幾年來,我國為了整治農村各類違規違法亂象,出臺了很多措施。現在已經到了農村發展的攻堅階段,農村的基層干部隊伍也很關鍵,如果是一個不作為、胡作為的帶頭人,那么資金投入后也會被侵占。
不過,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關鍵的.一年,我國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同時,也會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大力度治理農村的“蒼蠅和村霸”,開展反腐敗和掃黑除惡這兩項斗爭。
雖然說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有很大變化,但和城市相比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很多村民會離開農村進城生活,大都是因為這兩點。
不過,就在農村進入全面決勝小康之后,我國也會在各地區開展新一輪的發展工作。今年不僅要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還要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消除鄉村醫療服務的空白點,讓村民不再為教育和醫療發愁。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3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折。這也告訴我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我們要蹄疾步穩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起承轉合”文章,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藍圖。
念好“起字經”,確保“起步穩”。
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地區的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績喜人,但問題仍存,返貧致貧風險、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仍舊突出。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渡期,我們要理性看待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正視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脫貧摘帽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將脫貧攻堅的成果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去,以有力的行動、扎實的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起步穩、開局好。
打好“承接拳”,確保“過渡牢”。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深化。相較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發展規劃。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打好“承接拳”,既要避免“斷崖式”差距,也要防止“跨越式”銜接。要深入總結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工作思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礎,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少走彎路。要以摘帽“四不摘”等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體制機制為基礎,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推動產業發展、政策機制、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
出好“轉變招”,確保“轉換實”。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們不僅面對著脫貧攻堅的決勝期,也面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啟動期。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轉換,關系到“三農”工作的穩定,社會的發展。脫貧攻堅是我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而鄉村振興則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雖聯系緊密,但又大有不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過渡,要明晰兩者的關系,找出兩者的聯系和區別,針對兩者區別對癥下藥。鄉村振興講求常態推進,要不斷構建產業振興體系,培育人才振興隊伍,推動文化振興新發展,探索生態振興新路徑,聚智聚力為實現轉變出實招、下實功。
唱好“合奏曲”,確保“合力強”。
2020年這特殊的一年,既肩負了實現全面小康的完成使命,又承擔著鄉村振興的開局任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既是脫貧成效的鞏固,也是社會發展的舉措。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都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人民群眾意義重大。在兩者的過渡期,我們要緊緊把握機遇,增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推進的意識,深入傳承脫貧攻堅有效成果,著力補齊脫貧攻堅短板不足,增強政策的延續性和擴展性,深入謀劃鄉村振興路徑,不斷夯實組織基礎,筑牢經濟堤壩,激活內生動力,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凝聚合力。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4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扶貧,就是要在精準上發力。
一是要號準“貧脈”。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貧干部要把貧困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常思群眾疾苦,善謀致富之策,摸清貧困底數,切實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貧思路,根據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確保扶貧攻堅有的放矢、精準到位。
二是要摘掉“貧帽”。
如果領導干部在一個地方執政多年,沒有改變鄉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就是不稱職。因此,需要切實增強干部的責任感,做到轉變觀念“主動摘”,從而凝聚起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三是要切斷“貧根”。
開展扶貧攻堅,要徹底走出“年年扶貧年年貧”的貧困陷阱,那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實事求是的政績導向,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貧困地區的加快發展上,重點做好興業扶貧、搬遷減貧、扶智脫貧、兜底濟貧、強基治貧等工作,確保貧困地區真正發展起來、貧困群眾真正富裕起來。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群眾是開發式扶貧的主體,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并舉,處理好國家、社會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系,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精神,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靠辛勤勞動擺脫貧困,才能過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時剔除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打消他們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建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幫帶機制,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眾建立資金、技術、項目的扶持機制,為他們改變現狀創造環境和條件,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獲得感。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5
看了幾集電視劇《縣委大院》。真是一部經典的官場教科書。從對領導職務的稱呼,到面對不同人群不同的態度,客觀、真實又婉轉精辟,耐人尋味。
最讓我驚呼贊嘆的是劇中人物的`語言。其語言技巧和對人情世故的把握。看似普通簡單,實則高深莫測,實用價值極強。我就拿現任縣委書記和已經退休的前任老書記之間的一次對話,做一個探討分析。
這次談話的背景是,前任縣委老書記退休之后在農村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自己蓋了一個院落,寫字作畫,頤養天年。很多人跟著效仿,在周邊蓋起了不少的違法建筑。當然,老書記的房子手續都是合理合法的。
在中央整治環境的大背景下,這片地作為水源地的源頭,列入了縣里拆遷的項目。但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老書記的小院兒上。
鄉里的干部找到老書記,過不了三招就被打發回來了。現任書記只好親自出馬。擺了一桌酒席,只有兩個人,準備從酒桌上解決這個問題。
我在想,如果我是新任書記,會怎么說怎么做?首先不可能來硬的,一方面是對老領導的尊重;另一方面畢竟人家有蓋房審批的文件。其次,我會請他設身處地的替我著想,體諒我的難處,請他支持配合工作。再有,必須客套寒暄,拉近感情。再說到主題之前,一定要有一個鋪墊。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6
用心傾聽,“聞”民聲。要想真實的了解村情、民情,光“望”還不夠,還需要在進村入戶期間,積極主動地與群眾拉家常,傾聽群眾心聲,聽取群眾意見。要聽得懂土話,基層不比機關大院,不會當地方言,干群溝通難以進行,扶貧服務工作也就難以落地,要懂方言,講土話,當一名“接地氣”的干部,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要聽得進真話,用真心真情寒噓問暖,讓群眾愿意向你掏心窩子,真實了解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學會從“民聲”中聽出工作的不足,做到聞民聲而動,知民需而行。
集思廣益,“問”民策。一問貧困對象,問清家庭人口結構、經濟收入來源、勞動技能種類,了解貧困戶的脫貧意愿;二問致富能手,問出農村生產訣竅、致富發展經驗,問出能推廣的典型模式;三問專家學者,問出解決貧困問題的可行性建議和意見。幫扶措施不是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與民”統一起來,既重視科學宏觀的方針政策,也要廣開言路,問出群眾智慧,探索出一條“造血”為主的開發式幫扶路子。
聚焦問題,“切”民憂。“群眾之事無小事,分毫不差得始終”,扶貧工作更是如此,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問題清單,結合實際、創新舉措拿出管用辦法,對問題進行逐一銷號。群眾擔心農產品滯銷,就應該加快探索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新路徑,促進農產品商品化率,促進致富增收;群眾擔憂政策扶持的延續性,就應該加強監督落實力度,讓政策保持連貫,持續發揮效果。把“切群眾之所憂”放到首位,將“解群眾之所難”落到實處,從而調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使其穩定地踏上致富小康路。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還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使其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進一步推動脫貧摘帽地區鄉村全面振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的基礎。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7
周末追了幾集《縣委大院》,老書記周順良同意拆遷的情節讓人浮想聯翩。
縣委書記呂青山是在一路奔忙中出場的,現場處理拆遷釘子戶:中醫院退休職工老邱和開油坊的老攀家。老邱假裝喝藥自殺和拆除油坊違建時造成的傷人事件,呂青山無一不及時趕到現場。
呂青山工作細致入微,油坊業主提出以歷年利潤作為拆遷補償,呂青山則要查看歷年的利潤表,如此細致入微的書記,真讓人覺得拆遷辦還有什么事可干?
然而在老書記周順良的拆遷上,呂青山的態度卻讓人匪夷所思。
劇情的導入是從城關鎮黨委書記喬勝利向縣委書記呂青山匯報拆遷工作開始的,喬勝利談到了最大阻力是原縣委書記周順良,說明以前城關鎮已經作過周順良的'工作了,周順良只是不哼不哈,不表態,或者顧左右而言它。這已經表明周良順的態度了:鄉鎮干部和我退休的縣委書記說話?你還差點!
可是呂青山仍然堅持讓喬勝利再去一趟看看。結果自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喬勝利將周良順的事情匯報給呂青山時,明確表示老書記似乎是在等。
這時問題已經很清楚了,周良順在等縣級領導出面談。然而呂青山又插入一個情節:派縣委辦公室主任徐泳濤親自登門約周順良吃飯。周順良則送了呂青山一幅字“謹禮崇德”。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就等于明說你呂青山不懂禮節。
做了這么多鋪墊,呂青山出場了。飯局上,呂青山與周良順先是寒暄了幾句:既是向老領導匯報工作,也是征求老領導的意見,最后引用周順良當縣委書記時的一句軟中帶硬話:“能理解就好,不能理解就先干著。”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 8
又是一年大戲,如果不出問題的話這個電視劇應該又能激起大家的關注,首先因為演員的陣容強大,其次內容也很緊湊,毫無尿點。
看了幾集,有幾個特別的關注。
第一,人世間是光字片,縣委大院是光明縣。看來這個光要一直延續下去呀。
第二,政府用車沒有奧迪了,換了帕薩特。而且公務車全部都在醒目位置,表明了此車為公務車。看來以后這一定是一個趨勢。
第三,在縣委里遇到領導,都得按著大的`叫。常務、常委、縣長、書記,我發現這個書記特別多,什么都能是書記。
第四,所有的黨政機關的人全部喝茶,這個習慣不錯。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縣委大院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1-10
縣委大院的觀后感范文(通用8篇)01-10
電視劇縣委大院的觀后感(精選6篇)01-12
電視劇縣委大院的觀后感(精選6篇)01-12
電視劇縣委大院的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1-13
電視劇縣委大院觀后感(通用9篇)12-21
王家大院之山西大院文化論文06-22
喬家大院之行散文05-25
寫喬家大院的詩句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