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工作感悟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寫感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財務工作感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財務工作感悟1
一、培訓工作很重要
培訓可以對部門成員培訓,也可以對全員培訓,提成成員實操水平,對財務知識的理解,培養全員的財務意識、基本的財務知識,減少各環節風險,減少運營、管理、時間成本;特別是對關鍵崗位的培訓,培訓是保證會計基礎數據及時準確很重要的一環,是財務管理的前提條件;培訓還可以分為財務人員和非財務人員的培訓,其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培訓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相結合、專題培訓、知識點講解、入職培訓等,其實在實踐工作中可以時時刻刻培訓,一有必要馬上對現場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效果比較好。
二、執行不力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按我的理解執行不力可以說是控制不力,對于信息或者是任務在經過流程傳遞以后,不代表已經執行,對執行人的工作習慣、能力等不了解,可能拖累你,可能提供錯誤的結果,執行要有力度,按的理解在信息從上一環節傳遞到下一環節時,要時時關注信息被執行的狀態,直至交付正確的.結果為止,因此要靠人的跟蹤、反饋、矯正,做到“限時、限人、限質、限量”。
三、很多管理者不知道是沒做過基礎或者是基層工作
還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總認為什么事情都很簡單,不換位思考,也不考慮下屬的能力、情緒等因素,這樣往往會造成上下級之間的各種沖突,障礙的工作進度。注意“要素”“換位”等管理細節會增加你在下屬心中的“形象”分,提高整個部門的向心力,和諧度。
四、在工作中要善于觀察
了解屬下的性格、行為、態度、情緒、習慣及能力等,這樣才可以在崗位分工、工作進度、工作結果的總體把握,現在在外打工很不容易,特別是情緒對人員的影響非常大,我發覺部門成員很容易情緒化,把個人情緒帶入工作中,這樣非常容易引起沖突和排斥,小點影響影響一兩個人,大的會影響整個部門的工作情緒,而且時間周期長,不好的工作行為和態度對成員之間“感染”非常快,產生不好的負面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部門的執行力和戰斗力,而且一旦不及時矯正養成習慣想改非常困難,除非更換人員。
五、我本人的觀點是財務人員對數據的敏感性來源于實際操作
做一遍跟做十遍的感覺完全不同,為什么要強調不斷的重復呢?做多了自然就有感性認識,在不斷了解業務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速度,不斷遇到各種問題,不斷提升對數據、信息的敏感性。我認為財務人員的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職業判斷力及數據的敏感性是做出來的,光想不做是假把式,光做不想也不行;我經常跟下屬說多做一點事情沒有壞處,為什么呢?做的多就知道的多,做的多就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就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你會做了就表明你已經具備了勝任新的崗位的能力,所以說機會是給以那些有準備的一點都沒錯。
六、積累經驗的方式有很多種
只要善于學習,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你就會不斷的進步,不斷優化你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你的認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關鍵一點,每一種經驗的積累都有第一次,因此要善于總結自己的經驗還可以總結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身的一部分,不但可以總結本崗位的經驗,還要直接其他崗位的經驗,你只要多聽、多看、多想。
財務工作感悟2
一、管理相關概念
提及管理的概念,必然離不開人,離不開控制。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是實施管理的重要因素,控制是管理者實施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者概念
誰是管理者?書中講述“管理者是這樣的人,他通過協調和監管其他人的活動以達到組織目標。他的工作不是取得個人成就,而是幫助他人完成工作任務。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著協調一個部門的工作;可能意味著監管某個員工;可以是協調一個工作團隊的活動,而該團隊由來自不同部門甚至組織外部的人組成,如臨時雇員或者供應商的雇員。在金字塔形狀的組織內,可以把管理者區分為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者。
(二)控制相關概念
何為控制?-控制是監控、比較和糾正工作績效的過程。控制為什么重要?一一人們可以制定計劃,可以創建一種組織結構來幫助人們有效率地實現目標,而且可以通過有效的領導來激勵員工,但是所有這些并不能保證所有活動的進展都如同事先計劃的那樣,也不能保證員工和管理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能夠得以實現,所以,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實施控制過程?-實施控制過程有三個步驟:測量實際績效;將實際績效與標準進行比較;采取管理行動來糾正偏差或調整不合適的標準。
績效是什么?一一績效是一項活動的最終結果。
什么是組織績效?-組織績效指組織中所有工作活動的累積結果,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管理者需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導致了組織績效。
什么是前饋、同期、反饋控制?-前饋控制是最理想的控制類型,能防止許多潛在的問題,因為它發生在實際行動開始之前;同期控制是指在一項工作活動進行期間進行的控制,所有管理者都能夠受益于同期控制,因為他們可以在問題惡化之前解決這些問題;反饋控制是最常用的控制類型,是指某項活動完成之后的控制。
二、完成本職工作,財務人員也是管理者
結合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從一份原始報銷單據的生命歷程來看,從報銷單據的填寫、業務審簽、財務審核、支付審批、財務付款、編制財務會計分錄、回單粘貼、憑證打印、賬簿裝訂、財務報表出具甚至還應包括編制年終財務決算、各類納稅申報、各類財務相關審計等,要經歷10余個處理環節。伴隨著周而復始的單據循環的,是財務人員每天的專業工作。在面對著各類業務、各類人員的工作過程中,在完成單位的組織績效目標的過程中,管理也就孕育而生了;在按照既定的職責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自然運用了控制的手段,實施著前饋、同期、反饋控制方式,與其他部門共同實現著單位的組織目標。
(一)財務人員指導業務人員完成報銷結算工作
對于所有的業務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后,都會將相應的業務單據,通過財務要求的方式完成報銷結算工作。在財務人員指導業務人員完成上述工作的過程中,可能就意味著監管了某個員工,并對其報銷結算工作予以了專業指導,這符合管理者的定義,此時財務人員的管理對象是業務人員。
(二)財務人員相互配合完成支付結算工作
財務人員的工作崗位間銜接的緊密特征,是相對于其他崗位而言更加突出的。尤其是在支付結算環節,層層的信息審核及資金支付的雙重稽核,完成了財務工作嚴謹性的要求。在這一過程當中,財務人員的管理對象是另外的財務人員。
(三)財務人員共同配合完成財務核算工作
在以年度為時間界限的期間內,以數據形式對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予以歸集、記錄、分析及呈現,完整地記錄了單位的經濟業務,同時也可以為單位后續的事業發展決策提供數據參考依據。
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財務人員為了完成單位的組織目標,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財務核算工作。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彼此會對上下游發出承接及監督的各種信息,通過稽核、傳遞等方式完成了對相關崗位的管理職能。在相互滲透的過程中,也不斷完善了相關的`業務流程,使之趨于更加合理化。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財務人員便完成了彼此間的管理行為。
三、通過不斷提高,財務人員可以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結合上述財務人員的本職工作,對照管理的相關概念,不難看出,財務人員同時也是管理者。在管理者實施管理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提升專業素養、深人思考相關業務,無疑也可以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一)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提高從業能力
財務人員應主動加強財務內部的專業學習,深人碰撞交流,取長補短,積累實戰經驗;同時也應結合單位的經濟業務開展針對性的專業提升,做到理論先行、合理運用、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要結合理論知識和基本素養,不誤導、不夸大、實事求是,從而提高從業能力。
(二)不斷深入思考業務,提高工作效率
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單位經濟業務的理解,深人具體經濟行為,思考相應工作流程,為單位的事業發展獻力獻策。如若單位存在項目預算的編制,只有預算崗與分管領導及部分部室知曉;項目指標的下達與開始使用,只有財務指標崗與項目負責人清楚;項目資金的使用率與執行率,只有分管領導、業務部室及財務最為關注等情況,這無疑就暴露出一個問題,即信息的共享大多集中在點對點的狀態。這時,作為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加強各團隊的業務交流、設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推動實現信息的公開共享需求,鼓勵每一位管理者積極行動,多創造相互的交流機會,使信息數據及時呈現,讓團隊成員可以看、看得到、看到有用。
作為財務的每一位成員,全年都在實施著管理的角色與職能。若每一個崗位都積極行動起來,那么我們的管理效率與管理效果就必然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財務工作感悟3
為了擴展與鞏固中可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20xx年xx月12日集團總部在xx廠一樓培訓室,舉行了為期2天半的會計FPT培訓課,總部開設的培訓課程有:集團會計政策講解、中可業務實操涉稅分析、DME管理、SAP實務操作、全面預算管理、會計運作風險控制、ESSS項目推廣經驗介紹、價格管理控制、銷售結算風險關注,此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管理會計的我,感受最深刻的課程是SAP實務操作與全面預算管理。趙總主要講述了SAP各個模塊的集成關系、SAP生產成本計算的邏輯、SAP營業所稅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邏輯。因為管理會計工作平時比較少用SAP,只有每個月結完賬之后才會使用SAP系統導科目余額,銷售成本、當月產量等數據。
但從來都不知道這數據在SAP里是通過什么計算邏輯出來的,尤其是生產成本的核算邏輯,當發現會計數據之間有差異時,我無從下手,不知從哪里開始找原因,聽完趙總的課程后我茅塞頓開,懂得了在以后的工作里出現類似問題時從哪個模塊開始著手查找原因。對SAP整套計算邏輯有概念性的了解后,我在制作管理月報遇到問題時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預算也是管理工作者一項重要工作,對于第一次做預算工作的我,其實并不了解公司真正意義上的預算,只知道總部每年下半年會給定一個明年的銷量目標,然后公司各功能組就會圍繞銷量預算數據制定各自的預算目標。
沈總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給我們講解了什么是全面預算管理,原來預算本身不是最終目的,更多的是一種公司戰略的實施手段,編制預算并不是純屬會計行為,預算可以規劃未來,細化和量化公司戰略目標,預算可以整合資源,優化業務與會計資源配置,預算可以實現縱向和橫向溝通,預算是控制經濟活動與考核公司績效的`一種手段。
我們并不能為了做預算而做預算,要理解預算真正的管理意義,才能為公司編制出合理有效預算管理數據。預算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經濟環境與公司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只要符合管理需求都可以做出改變的,從而更加完善公司的預算管理系統。
作為管理會計工作者對數據應該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而這種敏感度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平時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的,這種積累需要我們平時在工作中要抱有一顆好奇心,多問為什么,多思考,多動手,了解數據背后的故事,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公司的日常會計管理提出寶貴意見。
這次的培訓課程只是一個起點,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多這樣的寶貴培訓交流學習的機會,了解公司的整套會計運作流程,來提升自己的會計管理專業水平,提高日常會計工作效率。感謝公司給我這樣的學習機會,相信通過不斷的積累,不斷學習,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可以成為行業內精英。
【財務工作感悟】相關文章:
財務工作感悟05-19
財務工作感悟(通用21篇)08-23
財務出納工作心得體會及感悟09-27
出納工作心得及感悟03-15
財務人員工作心得體會感悟04-07
財務述職報告感悟06-14
會計工作心得感悟06-06
財務實踐心得感悟10-27
會計工作轉正感悟總結05-08
會計頂崗實習的工作心得與感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