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

時間:2024-04-09 11:16:14 感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實用【9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實用【9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1

  這是一本心理學入門級書籍,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開了陷入不好情緒中的蛤蟆先生與心理咨詢師蒼鷺的十次面談過程,這讓我們認識到解救自己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另外,情緒影響著行為,而每一種情緒都有存在的意義,也似乎與我們兒童期的.經歷有著內在聯系。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是你自己選擇了讓自己不快樂。我們要勇于面對自己的真實情緒,分析找到其原因,認識是改變的前提條件。

  兒童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每一種狀態都對生存有著不同的價值。只有成人狀態是唯一能學到自我新知識的,而兒童自我狀態里,只是在體驗過去的情緒,父母自我狀態里,不是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

  生命早期階段的經歷影響了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別人,也就是你對世界的獨特看法。人生坐標分成了四個維度,你選擇的坐標決定了你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好我好”是我們奮斗的終極目標,并且是持續的動態的。

  所謂的高情商是能夠理解并且管理自己的情感,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控制沖動,懂得延遲滿足,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

  與君共勉~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2

  這本書大概用一兩天就能讀完,我覺得挺好看的。在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詢中,我們被科普了一些心理學基本常識。

  蛤蟆先生與心理醫生的初次見面讓我們了解到,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要自愿。這意味著患者要為自己而非取悅朋友等其他原因想咨詢并且愿意與咨詢師合作心理咨詢才能夠繼續進行下去。患者是主動的參與者,需要為自己的咨詢擔起責任來,而非抱著坐等受教的態度面對咨詢師。在初次見面時患者與咨詢師還確定了面談時間、頻率以及費用等。值得一提的是當蛤蟆問道咨詢師自己是否會好起來時,咨詢師回答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咨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遇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看完這些感覺我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也是愿意幫我并且相信我會好起來的,突然很感激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3

  一本心理學入門的書。快餐式讀書的當下,這樣一本書是討人喜歡的。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是在當當網,銷量蠻高。后來在微信讀書看到了電子書,一口氣看完。從標題看,是一本心理相關的書,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打開看看,咦,怎么是一本故事書?

  蛤蟆先生原來很招人喜歡,因為某件事然后封閉了自己,他的朋友介紹了蒼鷲醫生給他。這件事沒有一開始就指出來,而是后面出現了,原來是蛤蟆因為喝醉了偷了車被抓了,最后越獄。大概是這樣的情節,這樣一件事,讓蛤蟆疏遠了所有的朋友,連他的莊園都荒廢了。

  蒼鷲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步步引導蛤蟆認識它內心。禿鷲最經典的開場白是:蛤蟆先生,你今天感覺怎么樣?蒼鷲還假設了一種溫度計來測量感覺。蛤蟆第一次選擇了1和2之間,那么意味著它感覺非常糟糕,甚至想要自殺。蒼鷲說的兒童自我狀態沒有好與壞,還有父母自我狀態等理論,真的'讓人耳目一新。我想我還會再讀幾遍這本書的。

  最后附上讓人意外的結局。蛤蟆賣掉了莊園,準備去倫敦經營房地產公司。他對小伙伴們說:對‘大世界’的誤傳太多了。當然,如果你體格小,又只住過彈丸之地,自然就覺得‘大世界’又大又可怕。但過一陣你就能在那里找到容身之處,能力也比之前大得多。我覺得在那兒我有更多的自主權,當然也就有更多的機遇。

  這真是一本很棒的書,值得一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4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篇有關心理學的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是借用童話《柳林風聲》的角色來展開故事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初聽這本書名,可能會以為是小學生看的一本書,但是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書籍,也正是因為評價很不錯的原因,我對它有種不一樣的期待,抱著這份期待開始看這本書。

  這本書內容是以一位活潑開朗的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癥,朋友們勸導他去看心理醫生,然后在與心理醫生蒼鷺的.對話中逐漸與自己和解,放下小孩子心性,找到真正成熟的自己的這一條線索。主要表達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影響。還好故事的結尾還是常規的好結局。在最后所有的小動物終于都明白了,無論風險如何,都必須繼續前行。可大家都知道,數十年的童年所經歷的童年創傷,僅憑幾次心理咨詢對話怎么能完全治愈呢,這恐怕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好在這樣的結局是充滿希望的。

  推薦大家去讀一讀,最后引用一下這本書的一句話: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5

  上回咨詢后蛤蟆發現童年回憶的某些部分讓他非常痛苦,第四次來咨詢的蛤蟆感覺自己很悲傷,似乎又抑郁了,還嚎啕大哭起來。咨詢師告訴蛤蟆,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否認它們,不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如同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這一回蛤蟆跟咨詢師分享了他與父母童年相處的具體經歷,比如嚴厲正直愛訓斥和責備的蛤蟆父親曾經當著好幾位大學同學的面來指責他,而母親也曾當著大家面問他有沒有穿干凈內衣,讓他覺得難堪。這次面談根據蛤蟆童年的經歷,他們進一步總結出了蛤蟆的適應性兒童順從行為。該行為可能導致他學會把依賴當成生活方式,這樣的`人可能永遠都沒有真正長大過。

  第五次見面蛤蟆覺得比之前開心一點了,睡眠也好些了,多了一些自己感情興趣做的事情。此時的蛤蟆情緒溫度計刻度在5或6的位置。上回面談在咨詢師與蛤蟆一來一往的溝通中,他們發現蛤蟆已經很久沒有發怒過了。回去后他琢磨著自己的憤怒情緒,發現是跟內疚感連在一起的。這回面談他們想共同分析一下為何蛤蟆缺少憤怒。咨詢師給出了下圖并進一步解釋道這些行為策略實際上都是從童年發展而來的防御機制,用來保護我們免于受到危害。但是當成年人慪氣、撒潑、郁悶或是厭煩的時候,我們會想他們究竟是行為不當,還是在無意識或無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為模式。蛤蟆作為成人也采取過撒潑的方式。我好像很長時間都很叛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6

  最近在看一本暢銷心理學小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其實在去年我就用聽書軟件大致了解了其中的內容,當時覺得受益匪淺,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其中的內容已然記不太清楚了。

  恰好看到電子書里有,就開始了閱讀,發現聽書與閱讀還真的是很不一樣的體驗,尤其是如果你是一做事一邊聽的話,不僅沒有時間做筆記,更是斷斷續續地吸收內容,那真的只能記住零星半點。

  這幾天剛好看了前幾章,講的是富有的蛤蟆變得邋遢又悲傷,整個狀態很抑郁,它的朋友們很是擔心,于是讓它去看心理醫生。

  讀到現在最為讓我感動的應該就是心理醫生蒼鷺的行為與做法。

  第一次見面,他就讓頹廢的蛤蟆明白,如果不是蛤蟆自己想來看心理咨詢的話,那就當成是一次體驗,以后不用來咨詢了。

  正是他不多的話語,堅定的語氣,讓蛤蟆明白原來有些事實是必須自己去完成,是只能靠自己的。

  于是他們有了接下來的幾次咨詢會面,蒼鷺一直是一個很合格地傾聽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在蛤蟆身上,并且適當地提問,這給了蛤蟆被重視的力量,從而開始敞開心扉地開始和醫生一起解決自己內心存在的問題。

  閱讀的過程中,有時候能看到自己或者朋友家人成長過程中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第一遍可能只是了解了小說的梗概,但如果想有所收獲的話,真的是可以多讀幾遍的好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7

  這是一本可以代入自己去看的書,越看越上癮,會引發思考,同時越看越覺得自己有病。

  那種感覺大概就叫做:蛤蟆竟是我自己。

  在看書的過程中,發現圍繞在蛤蟆先生身邊的人,都能在現實中找到例子,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某人。

  突然就理解了蛤蟆的心境,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拿著手術刀,向自己下手。

  原本以為能夠像是童話般輕松讀完的,沒想到能讀得那么深,看一遍還不夠。

  但是總的來說,是一本讓人看過后會進行思考,對比自己的情況去想象,并且感覺像是被撕開了一道口子的書。

  雖然最后部分蛤蟆先生完全走出來了,感到豁然開朗,但是我自己讀完后卻覺得沒那么簡單,結尾部分的轉折有點大,被蛤蟆甩下了,轉不過彎來。

  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一本能給予人勇氣和鼓勵的.書。即使沒有學過心理學,讀起來也毫不費力。

  跟著蛤蟆先生的腳步,經歷探索和成長,是一場有趣的體驗,盡管沒有他那樣跌宕的人生經歷,還是能從中找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閱讀過后,對人際關系和一些煩惱,看得更透徹了些。

  如果你正在經歷低谷,或者曾有過那么一段黑暗的時光,或者僅僅是迷茫、常常覺得不在狀態,這本書可能會幫你走出來。

  希望大家都能振作起來,重新變得開心,勇敢面對生活,越來越好。

  下一本計劃要看的是《被討厭的勇氣》,還是立個flag,一周讀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8

  書中的人物設定采用的是《柳林風聲》人物形象,不過沒看過《柳林風聲》也不影響看這本書。

  本書講的是主人公蛤蟆是一個有錢、樂觀的家伙,但現在卻陷入了抑郁,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接受心理咨詢,經過十次的面談,最后治愈的故事。

  這是一本很薄,很淺,讀起來很快,但干貨卻很多的書。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形成的個性。如果你很幸運,有一對個性很好的父母,那你長大之后很有可能是個自信,樂觀的人;但如果你很不幸,有一對個性很差的父母,那你長大之后很有可能自卑,甚至抑郁。

  但這不是絕對的,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試著通過書上提出的`問題,一步一步地深入內心深處,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后改變。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上“人生坐標”這個知識點,僅僅是知道了這個知識點,我就獲得了改變,整個人瞬間輕松了。有些知識就是這么神奇,知道就能改變。

  書的結尾,蛤蟆先生被治愈了,但在現實中,我們不會那么快治愈,需要長時間不斷地學習,實踐才可以。

  如果你也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9

  一個淡定友愛的母親和一個熱情開朗的父親會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氛圍。

  ——題記

  上午和中午花了3個半小時看完了這本只有10。8萬字的心理學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平心而論,其中很多觀點讓我醍醐灌頂,很受啟發。

  看完一本書還是要”標記重點”和來一次小總結。蛤蟆最近變得抑郁了,心理醫生發現和他的童年經歷分不開,家人的嚴格要求讓他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長大了,自己也沒有得到身邊朋友的肯定,他活在了兒童狀態,像兒童一樣取悅身邊的人、道歉(懷疑自己)、依賴,通過慪氣的方式來釋放憤怒。每個人也有成人狀態和父母狀態,只是運作方式不同,后者讓別人感覺處在一個不平等的'位置,而成人狀態是一種理智的狀態。

  其中有一句話:別人或許會影響和說服你,可最后,是你自己在決定要選擇什么樣的感受。高情商的人理解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并且掌控它,能夠管理情緒,控制沖動,延遲滿足。

  要提高自己的情商,特別是控制情緒和延遲滿足的能力,要跨越自己常用的不成熟劇本,要很快能夠調整心態面對生活的挑戰。智商與生俱來,而且都差不多,但只有情感智力才能推著我們走得更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書筆記12-26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04-2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1800字(精選7篇)12-19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1400字(精選13篇)05-1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1500字(通用20篇)05-18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600字(通用10篇)05-2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后感1000字(通用7篇)05-23

最新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有感心得03-31

不受歡迎的蛤蟆先生 童話故事05-16

蛤蟆的作文09-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 桃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欧洲在线高清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