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漢字的研究報告15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漢字的研究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漢字的研究報告1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XX年以上的歷史。從古到今,漢字經過了許多次的演變和發展,針對這個話題,我開展了一次研究: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研究問題
具體內容
搜集渠道
漢字字體的演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網絡及書籍
漢字字義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書籍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
2. 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表示。
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網絡及電視節目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于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同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可以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網絡及書籍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統一為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進步。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進步?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現在還有很多異體字出現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注這屬不屬于漢字。不過中國現在的進步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自從上個學期我們學了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后,我的心就在不停地提問:漢字是怎么演變的?有什么演變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漢字?帶著這些問題,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對漢字進行一次大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等相關書籍,了解漢字起源,漢字趨勢。
2.上網搜集漢字數量演變過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二零零一年九月,新華社公布了最新的統計信息:目前漢字的總數已經超過了八萬字。
2.漢字的趨勢可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3.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發明了漢字。
4.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殷商)、金文(周)、小篆、大篆(秦)、隸書(漢)以及楷草行書(魏晉)。
四、結論
自從倉頡造字后,漢字開始演變:從殷商時期甲骨文到現代楷草行書,歷時六千年,變化趨勢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迄今為止,漢字已有近九萬字了,漢字真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啊!
漢字的研究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我們日常書面交流的文字,有著古老的歷史。尋根漢字,可以讓我們學習文化常識,拓展閱讀,聯系歷史知識,培養我們的大語文思辨能力。
我們怎么樣研究神奇的漢字呢?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搜索
2、查閱書籍
3、詢問別人
4、字根拓展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比如“楚”在古代作“”,上面的“林”表意,下面的“足”表音,“楚”的本義是“荊棘”!对娊淈S鳥》中有“交交黃鳥,止于楚!币馑际墙唤圾Q叫的黃雀啊,停在了樹上。
荊棘會刺痛人,所以“楚”有辛苦的意思,苦楚、酸楚、凄楚、痛楚……引申的成語有:四面楚歌、楚楚動人……
比如古人用一個牛角向內彎曲的碩大牛頭表示“!弊。“特”字中也有一頭牛,這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是給王祭祀的牛,意思是“特殊的`牛”,因此“特”表示“不平等的,超出一般的”意思。
再比如“牢”表示古時候用來關牲口的圍欄,后來引申為“結實、堅固之意”,比如:牢牢抓住、牢不可破……
四、研究結論
通過對漢字的研究,我覺得我們要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激發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讓我們一起來把我們的漢字發揚光大,提高我們大語文的思辨能力。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相關作文:
一、調查緣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十分有趣的,漢字不僅是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還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我們也對漢字有很多的問題,如:漢字是怎么變化而成的呢?是誰發明的漢字?為此我做出了一些調查。二、調查結論我通過調查研究,知道了漢字的由來。...
最近,我正在讀一本名為《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書。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國家在抗日戰爭中涌現了許多英雄,其中不乏少年英雄。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這些和我們同齡的孩子用自己尚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救亡救國的責任,王二小也在其中。書中描述...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記“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边@句話是我的一位好友送給我的,而今,這句話也成為了我將一生銘記的座右銘。陽光透過窗外樹葉的縫隙,爬上窗欞,細細碎碎地灑落在我的課桌上。課桌上平鋪...
我家茶幾上一直放著一套別具特色的茶具,那是爸爸的寶貝,也是他每晚必須要做的事情——品茶。今天爸爸媽媽帶弟弟出去玩了,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粗@茶具,我心中生起了一個小主意。一不做二不休,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泡起茶來。我打開茶幾抽屜,哇,里面...
大千世界,陽光無處不在,清風是風箏的陽光,因為有了清風的吹動,風箏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雨水是小草的陽光,因為雨水的滋潤,小草才能茁壯成長,而在我看來,媽媽那句話是心中最燦爛的陽光。記得上三年級時,一次老師布置讓寫一篇作文我當時沒寫過作文,根本就不知道作文怎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庇⑿廴缋嘶ㄒ话,一個一個出現在我們身邊!度龂萘x》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最后,曹操之子曹丕統領中原,結束了三國鼎...
漢字的研究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古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學習和使用漢字,但漢字是怎么來的?漢字的演變過程又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做了一次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網絡
2、查閱書籍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是世界上沒有中斷過的表義文字,一直通用至今。
2、漢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發展的,漢字的魅力歷久彌新。
3、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下去。
漢字的研究報告5
一、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寫錯別字。為了讓大家不再寫錯別字,我決定探尋一下生活當中人們的書寫情況。
二、研究方法
我采用的調查方法是問卷調查,通過這個問卷調查,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同學們對漢字的使用情況。
三、資料整理
同學們的`錯別字情況千奇百怪,我把它們歸納成了兩點內容,具體如下:
1、真的不會寫。
在我們平常寫作業時,難免會遇到不會寫的字,之后就隨隨便便地填了上去。作文如把“樹蔭”寫成了“樹陰”,把“花園”寫成了“花圓”。還有許多同學什么字也不會寫,就亂寫一通,最后全部都寫錯。
2、馬馬虎虎寫錯字。
有許多同學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馬馬虎虎地寫了錯別字。比如老師講了許多遍的“的”“地”“得”,還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比如“拔草”寫成“撥草”。這么多的字,誰會分得清呢?理]
四、結語
我認為,我們班同學們的錯字問題是很嚴重的,全班64名同學中就有57個是有3個從別字以上,這說明了同學們對漢字的使用還不夠了解。
我建議同學們要認真學習漢字,多寫多練,讓我們正確地使用規范字!
漢字的研究報告6
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漢字十分有趣的,它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我也有許多的問題:漢字是怎么變化而成的?是誰發明的漢字?
二、研究方法
1、上網查找資料
2、詢問老師、家長和問
3、其它方法
三、資料整理
1、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那時都是象形字,后來隨著朝代的變更,漢字也在不斷地改變,歷經多個朝代漢字不斷地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2、具體地說,漢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而成的,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3、古人之所以發明漢字,是因為人們需要更好地溝通和交流。簡單的結繩記事,繪畫記事,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因為人們覺得麻煩了,所以古人們就發明了文字,后來漢字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進化和演變,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
四、研究結果
我覺得中國先人實在是太聰明了,漢字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驕傲。通過不斷地演變,現在的漢字十分簡單、美觀、不愧是國家的寶藏。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陽光下,擁有現在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為國添彩,讓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
漢字的研究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最開始形象復雜的甲骨文到今日簡潔易懂的楷書,共經過五個主要階段。由簡單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劃的chao
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1.漢字的`由來。
2.漢字的發展。
3.漢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絡搜索。
3.咨詢父母。
三、研究結果
1.漢字的由來
(1)發明人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于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啟發,倉頡創造了符號文字,又創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2.漢字的發展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才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并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xx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計結果相差不大。
3.漢字的使用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于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并且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群里。
漢字的研究報告8
漢字,這位世界文壇的“老壽星”,已歷經了超過4500載春秋歲月,其演變歷程真可謂豐富多彩。為此,我特地對漢字展開了深入研究:
一、疑問連連:
。1)漢字字體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七十二變”?
。2)漢字字義又是如何“破繭成蝶”的?
。3)漢字發展過程猶如一部怎樣的歷史長卷?
。4)漢字的魅力與挑戰何在,優缺點又有哪些?
二、求知之路:
我借助各種知識寶庫,包括書籍、報刊、網絡資源和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全方位探尋漢字的發展足跡和演化歷程。
三、研析詳情:
【問題】 【內容提要】 【資料來源】
漢字字體演變 自商朝甲骨文起,歷經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現代簡體,歷時三千多年華麗轉身。 網絡及書籍查閱
漢字字義變遷 從最早的象形起步,經歷指事、會意、假借、轉注至形聲,每個造字法都意義非凡。 書籍閱讀深究
漢字特性剖析 漢字對應音節語素,無形態變化,靠詞序虛詞表達語法;集形音義于一體,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網絡及電視節目獲取
漢字優劣談 漢字與漢語緊密相連,彌補語音同音難題,跨越方言鴻溝;但漢字眾多且無統一表音規則,也帶來一定困擾。 網絡及書籍參閱
四、研究成果總結:
漢字字體演變不僅揭示其深遠的歷史底蘊,還生動展現了各個時代的更迭興衰。例如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推行的小篆,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異體”亂局,體現了強大的統治意志和文化整合力。
漢字字義的變化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從最初的直觀描繪到如今的形聲構造,清晰反映出思維的`進步。相較于古老的象形字,形聲字以更精準的方式詮釋字義,這無疑是人類進步的一大里程碑!
現今漢字雖仍有提升空間,如街頭巷尾的異體字現象等,但我堅信,在中國飛速發展的勢頭下,漢字未來定能不斷完善,那些不足之處必將逐一得到修訂和改進!
漢字的研究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華夏兒女都自稱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關于“龍”這個字,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和好奇!爸袊藶槭裁聪矚g自稱龍的傳人?“龍”這個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龍”這個字的背后有什么歷史文化淵源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對“龍”這個字的演變歷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2.訪談法
三、資料整理
1、起源
“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于一種神異動物,《說文解字》說龍是鱗蟲之長,它和“麟、鳳、龜”并稱為禮記四靈之一。能大能小,會飛會游泳,能吞云吐霧“雛形期,也稱夔龍期。主要是夏、商、周時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現代龍的雛形,其用途主要是,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
2、演變
商朝時期龍形構成期,也稱飛龍期。主要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點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貴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藝品的裝飾圖案。
隋唐的'龍,豐滿雄健、氣勢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銅器以外,還有建筑物和工藝品的裝飾圖案。隋唐時期是“龍”構成期。
最初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里,“龍”字還是很形象的,就是一個“龍”的形象。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符號。如下圖
甲骨文、金文、篆體、繁體龍字雖多有異形體,但演化卻有一條明顯的規律,主體是龍的頭部,為巨口有牙,頭上方有“辛”字頭,右旁是彎曲之身。
四、研究結論
1、“龍”字在古代是一個象形字。這個形主要來自于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
2、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已經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人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
3、龍字的演變過程:
4.此刻很多“書法大師”喜歡寫這個龍字,寫起來龍飛鳳舞,很有表現力。對“龍”字雖經多種藝術性處理,但主體形態沒有實質性變化,傳承脈絡清晰。
漢字的研究報告10
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好起來了,大部分家庭都購置了小轎車。由于大街上汽車的普及,所以許多人現在都“不會”走路了。
對此,我特地在車流量高峰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并制作了一份調查報告表。時間:20xx年3月5日下午5時整至5時15分地點:曙光西路電器城旁邊的十字紅綠燈處情況:
一、會走斑馬線的人數表人員類別:
學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數:共30人學生:17人,中年人:5人,老年人:8人百分比:學生:56%中年人:16%老年人:28%
二、不走斑馬線的人數表人員類別:
學生、中年人、老年人人數:共16人學生:2人,中年人8人,老年人:5人百分比:學生:12。5%中年人:50%老年人:37。5%從上表我們得知,不走斑馬線的大多是中年人。
或許他們認為自己年輕力壯,跑得快,不用走斑馬線?墒,他們不知道,許多悲劇就是在這種念頭的庇護下發生的。在這里我向各位叔叔阿姨提倡:走斑馬線,就等于給自己生命一個保障。讓交通悲劇遠離我們,讓我們與交通悲劇說一聲永別!
漢字的研究報告11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漢字,從古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那么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么呢?他們都出生在那個炒蛋,在那個時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搜尋資料。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資料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書(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以上的七種字體被稱為“漢子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經書是商朝時刻,住客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經文有粗有細,點畫圓渾,比甲骨文更規范.
3、大篆西周晚期,經文形體軸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均稱。高峰時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文字標準,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隸書:隸書構成與戰國晚期,通行于兩漢。他的筆畫簡化,書寫方便。高峰期在東漢。隸書,構成了漢字發展史上的分水嶺。
6、新書,古代行書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晉,唐代、宋代。行書最早是出此刻東漢末年。
7、楷書:魏晉時期,有了看書?幘氐囊馑,所以楷書字行方陣,筆畫規整品質,比例書更便于書寫和認讀。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結論
1、漢字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
2、他們分別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戰國、魏晉、東漢。
3、高峰時期,分別在商朝、周朝、西周、東漢、魏晉。
漢字的研究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中華民族相互溝通的語言,我們經常會用到它。可是我發現,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用錯別字。為此,我展開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利用課后的時間調查,不但調查了同學們的錯別字,還調查了街頭廣告及招牌的使用情況。
三、資料整理
錯別字有很多,往往讓人看了捧腹大笑,現歸類如下:
1、寫其它的字。
有的店為了加深顧客的印象,寫了像“食面八方”“食全食美”之類的詞。這樣不僅改變了詞語的意思,還容易誤導他人寫錯別字。曾經我看到一個商標上寫著“瑤滾果凍”,當時便驚得一下不敢買了,怕不能吃。
2、寫形近字。
在同學的作文本里,我已寫不下百次地看到這種把“流水”寫成“琉水”之類的詞……
3、寫同音字。
我有一次寫作文,因分不清“再”和“在”的用法,常常鬧笑話。更有甚者,即使是老師,也會把“即”和“既”混淆。
四、研究結論
通過調查,我發現使用者錯別字的`情況嚴重,比較多的是后兩者。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更應該守護好它,特此,我建議大家規范使用漢字,減少錯別字的使用率。
漢字的研究報告13
一、研究的問題
歷代書法家的字體各有不一樣,字體到底有哪幾類初學者最好先學哪一種字體各類字體都有什么特點?
二、研究途徑
1.上網查詢。
2.詢問家長。
三、資料整理
1.書法的字體有哪幾種?
如果按傳統分類,能夠分為五個大類: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種。在每個大內中有細分若干個小類,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楷書分為魏碑和唐楷,草書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
2.初學者最好先學哪一種字體?
初學者最好先學楷書和隸書這種比較規矩的字體?瑫凶钸m合初學者的是歐體和顏體,隸書能夠先學張遷碑。因為楷書和隸書的字體工整,相對于草書、篆書和行書來說簡單一些,先易后難,要先掌握最基礎的字體,再學個難一些的。
3.各類字體都有什么特點?
。1)篆體特點
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大篆: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2)隸書特點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3)楷書特點
楷書筆畫方正、橫平豎直、規矩整齊,很適合初學者練習。
(4)行書特點
行書不及楷書工整,也沒有草書草案,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字體。
(5)草書特點
按必須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章草:簡易快寫,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寫法,點化飛動,上下之間筆畫痕跡往往牽連。
四、研究結論
隸書和楷書較為工整,初學者能夠先學這兩種字體。而草書、行書和篆書,就比較復雜,最好先打好基礎再學。
漢字的研究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史。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對世界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那么,漢字是誰發明的?漢字開始是什么樣子的呢?漢字如何演變成現在的樣子呢?古代有哪些造字方法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漢字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漢字歷史的書籍。
2、上網查找有關漢字歷史的資料。
3、詢問老師、家長和他人有關情況。
三、資料整理
1、漢字是誰發明的
在文字產生之前,古人們是靠結繩、符號等記事的。相傳在上古的黃帝時期,距今大約四千多年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于是,黃帝命令史官倉頡整理共享文字。傳說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受到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倉頡被尊為“造字圣人”,F代學者認為,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漢字的整理者或頒布者。
2、四千年前漢字的樣貌
四千年前的漢字,與今天的漢字是不一樣的。最早的漢字,是在商朝的時候被發現的,名叫甲骨文,是用比較尖利的刀契刻于堅硬的龜甲、獸骨上的。其特點是筆畫以直沖的橫直斜線為主,間有曲弧線。筆畫瘦直,刀鋒畢露。具有對稱的特征,如中、羊等。同時,其形體不夠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也有正有反。雖然結字較方正整齊,但其行文程式不一,有時依刻紋路而變,而且筆畫直硬,方筆居多。最早的漢字上承刻繪符號,下啟青銅上的文字。
3、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主要起源于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后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多刻在獸骨或龜甲上因此得名。其次是金文。因為在周朝青銅器出現所以刻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再次是篆書,秦朝時,李斯改進了漢字,屬于長方形漢字。然后是隸書,形成于戰國時期,是漢字發展中的分水嶺。后來是楷書,在南北朝后盛行,并一直通用至今。
4、古代的造字方法
古代共有六種造字方法,分別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從傳說的倉頡造字,至今的四千多年中,從未停止過使用。
2、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為漢字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漢字的造字方法,離不開中華民族先人的智慧。漢字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漢字的研究報告15
一、提出問題: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點和缺點。
二、研究和調查的渠道: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展以及演變。
三、具體的研究報告: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此刻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漢字的特點
1.漢字跟音節、語素是相對應的。2.漢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經過詞序和虛詞表示。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4.漢字還有較強的超時空性。
漢字的優缺點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于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一樣的地區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能夠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四、研究結論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以便他的統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樣的文字整理統一為小篆。
2.漢字字義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從一開始的象形字(即用線條來描繪事物的形狀)到如今的形聲(即字義用偏旁表示,讀音用同音字代替,再與偏旁合成字),處處體現出人類思維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聲字更加好的把這個字的字義解釋出來,這何不是人類的一種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還有很多異體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注這屬不屬于漢字。可是中國此刻的提高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漢字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漢字的研究報告06-04
漢字研究報告02-18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03-25
(熱門)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07-03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模板04-25
漢字的研究報告15篇[經典]08-16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精選28篇)03-27
關于漢字的研究報告精選15篇03-18
漢字的研究報告(通用30篇)03-22
漢字的研究報告(通用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