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
在發生了一個事件或情況之后,我們就需要好好地展開調查,并根據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 篇1
摘要:
愛情——人類古老而常新的話題。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隨著社會的發展,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戀愛的問題。近年來,這一問題漸趨普遍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由于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戀愛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他們人生價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示中國未來社會婚姻家庭的發展趨勢。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即戀愛觀不一樣。此次調查報告旨在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
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調查對象:
以湖南大一大二學生為主的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
網絡問卷調查
一、大學生戀愛觀的概念和現狀
近年來,校園里談戀愛的現象已不是少數。大學生戀愛已是大學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在校大學生談戀愛都是一個讓高校德育工作者頗感棘手的敏感問題。從最早“在校期間,不準談”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對”的普遍默許,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的校園情侶一直是大學里一道特有的風景,而由之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傾向日益凸現,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
有同學這樣說:不談戀愛的大學是不完美的大學。學習之余,大學的愛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學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蕩著愛情的漣漪,麗娃河延續著的傳說;荷塘月色不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還有雙雙對對的剪影;光華樓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學子
伴侶纏綿的`步履。其實,每個學校都有讓愛情駐足、發酵的地方。然而,大學里的戀愛也如同他們的青春年華一樣,充滿了風雨,充滿了挑戰,充滿了坎坷,充滿了太多的浮動與不確定?
為了擴大調查范圍,我們使用了QQ,電子郵箱等網絡渠道發放300份問卷,但回收的有效問卷只有66份。通過問卷顯示:
①有13.6%的同學是在熱戀當中,22.7%的同學明確表示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47%的同學處于觀望狀態,一旦有了合適的對象也可以考慮。這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②59%的同學認為愛情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39.4%的同學認為愛情不必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就行;只有1.5%的同學認為愛情是為了排解空虛寂寞;有趣的是,沒有同學認為愛情“為將來的事業做跳板”。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待愛情是較嚴肅的,趨于理性化,功利性較小,但感性化的仍然占據了一大部分。
③在調查大學的原因時,卻只有24%的同學選擇的是為了尋找結婚對象,25.7%的同學認為大學是為了打發時間,或者追隨大眾。這說明有很多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戀愛的并不等同于愛情,也并不是為了“追求愛情”而戀愛,有的同學戀愛是因為大學生活的相對自由而引起的“空虛寂寞”。
④在選擇戀愛對象的首選條件時,有15%的同學選擇了出眾的外表,12%的同學選擇了較強的能力,48.5%的同學選擇了具有共同的話題,22.7%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只有1.5%的同學選擇了優越的家庭條件。這表明現代大學生的戀愛對象的首選條件不一定要是高富帥、白富美,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要能夠在精神上尋求寄托和認同,對時尚性和功利性的追求比例較小。
⑤當戀愛和學業發生沖突時,30%的同學選擇了學業為重,6%的同學認為愛情更重要,64%的同學選擇了不好說。而在和學業的聯系上的調查中,54%的同學認為愛情是一種動力,可以促進學習,男女朋友之間可以相互監督,促進學習,同時也有15%的同學認為學習與愛情二者不可兼得談戀愛肯定要影響學習,認為沒概念或者沒有必然聯系的同學有30%。這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是同意戀愛和學業并重的,并且希望二者能相互促進。
⑥認為大學期間的戀愛是一段真摯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寶貴經歷的同學有44%,認為其應順其自然,不能強求的同學有42%,認為戀愛是游戲的1.5%,對大學期間的戀愛沒有概念的同學有12%。這表明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會重視大學期間的戀愛,希望體驗美好而純粹的愛情。
⑦每月的戀愛消費300元以下的可以承受的同學有38%,11%的同學可以承受300元以上的戀愛的月消費,51%的同學沒有計算過戀愛的月消費。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分析,大學戀愛在大學校園是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對大學期間的趨于理性,但仍然存在著問題。戀愛過程是高級情感的培養過程,兩人基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最強烈、最穩定、最專一的感情。戀愛是相互愛戀的異性,希望走向共度終生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以相互喜歡開始,以婚姻為目標,經歷由表及里的喜歡、眷戀、憐惜、珍惜、奉獻等心理過程,最終達到身心合一,不離不棄,為所愛之人可以犧牲生命的境界,即走向了美滿的婚姻。,戀愛已經是一個公開的話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明白:,戀愛不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責任。只有勇敢的面對,承擔,大寫的“人”字才能屹立于天地間。
二、大學生戀愛觀的成因分析和影響
我們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才有利于我們健康成長。大學生這種現象并非偶然,它既有內在原因,也有外部環境影響。隨著大學生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問題的增多,這種現象引起了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普遍關注。當代大學生大約在17—24歲之間,性心理發育也已經成熟,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心理發展已成熟。他們的人生觀還不夠穩定,因為他們的學識不夠豐富,社會閱歷也相對缺乏,更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
大學是自由的天堂,是美麗的象牙塔,特別是遠離了父母的管轄,老師的敲打,加上又身處異地的孤獨寂寞,使得大學生不得不找精神的寄托;并且大學是潮流的國度,大學生更是國度里的新新人類,大學這個具有浪漫氣息的家園里,使得大學生不得不追隨愛情。大學生猶如空中樓閣,缺乏經濟基礎、社會基礎,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在一起的并不多。
戀愛對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得到甜蜜的報償也得經受成長的考驗。
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 篇2
摘要:
愛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從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發,立足問卷調查,以大學生戀愛觀為主題,用真實數據分析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為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調查時間為20XX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于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那股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大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 篇3
摘要:
戀愛已成為大學普遍的現象,然而大學生處在特殊的時期,其戀愛觀和戀愛行為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影響大學生的事業和前途,影響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傳統的大學生戀愛觀不斷受到著各種因素的沖擊,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點。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增長,現代的校園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大學生戀愛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出入的雙雙對對、親親我我也不會被認為不正常的行為,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讓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心理也會給戀愛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各大校園因此每年都會因失戀或別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樓或割脈的現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聯合調研部開展了《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希望能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幫助我院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本次調查針對我院學生,采取分層抽樣等抽樣方法,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300份,其中有效問卷1173份,有效問卷占90.23%。我們將這1173份問卷全部用于數據分析,運用社會學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些相應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調查結果與分析:
1、10%的同學選擇了非常欣賞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學選擇了欣賞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學選擇了不太欣賞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學選擇了不太欣賞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學接受過很多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學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學很少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學一點也沒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很強;20%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強C3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不太強35%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不強。
4、23%的同學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戀愛,他們會贊同;36%的同學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戀愛,他們會批評;26%的同學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戀愛,他們會嚴厲批評;15%的同學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戀愛,他們會不管不問。
5、做的同學有12%的同學認為其父母對其出現的戀愛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確;28%的同學認為其父母對其出現的戀愛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確;37%的同學認為其父母對其出現的戀愛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確;23%的同學認為其父母對其出現的戀愛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確。
6:22%的同學在校經常進行過戀愛觀教育;34%的同學進行戀愛觀教育;26%的同學在校不太進行戀愛觀教育;18%的同學從沒進行過戀愛觀教育。
7:對有戀愛現象的學生2%的學校選擇嚴厲批評;有8%的學校批評;44%的很少批評;也有46%的是對此事不管不問。
8:對最喜歡的老師是否影響自己的戀愛觀4%的選擇影響很大;16%的選擇有影響;有45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35%的認為沒有影響。
9:在你的同學戀愛的多嗎?27%的選擇有很多;38%選擇多;22%選擇不太多;也有13%的選擇沒有。
10:你的同學對你的戀愛觀有影響如何?26%的.選擇了非常積極;38%的認為積極的;19%的會選擇有些消極;17%同學會消極的對待戀愛觀。
11:2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戀愛應該非常真誠;58%認為大學生戀愛要真誠;12%的認為應該不太真誠;2%認為不真誠。
12:37%的同學認為男、女朋友親昵非常正常;56%認為正常;5%認為不太正常;只有2%的認為不正常。
13:28%的同學認為看待電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煩怒;32%的同學認為憤怒;25%的同學看大影視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憤怒;15%同學不憤怒可以理解的。
通過對大學生戀愛觀問卷調查,并結合實際,我們進行總結分析得出了以下幾點關于大學生戀觀的特點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所幫助。
大學生戀愛的幾大特點及相關原因:
1、愛情至上,有些同學把愛情放在認識的第一位,把愛和被愛視為人生的極點,認為“沒有愛情,活著就沒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漠然處之。在戀愛過程中往往產生很多的消極影響,有的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有的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有的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一旦失戀以后就悲觀厭世,精神萎靡,認為從此生活沒有了意義,學習沒有了動力。
2、相互攀比,趕潮流而行。有些同學談聯愛不是未來尋覓知音,而純粹是從眾的結果。看到別人成雙成對,自己心里難以平衡,于是隨大流也追求異性,從此而產生某種心里的滿足感以極大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此類同學在調查中占了4.8%,他們對待愛情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
3、相互炫耀。有些大學生在擇偶的時候非常注重對方的外表的。認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內在美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是沒有用處的。相貌好,有一幅美麗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彩。這虛榮心的誘使導致對戀愛觀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現代大學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次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這種行為實質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5、主觀事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把愛情放在首位,一旦墜入情網就本能自拔了,強烈的感情沖擊,各方面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成就事業的熱情一天天冷卻,愛情逐漸成為生活的惟一追求,這樣也許就影響到就業,嚴重點則直接影響了大好前途。
6、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發展,當今大學生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以前的大學生,談戀愛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侶,他們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會道德所允許的范圍內,很少有越軌行為的發生,使愛情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而現在的大學生對性行為抱不嚴肅的態度,認為這是“個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隨心所欲。在當前社會格調低下的性文化泛濫,尤其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的世界正處于無柵欄狀態,黃色的信息隨處可看到;另外,大學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響。影響了大部分大學生的兩性觀,過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線。不再象以前那樣的注重貞節了,甚至有人把性當作一種娛樂,追求性刺激作為與異性交往的原因與目的,也有大學生認為“性”這種生理需要同“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對大學生的影響較深,但隨著對外開放的范圍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戀愛觀也變得逐漸開放起來了。
7、愛情承受能力較弱,部分學生擺脫不了“感情危機”,有的失去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因失戀,失志,失德者,雖屬少數,但影響很大。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1、要正確對待戀愛。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于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養愛的能力。其愛的能力包括以下幾種:
(1)迎接愛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于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如果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舍,并及時做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2)拒絕愛的能力。對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拒絕時應注意兩點:一、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大的傷害。二、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要做到對別人的起碼的尊重。
3、要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1)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于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2)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于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并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3)感情宣泄。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淚緩解法。在悲痛欲絕時大哭一場,可以使情緒平靜。專家認為,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
2)運動緩解法。劇烈的體育運動有助于釋放激動情緒帶來的能量。
3)轉移注意。時常要想起以前和戀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心情不佳時,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4)文飾法。當得不到自己愛的人,失戀時,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實來解釋挫折,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安慰。
5)傾訴。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郁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
(4)情境轉移。失戀后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者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向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歡樂的環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這樣有助于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戀后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余的實踐胡思亂想。
(5)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于學習,愛情于人生,愛情于婚姻的關系。
4、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對于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于異性也還只處于一種羨慕和向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不能很好的認識,對于行為產生的后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的特點是年輕、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有道是“思想,思想,時時在想,不是想東就是想西。”而且大學生各方面還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勢在必行的。一是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活躍身心;二是加強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最新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04-05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03-25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03-25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精選11篇)01-23
戀愛觀調查報告03-08
戀愛觀調查報告12篇03-09
戀愛觀調查報告(精選20篇)12-15
大學生戀愛觀調研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