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3-06-11 01:47:26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狀調查報告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帶有全國性的普遍問題。而這一問題在我市顯得更為突出。為了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和對策,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關于群眾看病難社會調研報告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狀調查報告

  一、我市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狀及原因

  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主要存在于兩類人群中,一是農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僻遠農村的廣大農民。二是城鎮少數貧困戶等弱勢居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資源配置嚴重不均。據統計,2005年我市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346個,加上民營、個體醫療衛生機構,總數近3000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從業人員為8225個,床位共7885個,醫療資源的總量接近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但是,設備相對較好、實力相對較強、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醫療機構都集中分布在榆林城區和各縣縣城,而在廣大農村,醫療資源配置卻十分稀缺,大多仍處于缺醫少藥的狀態,群眾健康得不到基本保障。目前,全市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以上,但鄉村醫務人員僅占全市醫務人員的30%。全市平均每446人中擁有一名衛生技術人員,其中城鎮人口每100人擁有一名衛生技術人員,農村每11963人擁有一所衛生院,每1580人中擁有一名衛生技術人員。鄉、村衛生院、室絕大多數醫療設備落后短缺,特別是村級衛生室的從醫人員多數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多數是二十世紀70年代短期“師帶徒”培養的赤腳醫生,看病憑感覺、靠經驗,盲目性和隨意性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無證行醫者和巫師有了可趁之機,農民得病,往往先向他們索取偏方(或秘方),祈求保佑,使得被拐被騙,甚至殘害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村醫療衛生安全令人擔憂。

  2、農民群眾收入增長緩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滯后。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3元,城市居民收入是農民收入的3.4倍。而且在農民收入中有近40%是實物收入,近20%要用于第二年生產性開支,只有近40%的可用于消費性開支。更讓農民難堪的是,榆林十年九旱,靠天吃飯,農業收入微薄,群眾患一次病上一趟縣級以上的醫院,動輒數千元,甚至數萬元,往往數年的積累抵不上一場病患的開銷。一些偏遠落后的村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無就近就醫條件,看病總要翻山越嶺,投親找熟人,特別是到縣城以外的醫院就醫,除正常的檢查費、治療費外,還有說不清的進口藥、提成藥、紅包等額外費用,再加上吃住等必需的生活費用,群眾往往不堪重負。多數農民有病不敢看,先扛著,拖一拖再說,小病拖大病,大病成絕癥。有的即使勉強治療,也往往是病未愈先出院,就近住店看門診。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凡是被病魔折騰過的家庭,無不債臺高筑,一貧如洗。在農村,由于新型合作醫療發展滯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戶數逐年增加。據有關資料表明,農村有一半左右的家庭看不起病,48.9%的人有病不就醫,29.6%的人得病后應住院治療而不住院,看病難已讓不少群眾放棄了“維護身體健康”這一基本權利。

  3,藥價虛高和現代檢測設備費用過高。由于醫療衛生資源過分集中于城市,加上“黑診所”的干擾,使城市各醫療機構處于無序競爭狀態,他們不顧醫療市場的實際需求,競相配置高檔醫療設備,購進新藥特藥。加之國家政策允許醫療衛生機構在藥品進價的基礎上提價15%供給患者,藥品進價越高醫院獲利越大,因而各醫院往往樂于購進高價的新藥特藥。藥品生產廠家與經銷商將眼光緊盯城市醫院,商業賄賂五花八門。據統計,2005年我市各醫院的藥品銷售收入平均占到業務總收入的50%,有的醫院高達60%以上。與此同時,一些實力相對較強的醫療機構在競爭中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往往利用其壟斷的醫療資源對患者進行不必要的重復檢查,開大處方,用高價藥,小病大治,違規收費,大大加重了患者負擔。

  4,農村醫療技術人才流失嚴重。患者能否享受最為經濟、有效的治療,根本上取決于醫生的醫技水平。在醫療衛生事業市場化運作的大背景下,大量素質較高的醫務人員為追求較好的工作條件與待遇,由鄉鎮流入縣城,由縣城流入榆林,由榆林流向外地。大量醫務人員的“攀高結貴”使得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匱乏。如靖邊縣各鄉鎮共分布衛生技術人員217名,僅占全縣衛生技術人員的20%,而且大都是低學歷、低職稱或“師帶徒”出身的無學歷人員。據調查分析,有70%的鄉村醫生僅接受過高中以下教育,平均受過20個月左右的“師帶徒”式的培訓,是從赤腳醫生過渡而來的。由于缺乏引進人才的有效機制,全市醫療衛生人才分不來、留不住,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中的高學歷人才嚴重短缺,已出現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局面。不少鄉鎮衛生院雖然配備了B超、X光機、心電圖機、洗胃機等設備,但由于缺少會使用的人才,不能投入使用。這種狀況,使得鄉村醫療機構診病的準確率,用藥的正確性,及醫療效果大打折扣,致使不少病人不得不多跑路多花錢。

  5,政府歷年對農村醫療衛生投入欠帳太多,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薄弱。盡管每年政府都安排一部分農村醫療衛生經費,但同需要建設的項目和救助的對象相比,僅是杯水車薪,只能解決個別特困戶的燃眉之急,不會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薄弱局面。由于公共財政的投入不足,必然會弱化公益性醫院的公益性服務功能,病人最終不被醫院視為服務對象,而被視為營利的特殊商品。

  二、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根本解決,有賴于國家醫療衛生方針政策的進一步明確與健全,有賴于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與創新。但是,我們不能坐下來等著國家改革政策的出臺,要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因地制宜,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1、合理配置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城鄉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應堅持“城市抓整合、控制、改進,農村抓普及、充實、提高”的原則,在城市,要整合現有資源,適當控制發展數量,不斷改進服務質量,糾正醫院亂建、設備濫上、無序競爭、轉嫁醫療成本的不規范行為;在農村,要普及網絡,充實醫療技術人員和醫療設備,全面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要認真貫徹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前基本完成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設和設備裝備,做到房屋、設備、人員三配套。要建立起以縣為中心,以鄉為樞紐,以村為基礎,覆蓋全市所有村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保證每個鄉鎮有一個衛生院,每個村有一所衛生室。要使鄉村醫生達到助理執業醫師資質。應在榆林和有條件的縣城集中財力整合醫療資源,分別建立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性醫院,發揮其公益服務作用,平抑醫藥價格,保證普通百姓有病看得上、看得起。

  2、對藥價虛高、收取紅包、開提成藥以及設備采購中的不良行為要進行整治。要改革價格管理形式和方法,實行政府指導價格制度,縣、鄉、村醫療機構用藥實行統一集中招標采購,統一集中配送,統一銷售價格,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藥品價格。要規范醫療服務項目,取消不合理的醫療服務項目,實行農民及下崗職工就醫的價格優惠政策,實行醫療服關于群眾看病難社會調研報告

  務項目價格公開公示制,醫務人員記錯記錄制(即醫療技術人員開大處方、提成藥、收取紅包等進行記錯記錄,并與獎金、職稱晉升掛鉤,情節嚴重者調崗、降職等),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患者評價制,以期達到降低虛高藥價,減少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用,降低高值耗材費用,提升醫療服務項目和服務價值的目標,增加就醫的透明度和公開性,營造公平、公正、公道的就醫環境。

  3、增加財政投入。財政投入的投向要合理,應該把重點放在農村、放在社區。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因資源重置所引發的效率低下、人力資源浪費等弊端,另一方面可以充實農村衛生院(室),起到分流減壓作用,把力量和工作重心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和群體中。各級財政應該成為農村和社區衛生院(室)建設和人員培訓投入的主體,確保各級政府的衛生事業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達到8%以上,確保各級政府每年從新增財力中拿出10%或更多一點用于衛生事業基本建設。財政要全額安排鄉鎮衛生人員的工資,對承擔公共服務的村衛生室,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補助。要按照每個村衛生室補助3000元的標準,盡快完成村衛生室的設備裝備。要建立醫療衛生事業經費問責制,用制度監督有關領導、部門落實政策。

  4、各級衛生主管部門應下決心解決好農村醫療技術人員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首先應建立崗位培訓和輪訓制度,提高現有人員的醫技水平。其次政府應在工資補貼、職務、職稱晉升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政策,鼓勵城市衛生技術人員到農村、下基層,創辦和領辦衛生院(室)。應采取行政、經濟措施,讓城市醫療專家定期到鄉鎮醫院坐診。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有效開展“三下鄉”活動。通過人才培養、政策引導,盡快實現每個鄉鎮衛生院有一名醫學本科畢業生,每個衛生室有一名正規衛校畢業的人員坐診。關于群眾看病難社會調研報告

  5、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我市近年來積極加強醫保工作,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城鎮職工合作醫療制度、大病救助等工作,但醫療保障的覆蓋面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06年6月,我市城鎮人口中,只有17.19萬名職工享有醫保,居民醫保尚未啟動。截止2005年,只有定邊、靖邊、神木、府谷四個縣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年全市大病救助?750萬元,救助病人只有2460人。醫療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使不同人群在醫藥消費領域處于不平等地位,而關乎群眾生命健康的醫療問題,又是群眾最為敏感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市上要統籌安排,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市財政要解決南部縣的試點配套資金,要讓偏遠落后的群眾享受醫保政策,爭取2007年將這一試點推廣到12個縣區。同時要積極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解決城鎮困難居民的看病難問題。

  6、政府應加大對醫療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政府是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主體,必須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構與監管制度,加強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要認真貫徹國家《職業醫師法》、《藥政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制度,規范行醫規則,嚴格醫師行醫準入,對醫師執業資格、跨地區行醫等要按規定嚴格把關,防止醫生無序流動,取締非法行醫,治理醫藥商業賄賂。以“質量、服務、安全、費用”為重點,開展“醫院管理年”等活動,鼓勵醫院推行“醫藥費用一日清單制”、“抗生素藥物限用制”、“單病種限價制”、“醫生處方評價制”等制度,端正行業作風,規范職業行為,強化市場監管,取締假藥劣藥,遏制藥價虛高。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現狀調查報告04-17

市場現狀調查報告04-02

農村現狀調查報告03-08

學生旅游現狀調查報告02-04

垃圾分類現狀調查報告03-10

家庭用水現狀調查報告05-08

市場現狀調查報告15篇04-02

幼兒園現狀調查報告04-15

教師現狀調查報告12-02

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09-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依依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综合国产激情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伦网站在线观看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