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開放小區現狀調查報告
2月23日,本報記者探訪了島城部分封閉小區和開放小區。目前,島城已經有超過20個開放小區實施了交通微循環,讓周圍居民獲得便利的同時,小區交通擁堵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緩解。
堵車情況減少七成
23日,記者來到較早實施微循環的洪山坡小區,樺川二路、樺川三路等道路交通都比較通暢。“周圍大多是封閉式小區,高峰期交通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有更多小區能拆除圍墻,不論是主干道還是小區內的小路都能進一步實現良性循環。”小區居民宋先生向記者介紹,實行微循環后,小區的擁堵情況已經得到緩解。
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實施微循環,出行便利了,很多非本小區居民也會借道小區通行。“小區南側在遼陽西路有至少三個出口,從遼源路可以直接到紹興路、南京路,從小區中間的同樂路可以到河馬石、勁松一路、浮山后一二小區。”趙先生說。經過3個月的適應后,小區內的堵車現象明顯減少,據交警介紹,堵車情況比之前減少了70%。
不過最讓洪山坡小區居民頭疼的就是車位問題。“交警在小區劃定了很多停車線,車輛可以免費停靠,結果很多周邊封閉小區的居民為了省錢或者沒租到車位,都把車停到我們小區,車位越來越緊張。”市民張女士說,原來晚上7點回家樓下還有車位,現在就算5點半到家不在小區里轉悠兩三圈也甭想找到空。對于逐步放開封閉小區,張女士表示非常支持,“現在是我們開放式小區為周圍的封閉式小區居民提供便利,如果大家都是開放的,就能形成互補了。”
小區封閉多走幾里地
記者注意到,不少小區橫跨兩條道路,但由于是封閉的,車輛想要從一條路去往另一條路只能從小區兩端繞行。在海口路,雙星花園小區與錦園小區北區之間有一條小路將豐園路與海口路串聯起來,豐園路的居民想要往南行駛不必再繞行麥島路。然而這條小路繼續往南卻被封閉小區擋住了,想要前往東海中路只能從東邊的麥島路或者西邊的仁德路繞行。附近居民表示,如果周邊小區全都打通允許通行的話,麥島路周邊的交通會得到極大改善。
說起封閉小區大院要逐步打開的消息,家住福州北路的王先生拍手稱快。去年,與他家一路之隔的政法公寓二期為了便于管理封閉了一處出入口,此事曾引發不小的爭論。此前,附近的居民來往錯埠嶺和福州路均從此處經過,封閉后眾人只得多走數里地繞行,小區居民想要前往錯埠嶺或者從錯埠嶺進小區也得繞遠道。后來,街道整修了小區北側的一條土路暫時緩解了難題,但市民通行仍是很不方便。
23日下午,記者再次探訪時發現,小區西北角的門仍然是牢牢封死,不過小區在西側安裝了一個門禁系統,小區居民持卡刷卡進出,一些借道而過的外小區居民也可以趁機跟著過去。“早上去趕早市都是這么走,要不然空手去還行,買了一大包菜再繞遠道爬樓梯,確實受不了。”
他山之石
國外街區制如何煉成的
從字面上理解來看,街區制類似于國際上的“BLOCK街區”。所謂BLOCK,它事實上是5個英文單詞的縮寫:B-Business(商業)、L-Lie fallow(休閑)、O-Open(開放)、C-Crowd(人群)、K-Kind(親和)。目前,街區式住宅在國外已成熟發展,遍布于世界各大繁華都市:美國紐約、西班牙巴塞羅那、德國柏林、捷克布拉格等都有享譽世界的BLOCK街區。
一般來說,“街區制”就是居住和商業的集中融合,即街區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豐富的商業配套和休閑配套。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上面住人,下面營商;上面是私有空間,下面是商業空間或者公共空間。將住宅與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個沒有圍墻的開放式社會。
若要給街區制找一個完美的例子,坐落于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便不得不提。歷史長達百年的第五大道在19世紀初時不過只是一片空曠的農地,但在經過擴建后逐漸成長為紐約的高級住宅區及名媛仕紳聚集的場所。高級購物商店也是從這時候起開始出現,而“恨天高”的諸多摩天大樓則在20世紀后成為第五大道的另一大特色。
目前,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街區制產物,第五大道已經成為到訪紐約的`一個必經之地。據英國一家咨詢公司對全球45個國家所做的年度調查顯示,第五大道目前是全球租金最貴的零售業場所,商鋪的年租金可超過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 據《北京商報》
居民:推廣街區制需解決三大問題
對封閉小區開放和推廣街區制,不少市民比較關心這些問題:小區不再封閉安全問題如何保障?小區不再封閉居民不被外界干擾的安靜休息權如何維護?小區不再封閉業主所屬內部道路所有權如何保障?
從事物業管理工作的陳先生表示,如果是必須拆墻,物業公司也不得不盡快轉變思路,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來應對。“比如以前,可能你認為只要守好大門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小區安全并不是靠一堵墻、一個門就可以保障的!”陳先生說,除了物業改變以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在公共區域中,加強視頻監控的覆蓋力度和細則上的完善,對違法、不文明的行為有效管控,這樣即使沒有圍墻也能防范盜搶和擾民事件的發生。
此外,采訪時,記者也了解到,現在許多封閉式小區為了安全,都將大門緊鎖,只留下一個便道出入口供業主步行出入,有的更是安裝了門禁系統,非有卡居民不能出入,一旦發生火災或者突發急癥,消防車和救護車很難第一時間“長驅直入”。
“之前這樣的事情就曾發生過!”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江西路一個封閉小區發生火災,接到報警后,消防車很快趕到了大門口,但是因為大門緊鎖,耽誤了最佳的救援時間,致使業主損失嚴重。而在2013年10月份,西韓一個封閉小區,還曾經發生過門禁卡住急救車的事情。“當時幸虧老人已經得到了初步的救治,否則耽誤了治療時間可咋辦!”對此,劉先生認為,封閉小區開放后并不是帶給小區安全問題,而是給居民贏得更多的施救時間。
“封閉小區開放和新建住宅街區制,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共資源。”陳先生表示,目前城市擁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只重“干”,不重“枝”,而現有的“枝”則被一個個封閉空間所占據。
“例如在一些封閉小區周圍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小區內有很多閑置車位,而小區外,因沒地方停車很多車輛只能停到馬路上!”陳先生說,封閉小區將公共道路排斥在小區之外,尤其是那些面積比較大的封閉小區,本來直線距離很近的兩個地方,但由于封閉的阻隔,就不得不繞很遠的距離。
“而由于封閉,小區內的車也會集中匯聚在小區外的主干道上,勢必加劇主干道的擁堵。”陳先生說,如果封閉小區開放,就可以形成有效的資源互換,緩解現在的停車難和城市擁堵問題。
此外,目前封閉小區建筑區劃內的道路、綠地等屬于業主共有,也就是說這些公共區域也是業主花錢來購買的。“實行街區制后,道路和綠化將由政府部門管理和維護,這樣一來也能降低市民的用房成本。”陳先生說。
專家:大塊頭的封閉小區已成“堵患”
“探討了多年,終于有實質性動作了。”意見出臺讓青島市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冷靜頗為興奮,他表示,打破封閉環境推廣街區制的概念其實并非一個新概念,最近幾年城市建設口的相關領導、專家、學者都在探討這個話題。他本人也在三四年前就開始多次在城建部門的研討會上提到這個問題。
冷靜表示,街區制是國際通行的城市規劃建設思路,巴塞羅那、巴黎、紐約等城市都是比較典型的街區制城市。而所謂封閉小區一般都是遠離市區的豪華住宅,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富人區”。
冷靜表示,城市發展離不開道路建設,道路就好比城市的血管,血管不順暢會讓城市發展失去活力。他表示,目前國內很多城市的規劃建設往往是主干道寬闊發達,而次干道以及深入樓宇小巷的小街道被眾多封閉小區圈入圍墻,導致城市道路路網疏松,公共能夠使用的路網相對匱乏。“青島也不例外,東西、南北向的主干道較多,但可供行駛的小街巷較少,結果造成車輛行人都擠上主干道,從而形成較為嚴重的擁堵。”冷靜說,造成這種主血管發達毛細血管稀疏的眾多原因中,封閉小區尤其是占地面積大的封閉小區難辭其咎。
冷靜表示,從他個人觀察來看,市區的海爾路、深圳路一帶,日漸成為另一個居民聚集區的李滄東部一帶,以及城陽區一帶,大面積的封閉小區相對較多,盡管目前這些地方小區周邊主干道在非高峰期的交通情況還不算糟,但可以預見,受路網稀疏的影響,隨著人口越來越密集、出行越來越頻繁,這些地方今后難免不會出現類似中心市區的擁堵難題。
除了對交通的影響外,冷靜認為推廣街區制對打破小圈子小社區等相對封閉的文化狀態,樹立城市開放包容的姿態大有裨益。
不過冷靜強調,推廣街區制打破封閉圍墻并非搞一刀切,而是一個逐步推進逐步完善的過程。“新建小區還好說,已建成的封閉小區要想打破封閉,需要面臨安全、管理、環境以及所有權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拿出配套的實施細則。”冷靜最后強調,綜合分析考量,推廣街區制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青島開放小區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現狀的調查報告01-19
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12-22
小學生作文現狀調查報告09-15
幼兒園現狀調查報告6篇01-18
英語專業社會現狀調查報告12-30
鄉村教師工作生活現狀調查報告11-15
學生上課課堂現狀調查報告09-25
一年級識字現狀調查報告01-01
小學生作文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12-02
小區安全通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