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問題調查報告范文
主題活動是當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下文同)的具體實施,我們發現:主題墻、活動區、家園欄等活動環境其價值并不是裝飾品的擺設或是硬件設備的堆砌,而是與教育相互依賴、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的共同體。環境與主題活動之間的良好互動,不僅能進一步完善主題教育活動課程,還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多元化的發展。那么,什么是有效地主題活動環境?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有效環境又應該如何創設?環境與幼兒是否能產生共鳴,深化了活動課程?對此,我于2010年1月,對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麗華地段的兩所幼兒園大、中、小三個年級展開了調查。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過對常州麗華地段兩所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旨在分析幼兒園創設主題活動環境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達到在優化環境的同時,促進主題活動的多元化開展,使幼兒能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滿足其自主學習、自我服務等多方面的能力發展。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向麗華地段的兩所幼兒園的大、中、小三個年級展開了調查,并向班級老師發放了問卷,本次問卷采取無記名填寫方式,有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向天寧區麗華第三幼兒園發放了44份,天寧區麗華第二幼兒園發放了16份,回投率為100%,全部為有效問卷。
二、問卷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1.教師對主題活動環境的理解。
(1)在主題活動教學中,您認為是否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嗎?
從問卷中可以看出:有72%被調查的老師,認為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有26%的老師認為不一定,要根據主題生成的難易度來決定是否需要創設某個主題活動環境,只有2%的教師認為是不需要創設相應主題環境的。這說明在活動中創設相應的主題環境所發揮的教育教學作用越來越受到教師重視,因而解決在創設中的問題刻不容緩。
(2)主題活動創設下的環境您認為包括哪些方面?這是個可以選擇多個答案的問題。在被調查的教師中,有56.7%選擇了兩個方面,26%選擇了三個方面,還有17.3%只選擇了一個方面。其中對家園聯系欄這一內容是否需要進行主題活動創設最起爭議性。
(3)您認為主題環境的創設應該是以何種形式進行呈現的?
從問卷中可以看出:有半數不到的教師認為主題環境的創設是以觀賞、裝飾為主的,環境是否可以起到互動和操作是無所謂的。但是也有三分之一被調查的教師提出主題環境的創設應該是由美觀和操作兩種形式相結合,這有利于整個主題有機的呈現在孩子面前。
(4)您現在所創設的環境是否能詮釋整個主題活動的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3.9%的教師覺得自己現在所創設的環境能夠完全詮釋整個主題活動的目標,有50%的教師覺得因為所創設環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完全的詮釋整個主題活動的目標,還有36.1%的教師覺得難度太大,認為在實施的過程中很難將整個主題活動的目標滲透到所需創設的環境中去。
(5)您所理解的主題活動下的環境是什么樣的?有何作用?21.7%的教師認為創設環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應該是孩子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臺,也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幼兒營造一種整合化、生活化、活潑化的學習氛圍,努力使主題環境創設體現其支持性、開放性和互動性。還有78.3%教師是一知半解的,知道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具體有何作用,應該如何著手進行。
2.孩子對主題活動環境的參與。
(1)您所創設的主題活動環境,是否能與本班孩子產生互動?
在被調查教師中表示有15%所創設的環境能引起孩子濃厚地興趣,產生互動,35%教師覺得環境的某些部分有時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但可持續性較差,50%的教師覺得所創設的環境形同擺設,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無法產生互動。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環境與孩子進行互動,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價值,這是值得思考的。
(2)本班孩子主要是以何種形式參與到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76.6%的教師主要是以孩子的作品為主,如繪畫、手工等,還有16.7%有教師是讓孩子回家與父母一起收集有關主題的資料。
3.家長對主題活動環境的參與。
(1)本班家長對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是否關注?
在被調查教師中,有8.3%表示有家長非常關注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57%表示家長關注得較少,32.7%表示班里的家長從來不關注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這說明大多數家長對于本班主題環境的創設關注度還不夠,還不了解其真正的用途,還需要老師逐步的引導家長關注班級里的主題環境,從而能進一步讓家長積極地參與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中去。
(2)在您的班級里,有多少家長愿意參與到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中,并能收集、整理、提供相應的材料?
僅有3.3%被調查教師表示有家長能非常主動地參與到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中,并能協助教師做好收集、整理材料的工作,有76.6%被調查教師表示有極少數的家長能主動參與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中,但大多數家長還需要教師在旁催促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有16.7%被調查教師表示家長不愿意參與到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中,認為此舉是沒有必要的,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
4.合理資源的利用。
您是通過哪些渠道來創設或完善主題活動環境的?這是個可以選擇多個答案的問題。在調查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選擇的首先是教學資源,其次為家長資源,社區資源和社會資源所選擇的較少。這不難看出教師在完善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時主要是以教學資源(如幼兒有關主題的繪畫、圖文式的調查表等)、家長資源(網上收集的資源、照片,以及與孩子一起制作的作品等)為主,社區及社會資源利用的較少。
三、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所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的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所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內容過于片面化。在實施主題活動中,大多數教師已意識到創設與主題相對應的環境能幫助她們更好地實施和完善主題教學活動。但在如何根據《綱要》精神,為誰創設環境,創設什么樣的環境這些問題上,就使得教師無從下手,因此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其內容主要表現為簡單、零散,缺乏整體的布局意識,并給人一種不平衡、不系統的感覺。例如:有時老師會為了環境的美觀,會制作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漂亮的裝飾物張貼到墻面上,這使得整個環境的主題不夠突出,從而忽略了所創環境的真正意義。只注重物質條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過程對環境利用的需要進行創設,這種片面的環境布置,是極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2.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形式過于注重成人化,忽視了幼兒的參與。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是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的,這就要求所創設的環境內容要多樣化、各版塊的教學目標突出、幼兒可操作性強。但在具體創設環境時,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墻面是否美觀、環境是否面向集體操作等功能,班級中的環境往往是由成人“自編、自導、自演”完成的,幼兒則充當旁觀者、觀賞者,很少是由幼兒參與完成的。由于所創的環境主要是為了裝飾,完成布置任務,只追求外在的形式,這就使得所創設的環境內容不夠深入,沒有延續性,減少了環境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教學目標不夠突出,成效甚微。因此,所創設的主題活動環境也就失去了在主題活動中的作用,同時也讓幼兒在思維的發展、個性和創造力培養等方面也錯失了良好的時機。
3.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動態性不足。主題活動所創設下的環境應與課程相結合,以豐富、互動、開放的主題環境,來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在創設過程中,由于每個主題課程都是根據教材統一預設的,因而每個主題也是有時間上的限制,雖然在主題開展中,有時會深層很多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但由于時間或其他原因,教師不得不放棄,并更換下一個主題,創設其相應的環境。這就使得教師在創設主題環境中,產生了矛盾,失去了方向。
4.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空間利用不夠充分。環境創設的空間也是一大重點,教師在創設的過程中一般只重視室內和墻壁的布置,忽視了幼兒園內其他空間對幼兒教育所隱藏的作用,如區域活動、家長園地等,整個主題活動環境的空間看上去有些分散,沒有整體性。有的班級墻飾內容、區域活動的擺設以及投放材料的數量、種類變化不多,影響了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從而導致幼兒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其次,創設手段及表現形式單調,失去了環境創設應有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力。
四、調查建議
調查顯示,主題活動與環境創設是密切聯系的,主題創設環境,環境生成主題。環境的創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隨著主題活動的展開逐漸發展和完善,并自始至終地貫穿整個主題,是教師和幼兒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的主題必須依據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地開展。現在,我們發現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改善措施。
1.轉變教師環境創設的理念,是通過環境教育促進幼兒發展的前提。由于教師對幼兒園環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狹隘性,忽略了環境創設的整體性和教育性,同時缺乏對環境創設的研究和創新。這需要加強教師學習《綱要》中有關環境創設理念,使她們領悟到環境不僅僅是對幼兒實施良好教育的背景,而是一種特殊的、潛在的課程。在園本課程互動式的學習活動中,通過相互探討,針對所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從而逐步實現教育理念向教育行為的轉化。
2.遵循近期教育活動的目標和主題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我們在實施教材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主題活動的內容是以一個總的主題為線索展開的.,活動的開展尤為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并通過主題情景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與要求,來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線索與內容。從以往裝飾性的環境轉化為富有挑戰性的環境,使主題活動的內容能夠融入到整個活動環境中,同時,還要根據各主題的要求創設出與主題相對應的各個小環境。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及時、準確地把握主題的進程,記錄幼兒在活動中有價值的信息,為環境的布置提供素材。
3.主題環境的創設應追隨幼兒活動的需要而變化。環境的創設是追隨幼兒的需要的變化而創設的。幼兒在與主題環境相互發生作用時,教師應鼓勵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參與者,而教師則是以觀察者、記錄者、指導者的身份介入的。環境的創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并不是以靜止的形態而存在的。我們還應注意到事物是發展的,動態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產生疑問中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并不斷地采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最終將其融入到主題這一大環境之中去。在創設的過程中反饋所學知識,使老師能及時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正確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4.從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創設主題空間環境。每個班除了創設主題墻,還根據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創設了小欄目,如小班創設了以提高幼兒生活習慣和技能的墻面,記錄幼兒吃飯、喝水、睡覺等方面的情況,在開展主題活動區時,既考慮到材料的豐富性,又考慮到環境創設對多種教學形式的意義,把教育目標隱藏在環境和材料中,實現個體操作和集體教學的互補。教師巧妙的將教育目標蘊含在區域活動的材料中,孩子們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欲望,為幼兒提供了展示自我、進行實際操作、便于學習交往、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環境,從而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獲得情感的體驗。
5.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平臺,使主題環境多元化。主題環境的展示雖然只是物化的環境,但記錄的卻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受教育過程。
在班級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只有讓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富有創意的活動中去,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成為環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響應者、參與者、創造者。例如,將主題活動與家長園地相結合,透過家園聯系欄和溫馨提示,幫助家長了解每個主題的進展,以及所需配合的工作。另外,我們的主題環境并不只局限于幼兒園內,它還可以包括幼兒園外的一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將家長、社區資源與主題環境三者進行互動,成為孩子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增加、不斷豐富、不斷延續的循環過程。
【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問題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以新年為主題環境創設方案范文(通用6篇)12-28
過新年環境創設活動方案范文(精選6篇)12-27
我們周圍環境問題的調查報告范文12-02
幼兒園元宵節環境創設方案范文(精選5篇)01-04
社區環境問題調查報告01-21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01-15
幼兒園小年活動主題方案范文01-11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7篇)01-16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7篇01-16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9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