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費"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客觀了解“舌尖上的浪費”現狀,分析不同場合浪費的原因,了解民眾對“舌間上的浪費”的看法,提出遏制浪費的有效建議
調查時間
4月5日——5月5日
浪費的原因
“面子”文化和“缺乏經驗,點餐過量”是通病
面子文化最普遍
親友聚餐中,近五成被訪者表示是由于“習慣多點些,不剩就沒吃好”,商務宴請和公務吃請中,表示因“講排場”而導致剩下飯菜的被訪者比例分別高達44.2%和60.1%。
缺乏經驗,點餐過量是又一通病
家庭聚餐、親友聚餐和商務宴請中,分別有35.0%、30.3%和30.1%的居民表示因“缺乏經驗,點餐過量”導致浪費。
除了“講排場好面子”,“不花自己錢不心疼”是公務吃請浪費中的另一大原因。
餐后打包的情況及不打包的原因
為何不打包?面子文化、怕麻煩和從眾心理作怪
居民打包的情況
家庭聚餐打包比例最高(73.5%),商務宴請中打包比例最低(21.6%);女性人群打包的比例較高(56.8),男性則較低(48.6%);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節約意識增強,31~50歲人群打包的比例較高。此外,文化程度與打包的比例呈正相關關系。
不打包的原因
親友聚餐和商務宴請中,分別有48.4%和54.3%的居民是由于“不好意思打包”而不打包。在家庭聚餐中和親友聚餐中,分別有46.2%和41.8%的居民不打包的原因是覺得“打包太麻煩”。
從眾心理在商務宴請中表現最突出
在商務宴請中,30.9%的居民不打包的`原因是“別人都不打包”。
居民的節約意識及對浪費現象的認知
居民認為商務宴請、公務吃請浪費最嚴重
九成居民認為商務宴請和政府公務吃請浪費嚴重,認為公司聚餐浪費嚴重的占六成以上,親友聚餐、家庭聚餐浪費情況相對較輕。
九成居民有盡量節約的主觀愿望
九成以上的居民有盡量節約的愿望,且隨年齡的增長節約意識增強。六成以上居民會事先了解餐廳的菜量,主動詢問服務員關于點餐數量的建議。90后(20歲及以下)與其他年齡段居民相比,節約意識方面差距顯著。
居民對食品浪費的關聯因素有較正確的認知
85%以上的居民認為減少浪費可節約種植糧食的土地資源,減少糧食進口量。值得注意的是,近三成居民認為中國不存在糧食緊缺問題,錯誤認知率較高。
居民對“餐飲消費多些,可以拉動內需”有爭議,正確認知率和錯誤認知率均在50%左右。
減少食品浪費的對策
“媒體引導合理消費”、“服務員對點餐量提供合理建議”、“高級干部和大企業負責人帶頭節約”成為老百姓最支持的對策
出臺“減少食物浪費”相關法律規定、飯店推出半份菜、對積極倡導合理消費的餐廳給予獎勵、建立食品節約基金、適當獎勵“光盤”顧客等對策的支持率也在80%以上。
【"舌尖上的浪費"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餐桌浪費調查報告01-20
春節浪費現象調查報告作文01-22
禁止浪費糧食的通告11-18
浪費處罰通告11-24
食堂禁止浪費通告11-14
浪費糧食處罰通告11-10
浪費糧食的檢討書(6篇)01-09
浪費糧食的檢討書8篇01-08
學生浪費糧食檢討書01-07
關于浪費水資源的建議書(2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