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理財調查報告
近期,關于農村居民財富事件的報道層出不窮,無論是扶貧縣被非法集資洗劫,還是村民被連續追債7天自殺,都反映出農村居民普遍在理財方面存在問題。那么,在亂象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為了解農村居民理財的真實情況,融360《維度》欄目近期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收集到上千份有效問卷。
超八成農村居民把錢存進銀行,近一成把錢藏在家里
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超八成(80.84%)農村居民認為,手里的閑錢放在銀行最穩妥。顯然,銀行在農村居民心中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
此外,也有9.92%的農村居民把錢藏在家里。但家中藏有大額現金,可能被火燒水淹、狗嚼鼠咬、遭搶遇竊,風險不言而喻。
理財觀念存在多種誤區,超兩成農村居民沒聽說過
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農村居民中,絕大多數人對理財的認識極端、片面。17.01%的人認為把錢放在銀行就是理財,32.07%的人認為理財就是炒股炒金,風險大容易賠,更有超兩成(20.74%)的農村居民甚至從沒聽說過“理財”的概念。
P2P走入農村居民理財世界,寶寶類產品最為普及
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在有理財行為的農村居民中,參與人數最多的'理財形式分別為互聯網寶類理財(67.72)、P2P(50%)、股票或基金(41.14%)。可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居民也開始嘗試互聯網金融理財,其中以互聯網寶寶類理財產品投資最為廣泛。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歸功于互聯網寶類理財產品隨存隨取的便捷性、一元起投的低門檻,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以及近似于無風險的安全保障。
超兩成農村居民曾參與民間借貸,富人比窮人更加積極
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兩成(22.07%)的農村居民曾從親戚好友或民間借貸機構處借過錢,富人比窮人更積極參與民間借貸。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民間借貸之所以在農村長期盛行,是因為農村在資金融通上確實存在困難:銀行放貸條件苛刻,個人征信體系不夠完善,農民等群體的貸款需求經常無法得到滿足。雖然P2P手續相對簡捷,但在農村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夠。
此外,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人群有22.22%愿意參與民間借貸,遠高于資產總額在50萬元以下的人群比例(1.96%)。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越富裕的農村居民越積極放貸,一方面是有資金條件,另一方面很多人祖上靠放貸躋身富裕人群,經過幾代積累,成為放貸專業戶。
民間借貸的參與者學歷偏低,法律意識淡漠釀成悲劇
民間借貸亂象頻出,與參與人員的自身情況密切相關。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民間借貸的參與者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被調查者占比34.21%,大學及以上學歷的被調查者只有不到二成(19.79%)。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文化程度低、信貸常識匱乏,使得村民在借貸時不立字據,或借貸協議不合理、不合法,為債權的保障埋下隱患。而法律意識的淡漠,使很多催收人在無法收回貸款時率先訴諸暴力而非法律,釀成流血沖突甚至喪命事件。
外出打工族沖擊傳統思想,城鄉財富觀念激烈交鋒
融360《維度》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4.54%)以種地為業的農民不知何謂理財,或認為理財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考慮的事;而持這種觀念的人數比例在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中僅為三成(31.34%)。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信息閉塞、資源欠缺,導致農村人將“錢生錢”理財神秘化甚至妖魔化。然而,一旦農村人外出打工,接觸到更全面的理財知識,信息不對稱得到消除,神秘感和抵觸情緒也隨之消失。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農村,對城市進行適應與磨合,以被城市同化的姿態回歸,為老鄉們帶去城市最前沿的理財理念。然而,雖然一些農村居民學會城市先進的理財方式并賺了錢,但農村理財仍存在種種困境,折射出城鄉社會對于財富和人生的認識存在著巨大差異。
【中國農村理財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最新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08-10
理財借款合同12-25
理財銷售計劃書01-26
理財學專業自我推薦信09-15
理財顧問個人簡歷范文02-21
個人理財計劃書怎么寫12-13
理財講座邀請函5篇01-13
2021年銀行理財經理的年度總結范文12-15
調查報告寫作01-31
樓盤調查報告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