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實用3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工程問題應用題教學設計。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綜合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重點:工程問題的結構特征。
難點: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一、激趣引入
1、談話。張老師去新華書店買《三國演義》上下集,她所帶的錢如果只買上集正好可買20本,只買下集正好可買30本,請問張老師所帶的錢最多可買這種書多少套?猜一猜。
2、到底哪位同學猜得正確,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二、類比遷移
1、出示準備。
修建一條公路長300米,由甲隊單獨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隊單獨修建需要15天完成。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體練習
(2)反饋、交流。
2、把300米改為600米、900米、1200米、若干米,分組計算。
(1)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為什么?
(2)再觀察一下,以上算式都是根據哪個數量關系來進行計算的呢?
(3)如果總米數沒有,但還是求兩隊合修需多少天完成,又該怎么樣列式計算呢?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題:修建一條公路長,由甲隊單獨修建需要10天完成,由乙隊單獨修建需要15天完成。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完成?
(1)比較。
(2)思考:
A、這條公路的全長不知道怎么辦?
B、甲隊每天修了這條公路的幾分之幾?乙隊呢?
C、(+)表示什么?
D、根據什么數量關系解答這類應用題的?
2、再比較:例題和準備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3、歸納:象這類工作總量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可用單位"1"表示,用表示工作交率,解答思路與工作問題一樣,象這種分數應用題,教案《工程問題應用題教學設計》。我們把它叫做"工程問題"(完整板書)。
4、把工作總量看作"2、3"行不行?分組計算。發現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但為了計算簡便,工程問題應用題中,我們常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
四、鞏固性練習
第一層次:試一試。
一項工程,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隊單獨施工,需12天完成。兩隊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指名板演,集體練習。
(2)據式說理。
(3)改變條件和問題。
兩隊合作4天后,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還剩下幾分之幾?
第二層次:
(1)車站有貨物48噸,用甲車運6小時可以完成,用乙車運4小時可以完成。用兩種車同時運多少小時可以運完?
下列算式正確的是。
48÷(48÷6+48÷4)
48÷(+)
1÷(+)
(2)只列式不計算
加工一批零件,甲單獨加工8小時完成,乙單獨加工10小時完成。
(1)甲單獨加工,每小時完成總工作量的。
(2)乙單獨加工,每小時完成總工作量的。
(3)甲、乙合做,1小時完成了總工作量的。
(4)甲、乙合做,3小時完成了總工作量的。
(5)甲、乙合做3小時,還剩下總工作量的。
(6)這批零件,甲、乙合做小時完成。
(7)兩人合打天才能完成這份稿件的。
第三層次:
工程問題不只限于上述三種量之間的關系,也適用于其他某些量之間的關系。
(1)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到乙地需要6小時,另一輛汽車從乙地開到甲地需要5小時。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工出,經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2)張老師去新華書店買《三國演義》上下集,她所帶的錢如果只買上集正好可買20本,只買下集正好可買30本,請問張老師所帶的錢最多可買這種書多少套?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2、工程問題的特點是什么?
3、解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六、提高練習
(1)生產一批零件,甲單獨做15天可以完成,由乙單獨做12天可以完成,兩單獨做10天可以完成,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一項工作,甲乙兩人合做12天可以完成,由甲單獨做20天可以完成,由乙單獨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設計方案 篇2
1企業薪酬策略的制定
企業薪酬策略的制定,對后續環節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企業薪酬策略的制定應包括水平策略和結構策略兩個方面。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編寫薪酬政策方面的文件,為后續環節提供原則和方向。
1.1薪酬水平策略
薪酬的水平策略主要是制定企業相對于當地市場薪酬行情和競爭對手薪酬水平的企業自身薪酬水平策略。薪酬水平策略主要有:
(1)市場領先策略。采用這種薪酬策略的企業,其薪酬水平在同行業中一般處于領先地位。
(2)市場跟隨策略。采用這種策略的企業,一般都建立或找準了自己的標桿企業,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模式都向標桿企業看齊,保證同樣的薪酬水平跟標桿企業相差不多。
(3)成本導向策略。又叫落后薪酬水平策略,采用這種薪酬水平的企業一般實行注重的是成本領先,即企業在制定薪酬水平策略時不考慮市場和競爭對手的薪酬水平,只考慮盡可能地節約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成本,這種企業的薪酬水平一般比較低。
(4)混合薪酬策略。就是在企業中針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
1.2薪酬結構策略
薪酬結構主要是指企業總體薪酬所包含的固定部分薪酬(主要指基本工資)和浮動部分薪酬(主要指獎金和薪酬薪酬)所占的比例。薪酬結構策略主要包括有:
(1)高彈性薪酬模式。是一種激勵性很強的薪酬模型,浮動薪酬是薪酬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薪酬中固定部分比例比較低,而浮動部分比例比較高。這種薪酬模型,員工獲得的薪酬完全依賴于工作薪酬的好壞。
(2)高穩定薪酬模式。是一種穩定性較強的薪酬模型,基本薪酬是薪酬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浮動薪酬等處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員工收入非常穩定,幾乎不用努力就能獲得全額的薪酬。
(3)調和型薪酬模式。是一種既有激勵性又有穩定性的薪酬模型,浮動薪酬和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當比例變化時,這種薪酬模型可以演變為以激勵為主的模型,也可以演變為以穩定為主的薪酬模型。
此外,企業在薪酬結構設計時,還可以選擇混合型薪酬結構策略。這種策略的特點是針對不同的崗位、不同人才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薪酬結構策略,如對嚴格要求自己、積極上進、喜歡接受挑戰的員工可以采用高彈性的薪酬模型,對老老實實做事、追求工作和生活穩定的員工可以采用高穩定型的薪酬模型。
1.3、策略因素
薪酬策略因素主要包括戰略發展階段、文化、市場和價值等因素。
(1)戰略與發展階段因素。企業薪酬結構設計必須與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戰略導向原則相一致,不同的階段對薪酬策略要求是不一樣的。
(2)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企業工作所倡導的文化氛圍,一般包括功能型文化、流程型文化、時效型文化和網絡型文化。
(3)市場競爭因素。包括市場薪酬水平、市場人才供給與需求情況、競爭對手的薪酬政策與薪酬水平、市場特點與競爭態勢等。
(4)價值因素。指企業必須支付薪酬的因素,一般包括崗位、知識能力和薪酬三大因素。
2企業薪酬設計原則
企業薪酬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戰略導向,經濟性,員工價值,激勵作用,相對公平、外部競爭、團隊原則、隱性原則、雙贏原則等。
(1)戰略導向原則。戰略導向原則強調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分析,制定的薪酬政體系時應體現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求。
(2)經濟性原則。薪酬結構設計的經濟性原則強調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和支付能力。
(3)激勵作用原則。激勵作用原則就是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時必須充分考慮薪酬的效果。企業在設計薪酬管理制度時,要考慮多種因素來確定薪酬的結構及發放方式。
(4)外部競爭性原則。外部競爭性原則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管理制度時必須考慮到同行業競爭對手的薪酬水平,保證企業的薪酬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和留住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關鍵人才。
(5)團隊原則。在合作性企業中,人員能夠認識到只有通過團隊協作,自己才能獲益。盡管從激勵效果看,團隊獎勵比個人獎勵效果要弱些,但為促進團隊成員的相互合作,防止員工間工資差距過大,導致部分員工的心態不平衡,有必要建立團隊獎勵計劃。
(6)雙贏原則。員工和企業都有其固定的目標取向。就薪酬而言,員工希望獲取高報酬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企業希望有效利用資源和降低成本,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的回報”。
3企業薪酬崗位設計
崗位設計是在企業組織機構設計的基礎上,將總任務或工作總目標合理分解、排序、形成員工責任和任務,再將這些責任和任務進行分類、整理、確立相應崗位,同時明確該崗位在組織中與其他崗位的關系,從事這些崗位的人員應具備那些基本條件,以有利于整個組織順利有效的運轉。
4企業薪酬崗位評價及方法
崗位評價是在崗位分析和描述的基礎上,對崗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如崗位對企業的影響程度、職責范圍、任職條件、環境條件、勞動強度等要素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本崗位在企業中相對價值的.一個過程。在崗位評價中,一是要真實、客觀地反映崗位的相對價值,而不是絕對價值;二是要科學、客觀、合理地運用技術手段進行評價,反映崗位的內在價值;三是對崗位對應的工作性質所發生的變化做出相應反應;四是對其他崗位的人事管理關系劃分清晰。對崗位評價的數學模型有許多,但如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而又消除過多的人為影響因素,是綜合評價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崗位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排序定級法。由評價人員根據各崗位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析判斷,根據崗位相對價值的大小按照升序或降序來確定崗位等級。
(2)分類法。也稱分級法或套級法。即事先建立起一個等級序列,為各個等級設定明確的標準,明確本等級崗位的難易程度和職責要求,然后將各崗位與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將其歸并歸入相符合的等級的過程。
(3)因素比較法(層次分析法)。是同時確定崗位評價與崗位工資的方法,可作為是對排序法的一種改進。
5薪酬調查
薪酬調查主要解決的是薪酬外部競爭性的問題,以使員工在將自己投入與產出比值橫向比較時感到公平。其調查的主要內容是本行業、本地區,尤其是主要競爭對手的薪酬況狀。資料來源可以是公開的統計資料,也可以是抽樣采訪、問卷調查或者是招聘信息等。
6薪酬結構設計
薪酬結構設計實際上是薪酬內部一致性與外部競爭性平衡的結果。一個完整的薪酬結構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薪酬的等級數量、同一薪酬等級內部薪酬變動的范圍(最高值、中間值、最低值)、相鄰崗、各薪酬等級之間的交叉與重疊關系。通過薪酬結構設計,可以將企業內部所有崗位的評價點值按照統一原則轉化為實際薪酬值。
7薪酬制度的實施
根據薪酬結構設計所制定的薪酬結構,制定與其配套的薪酬制度,一并推廣執行。實施時要注意企業和職工的承受能力以及特殊人群的心態,要以積極穩妥的方式,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切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舊薪酬制度的平穩過渡。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學資源
教學掛圖、小黑板
自學生字詞: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小節號。
(2)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畫出課文中帶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詞。
調整與反思
一. 導入新課(3分)
1、齊背練習1中的小詩《秋天到》。
2、知道講的是秋天莊稼和果子長得好,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二、板書課題,解題(4分)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課題。
2、齊讀課題
3、知道“秋游”的含義:
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過課題,自由發問。
三、指導看圖(6分)
出示學習單: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圖畫,說說你所觀察到的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什么樣的?
2、思考: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
3、自己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
四、初讀指導(17分)
1、檢查預習
(1)出示詞語,指名讀。重點領會“郊外、追逐、打滾兒“的意思。
(2)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2、解決提出的問題
3、出示學習單
思考:課文四個自然段的意思分別寫在了下面,對照課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號里填上序號。
( )同學們玩得很高興。
( )同學們跟老師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農田美。
4、齊讀課文
五、教學生字(10分)
1、自學生字表。按筆順描紅
2、提出注意點
兔:最后一筆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丟。
涼:“兩點水旁”,與“冷”有關,不能寫成“三點水旁”。
逐:第七筆是“點”,不能寫成“捺”。
3、看老師范寫
4、描紅臨帖
板塊一
1、小朋友們,前面《練習1》中剛學的《秋天到》,你們還會背嗎?嗯,一起試試看吧。
2、小朋友回憶一下,這首詩歌里主要講的是什么呀?
3、過渡:秋天這么美,這么好,你們喜歡嗎?你們想出去玩玩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和課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板塊二
1、跟著老師一起寫寫這個課題吧。
2、一起讀。讀的高興點哦。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過渡:是呀,秋天到哪兒去游玩呢?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吧。(出示掛圖)
板塊三
1、我們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樣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樣?你們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農田里哪些莊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們是怎么玩的?
板塊四
1、昨晚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課文。老師要來檢查羅。準備好了嗎?
2、檢查自學情況。
3、回憶一下,看到課題的時候,我們剛才提出了什么問題?現在你們能回答了嗎?
4、老師給這篇課文作了個概括。認真地
想一想,給每個自然段選擇正確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讀讀課文。
5、看來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初步讀懂了,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板塊五
1、最后我們來學習幾個生字,請小朋友們看一下課后的生字筆順表,把生字的筆順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剛才在描紅中,你們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呢?誰來幫幫這些同學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并范寫。
4、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說說。
5、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作業設計
★完成《習字冊》上的生字。
★★完成《補充》、《一課一練》一
★★★積累描寫秋天景色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