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繼續(xù)學習教育校本培訓方案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一場空前的信息革命也已經展開。隨著人們攝入信息量的不斷增多,頭腦也進行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已經不能再翹起二郞腿滿足于現有的知識水平。誰獲取的信息越多,誰就越能站在時代的前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擁有者,更是獲取信息方法的引導者。在知識經濟初見端倪,日益呼喚創(chuàng)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發(fā)展日漸呈現出落后于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明顯態(tài)勢。突出表現在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能適應我國地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社會需求,教育與經濟相脫節(ji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各國各地的教育部門都重視對教師進行繼續(xù)教育。但人們在實踐中發(fā)現,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方式(包括學歷教育、脫產進修、在職進修等)有著這樣那樣的局限性。要么是學非所用,要么是工學矛盾,要么只是小數幾個優(yōu)秀的教師受益。于是在新的社會形態(tài)下,迫使社會對教育盡快作出相應的調整,新型的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模式--校本培訓便應運而生了。
校本的概念來自國外,英文是school-base。校本培訓概念的正式提出和使用始于何時,目前尚無定論。它的說法不一,有說校本教師教育的、有說校本在職進修的等等。雖然說法迥異,但考其來源可看出,各不相同的稱呼其核心是一致的,都是“以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對在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
在我國,引發(fā)校本培訓實踐與理論研究熱潮的偶然事件幾乎是分別從南北兩同時發(fā)生的。在北方,校本培訓大約起于80年代在我國的吉林、湖北、四川等地首先進行的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的組織教師學習的'方式。其中廣西桂教師范【1998】256號文《關于全面開展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guī)定了以中小學校作為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要基地。大量的實踐證明了這種培訓方式有較強的實用性,也顯示出其研究價值。1999年教育部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是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學都要制定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至此,“校本培訓”之詞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確提出。在南方,1997年上海市教委頒發(fā)了《關于加強教師進修院校和中小學、幼兒園自培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該文件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這一師資培訓形式的開展。同時,各方面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陸續(xù)開展起來。其中顧泠沅在《走向21世紀的教師教育》一文中將其作為一種未來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要形式做了介紹,并表明校本在職教育(校本培訓)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等實際情況,是一種與離職培訓優(yōu)勢互補的運作方式。
現狀分析:
溫州地處浙東地區(qū),深受宋時以葉適為首的永嘉學派的影響。永嘉學派的事功利,講實際,不尚空談的思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溫州人。無論在政治上、文化上,抑或經濟建設上,都離不開這種文化根源。校本培訓以校為本,以學校發(fā)展為本,以教師發(fā)展為本,講實效,不搞形式的培訓理念極為迎合“溫州模式”。因此,在我們溫州地區(qū)進行校本培訓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校龍湖鎮(zhèn)中心小學在瑞安市的西部山區(qū),位于風景優(yōu)美的寨寮溪畔,是高樓片區(qū)的中心校,有著豐富的鄉(xiāng)土資源和淵遠的文化源流。一直以來,我校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教師的業(yè)務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自身的開發(fā),走一條有特色的山區(qū)教育之路。幾年來,全校大部分教師都能積極參加各類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包括學歷進修以及師訓處組織的教師基本功和教材教法等培訓)。學校還根據上級的要求制訂了校本培訓計劃并付諸于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作為課題來研究)
全校教師中,有大專學歷的就占57%;按要求取得電腦培訓合格證書的達到100%;40周歲以下普通話考核與所任學科相符的也達到96%;有一半以上的教師取得小學高級職稱。教師論文、案例在市學區(qū)中曾多次、多篇獲獎;有兩位教師分別被選入市語、數青干班;有兩位教師分別成為市語、數中心組成員;還有一位教師被選入溫州市名師培養(yǎng)對象?傊,近年來,一系列的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師的總體素質也獲得了全面的提高。但是,也存在著下面幾個方面的不足:
1、經費嚴重短缺,對教科研、對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能很多。
2、信息閉塞,多數教師除了上級組織的各類培訓、學習外,沒有更多的機會去獲取更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教育動態(tài)。有機會出去學習、參觀的也只是極少數名師培養(yǎng)對象、教學骨干。
3、相對于本地區(qū)的其他地方來說,教師福利偏低,影響了部分教師向更深一層發(fā)展的積極性。
4、教育管理決策層更有必要站在時代前沿,密切關注課程改革新動態(tài),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極大限度挖掘本校教師潛能;對校本培訓進行更系統(tǒng)更科學的整合,形成研究課題。
因此,為了能緊跟教育發(fā)展之趨勢,為了學校辦學方向的需要,很有必要對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特別是校本培訓進行深入探究,形成研究課題。
課題內容:
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研究的內容也豐富多樣。從我校實際出發(fā),汲取各地校本培訓的研究成果后,我們認為可以從一些新型校本培訓模式中去探究本次課題研究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特色。其內容包括:培訓管理、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師資和培訓評估。即:
1、提高培訓管理的科學性,增加培訓的效益。
2、什么內容培訓起來對提高現在的教師思想認識和業(yè)務知識水平最有用。
3、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培訓教師,使這種培訓的方式更系統(tǒng)化更科學化,并且更有效。
4、在經費投入并不多的情況下受訓者的師資及培訓過程中其他費用該如何解決。
5、怎樣正確評價一個教師的發(fā)展過程和取得的成績。
總體目標:
根據學校辦學的方向,立足于實際,從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業(yè)務知識水平、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以及課程改革新理念等方面進行全面培訓,讓大部分教師在適應現代教育新形勢的情況下,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在根本上將教師從“教書匠型”向“教科研專家型”轉變。學校也因為有這股鮮活的生命力,而能在我們瑞安西部山區(qū)獨樹一幟,產生“名牌效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和文獻法為主,再輔以比較法、調查法等。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研究行動,為改善行動而研究。它旨在提高實踐者的自我反思意識和調節(jié)行動能力,并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為最終目標。校本培訓以學校的發(fā)展和教師的發(fā)展為目標,以問題為中心,由教師共同學習并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解決教學中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行動研究法作為一種已見成效的新研究模式,有必要進行借鑒。
個案分析法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個案分析法讓研究者從個性中找出共性,針對共性提煉出研究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及時找出相應措施。
經驗總結法
這是課題研究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對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思,深入探究,提出下一步行動計劃,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質量。
文獻法
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具體規(guī)劃:
在確定具體規(guī)劃以前,我們應明確這樣幾個問題:
1、校本培訓應是在以前教師繼續(xù)培訓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進行系統(tǒng)化,而不是完全獨立開來。
2、校本培訓應在它自身特點及學校辦學方向的指導下,力求與學校的各類教科研活動、有關教師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教師的評估整合,成為教育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3、在培訓期間的任一個階段,受訓教師除了接受階段培訓任務外,還應做好下面的幾件事:
。1)讀書筆記。教師應本著“功夫在詩外”的意識去博覽群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以求實效。每階段應有一定的閱讀量。
。2)教學心得。教學心得有助于教師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師應多寫教學心得,并有一定的數量。
。3)論文、案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注意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每學期寫出一篇以上較高質量的論文或案例。
課題研究除了準備部分以外,分三個階段進行,每一個階段的名稱都標志著由基礎到一步步地提高:
一、準備階段:
1、在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的意見》及省、市《“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實施方案》的指導下,根據學校實際,制訂本方案。
2、針對方案,訂出每階段的培訓計劃(包括內容、時間、方式)。
3、制訂教師個人發(fā)展計劃。
4、制訂教師培訓評估方案。
5、建立教師培訓檔案。
6、滲透校本培訓思想,增強教師終生學習的意識。(講座、網絡教育等方式)
7、擬辦網站,增進校內教師之間及校外乃至專家的的互相交流、學習。
二:學習階段:
內容:
1、師德、法制學習。
2、教師基本技能學習(三筆字、電腦、普通話等)。
3、教研活動中的各項基本能力:
。1)研究教材教法的能力;
(2)針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創(chuàng)新的能力;
。3)準備公開課,上好公開課的能力;
(4)寫說課稿,進行現場說課的能力;
。5)能在聽課后進行客觀、科學地評價一節(jié)課的能力。
培訓方式:
聽學術報告,專題講座。
案例觀摩。
交流研讀。
自修—反思。
練習—展示
師徒結對。
集體備課、評課。
到周邊學校聽課、學習。
網絡教育。
自學—匯報
三、提高階段:
內容:
1、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2、能在普通話,三筆字等基本技能上獲得進一步提高。
3、能認真學習理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總結出經驗,上出優(yōu)質課,寫出有質量的論文。
4、能通過學習,自覺轉變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從教書匠型向實踐研究型發(fā)展。
方式:
聽學術報告,專題講座。
練習—展示
案例觀摩。
自學-匯報-實踐-交流-研讀
師徒結對。
集體備課、評課。
到周邊學校聽課、學習。
網絡教育。
四:研修階段:
內容:
1、能在實踐中不斷研究,認真探索,從而獲得教育教學方面的進一步提高。
2、大部分中青年教師能在學校的總體發(fā)展目標下,確定自身的個體發(fā)展目標,形成研究課題,定出計劃,獨立完成。
3、能根據自己所研究的課題內容,自覺地從互聯(lián)網、書本等渠道中獲得信息,提升理論,并針對實踐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不斷研究,勇于探索,力爭在前人的基礎上,博采眾家,自成一路,創(chuàng)出自己的教學風格。
方式:
聽學術報告,專題講座。
練習-展示
案例觀摩。
研讀-交流。
自修-反思-深究-獨創(chuàng)。
網絡教育。
成果展示:
1、課題總結匯報會。
2、教師校本培訓檔案(包括學習內容、學分、出勤、培訓前后對比描述等)
3、教師觀摩課。
4、教師論文結集。
5、一個以校本培訓為主題,匯集資料、交流心得、展示成果的網站。
【教師繼續(xù)學習教育校本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中學繼續(xù)教育校本培訓個人學習總結01-04
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個人總結01-06
教師繼續(xù)培訓學習總結范文01-09
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遠程培訓學習總結01-20
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個人總結08-14
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總結7篇01-20
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個人總結范文(通用5篇)12-28
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學習總結-學習總結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