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系列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系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學生狀況分析
這學期一(3)、一(4)班有53、54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但是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課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還要加強,特別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時候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在學生書寫,以及描述數學問題的時候應該比上學期有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特點:
(一)廣泛聯系生活實際,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教學內容。
1、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
2、體驗學習過程。
3、理解算理。
4、讓學生體會數學價值。
5、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知識。
(三)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關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四)介紹有關數學背景知識,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五)加強口算和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六)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逐級遞進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
(七)實踐活動,特色鮮明。
(八)形式多樣,直觀形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從生活實例中感受認識更多數的必要性,能讀寫100以內數,理解數的組成,能說出100以內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的數字的含義,會用100以內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
3、會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能解釋估算的結果。
4、認識鐘面、時針和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和大約幾時在鐘面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了解生活中時間的作用。
5、能辨認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會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會用這些圖形拼圖;能認識生活中的這些簡單圖形,并從中初步感受幾何圖形美。
7、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活動中,體會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一致性,學習尋找簡單平面圖形的共性。
8、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會進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統計活動,完成簡單的統計圖表
(二)數學思考
1、能應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100以內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探討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的思考。
3、在統計過程中,學會提取需要的數據并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解釋,逐步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4、在認識圖形以及辨認方向和位置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
1、能積極地參加數學學習活動,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經驗。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與同伴解決問題的合作體驗,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能在算法多樣化的探討過程中,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能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旨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和態度
1、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解決所學問題,能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幾主動地參與認識生活中的數,認識生活中的圖形,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數學活動。
3、能用100以內的數、位置和方向、平面圖形、統計等知識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4、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五)成果形式:
1、課本練習冊整潔干凈,作業的書寫工整,對錯誤的地方及時糾正。
2、作業本的書寫整潔大方,錯誤的地方及時糾正。
3、學生能將學到的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用于生活。
4、學生思維得到良好的訓練,解題思路清晰明了。
5、能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
6、單元檢測期中期末檢測成績理想。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1、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數學學習非常重要。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我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言是否完整,也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我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我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后解決。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7、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利用家長開放日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系列】相關文章:
行政文員工作計劃系列05-23
小學一年級德育教學工作計劃05-17
小學少先隊建隊日系列活動方案策劃03-21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9-15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0-10
小學科學個人工作總結系列01-12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06-01
小學教學常規工作計劃02-08
小學教學教研工作計劃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