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時間:2024-08-03 02:30:31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匯總八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匯總八篇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1

  新的學期開始了,對于五年級同學來說,經過前面幾個學期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發明能力。本學期的任務是使同學通過本冊書的學習,了解一些美術知識,進一步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和創作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貫穿愛國、愛校、愛班、愛生活等教育,根據重點制定如下計劃:

  一、同學概況分析:

  五年級同學由于接觸美術作品和閱歷的增加,有了空間深度的感覺,逐漸解脫了兒童畫的大膽、潑辣的作畫風格,繪畫講究“象”,在表示對象時,繪畫風格傾向拘謹、工細、對于色彩的配置仍然比較大膽、總的來說處于眼高手低階段。

  二、本學期具體教學工作計劃:

  1、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有20課,分欣賞、繪畫、手工制作三種課型,主要通過學習色彩知識、繪畫技巧、造型技能,培養同學的動手制作能力、發明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2、教學總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和了解西方繪畫藝術,開闊同學視野,了解人體基本比例;進一步學習色彩知識和構圖知識。

  (2)、智力能力目標:培養同學的繪畫技巧和基礎造型能力;培養同學的設計思維能力。

  (3)、思想品德目標:通過學習色彩、構圖、制作等知識,使同學的思維更開闊,并用美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對大自然主生熱愛之情。

  3、教學主要措施:

  (1)、教師方面:改變原來的課堂授課形式,使同學多參與,教師起到啟發、誘導作用。

  (2)、同學方面:讓同學之間建立起互幫互助小組,進行一幫一的學習,一起完成教學任務。

  4、教材中重點、難點(簡要分析):

  本冊教材的三、五單元為重難點,第三單元的構圖知識是第一次接觸,使同學理解上有困難,第五單元的人體比例說起來簡單畫起來難。

  5、每單元(或訓練組)內容簡要分析,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智力能力目標、思想品德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通過欣賞表示動物的美術作品,了解更多的藝術表示形式.接著第二課進行動物的繪畫創作和制作。

  第二單元:認識"文房四寶"進一步學習中國畫的用水用墨,畫一些寫意小品畫,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畫中國畫,進一步感受寫意畫的水墨情趣。

  第三單元:畫面構圖和景物主次布置,教學目標是教會同學選取景物和景物構圖的'知識。畫面中各個物體的合理布置,主次布置等。

  第四單元:人物畫的學習,同學通過量一量,測一測了解人體比例,并用速寫的手法畫一畫。通過做活動的小人,進一步了解人體比例和動態。用線描的形式表示照片中不同的動態。通過動手制作泥塑小人體驗人在運動中的變化規律。

  第五單元:立體字、雕塑和廢瓶制作。本單元手工制作為主,了解不同資料表示不同的藝術形式,感受它們的藝術魅力。

  第六單元:通過設計報頭、版報等,復習版面設計方面的知識,它們互相關聯,密不可分。教學目標是通過設計方面的練習,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設計思維能力。重難點是各種字體、欄目、題圖、版面的設計。

  第七單元:欣賞靜物畫,了解中外畫家的不同資料表示的靜物作品。同學進行靜物寫生練習。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作品和的特點,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同時進一步擴大學生美術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動手操作的一些課程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具體為:

  1、通過精美剪紙藝術和美術作品的欣賞,增加學生對美術和特產的了解,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同時獲得美術知識。

  2、將二年級時學習的對線條的認識提高到線條的裝飾運用當中,進一步鞏固二年級學習的內容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繼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將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設計課教學,打破美術教學中以繪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愛好和創造能力。

  4、繪畫方面側重于彩筆畫

  二、教學重點: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一些水調的顏料不太適合他們的實際,因此繪畫的重點是彩筆畫。不過比起一年級來在繪畫的構思、造型、著色和復雜程度都要大得多,它關系到學生繪畫基本功的進一步加強。因此在本學期教學當中要把彩筆畫放到重要的地位。

  三、教學難點:將繪畫與手工項結合的設計課教學,既要顧及學生手工的質量,兩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時制作過程的指導和時間的把握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計劃:

  第一周、我的小天地

  第二周、民間面塑

  第三周、冰棍棒玩具

  第四周、植物子粒拼圖

  第五周、面具

  第六周、紅色的畫

  第七周、黃色和蘭色的畫

  第八周、機器人

  第九周、捏泥巴

  第十周、童年

  第十一周、怪獸

  第十二周、連環畫

  第十三周、對印版畫

  第十四周、爬行玩具

  第十五周、彩墨游戲

  第十六周、身邊的設計藝術

  第十七周、電腦美術

  第十八周、各種各樣的鞋

  第十九周、剪紙棵

  第二十周、考試

  五、教材的特殊處理:

  1、由于教材中畫面較小,因此教師教學中應該準備一些大幅的范畫掛圖或用粉筆在黑板上演示,使學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教師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必要的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六、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教學秩序,影響其他班級上課。由于美術課經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不小心容易誤傷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學生持刀玩耍。另外還要注意雜物的清掃,保持教室的衛生和整潔。

  2、要求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布置,課時檢查,課后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余,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的教學新體系。著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注意民族性、時代性,選擇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方面。具體有繪畫、泥塑、剪紙、手工、欣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為目的,形式多種多樣,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滿足各種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愿望。

  二、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三、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四、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五、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六、周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 期、活動內 容

  1、2月11日—2月13日、

  2月11日(星期五,農歷正月初九)教師報到2月12日學生注冊繳費、始業教育

  2、2月14日—2月20日、正式上課 《椅子設計》

  3、2月21日—2月27日、《民樂放光彩》

  4、2月28日—3月6日、《舞臺美術設計》

  5、3月7日—3月13日、《小小果殼箱》

  6、3月14日—3月20日、《中華扇子》

  7、3月21日—3月27日、《亭子》

  8、3月28日—4月3日、《夸張的臉》

  9、4月4日—4月10日、清明節 《水墨人物畫》

  10、4月11日—4月17日、《齊白石筆下的蔬果》

  11、4月18日—4月24日、期中考試

  12、4月25日—5月1日、五一國際勞動節 《映日荷花別樣紅》

  13、5月2日—5月8日、《彎彎的小路》

  14、5月9日—5月15日、《奇妙的點彩畫》

  15、5月16日—5月22日、《裝飾紋樣》

  16、5月23日—5月29日、《做做陶藝》

  17、5月30日—6月5日、《中國傳世名作》

  18、6月6日—6月12日、端午節 復習

  19、6月13日—6月19日、復習

  20、6月20日—6月26日、期末考試

  21、6月27日—7月3日、學期結束工作,7月3日暑假開始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行、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在繪畫方面,已經掌握了繪畫中的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水平有所提高。制作課中學習了簡單的立體物的制作,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美術教材共有20課,分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的課型。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使學生在原有的美術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解美術內容。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學習色彩的各部分的內容,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等內容。

  難點:培養學生的對繪畫中透視現象的認識,提高學生繪畫中的空間感。

  四、新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1、通過不同形式的繪畫學習,使學生了解美術的不同特性,認識美術,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美好事物的表達能力,發展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五、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在繪畫中,使學生了解繪畫的不同內容,掌握不同的繪畫形式。如,壓印畫,刮蠟畫,彩筆畫等。

  在制作中,學習簡單的制作方法,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學會自己制作課程表,會用剪刀等。

  2、過程與方法

  培養觀察能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形成初步的`人像寫生能力,為以后的主題創作打好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美術,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學會正確的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

  六、 完成教學目標的措施:

  1、課堂上應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開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推行發展性評價,提倡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在玩中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2、在教師方面應該做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充分怎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去討論、去創作,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創作作品。

  3、加強示范,并充分利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憑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要尊敬和愛護學生,對每個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成長發展創新思維和能力。要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創新的欲望。

  6、教師聯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7、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8、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七、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1課

  第二周:第2課

  第三周:第3-4課

  第四周:第5-6課

  第五周:第7-8課

  第六周:第9課

  第七周:第10課

  第八周:第11課

  第九周:第12-13課

  第十周:第14課

  第十一周:第15課

  第十二周:第16課

  第十三周:第17課

  第十四周:第18課

  第十五周:第19課

  第十六周:第20課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5

  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五年級新增加2個班,其余5個班經過一年的相處,比較了解。整體紀律較好,課堂上能專心聽講,,上課說話的人較少,,每個班存在少數學生坐不住,不是站起來,就是趴在桌子上,到處轉動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學說話。就以上的情況來看,主要是五年級這一階段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五年級孩子大部分在11歲左右,身心的發育成長造成了他們的一些外部表現:好動,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自身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當講授的內容符合他們的口味或興趣濃厚時,也會聚精會神,鴉雀無聲。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引導,并間隔提醒,讓他們慢慢養成專心的習慣。最主要的還是我們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更生動,更有趣,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對上他們的口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從而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該教材改變過去以技術訓練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的教學體系,著力真善美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注意民族性、時代性,選擇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等教學內容。

  (一)、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愛好和審美能力。

  (二)促進學生智力和才能的發展。

  (三)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重點:

  1、用繪畫和制作表現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過寫生,認識一些透視現象。

  3、學習淺顯的色彩知識和一些簡易圖案的設計。

  4、學習淺顯常見美術字的寫法。

  5、學習淺顯的彩墨畫知識和技法。

  6、學習簡單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難點:

  1、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操作態度,進一步提高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力。

  3、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來的文化,對中國的傳統繪畫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確執筆、運筆與運墨的方法。

  4、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標:

  1、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提高美術審美能力,體會審美情趣。

  2、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認識美術工具,并在學習過程中豐富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欣賞與評述能力。

  主要教學措施:

  1、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的基礎性與應用性,使學生學好常用的、必要的、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注意體現民族性和時代性。

  2、教學中應注意將看看、想想、講講、做做、畫畫、玩玩等活動和繪畫、工藝、欣賞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3、在教學方法上不宜過分強調嚴謹的素描結構、透視規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縛學生的自由想象和個性發展。

  4、通過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外拓展方法:

  1、積極拓展課后內容,如《安全標識》《民間木雕》《彩色的世界》……滲透相關課外知識,增加文化內涵。

  2、注重課前準備和課前知識的積累,在信息積累的過程中了解課堂內容。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其中對油畫棒和彩鉛的運用能力較強。用線條表現平面形象,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不濃,空間感較弱,造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掘,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過程與方法: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例、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學重點:

  1、色彩的色相和明度等色彩知識,色彩的表現力。

  2、抓住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表現人物的表情。

  3、繪畫中的比例常識,運用比例進行作畫。

  4、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難點

  1、由于所有學生都是借宿制學生,對廢舊材料的搜集比較困難,這類課程的課堂質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2、電腦美術與美術課分離,電腦美術課學生也得不到滿足。

  3、人物的內心表現。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課、形體的組合、2課時

  第二課、抽象的雕塑、1課時

  第三課、喜怒哀樂、1課時

  第四課、夸張的臉、1課時

  第五課、漂浮的畫、1課時

  第六課、寫意蔬果、2課時

  第七課、寫意動物、2課時

  第八課、學畫松樹、2課時

  第九課、彩墨家園、2課時

  第十課、讓剪影動起來、2課時

  第十一課、十二生肖、2課時

  第十二課、風箏的魅力、2課時

  第十三課、廢舊物的聯想、2課時

  第十四課、會亮的玩具、2課時

  第十五課、宇宙之旅、1課時

  第十六課、我做的樂器、2課時

  第十七課、舞臺上的布景、2課時

  第十八課、電腦巧做對稱形、1課時

  第十九課、畢業啦、2課時

  第二十課、珍愛國寶、1課時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素質發展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有教學班三個。從總體上來看,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其中對油畫棒和彩色筆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使用油畫棒著色、用線條表現平面形象,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不濃,空間感較弱,造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發掘,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本期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色彩的色相和明度等色彩知識,色彩的表現力。

  2. 抓住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表現人物的表情。

  3.繪畫中的比例常識,運用比例進行作畫。

  4.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二)教學難點

  1. 由于所有學生都是借宿制學生,對廢舊材料的搜集比較困難,這類課程的課堂質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2.電腦美術與美術課分離,電腦美術課學生也得不到滿足。

  3.人物的內心表現。

  4.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本期課程目標(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度列舉)

  三、教學目標

  (一) 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習對比例、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四、教學措施:

  1、教師本人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多讀、多思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案例。在深入透徹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靈活多樣的實施教學。

  2、在教學中,多遵循審美的規律, 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多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3、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老師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4、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5、注重教學評價,使評價能真正地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6、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7、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開闊視野,進行自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每周兩課時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認知和訓練,已掌握了很多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辨別認知能力和創造力,具備一定的辨別美丑的能力和表現力,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象創造,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系,繼續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小學美術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學習方式。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制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四、教學措施:

  繼續發揚優點:

  1、加強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是評價方式趨于更完善,從而體現以人為本,使評價人人參與,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2、不斷地改變教法,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培養。

  3、創設空間,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克服的缺點:

  1、重點研究探究式學習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如:搜集資料的能力、小組探究合作的能力等。

  2、加強學生基本功的培養。正確地處理好雙基與創造力的關系。

  3、努力改變教法,大力發揮師生的作用,使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文化學習。

  4、教師要及時地進行學習,了解更廣泛地的探究性學習。

  五、教學內容安排

  略。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03-16

五年級美術教學工作計劃02-27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合集7篇05-09

有關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4篇10-12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匯總8篇05-05

五年級美術工作計劃匯編八篇05-04

美術社團工作計劃06-09

學校美術工作計劃03-09

美術班工作計劃03-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 | 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 | 亚洲少妇综合一区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 | 亚洲高清揄拍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