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

時間:2024-09-18 02:15:59 稿件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1

  今天聽了孫偉師的《二氧化碳的性質與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一節復xx課,本節課以清晰的教學流程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xx的xx慣。授課過程基本上按照:自主學xx—小團隊(兩人)合作交流—小組交流———班級展示—教師歸納提升的流程進行。有利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學xx的xx慣。

  另外以表格和問題導學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xx和合作交流。主要提出以下幾個能引發學生深刻思考的問題:

  1、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全面的認識(從利弊兩個角度)二氧化碳?

  2、導致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環失去平衡,引發溫室效應的`原因是什么?針對該原因,人類該如何維持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3、如何用化學方法除去或利用大氣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4、在低碳生活的今天,你能做什么呢?

  5、今天你低碳了嗎?通過解決和交流這些問題,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和應用以及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認識到人類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養成低碳生活的xx慣。從課堂實施來看,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深層次思考,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和完善基本上能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學xx目標。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2

  林老師的本節課注重從第一課時的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復習來引入新課。林老師的本節課在前分鐘導入復習第一課時有關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知識,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思考→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后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說明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了解也會更加細致,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向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十分準確,教學立足課本。讀是讓學生進入文本的一種重要方法,謝老師采用了全班同學朗讀的'方式,使學生對溫室效應的知識點熟悉。

  亮點二:教師能夠對3個演示實驗(1、向長短不同的兩支點燃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實驗現象更清楚易懂。這說明了教師的在講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給學生一個感性的教材。

  亮點三:傳統教學設計大多為以物理性質—結構—化學性質為主線,以觀察實驗得出結論為學習方法。這樣設計,重難點突出,層次明確,有助于學生應試。

  亮點四:問題設計比較貼近課本,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新教學方式與之不同在于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謹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總結。新的教學設計與生活聯系也更為密切,體現“學以置用”的思想。但由于學生層次不同,能力不同,在45分鐘內每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必須承認考試的標準不因人而異,每個學生對知識把握程度必須達到或超過一個規定的標準,所以不能屏棄傳統教學的優點。謝老師在本節的教學設計中,采用傳統教學的主線,貫穿新教學理念,在層次突出的前提下,著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培養。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3

  我非常有幸聆聽了范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感慨講課的精彩

  一節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新穎有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導入新課應新穎別致、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二氧化碳性質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像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整節課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范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語言幽默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盡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注射器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直觀形象。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說清楚。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4

  本課嘗試將自學教材、小組合作實驗以及展示(共計8組器材,每個人主持完成其中一個活動)、學案練習檢測、師生討論、多媒體輔助等環節有機的緊湊的結合在一起,達到有效率的自主的學習。

  但這節課的準備工作是比較繁瑣的`,特別是許多實驗要搬到教室里來,還要臨時分組移動桌子。由于實驗中學生要自己摸索的做,同組的兵教兵,難免就在操作上出現了一些錯誤,但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的得到滿意的實驗結果,并歸納結論。整個過程體驗深刻,興趣激發。教材、課件、師生實驗和解釋,使得學生的課堂注意點和知識收集點比以前多了,這樣就不必整齊劃一的進行流程,照顧了大部分學生的差異化學習。四十分鐘時間有點緊了,可以考慮將二氧化碳的制取內容移到下一節課,專講它的性質和用途,這樣練習檢測就比較從容了。不過事后抽查學案卷子,準確率還挺高的,有收獲啊。建議板書要充實,羅列個123點會好一些。希望以后要多上這種課,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爭取大幅度的提高學習成績。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5

  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第六章課題二的第一課時《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著手來創設學習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后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說明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了解也會更加細致,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向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教師能夠從故事“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峽谷中的著名屠狗洞”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出示“科學與迷信”。

  亮點二:教師能夠對3個演示實驗

  1、向長短不同的兩支點燃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

  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成功進行,采取對比的實驗,使實驗現象明顯,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這說明了教師的在講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給學生一個感性的教材。

  亮點三: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實驗中,教師將每次的實驗品(小花)展示在黑板上,效果清醒,從而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亮點四:板書清晰,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有點緊張,語言不夠清晰、簡潔。

  2、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實驗中,教師用的瓶子是白色不透明,學生不清楚里面裝的液體是什么顏色,很容易產生誤解。

  3、本節課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難點也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對于關于二氧化碳的每條化學性質,都應該由實驗得出結論。所以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應做一下實驗。

  本次化學教學活動對我的啟發: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增加對學生的了解,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接收學生在學習化學上存在的疑問等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增加師生的感情,令課堂氣氛愉快,促進師生互動,增大教學效果。

  提高化學用語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多留意教學上的細節方面,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化學基礎。

  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注意課件,板書,視頻,實驗之間的平衡。不要過渡依賴多媒體,忽視實驗的重要性;也不要太過注重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多媒體的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相關文章:

二氧化碳的性質評課稿(5篇)09-10

小數的性質評課稿08-29

《小數性質》評課稿10-10

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評課稿(精選7篇)12-04

《比的基本性質》評課稿08-29

比的基本性質評課稿09-29

《二氧化碳化學性質》評課稿09-15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10-06

《分數基本性質》評課稿07-17

小數的性質評課稿4篇07-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蜜芽tv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