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1
觀課主題
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主要亮點
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關注了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課堂多次總結歸納出示,學生齊讀,在鞏固練習環節也要求說方法。關注了求近似數的小數末尾的“0”的問題,課堂提問了近似數1.0和1的區別。
存在的不足
求近似數的方法和數感的培養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課堂教師雖比較關注,但整個教學過程特別是方法的總結基本是教師問學生答或者教師自問自答,然后課件出示總結語,學生齊讀。
對于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教學難點突破不夠。課件的簡潔性和實用性有待加強。課件+教學設計的`出示較明顯。
策略建議
在教學本課之前,思考本課學生已經學了什么(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教給學生什么(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和數感培養),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是什么(0.984精確到十分位和2.798精確到百分位等類問題),再考慮應該如何實施教學?
具體教學實施意見請認真閱讀教學用書第92頁相關內容。教學設計中的教學流程、教學意圖等用語不適合出現在課件中。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2
在傳統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認知的建構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認知過程與知識結構不能協同發展。上周聽了王雪娟老師的課,他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做數學”不僅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且是學習者自我探索、自我構建、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一種動態過程。練習時,除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還讓學生上臺板演,在現階段運用多媒體的教學課堂中是值得提倡的.。把教材內容變靜為動,變單一為多向,變封閉為開放,有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讓“做數學”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原動。“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于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討論交流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
王老師在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嘗試,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指名匯報。
《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終目的。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熟練、更透徹,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這堂課中,讓我最佩服的是面對一堂學生已上過的課,兩位老師仍舊應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讓很多老師都蒙在鼓里,這正是我平時教學中最缺欠的應變能力!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數的近似數》評課稿06-02
近似數評課稿(精選10篇)09-27
《求小數的近似值》的評課稿05-07
近似數評課稿(通用10篇)09-15
近似數評課稿(通用6篇)06-22
小數乘小數的評課稿10-31
《小數的認識》評課稿09-23
《認識小數》評課稿09-11
《認識小數》的評課稿06-12
《小數的意義》評課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