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時間:2023-10-31 11:35:34 博耿 稿件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要怎么寫好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通用7篇)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1

  第一次聽馮老師的課,感覺雖然是新老師,但無論從教材的挖掘還是課堂的組織方面都像是很有經驗似的。個人素質還是很高的。

  1、游戲導入,師生一起拍手說10的組成,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在動腦動口的同時,手也沒讓閑著,很快將學生注意力收到課堂上來,復習了舊知,又為本節內容作了鋪墊。

  2、教師擺圓片,讓學生說圖的意思,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直觀的圖形中感受算式的意義。在學生說出四個算式后,又利用蓋住的數,問學生沒有圖形該怎么算,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方法,設計巧妙,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導學生總結出10的加減法算式。

  4.在探究新知識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教師適時參與、師生互動等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減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較好;

  5.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

  6.全課小結采取由學生自己回顧總結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歸納知識的能力。需要改進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需要培養。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2

  葉老師在傳統教學風格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強化知識點的訓練,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同時又注重和學生間的平等對話,通過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學素養把整節課演繹的十分精彩。

  葉老師在10的認識教學中,通過認識10、數序、比較大小、數的組成和寫數幾個環節向我們呈現了一節優秀的常規課。先不說課本身的好壞,就看班級六十多孩子在課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老師對孩子訓練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離老師比較遠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亂動,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剛剛帶完一年級知道在開學兩個月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幫助孩子養成這么好的習慣的確很難做到。

  再說說教學中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盯著每一個孩子,觀察他們的聽課狀態,并及時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專心聽課。教師語言具有親和力,聲音不大不小,聽起來特別舒服。

  本次教研活動我的感觸很深,我覺得講臺就是教師的舞臺,這個舞臺不一定多么豪華,臺下也不一定有觀眾和掌聲,只要有孩子們,有我們不斷地耕耘,那么這個舞臺就一定是最絢麗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會把學到的業務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我還會虛心向前輩請教,不斷努力地學習、鉆研,使自己的課堂真正顯示出實效性,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走在教改之路的前沿。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3

  《認識10》是在學生學習1—9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認識10表示的意義,知道10的組成,10的基數和序數,會書寫10。

  1、視頻引入,激發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孔石蕾老師利用數學朋友之間的故事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故事中既對0—9各個數字進行了復習,又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還使學生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

  2、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數一數廣場上的小朋友的數量,擺一擺圓片的數量,看一看點子圖的數量,找一找10的位置,分一分10根小棒等活動,讓學生認識10表示的意義,知道10的基數和序數的含義,10的大小以從及10的組成。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和概括、歸納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3、重視對知識的深入挖掘。在教學中,孔老師在擺圓片的過程中,不僅滲透了學習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擺,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擺,還可以5個5個地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10里面有10個1,10里面有5個2,10里面有2個5,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動手擺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學到了知識里面更為有思維含量的內容,教師在對知識的挖掘方面能夠做到對教材的有益補充和延伸。

  4、注重對數軸知識的拓展。在教學中,孔老師通過10該站在哪的提問,讓學生初步認識了數軸,并且通過數軸讓學生發現其中蘊含的大量的數學知識,使學生不僅看到事物的表面,還要看到事物的本質。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4

  《10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6~9之后,在已具有一定的認識和應用數字的基礎上,學習有關10的知識。殷老師的這節課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整節課創設了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和發現。借此來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1、創設情境,以趣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殷老師注意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動機,配以學生喜歡的小故事,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為什么1和0站在一起比9大呢?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培養數感,突破難點。

  教學中,殷老師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學具中的小棒;計數器上的珠子,點子圖、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擺出10根小棒等環節都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學以致用,聯系生活。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鐘面上有10等。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整節課下來順暢自然,環環相扣,殷老師淡定從容,特別是每一個教學環節目的明確,教學脈絡清晰,教學井然有序,這是非常可貴的。聽完這節課,除了學習殷老師的優點之外,本人也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1、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的有效引導在學習10的分法中,教學只提供一組分成9和1的分法,就放手讓學生分。學生的分法會顯得雜亂,是不是讓學生分一分后,再指名說一說自己有分法,接著老師再著重引導學生從移1根小棒、2根小棒……動態演示小棒的移動過程,體會分法中兩個數量的變化,也使思維從無序向有序發展。

  2、有時討論的并不充分,過早停止討論,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明確討論的目的,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重視討論的組織和引導,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教師的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上更關注、更積極。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5

  聽了李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整節課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創設了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環境,具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點:

  一、把握起點,創設情境

  《10的認識》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9這9個數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認識1—9的過程中,學會了數數、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相領兩個數的大小、序數、寫數和數的組成。這節課,既要建立數10的概念,又要為今后進一步認識數、進行加法運算奠定基礎。李老師精心設計了導入環節,利用故事情境,讓同學想辦法,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操作,體驗數感

  數感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而觀察和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方式。李老師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設計了目的性較強的擺小棒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分出10的組成,還讓同桌合作記錄下來。

  三、合作交流,發展數感

  小學生喜歡游戲活動,喜歡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動。在學生認識了數10以后,李老師設計了用數傳遞信息的環節:如“在生活中數10可以表示哪些事物?”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從同伴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讓學生體會到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豐富學生對數10的認識。

  四、多種評價,注重細節

  10的認識這節課,難點應該是熟練掌握10的組成,所以李老師涂色、游戲、對口令,讓孩子基本熟練掌握。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她讓學生在評價自己中學會反思,學會改進,在評價他人中學會欣賞,學會批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交流意識。鼓勵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評價,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也起著重要作用。 當然,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聽完課后也覺得有個別不足之處。如:雖然本課學生課堂上有討論,但發現有時討論的并不充分。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6

  首先由薛老師對自己的課程設計進行簡單的講解。

  李:整節課的思路很清晰,如果時間沒有記錯的話,把那兩道練習也做完,效果會更好。 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可以調整一下順序,先把練習做完,寫10的部分放在最后。實在不夠時間就不寫,可以放在第二課時再寫。寫的時候除了在書本上寫,還可以在小方格上寫。這樣簡要的講解,有些學生還是寫的不夠熟練,因為書上只是描紅而已。還是要在小方格上多練習一下才能寫的更好。

  有的時候用投影,可以把圖案放大一點。板書也要范一點,不要太隨意。細節的地方要注意一些。

  盧:整節課我覺得設計的都非常好,上的也很好,作為新老師達到這個效果已經很理想了。但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第一,課件的聲音有些刺耳;第二,課堂上有些生成的資源,要很好的利用他,不要急。講到10的組成時,有一個學生說10可以分成1和8.,你說:“對嗎?”其他學生馬上說:“不對!”其實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圓片,就分一下給他看,演示一下,讓他知道為什么不是1和8。利用這些資源就很好。第三,在講到10的'寫法時,你問學生接下來我們該學什么?問學生會不會寫10,學生說會,你反問了一句:“誰說會的?”這樣有點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你可以讓學生站起來說一說,說對了給予肯定,說的不對就糾正。盡管是很細節的東西,但是如果長此以往,會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有影響。第四,寫數字涉及到頂格,這個我都不太明白什么是頂格,1差不多是頂格,該怎樣表述呢?

  李:要寫滿格,挨著邊來寫。

  盧:這個時候強調不頂格,反而另學生不知道怎么寫。田字格你可以告訴他從哪里到哪里可以挨著寫,這樣可能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寫。

  還有,計數器表示10那里,教案上說讓學生數出來有幾個珠子,但你是直接問的,這里可以出一個珠子數一個珠子,這樣比較容易數到9。

  吳:這里有一個意義就是10的順序的教學,從9到10.

  從9過渡到10,需要一個停頓。

  盧:還有和學生的交流要加強。如果你和學生的交流多一些,那么課堂的調控會更容易一些。龜兔賽跑的比賽結束后,有有一個總結,哪一組勝利了。這些都是小細節的問題,整節課上的都是很好的。

  李:作為一個新老師,剛出來上課幾個月,達到這個效果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這些問題你要作為一個改正的方向,多向吳老師學習。

  并且你上課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語氣神態都好了很多。

  盧:已經是很成功的一節課,但是作為一個新老師,一定要明確我的成長,我的`目標在哪里。這樣你會進步的更快。

  陳:這兩個班的學生紀律都很好,很乖。

  李:一年級下午第5、6節能達到這個效果已經很好了。

  蘇:學生都很敢說,能說,很好。

  譚:這個《湊十歌》有什么用呢?在后面的學習中要用,才有意義。

  陳:可以作為理由來解釋,可以嗎?

  盧:10可以分成9和1,還可以分成1和9,你問了一句為什么,這有些多余,不用問為什么。還有分蘋果時學生只注意公平不公平,這里該怎么處理呢?

  李:讓學生分蘋果時,可以讓學生一邊分一邊說。

  陳:可以這樣處理:5和5最公平,那么不公平的分法還有哪些?

  蘇:還可以這樣說:今天小明表現的不好,分蘋果給他分少一點,可以怎么分呢?

  陳:在分的時候沒有序的分。

  麥:我覺得可以這樣處理: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我們找到這么多分法,那么你可不可以有序的分一分,自己動手分一分,和同桌說一說。

  薛:之前試教的時候,我引導了一下,我先在黑板上示范,10可以分成9和1,接下來學生就知道怎么分了,但是這節課我沒有引導,所以學生沒有有序的分。

  蘇:可以再有一個小結,整理一下,有序的分。

  麥:10的寫法是否可以在前面安排呢?認了說了,馬上就可以寫了。整節課的節奏還可以快一點,分與合這個重點放在后面。

  吳:這節課是兩個內容合起來的,認識加上分與合。

  吳:時間把握方面,前面可以快一點。重點留在10的組成,然后留點時間做練習,就可以了。

  第二次試教《10的認識》評課記錄

  李:1、比較9和10的大小后,<10,這道題不要了,現在問學生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2、要把10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呢?”這句話不夠嚴密,“應該問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呢?”并且要用幻燈片出示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去想公平不公平了。

  吳:1、10可以分成9和1,學生說不公平,那么你馬上就要強調,這節課我們不去考慮公平不公平,我們只考慮有幾種不同的分法。這樣學生就不會一直在下面說:“不公平!”

  2、前面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都會了,速度可以快一些,把重點留在后面10的組成教學上,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做練習了。

  3、在課堂調動方面還需要加強。

  4、學生對于龜兔賽跑的評比方法有爭議,覺得不夠公平,要準備一個有格子的評比欄。

  第一次試教《10的認識》評課記錄

  李:1、導入的時候有一句話,1和0站在一起組成10,這中說法不夠準確,因為1和0能夠組成1,你要說1和0站在一起變成了10.。

  2在數人和數鴿子的時候,要讓學生按照順序來數,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3、讓學生在身邊找更多的10的時候,如果學生找不到,你可以讓他們用10說一句話。

  4、在教學直尺圖時,讓學生順讀一遍之后再逆讀一遍。

  5、比較完9和10的大小之后,要讓學生打開書,在書上補充完整。

  6、學習10的組成是全課重點,在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分一分時,老師要引導,要有序的分。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示范,像老師這樣有序的分。

  7、在說10的組成時,也要按順序說。“看到9和1,你想到了什么?”這句話一定要問,因為它是書上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把你想到的寫在書本上。

  8、在記10的組成時,只讀一遍兒歌是記不住的,要多讀幾遍,在讀的時候可以邊拍手邊記,也可以分組來讀,這樣還便于評比和加分。

  9、教學10的寫法,學生寫完10以后要講評,他寫的筆畫和位置怎么樣,讓學生說一說。

  10、教案還要備熟練。

  吳:和學生的溝通還要加強,表情和語氣都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多設計一些游戲的環節,這樣整節課看起來生動有趣。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 7

  第一次聽馮老師的課,感覺雖然是新老師,但無論從教材的挖掘還是課堂的組織方面都像是很有經驗似的。個人素質還是很高的。

  1、游戲導入,師生一起拍手說10的組成,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在動腦動口的同時,手也沒讓閑著,很快將學生注意力收到課堂上來,復習了舊知,又為本節內容作了鋪墊。

  2、教師擺圓片,讓學生說圖的意思,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直觀的圖形中感受算式的意義。在學生說出四個算式后,又利用課件蓋住的數,問學生沒有圖形該怎么算,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方法,設計巧妙,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導學生總結出10的加減法算式。

  4.在探究新知識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教師適時參與、師生互動等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減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較好;

  5.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

  4.全課小結采取由學生自己回顧總結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歸納知識的能力。需要改進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需要培養。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10的認識評課稿02-23

數學《厘米認識》評課稿02-25

數學《認識負數》評課稿04-09

數學《圓的認識》評課稿04-05

數學認識面積評課稿04-06

一年級數學《10認識》評課稿09-13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評課稿(精選10篇)08-20

小學數學教材《認識比》評課稿04-17

數學評課稿:《乘法初步認識》08-18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評課稿08-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最新一线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