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時間:2024-05-07 23:10:21 偲穎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精選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1

  鄭老師上的“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這一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及除數是兩位數估算的基礎上,緊跟著進行的筆算除法的遷移學習。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和商的書寫位置。其中讓學生理解“商為什么要寫在個位上”、“為什么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的算理和算法更顯得重要,而把抽象的算理算法呈現講解得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理算法進行有機的融合,讓二者相輔相成,相映成趣就成為本節課的關鍵和一個亮點。從整堂課學生的參與程度,還是課堂上學生計算效果來看,本堂課我覺得上的非常扎實有效,是值得學習的好課。

  一、復習引入,注重知識的鋪墊。

  復習部分設計了“括號里最大填幾”、“|口算除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為后面的試商和筆算做好了充分準備。

  二、重視口算、估算和筆算的結合。

  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估算、筆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鄭老師在復習引入注意口算、筆算結合。在出示例1:92÷30的時候就讓學生進行估計商是多少,并且說出估算的方法。而后進行筆算以后,又引導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計算的正確性,商3乘除數30是90說明商3是正確的。教師在教學中的正確引導,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換位思考——三個對比,讓目標得到落實。

  本節課“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豎式算法,會正確應用簡單推理找到試商的一般方法。由于上述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舊知(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密切相關,鄭老師在教學這個內容時注重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利用對比的方法,將除數是整十數除法中的重、難點內容嵌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1、教學被除數是兩位數時(92÷30=?),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過程與用豎式計算的筆算過程對比。重點引導學生將口算過程與筆算豎式相對照,使學生從對比中清楚地看到,商“3”是一位數,所以用豎式計算時,商“3”必須寫在個位上,與被除數92中的“2”對齊。這一對比,使學生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知識輕松又順利地過渡到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學習中。

  2、教學被除數是三位數時(178÷30=?),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嘗試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再將其筆算豎式與被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豎式對比。重點引導學生將如下兩個筆算豎式進行對比,把關注點放在被除數的前兩位“17”與“92”上,使學生從對比中理解,當被除數的前兩位“17”不能被“30”整除時,應看前三位,用“178”去除以30,所以商仍然是一位數,所以商“5”也應該寫在個位上。

  3、將學生書寫的正確豎式與錯誤豎式對比。

  四、重視算理。

  鄭老師以清晰的理論、與直觀圖形指導學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最后形成計算技能。在學習嘗試了例1的筆算以后,教師組織學生重點交流了“3”到底應該寫在什么位上?通過畫圖9個十根小棒及2根小棒,里面有幾個30根小棒,再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明白了“3”寫在個位是表示3個一,92里面最多有3個30;寫在十位是表示3個十,92里面有30個30是錯誤的。再講解例2時,很好的運用學生的生成資源,處理了“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盡管沒有在計算中產生“夠”與“不夠”的矛盾,教師在這里比較準確的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結合。

  五、重視計算練習的層次性。

  鄭老師提供的練習資源,使學生在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過程中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基本的數學思考能力。

  值得探討的是鄭老師板書標題是“商是一位數筆算除法→整十數”。“整十數”前加上“除數是”是否合適點。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2

  本節課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是在學習了比算乘法和筆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舊教材相比,本知識點作了適當調整:舊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變的規律,而新教材中卻改為了商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探討被除數不變上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和除數不變商雖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這就使是這一部分知識更加系統、更加全面。

  整堂課教者注重了學生的基礎,適時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很好地實現了本堂課的三維目標。

  教者創設具體情境引入新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通過兩組計算題,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舉例驗證、歸納概括出商隨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而變化這兩條規律。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方式給了學生充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把握了規律的'本質。探究“商不變的規律”時,教者完全放手,學生借助上一環節探究的方法和步驟,自主建構了這條規律。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對三次驗證過程不同角度的指導,促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本課知識點的同時,經歷猜測——驗證——結論——應用的數學研究過嘗試大膽合理猜測、舉例加以驗證的數學研究方法。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目標,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點特色:

  1、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探究者、親歷者和知識的建構者。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2、教者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從學生出發,分層引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學生的參與面廣,給了學生較多說得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了學生探究數學規律的一般步驟和方法:觀察發現→舉例驗證→抽象概括。

  總之,從本堂課的組織實施和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是一堂優質、高效的數學課。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3

  今天聽了建芳的商不變的規律一課,感覺她的成長很快,是位很上進,很鉆研的老師。她的課很少形式上的東西,更多的是學生和老師的真情流露。

  一、從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在故事讀完后,提問“誰的'一笑是聰明的一笑”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在學生的交流中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規律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處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的教學思想。

  1、在規律的總結上,教師沒有直接呈現規律,也沒有引導學生說出規律,而是相信同學們,讓他們逐步總結,不斷完善。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的能力。

  2、在理解0除外這一關鍵詞時,教師用練習的形式呈現,小紅的算式是等于2嗎?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讓學生補充規律。

  3、在學完規律后教師出現一組易混練習,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規律中的關鍵詞。

  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從沒有顯出著急的樣子,始終耐心的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敘述想法,給了孩子機會和時間,處處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三、對于重點詞語的強調非常有必要。

  例如“同時”“相同的數”以及為什么0除外等。

  四、練習形式多樣有層次,突出了重點,在練習中深化了對規律的理解。

  同時也對學生練習會出現的問題做了很好的預設。如判斷題中4題,讓學生發現了商不變不是余數也不變。

  建議:

  在舉例驗證時可給學生提示思路,讓學生的例子在廣一些。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4

  本節課教學過程,自然而然水道渠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這“米”非常關鍵。教師通過千辛萬苦地搜集素材,千淘萬漉地比較篩選;對每個細節的追根溯源,可謂精益求精。本節課目標明確,以書本為中心,源于書本,而不拘泥于書本,趙老師以莊子的話做引入,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引入自然,貼合學生實際。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從多種渠道進行教學。觀季老師的整堂課,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的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緊緊相扣,過渡自然。教師言語、表情和藹可親教師素質高,懂的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吸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優雅的形體語言讓學生賞心悅目。但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師生間交流互動有所欠缺,在教學中始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比如類比法,方程思想等。確實有很多值的我學習的地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這樣的學習機會。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5

  最近在教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感覺除數不接近整十數需要靈活試商這一節較難,學生掌握有難度,于是激發了我研究總結試商技巧及方法的興趣。現來分享一下。

  1、特殊情況:

  (1)“同頭無除商9、8”像738÷75,按照除法法則,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都是70多,就叫“同頭”,像這樣的情況,兩個數很接近,但是又不夠除的(無除)的,一般就要試商8或者9。

  (2)“除數折半商4、5”是指當被除數的前兩位與除數的一半十分接近的時候,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4或5試商。如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的一半小時,可直接商4;如227÷46,除數46的一半是23,22比23小,可商4。如果被除數前兩位比除數一半大時,可直接商6;如133÷22中,被除數前兩位13比除數22的一半大,可商6合適。如果被除數前兩位正好是除數的一半時,可直接商5;如169÷32中,被除數前兩位16正好是除數的一半,商5合適(也有特例)。

  2、靠5法。除數不接近整十數,個位一般都是4、5、6,可讓學生熟記14、15、16、24、25、26的倍數,特別是15、25的倍數,可利用“靠5法”將14、16、24、26看成15、25,便于口算。

  3、快速口算法。一般適用于被除數不超過100的數,如96÷16、98÷14。

  4、“算除想乘”法。如:96÷16,想:16乘幾乘積個位是6。此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整除。

  5、“四舍五入法”。如果以上情況都不屬于,仍可使用“四舍五入法”,只不過試商的次數可能會多一些。特別要說的還有特例,如241÷46,常規方法是把46看成50,預計商是4,差距較大,還要再試,調商5。其實可打破常規,將46看成40,40×6=240,預計試商6,但明顯40的6倍是240,46的6倍就不可能是240,所以直接調商為5。

  總之,試商是對學生數感的全方位訓練,靈活多變,沒有固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最終達到熟練準確。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6

  用四舍法試商筆算除法,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于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書寫和計算方法已經掌握,本節課是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會用“四舍”的方法試商并正確計算。

  本節課我主要讓學生根據已有舊知的經驗探究新知。在復習鋪墊部分,我設計了兩個不同類型的復習題,“口算”、“括號里最大能填幾?”,其目的是為后面的試商和筆算做好準備。

  成功之處:

  本節課我設計了兩道例題84÷21和430÷62,很明顯例題是讓學生利用四舍來試商,教學時,我重點教學例1,先讓學生知道將除數21看成20來試商比較簡便,再理解其計算過程,尤其要讓他們體會“調商”的過程,最后從練習中感受到當除數不是整十數需要用四舍的方法試商時,商一般偏大。由于學生已有例1的經驗,所以例2的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展示。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用四舍法試出的商偏大,要把商改小。”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我讓小組討論,在學生已經感受到上面的`規律后,我又增加了一個先仔細觀察,再發現規律的環節幫助學生重點理解。從學生課堂練習、學生板演的反饋看,部分孩子試商已經明顯提高了速度。

  改進措施: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如對于個別后進生的關注不夠,感覺他們對于所學知識還未完全理解。另外,如何快速準確的試商還是一個難點,在后面的教學中還要加強練習訓練。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7

  本節課學習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調商)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計算方法和試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四舍調商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整節課計算的比較多。我先讓學生試著解決書本的問題,在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就直接先讓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嘗試進行計算,學生在試商的過程中發現商與除數的`積(9×34=306)大于被除數(272),出現不夠減的情況,從而讓學生發現其中的問題:商9偏大了,應改小。然后集體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還需要調商的大小,這一步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調商。此時的矛盾情境也引發了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愿望。通過討論,一方面不難讓學生找到矛盾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調商的方法。這是用四舍調商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同時還要讓學生弄清楚算理,明確每步的意義,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因此課堂作業有好多同學都沒有完成,可能除法計算相對乘法來說比較難,而有些學生的乘法基礎又打得不牢,所以計算速度較慢,因此這部分學生應該要先把乘法好好學習,特別是要把乘法口訣背得非常熟練,并且課后還要加強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在計算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有:

  1、列豎式時數位沒有對齊,商的位置不對。

  2、商與除數相乘時,有的學生將商與接近除數的整十數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夠除沒有商0。

  4、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口算能力不強。

  5、做完題后沒有檢查的習慣,如余數比除數大這么明顯的錯誤卻沒有發現。

  6、不會驗算,如有些同學在驗算的過程中,直接寫出得數卻沒有乘法計算的過程,有余數時,和余數相加的時候數位對齊時出錯。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8

  還是按照慣例,讓孩子們對27234進行了自主探究,和預設的一樣,孩子們會遇到障礙,商9是有問題的。孩子們能很自然地想到將商調小,然后往下計算。

  簡單記錄這樣一個交流花絮。

  我問:在計算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煩?

  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商9是不行的。

  我就問:商9不行,那該怎么辦?

  黃佳玲:改小一些,商8。

  我再問:為什么?

  顧拓:34乘9的積超過了被除數272,減不夠,只能商8了。

  我又問: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我這么一問,許多孩子露出了為難的表情,確實,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它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計算的本質。

  幾個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都沒有很準確地直指本質,我試圖引導他們從題意去思考,假設如果每人9本書的話,34乘9得306本,超出了原有的本數,顯然違背了我們的題意,從現實生活的尷尬聚焦于眼前的除法計算,孩子們會自然接受:初商偏大時,被除數就不夠減,必須將初商調小,才能順利往下算。所以,偏大就調小這樣一個思想,現在已經深入孩子們的心了。

  與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我讓孩子們繼續觀察這種除法的除數,除數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玄機。我是想讓孩子們明白:把除數看小,初商就可能偏大,偏大就要調小。這實在有些抽象,孩子們不容易理解,我感覺自己也講得不透徹,這是我上完課后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求助中。

  關于計算的方法,孩子們掌握得還行,在作業中,正確率也算讓人滿意,只是不夠熟練,尤其遇到乘法計算那一步,孩子們的速度很慢,卻也是最容易出錯的那一步。我想,對于速度暫且不作嚴格要求,等孩子們將方法牢固且內化后再慢慢提高吧。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9

  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時,除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利用口算去試商外,除數是一般的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就要依據除數的特點,利用“四舍五入”法來試商。根據除數個位上數的特點,個位數比5小的,用“四舍法”試商;個位數比5大的,用“五入法”試商。在試商過程中,會出現商大應調小,商小應調大的情況。為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學生的試算,比較,體會試商的特點。例題:“四舍法”試商筆算并驗算306÷53350÷51482÷62用“五入法”試商筆算并驗算336÷37336÷56246÷27把這6道題板書在黑板上,學生試做前沒有告知學生哪些題應該用“四舍法”試商,哪些題用“五入法”試商。學生做完后,讓學生進行除數和商的特點的比較,學生會得到被除數都是三位數,除數都是兩位數,除數個位上的數比5小的用“四舍法”試商,個位數比5大的用“五入法”試商。有關試商的情況,用“四舍法”試商,試商大了,應調小;用“五入法”試商,試商小了,應調大。進一步追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誰決定它們試商的大小,思考嚴密的的學生會進一步考慮:例題中的前3道題在試商時都把除數看小了,會出現商大的情況,試的商與原除數相乘就會出現乘積比被除數大的情況,說明商大了,應調小。后3道題在試商時都把除數看大了,原除數與商的乘積雖然比被除數小,但余數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應調大。把用兩種試商方法的的試題放在一塊,通過學生的比較,學生會更明白什么情況下試商會大,什么情況下試商會小。在學生用“四舍五入法”熟練試商的前提下,對筆算除法商的情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10

  試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面對一道除數是兩位數但不是整十數的除法,要進行四舍五入試商的計算題,孩子們首先要確定的是拿多少去試商,什么情況下商大了、小了還是合適,在這個學習內容的起始課,我是結合學案設計了設問導讀的內容去幫助孩子們理解和掌握的,但課后的反饋練習中問題卻是很多,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1、試商的'位置不清楚。

  剛開始學習四舍五入試商,怕孩子們不知道把除數看成接近哪個整十數來試商,所以在做除法豎式時都要求他們把除數接近哪個整十數就寫在除數的下面,幫助學生試商。但孩子們在練習中卻用商去乘整十數,接著再用被除數減去乘出來的數,這樣除數已經發生了變化,自然就得不出準確的商了。我覺得孩子們沒能夠真正的理解算理。

  2、不注意通過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

  主要表現在余數比除數大的時候,商往往是小了,需要在試商的基礎上改商,可孩子們得到結果后就不在去做檢查,導致計算錯誤。特別是表現在學困生這一群體中。

  針對以上問題,我也做了一些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對于四舍五入試商慢慢熟練了以后鍛煉孩子們不用把接近的整十數寫在除數的下面。而是讓孩子們通過心算、估算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其次在孩子們每完成一個習題之后都要習慣性的拿除數和余數來比較大小養成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對于孩子們來說真的是個難點,只有在練習中不斷熟練方法,掌握技巧。才能提高計算的能力吧!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11

  前面的教訓深刻地提醒了,本周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反復地看了備課上的難點和重點,講解時也自認為是講的難點清楚,重點突出,但是看到學生的課堂練習,出現的問題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如有的是把試的商直接乘于看作的'整十數,有的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的也只管往等于后面寫上去,還有幾個基礎較差的簡直連“商”的位置都找不到。明明前兩位不夠除的要把商寫在個位上,他就偏偏寫在十位上;碰到前兩位夠除了的呢,他卻把商寫在第三位上了。我看了真的是啼笑皆非,更別提那些連加減都要做錯的同學了。

  我和同年級的教師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沒想到他們班級的學生出現的問題和我差不多。現在,學生大體上已經了解了除法的筆算方法,以及“試商”的過程,可在實際的運算中,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有待于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訓練,逐步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12

  本節課學習的是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用“四舍法”調商)。四舍調商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計算量比較大。我先讓學生試著解決書本的問題,在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先讓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嘗試進行計算,提示學生,如果計算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解決不了的話就停下來,然后舉手。幾分鐘后,很多同學舉起了手。通過提問,我了解到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發現商與除數的積(9×34=306)大于被除數(272),出現了不夠減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問題:商9偏大了,應改小。然后集體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還需要調商的大小,此時的.矛盾情境也引發了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愿望。通過討論,一方面讓學生找到了矛盾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調商的方法(當商與除數的乘積大于被除數時,說明初商偏大,需要把商調小)。這是用四舍法調商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

  調商的方法大部分學生都很快掌握,但是教學的過程中又遇到了難題,有些學生的乘法口訣背得不夠熟練,初商不能很快判斷出來,所以計算速度很慢,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計算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有:

  1、列豎式時數位沒有對齊,商的位置不對。

  2、商與除數相乘時,有的學生將商與接近除數的整十數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夠除沒有商0。

  4、做完題后沒有認真檢查的習慣,如余數比除數大卻沒有發現。橫式上等號后面忘記寫答案,或者寫答案時忘記寫余數。

  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要多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提高做題的速度。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做題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 13

  商的變化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前邊已經學習了“積的變化規律”,為這節課打好了知識基礎,開始就抓住并利用了這一知識基礎:“我們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既然乘法中有這樣的規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規律呢?”一句話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變化規律類推出了除法中的變化規律,找到了新知的切入點,合理的運用了知識的正遷移,那么猜測是否正確呢?需要我們進行驗證。三次驗證是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在“猜”、“算”、“說”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被除數、除數、商他們之間的變和不變的規律,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敢于猜測、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數學學習的方法。借助規律的發現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

  這節課主要抓住兩個切入點:一是利用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和乘法中積的變化規律的遷移,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出猜測,進行探究學習;二是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吧猜測——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數學方法滲透給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能力。

  這節課用了連著的兩個課時,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把商變化的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分開來上,充分地聯系更多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去發現理解商的變化規律。

【《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筆算除法》評課稿】相關文章: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評課稿09-01

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評課稿09-27

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評課稿06-13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評課稿3篇09-01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評課稿10-06

《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評課稿02-27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評課稿09-01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優秀評課稿(精選5篇)03-30

《認識整萬數》評課稿09-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