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評課稿

時間:2024-11-12 06:09:28 稿件 我要投稿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

  以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統計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統計圖,叫作折線統計圖。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折線統計圖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1

  今天聽了吳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折線統計圖》,本課是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來學習折線統計圖的優點、特點和制作方法。整節課看下來,覺得吳老師的教學設計過程明確,教態從容不迫,很親切自然,讓孩子能夠很順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課堂的學習氣氛之中。在引入階段時引用了學生熟悉的條形統計圖,接著通過手的比劃再引出本課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過渡的'很自然,有層次。有幾點值的我學習: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現在我們的數學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本節課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李老師把生活中的數學有效地引入教學設計中。在課上列舉的數張折線統計圖都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這些生活中的學習素材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也是對他們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學習起來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是在數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梁。

  2、注重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課程標準》中要求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吳老師在學生解讀完溫度變化的統計圖后,請學生預測20時的氣溫并讓學生闡明預測的理由。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遷移和對比。知識的遷移也叫學習的遷移,心理學上把已獲得得知識、情感和態度對后續學習活動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本節課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和遷移,把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異同?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學會讀折線統計圖,明確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把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進行對比,在觀察、比較中,體會到了折線統計圖的優勢:不僅能清楚地反映數據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數據增減變化地情況,培養了學生地統計意識。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2

  《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內容。這一課時是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掌握其特點,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社會實際的密切聯系。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學習了三元實小聯合體的教學設計,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亮點所在:

  1、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關注學習起點是對數學教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現實學習起點,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才能讓孩子更有目的,更輕松的學習。關注學習起點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將它看成是一種植根于我們腦海深處的教學理念,讓它同實踐一起引導教學走向深入。三元實小聯合體一方面在新課導入時,先出示學生學過的統計表,再由統計表引出所學的折線統計圖,轉化過程直觀、自然;另一方面他們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結構時又將其與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2、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 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因此,三元實小聯合體在設計的時候特別注重統計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感受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讓學生統計氣溫的變化情況過渡到氣溫變化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引出小軍體溫情況統計圖。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此外,對以下幾點我們有著自己的看法:

  1、在導入部分對統計表的分析中,教師就問學生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導向性太強,雖然學生在對統計表的觀察中不易想到這點,但可通過對統計圖的分析中與統計表做比較得出結論。教師不宜操之過急,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2、在教學制作統計圖的過程中,三元實小聯合體對教材進行了改編,將想想做做第二題作為例題來講,隨后又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完成統計圖,這點可能對學生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為在教學用書上明確指出:在要求學生制作統計圖時都先提供了網格,而且橫軸和縱軸也已經做了必要的標注,學生所要做的只是根據數據確定相應點的位置,并連線。這是考慮到學生學習是為了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統計觀念;況且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用純 手工的方式來制圖越來越少。因此適當減少構圖,畫橫豎線等繁瑣的操作,而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畫折線這一關鍵環節,就可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統計過程,進而掌握統計方法。

  修改建議:

  1、 在導入中可以同時出現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自己進行 對比,發現各自特點,比較異同,教師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充分體現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2、 在鞏固中,可以讓學生先思考完成本題需要畫一些什么,標注 一些什么,然后發給學生一張操作紙,提供網格,縱軸橫軸做好必要的標注。或者可以在標注上空出一兩個讓學生填空。篇三:折線統計圖評課稿()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 優點: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現實學習起點,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才能讓孩子更有目的,更輕松的學習。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 不足之處:在導入部分對統計表的分析中,教師就問學生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導向性太強,雖然學生在對統計表的觀察中不易想到這點,但可通過對統計圖的分析中與統計表做比較得出結論。教師不宜操之過急,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建議:

  在導入中可以同時出現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自己進行對比,發現各自特點,比較異同,教師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充分體現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用字母表示數》 優點: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例子,將教材中小紅與爸爸年齡用學生與老師的年齡關系取代,讓學生自主學習,由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精心設計一系列有層次,有新意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充分理解字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不足:公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數學文化。而教師重點是介紹了公式,是否可 以對其產生的背景和科學家本身作更多的介紹來增加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師應讓學生舉例說明用字母表示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建議:操作和觀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應該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等直觀感知活動去實現對它們的理解和掌握。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相關文章:

折線統計圖的評課稿11-21

折線統計圖的評課稿(精選6篇)02-03

折線統計圖的評課稿5篇05-28

折線統計圖的評課稿8篇10-16

《單式折線統計圖》評課稿06-01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精選16篇)05-18

折線統計圖的評課稿(精選11篇)05-26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精選12篇)12-27

《折線統計圖》評課稿集合8篇09-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看 | 亚洲国产AⅤ久久综合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