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三峽》評課稿
酈道元的《三峽》這篇散文,富有詩情畫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搖曳多姿,融情于景,的確是一篇美文。xx老師就以“美”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悟,悟中學。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讀得多,說得多,老師適當的點撥,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xx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這些亮點:
一、反復朗讀,感受美景
在“誦讀課文,感受美景”這個授課環節,教師授以“誦讀方法”指導,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和感情。通過學生聽教師范讀,學生展示朗讀,教師引導再讀、全班齊讀的形式,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構思精巧
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共四部分,識文、尋景、繪景、寫作收獲,教師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賞析和品味。
三、品味語言,賞析美景
“尋景”是本課教學的一個亮點,教師請學生從文章中尋找三峽的美景,由“峽”字引入,“峽”即兩山夾水,奇妙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美景即山和水,然后利用“我從文中的話看到了景的句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尋找美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抓住句中關鍵詞分析山水特點,指導學生朗讀,并解決重點字詞的意思,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突出“對話式”的教學特色。
教學建議:
1、根據學情,合作交流,理解文意這一環節不可忽視。初一學生應學會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圈點批注,補充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班內提出,然后學生討論解決,教師適當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學生讀懂了文言文,理解了基本內容,才能進行分析文章內容。可是公開課上由于時間的問題,如何處理還字詞和文意的'理解還真是有些困惑!
2、在品味語言,賞析美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風景、語言三個方面來追蹤“美點”,重點探究三方面的問題:(1)、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來寫。(2)、寫水時怎樣安排四個季節的順序,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順序?(3)、寫三峽四季景色中有許多精彩的詞語,你能找出這些具體的詞語,以此來賞析各個季節的美景嗎?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對本節課的學習有系統、完整、深刻的印象。并且體會到作者在本文的多種寫作技巧,更接近了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鑒賞和審美。
3、在初讀課文的環節中,學生對同學的朗讀進行了評價,因為是初讀,所以更應該側重于對字音、斷句、節奏的把握方面。而在聽了教師范讀以后,可以側重于對情感的指導。所以教師的配樂范讀這一環節是不是應該放在理解文意之后,或者放在“品味語言、賞析美景”之后。這樣以來學生的朗讀才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
【初一語文《三峽》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