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的評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個兒子》的評課稿(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1
一、復習舊知:出示生字詞讓學生個人讀,集體讀。
優點:鞏固學生學過的生字新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讀的形式多樣,能全面檢查到學生的學習情況。
改進: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句子,這樣不但練習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回憶起課文的內容。
二、課文教學
1.體會三個媽媽說的話。
優:
1.讓學生動筆畫出三個媽媽說的話。
2.朗讀三個媽媽的話,并體會媽媽的心情。
3.讀的形式有個別讀和集體讀。
4.要求學生用“既……又……”說一句話。
改進:
1.學生沒有真正地體會到媽媽的心情,因為學生讀得不到位。
2.在學生讀的時候有困難,老師可以范讀,讓學生說說聽完老師讀后你體會當時媽媽的心情,然后再放手讓學生去讀,去體會,這樣效果會更好。
3.在個別句子品讀時盡量減少集體讀的次數。
三、說話訓練的逐層提高。設計好,拓展不夠。
田里的西瓜既( )又( )。(找同學的優點加以表揚)( )既( )又( )。
一個( )。一個( )。另一個( )。一只( )。一只( )。另一只( )(可以讓學生換量詞進行練習)
四、拓展延伸:
1.你想對“三個兒子”說什么?絕不能只對三個兒子說。還可以設計為:你想對這“三個媽媽”說什么?
2.你打算怎樣孝順媽媽?這個拓展的時間太長,而且與本文的聯系不大,沒必要在此花太長的時間。
聽《三個兒子》評課意見
第二次試教
我聽了莫老師《三個兒子》這節課,頗有感觸。其實,我們的教學是在不斷地磨課中有所改進,以致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效果。莫老師的這一堂課在我二(2)班已試教過,這次的教學明顯比上次要精彩的多。下面就淺談這節課:
1.課題的導入比第一次試教要自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課題導入時,讓學生回憶一下爸爸媽媽是怎么夸獎我們的?讓課文與生活拉近了距離,接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畫出媽媽夸孩子的句子。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這樣學生不僅從讀中理解到文章的大意,還通過“畫”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所以這次學生品讀媽媽夸孩子的話時到位了很多。指導朗讀的時間也節省了很多。
2.品讀課文,扎實有效。初讀課文時就以“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起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孩子迫不及待地去閱讀課文,仔細找找到底是為什么。品讀課文時就以“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抓住三個媽媽的話和三個兒子的表現、行動進行品讀。在學習三個媽媽的話時,首先出現前兩個媽媽夸自己孩子的話,讓學生讀,你讀懂了什么?那媽媽的感受怎樣?再讀讀,把你感受到的.語氣讀讀。讓孩子們轉化為媽媽的角色,把媽媽的內心是怎樣夸自己的孩子的感受讀出來,挖掘內心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語句中就能讀好了。指名讀,小組讀,齊讀。讀好第一位媽媽的話就緊接著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這里的教學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情感已經挖掘出來了,第二個媽媽稍加點撥就讀出來了。由前兩位媽媽做鋪墊,再出示第三位媽媽的話,這樣學生體會句子就水到渠成了。
3.老師在拓展中還運用“黃香溫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2
欣賞了高老師執教的《三個兒子》,最大的感受是該老師的“用心”、“用情”。老師的精心設計。
1、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本課的教學以“導入新課讀好課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輪讀課文初識三個兒子”“質疑解惑聚焦一個兒子”“總結課文引發思考”這五個環節的教學,脈絡清楚,循序漸進,遵循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規律。學生通過學習,能認識生字、會寫要求會寫的.字,帶有生字的詞語,能讀正確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懂得要孝順媽媽的道理,有效的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2、教學手段多樣,課堂氛圍活潑愉快。
老師的設計是精心的,課堂呈現出來卻不露痕跡。如老師的課前談話,看似隨意,其實是為生字的學習做鋪墊。生字的學習中使用課件,用動態的演示,以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動作的方法,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又如體會那“一個兒子”的內心時,教師巧妙地運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們通過表演再現了課文的內容,升華了人物的情感,從而將課文的難點輕松突破。在課堂上,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在平等對話中,學生的學習是愉悅的。
如果老師在每節語文課上,都能進行扎實的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將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3
《三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我聽了王老師這節課,仿佛溶入到這個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無論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還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們的主動學習精神,以及他們不但在學校守紀律、認真學習,在家也能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優秀品質。這節課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幾個亮點:
教學充滿樂趣
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特點,王老師就以這些特點,采用了生動、直觀進行教學,還跟孩子們親切交談,學生倍感親切,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課堂處處充滿樂趣,孩子們在演中學、在樂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讀書美中務實
讀中體會、讀中積累是我們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老師牢牢把握著以讀為原則,讓學生在讀中學文、讀中悟理,放手讓學生讀,引導學生美讀,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文中三個媽媽的不同語氣。如王老師問“媽媽認為這三個兒子是怎樣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媽媽的話。
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師貼第一個孩子翻跟頭的圖片。
1、現在就請每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媽媽,試著讀出媽媽夸獎孩子的感情來。(生自由練讀)
指名讀,采訪剛才讀的同學:“這位媽媽,您剛才在夸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么呀?”(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很能干;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自豪。)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這個孩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用更自豪的語氣夸獎他嗎?
指名讀,齊讀。
王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
緊接著王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問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讀出這位媽媽夸獎孩子的話嗎?
能帶上驕傲的表情嗎?(生抬高頭,眼神驕傲朗讀)
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個媽媽的話只要稍加點撥,他們就能把媽媽的心情用朗讀來表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獲。
兩個媽媽都在夸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是怎么說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說很么特別的地方。”)
1、你能讀讀這位媽媽說的話嗎?生自由練讀。
2、此時,這位媽媽在想些什么?她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么樣的心情?
2、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指名讀,齊讀。
三次句子的出示將三個媽媽做了比較,使學生對三個媽媽的心理有了突出而鮮明的理解和領悟,加強了學生和文本的交流。學生除了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義進行朗讀表達外,還經歷了一個由“收”到“放”再到“收”的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并能根據方法自主學習。在朗讀中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懂。
教法學法新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唯一。王老師采納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發現、合作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王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令以上亮點得以落實、升華。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4
《三個兒子》評課稿陳老師執教的《三個兒子》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聽了陳老師的課,感受頗深:
一、陳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特點,運用了激勵性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在演中學、在樂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二、陳老師的這堂課設計很巧妙,直接導入,讀題質疑。
課始,陳老師直接出示課題,讀課題提出問題:
1、哪三個兒子?
2、誰的三個兒子?
3、為什么是三個,不是兩個?
這樣抓住文章關鍵問題,質疑式的.導入,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迫不及待想去看個究竟,因此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陳老師的詞語教學指導到位。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陳老師的識字教學很到位。
1、前后鼻音、輕聲的指導,嗓子的“嗓”是后鼻音,胳膊的“膊”讀輕聲。
2、近形字的指導,既然的“既”和立即的“即”。
3、多音字的指導:“晃”的讀音,晃蕩和明晃晃。
4、ABB式的詞語的積累,沉甸甸、綠油油、明晃晃等等。
5、朗讀時形式多樣:指名讀,男女合作讀,開火車讀等等。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5
一、 教學充滿樂趣
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特點,麥老師就以這些特點,采用了生動、直觀進行教學,還跟孩子們親切交談,學生倍感親切,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課堂處處充滿樂趣,孩子們在演中學、在樂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二、 識字中求實
識字教學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加強生字的理解,找出認字的規律,重點指導,做到:有比較、有示范、有指導、有評價。麥老師在讀音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聲。然后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句子,檢查學生識字情況,使新課標認字練習得到很好的落實。
三、 讀書美中務實
讀中體會、讀中積累是我們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老師牢牢把握著以讀為原則,讓學生在讀中學文、讀中悟理,放手讓學生讀,引導學生美讀,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以合作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文中三個媽媽的不同語氣,在賽讀中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懂。
四、 導語優美
老師以優美的語言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朗讀課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語感美,我現在想問一下,三個兒子中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學生答:我喜歡第三個兒子,因為他能幫助媽媽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體貼父母)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老師以生動、活潑、設計巧妙、直觀、形象的板書給學生美的享受。
五、 教學設計新
解放學生,是我們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設法讓學生動手畫、動腦想、動口說。例如:老師先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三個兒子是怎樣的表現,讓學生自己去找、去畫,找出答案討論匯報:一個孩子翻跟斗,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然后老師質疑: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讓學生們討論得出答案:因為第三個兒子幫媽媽干活,孝敬母親,所以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在這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真正做到打破小課堂。最后老師還引導學生:你會用“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說一段話嗎?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語言是多么豐富有趣,而孩子們的深情交流和進一步擴大閱讀量和知識面,培養了學生收服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興趣。
六、 教法學法新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唯一。麥老師采納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發現、合作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麥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令以上六個亮點得以落實、升華。
這節課給我們帶來美感、啟發的同時,我有兩個建議:
1、 在學生進入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讀表現出三個媽媽提水的辛苦。還要加強指導學生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2、 在拓展活動中,老師是否要求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如:把你在電視上、書上看到的,或是你身邊的哪個小朋友是孝敬、體貼父母的,把他們的事跡講給大家聽。老師還倡議同學們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6
一、課前交流,別出心裁
課前交流中,老師以“孝”字為引子,揭示課題,為揭示課文內容埋下伏筆。
二、朗讀指導,不露痕跡
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如學生在朗讀“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一句時,老師運用情境遷移法,學生變成了擁有一個好兒子的媽媽,都想夸夸兒子。最后學生都能自豪地、高興地夸著兒子。朗讀的語氣何須再作指導,它變成了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生字范寫,恰到好處
老師范寫了“胳膊”兩字,要求學生端正、工整、漂亮地書寫漢字。
四、生字教學,方法多樣
“沉甸甸”幫助學生理解了字義、詞義。如學習“拎”,師生一起做動作,學生在做一做的'過程中理解了字義;學習“晃蕩”一詞,讓學生想象平時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詞義。
在學習“胳膊”一詞時,當學生知道肉月旁與身體有關后,就積極而迅速地把自己積累的與身體有關的漢子都調動出來了。這樣的歸類,學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復習了許多舊字。
五、說話訓練,分層落實
通過看圖說話訓練,學生初識了三個兒子。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加以引導:“瞧!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兒子,看看他們各自在干什么?誰來給我們介紹介紹?” 緊接著以句式:“一個------一個-------另一個-------”,讓學生再來介紹,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 7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三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何老師的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從讀中感悟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閱讀心理特點,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內容,這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課文里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更需要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領會語句的.準確、精妙。如本課中老爺爺說了這樣一句話:“三個兒子?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老師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從而體會到:“老爺爺只看見了一個幫助媽媽提水桶的兒子
學生在讀中理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會讀書的能力而且通過讀詞讀句來自悟自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從讀中體會情感。何老師抓住這個重點,在教學“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這一自然段時,就讓一學生感受水的重量,其余學生也通過該生的描述和表情中感知了一桶水的重。接下來學生朗讀時,老師始終抓住水的重來引導學生。剛開始學生還讀得不夠好,老師用一句樸素的話告訴學生“還不夠重”,在她的引導下,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可”,并把這個字換成“很”“太”等字再朗讀,從而很自然地讀出了這桶水的重。學生在感知了水的重以后,繼而順理成章地感悟了提水的艱辛。
建議
在學生進入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讀表現出三個媽媽提水的辛苦。還要加強指導學生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三個兒子評課稿09-16
三個兒子的評課稿06-02
三個兒子評課稿范文10-14
三個兒子評課稿(5篇)10-03
三個兒子評課稿5篇08-21
三個兒子評課稿6篇08-02
三個兒子評課稿(6篇)11-03
三個兒子評課稿(通用6篇)11-10
二年級語文《三個兒子》評課稿06-04
三個點確定圓評課稿(精選6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