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與合數》評課稿
感謝孫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節《質數與合數》的示范課,新課程的總目標中“數學思考”方面指出:“讓學生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北竟澱n孫老師在這方面體現的非常好。課上,孫老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正方形進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引發了學生思維碰撞,判斷:擺出方法的多少與數的大小還是因數個數有關呢?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從而獲得了對質數和合數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判斷,同時獲得了一定的數學經驗。在這一過程中,孫老師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觀察——討論——猜疑——解惑”等數學建構活動,在合情推理中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不僅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意義,還發展了他們的分析、比較、判斷等數學能力。
孫老師本節課還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操作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在拼擺中形象化,在小組的競賽中產生沖突,給學生以猜想的機會,而后在進一步的探究發現并驗證猜想,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進程,感受到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后續的'練習中又有效的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新知識來解決問題,體驗自己學習成果的喜悅。正如王主任說的,老師在教學中要更多的進行數學思想和活動經驗的引領和培養,而不是直接的方法傳授和機械式的訓練。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也進行了很多的調整,值得我們深層的研究和在教學實踐中實驗探討。
本節課孫老師如果在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后,教師能及時引導學生概括歸納:非零的自然數除了按2的倍數分成奇數和偶數外,還可以按照因數的個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然后再進行這方面的練習。這樣就使前后知識連貫起來,系統性,學生腦中的知識結構就更清晰了。還有,本課結束有點過早,我覺得在有些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生沒有主動參與,比如說: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是不是應該讓學生更好的研究或交流一下,使知識的體驗更豐富一些。再如:練習的設計是否可以再增加一些?在設計課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時間有可能充;虿粔颍毩曨}設計得稍多一些,可以靈活機動的進行調整,不至于提前7分鐘下課,學生鞏固理解的也會更好。
【《質數與合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與形評課稿01-19
平移與旋轉評課稿01-14
圖形與變換評課稿01-14
變量與函數評課稿01-02
小河與青草評課稿12-30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數與形評課稿 3篇01-19
圖形與變換評課稿3篇01-14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評課稿01-05
散步評課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