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熱比賽》聽課實錄及評課稿范文
教學目標
1. 學生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傳熱本領是不同的,初步理解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兩個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2. 初步能設計材料導熱性的比較實驗,證明自己的預測,意識到預測和實驗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學要尊重事實。
3. 學生初步了解不同導熱性能的材料有著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們要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材料。
教學重點
學生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傳熱本領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了解不同導熱性能的材料有著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們要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材料。
教學準備
鐵棒、鋁棒、銅棒、陶瓷棒、玻璃棒、木棒、酒精燈、火柴、鐵架臺、杯子、熱水、實驗單
課前談話
說一說桌上五種材料是什么?
生:鐵、銅、鋁、木頭、塑料
教學過程
一、實驗探究,感知五種材料的導熱性能
1.現在放入熱水,這五種材料會怎么樣?
生:有的會傳熱,有的不會傳熱
生:都會傳熱,有的快有的慢
2.組織觀察活動
課件出示:
材料:鐵、銅、鋁、木頭、塑料
摸一摸,你有什么發現?
說一說:
(1) 哪些材料傳熱較好
(2) 哪些粗飼料傳熱較差。
完成實驗后材料上交
3.交流匯報
如果把它們分成兩類,你認為應該怎么分?
生:鐵、銅、鋁傳熱較好,木頭、塑料較差。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把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
每位同學都是這樣的么?還有其他的感受么?
生:鐵放在第二
(教師調整卡片)
4.小結:我們把像銅絲這樣,容易傳熱的物體叫熱的良導體,不容易傳熱的叫熱的不良導體。今天這節課,我們比較誰的傳熱本領好。揭題:今天的課題是《傳熱比賽》
二、實驗探究熱的良導體的傳熱本領
1.剛才有兩種意見,到底誰的傳熱性能最好,誰的傳熱性能最差?你有辦法更精確的測量出誰的傳熱性能最好,誰的傳熱性能最差么?先不用急著告訴我。
2.老師提供的材料時這些?
(凡士林、蠟燭油、蠟燭環、鐵架臺、火柴、酒精燈、水杯、滴管、銅、鋁、鐵)
3.請同學們先自己設計方案,設計好后,自己選擇材料。
說明一下:蠟燭油可以涂在金屬棒上。我們要先畫一畫,再理一理,等會憑你的記錄紙來領取材料。
出示課件1:(記錄紙)
出示課件1:(活動需要的器材圖:鐵架臺、酒精燈、火柴、水杯與滴管、凡士林、蠟燭油、蠟燭環、組合起來的銅棒鐵棒鋁棒)
3.學生分組活動:設計方案,寫記錄紙。08:37——08:44陸續有學生完成設計后領取材料。
4.中途課件出示:
1.完成實驗后材料上交,小心燙手。
2.記錄單留在小組內,準備交流。
08:54部分學生完成陸續上交材料
08:57活動正式結束
【學生的整個自主探究的過程用了20分鐘,共完成了3個活動,中途只有教師的少數幾句話和課件提示進行調控】
5.組織匯報。
哪個組愿意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有什么結果?有什么發現?
(小組匯報1)
介紹方案設計、操作方法、發現)
師:他們組用的方法,其他組還有補充嗎?(學生舉手)你們組還有什么補充?
生:凡士林粘上去很不容易,要盡量小心,不讓鐵架臺晃動。
師:其他組還有補充嗎?修正的或是有疑問的?
(小組匯報2)
生:先把鐵架臺架好,……蠟燭油先開始融化,然后掉下來。發現現實銅上的掉下來,后是……,就知道了誰快水慢。
師:哪些組也是這樣做的(學生舉手:4個組)
師:你們組師燒在什么位置的?
生:燃燒的點更靠近3種材料的交接點。
師:哪種方法比較優化?
生:第二種,因為節省時間了。
生:因為在三根棒的交錯點
師:燒在交接點是達到了什么要求?
生:三根棒同時受熱
(小組匯報3)
生:我們第一次用涂凡士林的方法,但是因為涂凡士林涂得有多有少。第二次用蠟燭環……,發現銅絲上的蠟燭環最先掉下來,鋁絲上的第二個掉下來,鐵絲上的最后掉下來。
師:為什么做了兩次實驗?
生:因為涂凡士林涂得有多有少
他們在不斷實驗中改進了方法。還有什么方法是實驗更精確些?
生:可以增加到兩個蠟燭環,可以更正證實誰快誰慢
師:這個組或火柴棒的,放了好幾根。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可以讓我們的設計就更好。
如果只給你3個蠟燭環,你認為放哪里?
生:放中間。可以不用很長時間等待
生:放最頂端。可以防止位置偏差
生:沒有必要放頂端,浪費時間
師:老師建議:如果時間寬裕,可以放頂端,課外可以這樣試試。
師: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大家的實驗結論是一樣的,就是……
生:銅第一,鋁第二,鐵第三。
師:不要小看了我們的實驗,……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請從傳熱角度來分析……
(出示:鍋)
生:鍋,傳熱快。鍋柄用塑料,傳熱慢,不燙
生:鍋餅應該用木頭
師:你們家里的鍋餅用木頭嗎?
生:是
師:這個是膠木。其他還有塑料。
(課件出示不同材料制成的調羹)你選擇哪一個?
生:木頭的
生:塑料的
(課件出示熱水瓶)
……
(布置課外調查)
課件出示:
課外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課外交流:擬在生活中怎樣選用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點評:
可以學習的經驗:
1.這節課最大的難度在于材料,不好準備。楊老師怎樣解決材料問題的?
(回答:第一個活動是五種材料,大致長短粗細一樣的小棒,定位在初步感知。第二個活動是進一步研究三種熱的良導體,傳熱本領是否一樣。今天看到的實驗材料有兩套,一套是光的裝置,還有一套是事先涂好蠟的,只要孩子想到了這個裝置就可以領用。火柴棒、凡士林、蠟燭環,這些材料都可以和三根金屬棒聯系起來,是孩子變畫邊想、邊制作邊改進的。涂蠟燭油的方法:把蠟燭塞進試管,加熱的金屬棒塞進去。蠟燭片的制作方法:把蠟燭油滴在玻璃片上,然后制作蠟燭環:中間穿過加熱了的金屬棒。后面環節的選勺子舀湯的設計,是向讓學生能夠知行統一,應用于生活。)
2.學生有比較長時間的自由活動、自由思考。這個去年省年會提出的一致。時間給它了,空間不僅僅是坐的位置的空間,還有學生的活動余地,是學生學習的空間,學習的主動權。在這20分鐘時間里,他們得到了哪些發展?觀察后發現:有的學生從不知道酒精燈給金屬絲加熱的位置,到找到三個金屬絲的分叉點的調整。有的學生用酒精燈的高度調整:剛開始手拿著,后來改進,把一些其他物體慢慢墊進去。學生反復地調整和嘗試。有的小組想不出怎么涂凡士林,去看書了,把火柴一根根粘上去。有小組發現后凡士林不均勻,換成了蠟燭環。有的小組的匯報很有創造性。只有在這樣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會有更多的發現。
3.這節課中的指導處理非常恰當。有的地方很細膩;有的地方特別高效,比如:PPT,只是看一下,調節進程。
4.交流的方式,這個程序可以大家學習:匯報——其他組補充——發現的問題與質疑——老師或學生的建議。
探討:教學起點如何設定?
這節課的前面還有幾節課,本班學生還沒有上過。那么教師如何確定了?
(回答:他們的科學老師幫忙補上前一節,本節課剛開始就是讓學生回憶出:摸小棒的時候要摸頂端。)
這個基礎很要緊。外出借班上課,一定要把學生的底摸清楚,了解清楚了,學生的發展才會清晰。
改進建議:
1. 學生說的“熱是……傳播”教師可以糾正為“傳遞”。
2. 當一個學生說了感受以后,其他學生的想法怎么樣?應該充分說一說。
3. 生活中的應用,不僅僅是科學道理。比如:不同的湯勺。其他材料其實也怎么燙手的。做各種各樣的湯勺,還有其他很多因素的,我們不能僅考慮一種,視野要開闊一些,不要只停留在科學道理上,那會比較狹隘。
【《傳熱比賽》聽課實錄及評課稿】相關文章:
聽課評課稿集合08-03
聽課評課稿[薦]10-04
圓柱的體積聽課評課稿08-22
聽課評課稿(精選15篇)05-26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稿09-18
聽課評課稿(精選23篇)08-28
初中語文聽課評課稿12-05
幼兒園聽課評課稿09-03
小小的船聽課評課稿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