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懷》的評課稿
一、正確定位教與學的目標
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和文本資源,合理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整個學習目標體現扎實和彈性的和諧融合,重點的確定體現文本語言的關注和文本情感的關注,努力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薄⒆x準讀順課文,能有感受地讀自己欣賞的語句。
。、從字里行間體悟“一元五角”錢背后母親獨特的`情懷,激發孩子設身處地地想想母親,滿含深情地在讀出作者內心的感動和感激。
。场⒏形颡毺氐恼Z言現象,積累對自己寫作有幫助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悟母親獨特的情懷,感受作者內心的感動和感激(行動背后母親博大的情)
二、創設與生同步的有情課堂
文是有情之物,人是有情之人,課堂要努力創設有情課堂,讓孩子在習得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心靈受到觸動,從而回歸生活,提升或漸變自我的想法和做法。本課立足語言,輔以情景創設和背景資料的提供,借助讀悟的融合,營造濃濃的課堂情場,讓學生在如此的情場中受到感染,受到啟迪,受到頓悟。
三、選擇可行的教學突破點
本課教學,努力尋找“挈領”,梳理可行的教學突破口,使此突破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期待。利于喚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波瀾。
1、整體框架突破:
抓住“一元五角錢”深度感悟母親的情(感知錢多;體悟錢來的艱辛與不易;向母親要錢的不忍。)
。、具體操作突破:
語文學習的立足點始終在語言(語言現象和語言內涵),挑選了典型性的令人感動的母親鏡頭,抓住關鍵詞進行深度感悟。
四、適度謀求大語文教學觀
。、立足文本,但不拘泥于文本:
不脫離文本,空談闊論,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主動引領幫助,積極提供文本之外的背景資料。
。、立足文字,但不拘泥于文字:
課堂對話不離文字,不架空文字,始終落實在重點句重點詞上;但不拘泥于文字,引領和啟迪學生進入文字背后的“感知像”“體悟情”“讀出味”“文字神”。
【《慈母情懷》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