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數學《統計和可能性》評課稿
對于本節課的設計,教師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手操作,開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建構學生統計與可能性知識體系。
教學過程充分遵循《新課程標準》理念,強調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探究新知。教者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也做了很多文章,從課件的制作,到隨機轉盤的使用,都顯現出教者豐富的信息技術水平。另外,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還感覺到教師從層次、重難點方面不僅設計得惟妙惟肖,就連活動的設計和安排更是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層次分明,知識結構清晰,新理念運用豐富。
游戲導入、摸球講授、數學應用故事等情節設計是李老師設計本課的精華所在,這跟主導線由淺入深地讓學生隨機現象相等的特點,并且在知識結構上由統計進而轉向可能性的分析,過程清晰、明了。并且本課著重讓學生在操作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可謂是本節課又一亮點。這說明李老師課前準備做的很充分,對班級學生的個性發展了解也很通透,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自主尋求自己的探索方法,快樂的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突出,巧妙結合信息技術,學生學習有針對性。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讓學生學習新的統計方法,感受生活中隨機可能性的相等性。教者對這個教學過程處理的巧妙與否,也正決定了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李老師利用多媒體演示,通過在多樣化的練習,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將知識在活動中輕松接受、鞏固。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者通過故事讓孩子體會統計與可能性的應用知識,從而加深了對統計與可能性知識的印象,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巧妙的提升了學生應用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這樣的教學還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有效了解可能性的同時,培養空間直觀思維,能自主解決探索問題。教者的這樣的設計讓我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尋求自己合適的學習、探索方式。
三、以生為本,巧妙運用多媒體,體現差異、照顧差異。
現今的教學提倡與信息技術整合,李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結合多媒體教學,學生學有所思、寓教于樂。學生更大程度的掌握鞏固著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同時教者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差異,用這樣簡單、直觀的多媒體操作,方便了學有困難的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用自己的行動探索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同時又是能充分體現學生差異,并且照顧差異的最好做法。整個教學過程我有這樣的感受,一方面,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多探索,多思考;另一方面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別人的提點下,用自己的行動來學習,探索基礎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感受到收獲最多的是學生,無論從知識獲得、探索方法方面,還是從生活應用、品德培養方面,教者真正從學生出發,挖掘教材;運用新理念,結合信息技術,尊重差異,設計完美的教學過程,真正遵循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值得我們借鑒。
【北京版數學《統計和可能性》評課稿】相關文章:
統計評課稿01-15
平移和旋轉評課稿01-19
狼和鹿評課稿01-15
松鼠和松果評課稿01-13
狼和小羊評課稿01-11
線段、射線和直線評課稿01-17
數學評課稿集錦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合集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匯編1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