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鐵的評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磁鐵的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磁鐵的評課稿 1
這課的教學分成很清晰的三個環節:一是了解什么是電磁鐵,二是了解電磁鐵與鐵之間的共同之處,主要是吸引鐵和有南北極兩個性質;三是了解電磁鐵的南北極是可以變化的,主要與電池的連接方法與線圈的纏繞方法有關。探究實驗中,關鍵要讓學生關注變量和常量的一些注意點,基本上學生還是陶醉在自己的猜測與實驗中。
本課 “重演”科學史上著名發現電磁現象的過程,讓學生“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偏轉,從而認識電可以產生磁,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指導學生做科學家奧斯特做過的實驗——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經歷對新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的思維過程;第二,做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用線圈代替直導線做電生磁實驗,為理解電磁鐵原理打下基礎也為研究玩具小電動機伏筆。兩個實驗的安排是為了讓實驗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時孕伏了電流大小、圈數多少對磁力的影響的思想,為后繼學習打下基礎。
在課堂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于老師注重的是學生是否獲得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實事求是,提問是否恰當,設計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清晰,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怎么樣,動手能力怎么樣,同伴之間合作的`能力怎么樣等等,而不要強調小學生科學探究的結果或水平。
記錄實驗現象并由此得出一般性結論,固然是一項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維訓練過程,但要落實也不容易。為體現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科學概念,以提高廣大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基礎。所以,本課鼓勵他們自主地、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實驗記錄,并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完成由現象到結論的過程。既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又充分給他們以自由發揮的空間,進而可以照顧到每個個體的差異。長此以往,生動的記錄、學習的激情、自主學習的成就感都將有助于他們養成記錄與分析的好習慣。
新的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按新課標的要求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實驗教學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它要求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將學生“動起來”,因此我設計由魔術引人,使學生對電磁鐵產生好奇,想知道電磁鐵的秘密,充分激發學生探
二、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分析,發現規律。通過教師演示制作電磁鐵,讓學生初步了解電磁鐵的構造,同時也激發起學生參與制作、實驗的愿望。通過實驗前的“溫馨提示”,對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強調學生充分利用觀察與對比實驗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我加以巡視和指導,減少實驗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動手去實驗、觀察、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實驗的效果。實驗后讓學生匯報與交流評價實驗結果,使他們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努力分析實驗結果,找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與錯誤。從而使學生通過實驗、匯報、交流評價等環節學會了制作電磁鐵,同時也知道了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三、反思電磁鐵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升華。科學來源于生活,必將回歸生活,只有將科學課與生活緊密結合才能體現出科學課的真正價值。通過電磁起重機與電磁吸盤的影音資料,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知道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深化其對電磁鐵原理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探索電磁鐵的其它用途,提高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四、以發現和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探究的起點。這節課,教師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并以此作為教學的資源。教學中,還注意了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意識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另外,教師還注意了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并讓學生通過比較,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五、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一課是通過學生“動手做科學”的方式來進行的。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次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還要求在科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這一方面也有所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這幾個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意見、樂于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2、通過科學課的學習,提高了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與能力。
3、在這節課的開始,由于魔術的引人,學生對磁鐵產生了好奇,想知道關于磁鐵的秘密,于是提出了很多問題。什么都想知道,這是一種積極的科學態度。
電磁鐵的評課稿 2
《電磁鐵》一課是以觀察探究、小組合作方式為主線,組織學生觀察探究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各種感觀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方式觀察探究電磁鐵的活動,并且在觀察探究活動中能夠發現日常生活中未能發現的秘密,努力做到遵循認知發展的規律,促使學生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整堂課中可以看到任課老師組織學生合理有序地進行這一系列活動。尤其在學生觀察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計劃、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且給學生們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與他們共同觀察。這樣學生就有濃厚的興趣想要成功、想要發現別人沒有看到的現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熱情也就異常的高漲。電磁鐵是學生很熟悉的事物,從身邊的事物展開研究更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而且經常注意電磁鐵的學生對電磁鐵已有一定的`認知,用電磁鐵作為研究對象調動學生的以往經驗研究起來也比較容易,易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環節中,同學們交流共享著課前收集的大量資料,講解他們所了解的相關的知識。并在之后的設計實驗方案時,學生運用自己了解的知識親手制作電磁鐵,對比實驗結果。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動腦以及用眼觀察、有手、腦去探究,獲取新知識。親身體驗到探究過程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使他們真的像科學家那樣去認識事物,再現科學發現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還可以改進的地方是在引入環節部分,任課老師向學生展示吸回形針的游戲,后排同學看得不是很清楚,是不是可以利用電教媒體(視頻資料)來解決這個問題,使他們的認知程度得到提升,開拓學生的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更利于之后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我也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體會到:教師不但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且還身兼指引、啟發、調控等多方面的職責。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要根據特定的目標設計活動形式,創設各種情景,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要時刻牢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角,要讓他們在集體、小組、個人的活動中,自覺自主地探索知識、體驗情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實現自我提升。
電磁鐵的評課稿 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電磁鐵,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科學探究與技術設計相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電磁鐵原理的同時,提升了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首先,教師導入部分新穎有趣,通過生活中的電磁鐵實例,如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等,引發學生對電磁鐵工作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講授電磁鐵基本原理時,教師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動畫演示電磁鐵的構造及磁性變化規律,使得抽象復雜的物理現象變得生動形象。同時,教師結合板書和實物模型,詳細闡述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線圈匝數的關系,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再者,實驗環節設計巧妙,讓學生親手制作并調控電磁鐵,觀察記錄數據,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培養了他們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
最后,教師還引導學生思考電磁鐵在實際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科學素養。
總體來看,這堂電磁鐵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層次分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展現了教師扎實的專業功底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是一堂高質量、高效的科學課。
電磁鐵的評課稿 4
在本次關于電磁鐵的課程中,授課教師以生動直觀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電磁鐵的基本原理、構造及應用,充分展現了科學的魅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做中學,學中思”的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從生活實例出發,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并發現問題,成功激起了學生對電磁鐵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效實現了課程導入階段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了實物模型,讓學生親手制作電磁鐵,體驗磁力的變化,使抽象的電磁理論變得具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其次,課程主體部分,教師邏輯清晰地講解了電磁鐵的工作原理,包括電流產生磁場、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電流大小等因素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不僅理解了知識,更懂得了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再者,在課程總結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將電磁鐵的知識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應用場景中,如電磁繼電器、電磁起重機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電磁鐵實際應用價值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技素養。
總體來看,本堂電磁鐵課程教學設計合理,實施過程嚴謹有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然而,任何教學都有提升的空間,建議在未來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跨學科融合的內容,讓電磁鐵的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互滲透,更好地實現科學教育的全人發展目標。同時,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虛擬實驗、模擬軟件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電磁鐵的評課稿 5
本節課是初中物理電與磁章節中關于電磁鐵的一節實踐探究課,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和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教師通過生活中電磁鐵應用實例引入課題,如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等,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知電磁鐵的存在,既拉近了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距離,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實驗主導,突出探究:整節課以學生親手制作和探索電磁鐵的性質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分析數據,自主得出電磁鐵的.特性。這種“做中學”的方式,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符合新課改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深度互動,促進理解: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適時進行追問、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解釋現象,從而深化對電磁鐵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時,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也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和共享,提升了課堂效率。
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師在講解電磁鐵在科技發展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時,巧妙融入了科學倫理與社會責任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綜上所述,這是一堂生動有趣且富有深度的物理課,實現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有效結合,展示了教師扎實的專業素養和高超的教學藝術。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收獲成長與快樂。
【電磁鐵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電磁鐵評課稿09-19
六年級科學《電磁鐵》評課稿08-05
六年級科學《電磁鐵》評課稿(精選10篇)10-30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松鼠》評課稿06-29
美術評課稿08-17
比的意義評課稿03-08
《春天》評課稿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