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時間:2024-07-11 20:35:33 曉怡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精選10篇)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1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現實的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體現了新課標的相關理念?v觀全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開餐館的情境,呈現了“山羊快餐店”通過價格變化吸引顧客的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將知識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著讓學生討論前后三次價格中小數點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使學生體驗到小數點位置不同會引起小數點大小的變化。

  這樣把學生置于現實生活情境中,給學生一個真實的任務去解決,把教材的數學問題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做到了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便“課堂教學”為“課堂生活”。

  二、以活動的視角處理教材,建構生命課堂。

  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靈活地處理教材。

  這節課教師把靜態的情境變成了可操作的場景,把抽象的結論演變成了發生發展的過程。如:教師把磁鐵當作小數點進行移動和讓學生用數字卡片進行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通過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習氣氛,體現了“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理念。

  三、以問題的形成和培養為抓手。

  這節課在教學中提出了如:“你觀察到了什么?”“為什么沒有顧客?”“你認為怎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小數?”“你發現了從4·00元到0·04元的變化規律了嗎?”等具有方向性、探究性的問題,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以情感激勵為導向,關注個性發展。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們看不到對學生的否定,更沒有批評,教師總是以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和平共處。激勵性的語言隨處可見。如:“真厲害!真聰明!不著急!掌聲送給他!”等。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下面對這節課提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大家交流:

  1、對新知識的處理缺乏探究性。

  2、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明顯。

  3、板書不夠簡潔、明快。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2

  今天這節數學課,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進行的很順利,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應用很簡單但是讓學生能正確的利用規律解決問題并不簡單。

 。1)重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但“自主學習”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它重視學生的“學”,也重視教師的“導”,強調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強調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不斷促成學生由不知到知的轉化。本節課在教學例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用計算器算一下,21.5 ÷10= 、21.5 ÷100= 、21.5 ÷1000= 接著再讓學生觀察21.5和2.15比,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21.5和50.215比,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 然后再讓學生猜想:把一個小數除以10,就是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幾位?把一個小數除以100、1000呢?最后讓學生驗證任意找一個小數,分別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于我們猜想得是否一樣。從而讓學生總結出一個小數除以10、100、1000……只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2)重視學生說出思路。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的.活動!奥牎迸c“說”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技能,80%以上是靠“聽”與“說”攝取的。學生通過聽,既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吸收和理解,又對同學發表的意見進行評判和認識。學生通過說,一方面把自己對知識的領悟情況反饋給教師、為教師隨機調整教學提供依據,以提高教學實效;另一方面,學生在“說”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表達到位,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節課大部分的收獲來自于同組老師的幫助,也包括和我一起學習的孩子們。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3

  這部分知識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往往對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難以掌握。我在課中通過“為什么不相等、移動的變化規律、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怎么辦”三個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課中,我利用自制學具,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通過問題——操作——發現的過程,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過程,探索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找到了位數不夠用0補足的解決辦法,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節課我始終關注學生的問題提出及問題解決,培養學生具有一種數學的眼光。首先出示兩組數據

 。1)1.028 1.0280 1.02800

 。2)1.028 10.28 102.8 從學生己有知識出發,將四個相同數字分別排成兩種不同情況的小數,通過“考一考你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得知:小數點位置移動,小數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到底變化有什么規律呢?”巧設問題來激發學生求知欲。小數點移動后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時該怎么辦?這些問題不是老師直接提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并提出的問題。學生面臨的問題,又是讓學生在活動、交流中來發現規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對問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在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中,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況進行研究,通過大家的交流來印證每一種情況;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證明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數就擴大10倍,學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過程中,不怕花時間,目的在于把學生的'差異當作有用的教學資源,倡導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理解問題的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后用兒歌形式總結:小數點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擴十倍,右移兩位擴百倍……左移一位縮小到原數得十分之一,左移兩位縮小到原數的百分之一……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覺得本節課學生學習過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夠緊密。《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學習的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有現實意義的,但本部分內容較難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發現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時效性結合起來有待于我們繼續思考。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4

  與學生接觸的一學期中,我初步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自學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用心。在課前沒有能夠充分把握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讓學生學習看書。通過教材內容初步了解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在課內熟記規律。在讀書中引到學生會看書能質疑。交流中學生提出這個規律有什么應用。借此我又讓讓學生閱讀小數點向左向右移動的方法。對于移動小數一位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大多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但是在練習時我發現學生的遷移能力較差,在移動小數點二位和三位的練習中,學生的反應比較遲緩,不能很快的按教師的要求移動小數點。練習強化中,在移動小數點的過程中,我采取了詳細講解,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所發生的變化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在練習過程中,對程度依次提升,先是著重練習小數點向右一位的練習,而后逐漸向小數點向右二位、三位進行過渡,使學生學會運用遷移。一節課反復訓練只有一兩名學生有困難,其他學生掌握很好。本節雖然只學了向右移動,但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5

  本節課,我預設讓學生觀察情境中出現的數據,引導學生得到兩方面內容:

  1、三個數中288是28.8的10倍,28.8是2.88的10倍。

  2、讓學生體會到引起依次縮小到前一個數的1/10的原因是小數點向左移動移動引起的。做好這兩點后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加以驗證。驗證完后,我再啟發學生想,若向右移動會怎么樣?然后再驗證,最后得到一個普遍結論。但在實際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觀察完后,學生說得非常好。把向右移動也說出來了,這讓我感覺非常欣慰,同時也覺得提前預設的時候還是把學生低估了。

  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學生發現并掌握了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在練習設計時,注意知識的梯度,循序漸進,學生解決就容易了許多。例如,0.01÷10=( ) 時0.01÷100=( ) 時, 0.01÷1000=( ) 時,在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是很容易出錯的。

  在授課的時候,不斷地追問學生你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這樣想?加強這兩個問題,不斷強化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實際檢查學習效果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10倍的結論掌握并不是非常到位,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了一倍,向左移動兩位這個數比原來縮小了兩倍。出現這個問題說明學生對于概念沒有理解十分透徹,但造成這個原因我想是在課前復習導入的時候我做得不是非常好,我基本上沒有扎實的復習相關的內容,才造成后面學生出現新知后感到突然,也造成個別學生掌握不是非常好。

  如果有機會再次執教這節課,我將做如下幾點改變:

  1、課前預設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2、在學生自主驗證結論后,應該出示一些數據,讓學生再次觀察認識,強化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

  3、課后練習在設計中要有改變。多元化一些。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6

  小數點的移動是小數的意義與性質這一單元中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小數位數不夠時,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吃力。教材以深入學生心理的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故事引入,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出四組等式: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通過觀察比較四組等式發現小數點移動與小數大小變化之間的規律。為了突破小數點位數不夠時小數點的移動情況,我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特別動態演示了小數點的移動過程,使學生在動態演示中掌握小數點的移動情況,使這個難點形象化,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這個難點。在鞏固知識上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掌握規律,并且適時請學生上黑板板演小數點的移動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突破這個難點,掌握小數點移動的方法,會判斷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在課后與聽課老師的交流中,老師們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同時也提出了以下幾點不足:

  1、在引入部分,我是一張一張地出示書上的圖片,每出現一張圖片之后比較兩個等式從而得出規律。這樣的設計似乎顯得有點零亂,如果能夠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同時出現四張圖片,同時得出四個等式,同時觀察比較四個等式從而歸納得到規律。這樣的設計一方面顯得更加簡潔明了,在觀察比較上可能更加清楚,學生也更容易找出規律;另一方面,這樣的設計可以盡可能減少用在這部分的`時間,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時間。

  2、在小數位數不夠前面或后面補“0”時的道理說得不夠清楚,導致學生在練習中還是顯得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

  3、練習的'第一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原數小數點移動情況新數0.7向右移動一位向左移動兩位向右移動三位0.25向右移動兩位向左移動一位向右移動三位,這樣的設計可能對于剛剛掌握規律的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如果能設計成讓學生逐位移的題可能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在課堂實際練習中,學生做這道題的正確率并不高,那么練習可能就失去原有的目的了。

  4、還有在板書設計及課件動態演示的部分還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設計時還是考慮得不夠全面,沒有很好地從學生的立足點出發。

  作為新教師,就是需要在這樣的上課、反思中獲得進步。很感謝所有老師給我的建議與意見,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幫助,才讓我更快地成長。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7

  在四(5)班上課時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進行,后來發現一節課下來,只有少部分同學完全弄明白了,還有大部分同學沒有完全清楚小數點究竟是怎樣變換位置的,特別是位數不夠時處理難以掌握,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及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怎樣處理。因為小數點移動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而且缺乏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對于理解力稍差的學生學習存在困難。在四(4)班教學時我力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把較為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首先,在導入時用第一人稱講述了“小數點”的'用處,比如,假如你有256000000元錢,問學生,你們富有嗎?學生都覺得有很多錢,這時,小數點跑出來了,把數變成了2.56000000元,問學生你們還有錢嗎?變成窮光蛋了,小數點可以讓億萬富翁變成窮光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的激情。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小數點“動”了起來,并且把小數點擬人化了,使學生能清晰表達小數點移動的過程,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讓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8

  首先我出示小數56.9不改變小數的數字,怎樣改變小數的大小?讓學生初步感知:如果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

  然后出示了一組數據:9 、 0.9 、 0.09 、 0.009 , 引導學生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討論得出小數點移動小數大小發生變化的規律。 課上發現中下學生研究中有困難,于是第二節課,將情境改為孫悟空打妖精的情境,使學生在次感知到:小數點移動后,金箍棒的長短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小數的大小發生了變化。再引導學生從上往下、從下往上觀察,通過直觀的演示,學生在總結小數點移動的規律時就比較容易了。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 小數擴大10倍;

  小數擴大10倍 —— 則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小數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則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最后總結成四句話:小數點移動,左移縮小,右移擴大,移動一位(兩位、三位……)是10倍(100倍、1000倍……)位數不夠0補位。

  在課堂練習中,學生在做題時將縮小十分之一,寫的是縮小10倍。自己在課堂上教學語言不夠嚴謹,沒有及時糾正學生。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9

  根據課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擴大和縮小三個具體的數值為例,學習小數點的移動,課堂上孩子的學習效果感覺非常好,表達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練習題中發現孩子出現以下錯誤:

 、4.3×100=(0.43或43)

 、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業想想課堂上孩子表現很好,為什么做題時錯誤百出,慢慢想來:

  1、孩子對于擴大或縮小的小數點移動方向不能牢記;

  2、對于位數不夠的沒有用0補位;

  3、整數如何移動小數點,孩子剛看到無從下手;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整數看成多少點零,在根據要求移動小數點就可以。

  4、教學設計中沒有選好特殊的例子,練習少;

  5、學會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學習的表面現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會學以致用。

  數學的學習為的是應用。因此面對高年級孩子,學會放手,多給孩子機會,多讓孩子表達,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環節,抓住重點,對癥下藥,數學課堂才能高效!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 篇10

  “小數點移動”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又是名數改寫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地位顯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概念教學的特點,教學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驗證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學生提出,名數改寫練習放手學生嘗試解決……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而驗證猜想由教師適度“導引”,填表口算環節精細處理小數點位移方法,既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又幫助學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體現了教師的有效引導。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難度更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我首先引導學生去理解小數點移動;然后指導學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與原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單位名稱之間的轉換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數的10倍,而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接著引導學生根據這一規律,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擴大”的規律,去總結“縮小”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了一環扣一環的探究過程。

  以往,學生即便掌握了規律,在做具體的這類題目時錯誤仍然很多, 如何能讓學生掌握這一規律呢?教學中我采取了這樣兩個方法:

  1、從網上找了2個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規律:小數點,真奇妙,向左移動就縮小,向右移動就擴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數點,跳跳跳,幾個圈圈跳幾跳。

  2、強化練習,并要求學生把小數點的移動過程寫出來。

  教學中,我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學在動態中延續不夠,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學中要改進的。

【四年數學下冊《小數點移動》評課稿】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移動》評課稿10-01

四年級數學《小數點移動》評課稿(精選15篇)03-24

四年級下冊《小數點》評課稿(精選10篇)03-23

數學評課稿(精華)10-09

數學方程評課稿04-20

小學數學評課稿03-01

初中數學評課稿12-28

初中數學評課稿02-19

小學數學評課稿02-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 思思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天天免费看国产一区二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