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六年級語文青花評課稿推薦
青花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一).《青花》是語文出版社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了我家是青花世家,父親希望“我”傳承并創新青花技藝,讓“我”修補殘缺的青花,以尋找青花祖傳配方的過程。文章體現了父子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二).以上的教材簡析設計教學目的如下:1.掌握課文的生字新詞,會寫7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結合作者尋找制作青花祖傳配方的過程來理解關鍵詞句,以感受青花技藝的獨樹一幟,感受父親對我的期望,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以及父子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三)學習重點:理解我尋找青花配方的過程,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學習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如“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等來感受兩代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感受青年一代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之重任。二、說教法,說寫法根據語文教學大綱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本次教學主要以創設情景導入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朗讀訓練法等教學方法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青花是同學們見過卻又不太熟悉的一項中華技藝,在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在課上交流,老師做適當的補充,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更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課文要從整體上把握,從整體上感知,如果馬上把課文分開來講,就會讓學生得到支離破碎的信息,得出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所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思考課文圍繞青花講了一件什么事。以此了解“我”尋找制作青花的祖傳配方的前因后果。(父親讓我修補青花的殘缺——用祖先的瓷片來代替——自己制作整個青花——自己配料修補)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給予信任和鼓勵,讓學生找出體現父親對我的期望的句子,反復讀讀,把自己的體會在書上做好批注。抓住父親的神態、語言、動作來感受。剛開始學生的看法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再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交流各自的體會,繼而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讀,升華體驗新課標要求加強朗讀訓練,還要求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感作者之所感,想作者之所想。所以我在同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來品讀。如用平緩、稍慢的語氣來朗讀事情的經過過,用疑問、迷惑的語調來讀作者對父親變現的不解,用深情、低沉的語氣來讀出“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含義深刻的句子。利用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分別讀來體現朗讀訓練,讀出父子倆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與作者產生共鳴。然后再相機出示相關重點語句,讓學生再細細品味,感受到“我”是青少年一代的代表,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青花是一種傳統文化技藝的代表,代表著中華所有的文化。從“我”對青花技藝的傳承感受到中國年輕一代肩上擔負著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最后由課本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提出“我們也是青年一代,我們能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些什么呢?”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心中所想。用所學知識知道生活實際,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教學原則,實現教育的最后目的。
【關于六年級語文青花評課稿推薦】相關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