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到學校來學什么講話稿
頤和中學創建于xxxx年,校園占地150畝,是由滄州東塑集團投資,滄州一中負責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學。現有在校生近3000人,教職工177人。建校六年來,高中畢業生5764名,本一上線1652人,本二以上3405人,本三以上5205人;本一、本二、本三上線率均在滄州名列前茅。初中畢業生965名,滄州一中公助上線403人,上線率和各科平均分、及格率歷年均為全市第一。
頤和中學辦學時間雖然不長,卻是一所有靈魂、有內涵的學校。我的教育理想,也是這所學校的教育理想是“為學生一生發展打好底色”;我們的校訓是“厚德敦行勵志篤學”;辦學理念是“育人為本,重在發展,封閉管理,開放辦學”;管理理念是“用思想管理學校,以人文提升品質”。
頤和中學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一些理念,并取得令人稱贊的成績,是因為我們抓住了教育的本質。
同學們,這是什么?話筒!是話筒嗎?是!
我說它不是!在剛剛出生的嬰兒眼里它是話筒嗎?在小貓、小狗眼里它是話筒嗎?所謂話筒,只是我們給它貼的一個標簽,并不是它的本質。好比水有三態——固態、氣態、液態,這些只是現象,水的本質是氫二氧一。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學校到底是做什么的.?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所以我校把“育人為本”作為辦學理念。問題的關鍵是學校要育什么樣的人?我認為學校應該育“大人”,而不是“小人”。“小人”并非壞人,但是他們常常怨天尤人,遇事不從自身找原因,影響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所謂“大人”,是大心量之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他們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遇事從自身找原因。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到學校來學什么?
《弟子規》開篇講到:“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寥寥數語即告誡同學們要先做人,后學習。如何做人呢?說的也很明白:“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古語云:“學者覺也”,是說學習是為了覺悟。
學習的目的是知“道”。原先不知道的,通過學習知道了。但這并不是“學習目的”的本質。
什么是“道”?道是做人的道理,即五倫大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長幼有序,夫妻有別”。這是自然倫理,是自然法則。
什么是“德”?德是順從自然法則,這是人的本位。做人要歸位,德不孤,必有鄰。
“厚德載物”實際是告訴我們任何大的成功都要有德行作為承載。
德行是碗,知識和財富是里面的水。碗越大,裝的越多,F在一到假期,家長給孩子報班補課的特別多,實質上這種補課意義不大,F在的孩子確實需要補課,急需補的是傳統文化這一課,這是根本。一個孩子如果知道了如何做人,他的學習也就不需要別人去管了。
當代中學生應該從何做起?
孝是德之根本,一個人一定要懂得孝,要有感恩心。
習勞知感恩。自己的衣、襪勤洗干凈,東西擺放整齊,吃飯不剩一粒米,飯后將餐盤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幫助家長做家務,勞動可以培養責任心,這樣將來就會知道擔當、不抱怨,這是人生幸福的基礎。
再比如考試,拿到發下的試卷,一看考了100分,應該油然而生一顆感恩心,感恩老師、同學、家長、學校、社會。如果生出的是傲慢心,或成為讓家長給買手機、電腦的條件,這不是考試的真正目的,你的這個100分是大大打了折扣的。
當代社會對青少年的誘惑太多,危害極大,希望同學們要有一顆明亮的眼睛,怎樣才能夠做得到?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
《弟子規》講:“非圣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如果不是講圣賢道理的書或物,一概摒棄一旁不要理它,它會蒙蔽我們的智慧,會敗壞我們純正的志向。不要自以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墮落而放棄自己,圣賢的境界雖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人人都可到達。
《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如果我們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做起,就能夠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正是頤和中學所倡導的“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紳士風度,女生做大家閨秀具淑女風范”。《弟子規》這本書同學們應該認真的反復誦讀,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郁悶的時候讀,高興的時候也讀,日久定會深入內心,你的人生將會從此而改變,在頤和你所收獲的就不僅僅是分數,而是幸福人生。
【學生到學校來學什么講話稿】相關文章:
學校愛學習講話稿01-06
學校校長勵志講話稿01-04
學校生活老師會議講話稿09-09
學校開學教師會議講話稿08-24
學校放寒假會議講話稿08-05
中心學校校長講話稿01-11
學校防溺水安全講話稿01-08
學校校長升旗儀式講話稿-國旗下講話稿01-11
家長學校開學典禮講話稿-講話稿范文12-30
中職學校國旗下講話稿范文-國旗下講話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