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余弦定理》評課稿
今天上午在高三計算機班觀摩了一節中職數學·拓展模塊第1.2.1《余弦定理》的課。本節課是利用向量的內積來推導余弦定理,然后運用余弦定理解決 “邊角邊”、“邊邊邊”兩類基本的解三角形問題的新授課。這節課的教學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向設計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解決問題中發現和推導“余弦定理”,以及定理的應用。總的來說,這是一節運用新課改理念非常成功的概念課。下面,談談我個人對這節課的看法:
1、從教學目標來看,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展開。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問題、圖片的展示、學生的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逐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陶冶。
2、從教學教材處理來看,教師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能結合中職數學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設問題情境,從具體問題探究出發,抽象出一般性問題結論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 、愉悅的教學氛圍,用探討、商量式的口吻組織教學,使學生敢于、樂于參與探討與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非常重視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和組織作用,千方百計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3、從教學程序來看,本節課的設計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合理的設疑,正確的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歸納---推理余弦定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先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從具體問題出發,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發現和推導“余弦定理”。在引導學生觀察余弦定理的結構特征上,運用定理解決三角形“邊角邊”,“邊邊邊”的問題。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從教學效果來看,本節課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問題的探究,在問題的探究中鍛煉和發展自身的能力。落實了三維目標,突破了重難點。
5、從教學基本功來看,教師的教態自然、親切,言語富有感染力,板書條理性強,教學的思路清晰,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從這里,說明教師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實。
6、本節課的具體亮點:①本節課的引入很有新意,教師沒有直接教教材,而是對教材做了修改,通過創設我縣新建九凰山隧道長度如何測量的問題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降低學生對新概念理解的難度,為學生初步領會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做好了鋪墊,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②教師的設計思路比較好,采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沿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應用”這條主線,把從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數學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為紅線組織教學,形成以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相互引發攜手并進的“情境--問題”學習鏈,使學生真正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體驗數學的過程。③課堂互動強,教學評價機制運用合理。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營造一個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人文氛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小組探究;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讓學生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獨特見解,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系。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教師都能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在一定的程度上又激勵了學生的探究學習,促進了教學。
7、本節的不足之處:雖然教師對本節課的例題做了刪減,把例3的證明題給刪除了,但對例2沒有進拓展,有些遺憾,這里教師自己也提到了,不再重復說明了。
總的來說,這課堂一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是一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是一堂遵循新課程理念的課。
【高三數學《余弦定理》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評課稿集錦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通用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合集15篇)01-05
數學評課稿匯編15篇01-05
排球課評課稿01-02
雨后評課稿12-31
左右評課稿12-30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