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月明評課稿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聽了王老師的課,張琴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一堂生動、活潑、扎實、有效地識字課。張
老師執教的《日月明》就是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是一篇十分適合兒童朗讀的韻文。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并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中,張老師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這堂課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直觀形象,激發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更應該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課始,王老師通過復習熟字,演示“日”“月”組合成“明”的過程,以及圖文對照理解“明”的意思,緊緊抓住一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的年齡特征,為學生們創設了愉悅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了會意字的特點,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很好的鋪墊。
二、創設情境,愉悅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王老師通過看圖、字謎、講故事、摘蘋果、拼一拼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三、以讀為本,讀中體會識字教學不能單純的以生字教學為本。識字教學應該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生字從文中來,也應該回文中去。本文本來就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韻文。教學中,王老師通過師生對讀,合作讀,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小組學習,落實有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王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組成學習小組,學習“塵、尖、滅、男、休、看”這幾個會意字。這時,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五、及時評價、鼓勵賞識教師在課堂上對孩子的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肯定課堂中的出色表現,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本節課中王老師注重了鼓勵賞識學生,常聽到了她說“了不起,真能干,真聰明”。這樣一來,王老師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悅的交流環境,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學是門無止境的藝術,我個人認為這堂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1、評價語言可以多樣化,更落到實處。
2、忽視了讓學生在書中讀韻文。教學中,張老師可以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認識漢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導學習“明”時,提問值得仔細推敲。像“太陽有什么特點?月亮有什么特點?”這樣的問題一年級學生回答不出來。
4、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落到實處,可以給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讓小組長帶領其他學生學習。
5、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編遍其他漢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豐富了學生對韻文的理解,還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日月明評課稿】相關文章:
《年月日》評課稿04-09
《年、月、日》評課稿05-28
《年月日》評課稿(精選10篇)04-19
《年月日》評課稿(通用5篇)01-02
《年月日》評課稿(通用6篇)06-18
《夸父追日》評課稿4篇03-18
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評課稿05-12
《年月日》評課稿(范例3篇)10-12
復習課評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