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蹲踞式起跑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1
今天上午,聽了吳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蹲踞式起跑》。課后,根據“聽課、議課、評課”的教學流程,體育教研組由我代表對這一節課進行講評。
1、本課在教學過程中能體現以學生為主的主體性,教師為學生創設自主、自學、自練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對不同個性、不同能力的學生能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注重他們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和身心特點。
2、本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習,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的相關知識,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3、本課中的組織、教法、引導、評價和師生互動,使學生左右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得到平衡與協調發展,達到掌握運動方法、增強體質之目的,更有效地促進他們的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正常發展。與此同時,兼顧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4、本課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蹲踞式起跑”對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很熟悉的一項運動,但吳老師很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內容雖然簡單枯燥,但吳老師卻通過使用起跑器追逐練習把課堂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學生學習的興趣高,參與性強,增強了鍛煉身體和學習的技術目的。
5、另外在基本部分再補充一點我的一些想法:
①、先采用直立→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快速跑,讓學生體會以快速擺臂帶動起動速度的過程。
②、再采用站立式起跑→聽信號快速起動,讓學生體會以快速擺臂帶動快速步頻如何從靜止到讓自己在最短時間達到自己的最快速度。
③、最后學習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疾跑,讓學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優勢,學習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疾跑銜接動作要領及方法:重心逐漸抬高,后蹬腿快速蹬地起跑,步幅逐漸加大,快速擺臂帶動步頻,盡快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自己最快速度,并保持最快速度進行途中跑。
6、不足之處:
①、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教師雖然講解了動作要領,做了示范。但是教師卻流于形式,學生只是機械的進行練習。特別是利用小組合作體會身體逐步上升,學生只是完成任務,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小組長沒發揮作用。設計雖好,沒落到實處,難點的突破就成了紙上談兵。
②、分組不合理。由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全面,有的小組部分同學學過這一技術,這組的其他同學在學習時得到的幫助相對多一些,學習進度快;而有些組的同學以前都沒學過這一技術動作,因此,學習進程慢,這就造成了不同小組的學習資源不均衡,直接導致了學習進程有快有慢。
7、需要改進的地方:
①、全面考慮,精心設計,在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成效。
②、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合理分組,優化教學資源。
③、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專業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總之,現在的體育課都是處于新課改的階段,既要努力緊跟時代的步伐,勇于大膽探索,展示新課改的理念,又必須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有的放矢,講究踏實誠信,量力而行,把握好可行度。因此教師在教學課上要充分體現自己的應變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重教學的真實過程和實際效果,不盲目追求時髦,不搞花架子,這樣才利于公開課的作用,使前來學習的老師有之可學,用之可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2
評析:
1、課中創設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智慧和技巧,發揮個人能力,通過與同伴密切的協作,體驗配合和成功的樂趣,此為亮點之一;
2、在熱身過程采用“蛇行跑”,你看,那兩列學生進行蛇行跑,那隊伍的調動,啊,真是很有水準,而且從蛇行跑而跑出做操的隊形(四個圓形),那真是沒有幾節課,或者是常規練習是下不來的,此為亮點之二,也是最大的`亮點;
3、教師采用的講解示范都有獨特之處,潘老師采用本人與學生一起進行,并讓學生進行說明是否動作正確,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由小組長進行組織練習,并讓學生相互評價,相互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能想到促進,而且本班學生基本上是外地生(流動性強),所以能這么和諧團結性地進行學練,真是亮點之三;
4、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語言激勵進學及時到位,營造出了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學技能,而且在一具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受到學習的樂趣并易于積極主動地掌握獲得成功,此為亮點之四;
建議:
加強小組長的作用體現,能讓小組長發揮他應有的作用,這樣更能讓教師引導五十個學生學習的效果。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3
在本次體育課程觀摩中,xx老師所講授的《蹲踞式起跑》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綜合評價。
一、教學目標
授課教師目標設定清晰明確,緊扣體育課程標準與學生實際學情。知識與技能目標上,讓學生精準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包括各環節姿勢、手腳配合等;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互助以及身體協調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達成度良好,激發了學生對短跑運動的熱情,增強競爭與合作意識,從課堂學生們的積極投入能充分感受到。
二、教學內容
內容選取極具針對性,蹲踞式起跑作為短跑關鍵起始技術,對發展學生爆發力、反應速度意義重大。教師巧妙整合教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安排教學環節,從基礎動作講解到分解練習,再到完整連貫實操,還融入趣味競賽,既保證技能學習,又增添課堂趣味,使枯燥技術教學變得生動。
三、教學方法
教法上,示范講解精準到位,教師標準起跑示范,配合簡潔明了語言,讓學生對復雜動作形成初步直觀印象;練習法運用嫻熟,小組練習、個人競賽練習等多種形式交替,給足學生實踐機會,及時糾錯強化;啟發式教學貫穿始終,常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動作原理,激發探索欲。學法指導同樣出色,學生分組討論、互幫互學,學會觀察、總結與自我調整,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四、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新穎,以奧運短跑精彩瞬間視頻開場,瞬間點燃學生激情,引出課題自然流暢,集中學生注意力。
準備部分充分,帶領學生進行全身關節活動與動態拉伸,搭配動感音樂,提升身體熱度,預防運動損傷,為后續高強度學習鋪墊。
基本部分是核心,講解示范細致入微后,學生練習環節,教師巡回指導,密切關注每組動態,及時給予鼓勵與糾正,競賽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學生為團隊榮譽奮力拼搏。
結束部分不草率,組織學生舒緩放松,回顧課堂重點,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中鞏固知識,圓滿結束課程。
五、教學效果
從學生課堂表現看,絕大多數學生熟練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術,起跑反應速度、動作規范性顯著提升;課堂參與率極高,全程熱情飽滿,小組協作默契,競賽中展現出團結奮進體育精神,知識、技能、情感目標全面開花。
六、教師素養
授課教師專業素養深厚,動作示范標準優美,口令清晰洪亮,對課堂把控游刃有余;教態親和自然,時刻關注學生情緒,鼓勵表揚不斷,拉近師生距離,為良好教學效果奠基。
七、建議
可進一步拓展教學深度,引入蹲踞式起跑在不同項目(如 4×100 米接力)中的戰術運用,拓寬學生視野。
增加個體差異關注,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提供更個性化輔導方案,確保全體學生均衡發展。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4
今天聽了一節關于蹲踞式起跑的體育課,感受頗深。本節課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體育競技意識。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詳細評價: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教師通過講解和示范,使學生能夠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并能夠按照口令做出正確的動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突出重點,即蹲踞式起跑的預備姿勢和蹬擺動作的配合,同時也注意到了難點的突破,即學生如何協調上下肢的動作,迅速擺脫靜止狀態并加速。
二、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效果顯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語言誘導法、自主探究法、示范講解法和鼓勵評價法等。這些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能夠在互動中相互糾正動作,共同進步。此外,教師還通過設計游戲等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
三、教師基本功扎實,專業素養高
本節課的教師基本功扎實,專業素養高。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教師語言精煉、準確,示范動作標準、規范。在指導學生練習時,教師能夠耐心細致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這些都為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氛圍濃厚
在本節課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課堂氛圍濃厚。通過小組合作和游戲等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還培養了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同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也能夠相互評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五、建議與展望
盡管本節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例如,在分組練習時,教師可以更加細致地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分組,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總之,本節課是一節非常成功的體育課。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同時,教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體育競技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今后能夠繼續加強體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5
一、教學背景與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起跑,這是一項短跑中常用的起跑姿勢,對于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和反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目標包括讓學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掌握正確的起跑姿勢,并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下肢力量。
二、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
進行了隊列練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教師引領熱身活動,選取了一些基本的動作作為準備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探究學習階段
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如“劉翔在110米欄比賽中是不是采用站立式起跑?”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分組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分發錦囊,讓學生在有疑問時翻開錦囊,了解技術要點。
教師進行簡明易懂的講解及正確的示范,然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游戲階段
通過游戲的方式,如障礙賽跑等,鞏固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同時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放松結束階段
選取道教吐納法,配合輕音樂達到調整呼吸、放松緊張肌肉的目的。
三、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并在游戲中展現出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和下肢力量。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厚。
四、優點與亮點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設自主、自學、自練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習,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的相關知識,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師生互動:課堂中的組織、教法、引導、評價和師生互動,使學生左右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得到平衡與協調發展,達到掌握運動方法、增強體質的目的。
五、不足與改進建議
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雖然教師講解了動作要領并做了示范,但部分學生在練習時仍然顯得迷茫,建議教師在講解時更加突出重點,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難點所在。
分組不合理:部分小組的學生在練習時存在明顯的差異,建議教師在分組時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合理分組,以優化教學資源。
練習密度不夠:雖然課堂氛圍活躍,但部分學生在練習時顯得不夠充分,建議教師增加練習密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
六、總結
本節課通過蹲踞式起跑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了短跑中常用的起跑姿勢,并掌握了正確的動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需要注意教學重難點的明確、分組的合理性和練習密度的增加等方面的問題,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相關文章: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11-17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精選9篇)08-29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3篇11-13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通用12篇)10-20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匯編3篇09-10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通用10篇)07-15
蹲踞式跳遠評課稿06-26
蹲踞式跳遠評課稿10-19
四年級體育《蹲踞式起跑》評課稿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