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制度(精選14篇)
在現在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家訪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家訪制度 1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系的一種重要方式,為有計劃地進行,學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家訪工作責任人:
家訪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任課教師全員參與,每班組成若干個家訪小組。學校行政人員家訪主要處理學生突發情況或典型事件。
二、家訪的次數:
一學年內家訪小組必須普訪學生一次,一學期內至少家訪一半以上學生。對特殊群體學生必須訪兩次以上。
三、家訪的原則:
發生下列幾種情況,班主任必須及時家訪,副班主任應積極配合。
1、學生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門或上醫院探望。
2、學生家庭發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時做好安撫工作。
3、學生在學校里發生傷害事故,必須第一時間通知家長或親自把孩子送回家,說明情況,提出解決辦法。
4、學生無故遲到、缺席,及時向家長了解原因,通報情況,共同進行教育。
5、學生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時與家長聯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教育。
6、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有進步時要及時家訪,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作恰如其分的匯報,給學生和家長以熱情的鼓勵。
四、家訪的內容:
1、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匯報。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
3、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增進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情感交流。
五、家訪的注意事項:
1、每次家訪要確定家訪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對被家訪的'學生有較充分的了解。
2、家訪前要提前預約,告知家長家訪的時間,以提高家訪效率。
3、家訪過程中,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回避。
4、家訪時要虛心聽取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要實事求是匯報學生在校表現,要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和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5、家訪后,教師應如實做好記錄。
6、牢記安全第一,注意家訪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教師家訪制度 2
為了密切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間的相互聯系,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教學信息快速傳遞以達到教師與家長積極互動的目的。實現對學生實施教育以學校為主,以家庭教育為輔的教育戰略,現結合我校及我校學生家庭實際,制定家訪制度。
一、參加家訪人員:全體教職工均有對學生進行家訪的義務和責任,其中以學校各級領導和班主任為主。
二、家訪對象:全體學生(含流失生)
三、家訪原因:
a.了解學生家庭情況;
b.反映學生在校各方面表現;
c.了解學生在家情況;
d.動員流失生反校;
e.幫扶貧困生;
f.控制欲輟生流失;
g.學生在校意外情況;
h.其他臨時原因,需要家訪。
三、家訪要求:
1、凡進行家訪的老師態度要端正,務求實效性,要具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進行家訪活動。絕不搞為了完成家訪任務而進行的家訪活動。
2、上課時間進行家訪,事先進行家訪人員要與學校校長、書記或教導主任請示,說明家訪對象及進行家訪原因。經領導批準后,方可離校進行家訪,家訪回校后要向請示領導作口頭匯報,對應急問題要做及時辦理。
3、進行家訪要攜帶由學校統一印發的“家訪記錄”,家訪時要把與家長進行談話的內容作概要性的'記錄,家長要簽字或蓋章。
4、家訪記錄要在進行家訪人員手中保留(學校隨時抽查)期末統一交到教導處存檔。
5、任何教師或領導不得以家訪為借口出校辦理其他事情,經查出視為曠工,并按學校出勤有關條例嚴肅處理。
6、進行家訪活動人員數量的要求:
(1)課任教師對所教學生的家訪,每學期在30%。
(2)學校領導每學期進行家訪,10-20人次。
(3)班主任進行家訪,每學期在40%。
學校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了解和調查研究,是我們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獲取學生信息的重要途徑。是矯治學生行為偏差,幫助學生學生完成學業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希望進行家訪活動的人員,認真按本制度開展此項活動。
教師家訪制度 3
為了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認真履行我校的班主任崗位職責,進一步增強班主任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加強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使我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實處,特制定本制度。
一、家訪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的有效方式,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協調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每位班主任s老師都應重視做好家訪工作,每學期要達到班級人數一半以上。
二、家訪必須分層次、有目的地進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班主任要做到區別對待、及時家訪。學生在校的學習、紀律、思想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采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地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對存在的問題與家長商量,及時解決。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三、尊重家長,重視家長的意見。對家長所提意見要全面調查、了解、分析。正確的意見虛心接受,好的意見或建議應及時反映給學校,以利于學校工作的提高。家長因不了解學校具體情況而提出的.偏激或不正確的意見,要加以耐心、誠懇的解釋,讓家長給予理解和諒解。
四、家訪可通過家長到校、電話、手機短信、信件、網絡等形式進行,征得家長同意后,方可上門家訪。
五、班主任如在上班時間家訪,不能以家訪為由耽誤課或串課,不能和學校安排的活動相沖突。
六、各年級每學期對本級部班主任老師的家訪情況進行總結,對不能完成家訪任務的班主任要給予批評。
教師家訪制度 4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協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步調,統一學校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更好的完成我校的學生培養目標,特制定家訪制度。
一、家訪內容
1、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在家的思想狀況與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
2、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3、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政策,介紹我校的辦學特色及學生的培養目標,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4、雙向溝通家校在教育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總結推薦其成功的經驗,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征求家長對學校及教育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等。
二、家訪原則
家訪必須分層次進行,不得只進行后進生的家訪,應包括中上等學生的家訪。重點是學有潛力的學生,特長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學困學生,留守生,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心理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等。
三、家訪要求
1、班主任每一學期到學生家中家訪必須達到全班學生總數的1/5,科任老師、年級組長、行政干部密切配合,每學期必須家訪2-4人,各班在三年內必須走訪所有學生家庭一次。
2、學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績,或發生問題,應及時家訪。
3、家訪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明確談話中心。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紀律、品德等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采用適當的方式告訴家長,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4、家訪時,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耐心,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要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
5、家訪時要注意其家庭環境、家長心情、學生在場與否,酌情采取恰當的談話方式。
6、班主任(教師)和家長應互相留下聯系電話,及時通報雙方各自情況
7、在規定的時間內走訪學生家庭是硬性指標,必須保質保量地完成。
8、做好家訪記錄,撰寫家訪日記,并做好訪后分析。
四、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看問題。
2、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回避。
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狀式家訪。避免使用令家長和學生失望的語言和結論。
4、尊重家長,抱著熱誠歡迎的態度對待家長的意見,切忌與家長“斗氣”。
5、牢記安全第一,注意家訪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6、不得借家訪之機,向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或收受禮物、接受宴請等。
五、考核
1、每學期由各年級組收齊家訪記錄(班主任手冊之內),上報德育處,德育處將對家訪記錄進行檢查考評并通報。
2、學校把教師家訪情況作為教師師德情況的重要內容,家訪日記存入教師本人師德檔案,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先、評優、崗位聘任、職評的重要依據。
3、選取優秀家訪日記編輯成冊。
4、對家訪活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家訪經驗進行推廣。
教師家訪制度 5
家訪是密切家校聯系,實現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互相溝通,連接家庭、社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樹立學校形象、提高家長素質的主要渠道。學校要求每個班主任和任教老師積極做好學生的家訪工作。因此,特制定建設小學家訪工作制度:
一、每位教師都有隨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的義務。
二、家訪前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三、班主任每學期家訪學生人數不得少于班級人數的1/3,任課老師每學期家訪班級學生3至5名,新一年級的班主任必須家訪全體學生。
四、教師要對后進學生、貧困學生、問題學生、特殊家庭學生通過電話、《學校與家庭聯系本》、走進學生家庭、請家長進學校等多種方式隨時聯系。
五、教師家訪要有目的,有針對性,明確家訪內容,設計好談話方式。
六、家訪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表現,同時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對孩子教育問題要達成一致,在共同探討,統一教育目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問題發生的根源,與家長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教師要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教學活動及學校的發展。對于家長反饋的情況教師要認真分析,必要時需上報學校領導,以及時采納改進工作。
八、對家訪工作中弄虛作假或每學期家訪少于規定人數及因家訪工作不及時造成不良影響的教師,學期考核取消所有獎勵。
九、教師在家訪的基礎上,要及時認真做好家訪記錄。
教師家訪制度 6
為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推進家校一體化的德育管理,使教師與家長更好互通情況,交流信息,溝通感情,協調學校與家庭步調,統一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積極創建“學習型”家庭,特制定家訪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1.班主任應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家訪,每月須上門家訪至少5位以上的學生,一學年須上門家訪完班內全體學生。
2.班主任家訪以后,要做好工作記錄,寫出家訪心得,結合實際不斷總結家訪的經驗,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班主任對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父母不在身邊、家長下崗的學生,學習、生活困難生,身體殘疾學生、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近期家庭有較大變故的學生要特別進行家訪,給予及時的關愛。
4.對起始年級,班主任應利用假期等時間進行家訪,要求在第一學期完成班內學生的全部家訪,并做好記錄。
5.教師通過家訪工作,須與家長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與配合的關系。
6.每月的第二周作為學校開放日,接受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教學的評價和反映,教師要聽取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7.每月的家訪工作,作為班主任每月常規工作的考核和學年評優的指標。學校對班主任的家訪設“專項獎勵”。
教師家訪制度 7
為了保持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重任,特制定學校與家長聯系制度。
一、進行家訪
(一)家訪的量化指標:
班主任每一學期到學生家中采訪,必須完成學校下達的量化指標(教師都要深入學生家庭,成為聯系家庭和學校紐帶)。
(二)家訪的原則:
家訪必須分層次進行,每個學生均要享受家訪的待遇。學有潛力的學生、特長生、單親家庭學生、貧困生、學困生和有輟學傾向的學生要作為家訪重點對象。
1、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
2、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及思想發展動態;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發展的方法、途徑;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立足學生實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
3、收集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三)家訪的內容:
1、學生在校實際情況匯報。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
3、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聯系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四)家訪的注意事項:
1、家訪后,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收集各類反饋信息,以便調整教育教學的方法。及時填寫家訪登記表,并讓學生家長在家訪登記表上簽字。做好家訪工作總結。
2、家訪中,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片面孤立地評價學生。要有情感藝術和語言藝術,引導家長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子女。
3、家訪時,學生、學生家長都應在場,個別問題可要求學生回避。
二、召開家長會議
1、按照學校規定,每學期召開1——2次家長會。
2、家長會的主要內容: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報告學校或班級的教育工作;介紹學生的學習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狀況;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共同研究、落實與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3、召開家長會議前,教師在準備好學生各方面的植被,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4、開會前兩三天發書面或口頭通知,讓家長明確時間、地點及會議的中心內容。
5、會議前向學生講明會議的目的、意見,掃除學生思想顧慮,使他們動員家長參加會議。與熱心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交換意見,聽取建議,選定會上發言的家長,做好發言準備。
三、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主要任務:充當學校的參謀;為家庭教育提供咨詢;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合。
1、在班級學生家長中選出熱心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3——5人組成家長委員會組織。
2、利用家長的特長,讓家長兼任學生的教師或班級輔導員。
3、組織和安排家長給學生上課,進行思想道德、科學知識、作風紀律、勞動技術等教育。
4、舉辦家長、學生、教師參加的聯歡會。
教師家訪制度 8
一、家訪基本要求:
1、新接班的班主任,包括因特殊原因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在接班后兩周內完成普訪。
2、普訪完成后,以后每學期家訪不少于1/3,其中必訪家庭為:
(1)家庭困難學生必訪;
(2)特殊殘缺家庭必訪;
(3)后進生必訪;
(4)家庭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有不同意見的必訪;
(5)家庭教育能力較欠缺的必訪。
4、如發現學生不明原因不來學校且無法與家長及時聯系或聯系不上,要求班主任即時家訪,并了解學生不來學校的原因,若學生不在家,需及時與該生鄰居、居委、街道、派出所及時溝通,了解原因與學生去向。
5、學生因心理等原因不來校,班主任需及時家訪,與學生溝通,并與家長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穩定疏導工作。
6、學生因身體原因長期在家休息,班主任應擇時家訪,了解學生身體狀況,關心學生。
7、對家庭經濟困難及單親和與老人居住一起的學生,班主任應主動定時家訪,以了解該生目前的生活狀況和家庭教育能力與現狀。
二、家訪必須了解的基本內容:
班主任通過家訪,應盡可能的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并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教育教學的基本狀況及基本要求,并力求掌握下列情況:
1、學生上學和放學的路途所使用或借助的交通工具。
2、學生以前及目前的.身體狀況和學習狀況。
3、家庭成員的組成狀況和經濟狀況。
4、監護人的教育能力。
5、家庭電話和與監護人第一時間的聯系方式。
三、家訪注意事項:
1、家訪時穿著要注意教師的形象。
2、入鄉隨俗,客隨主便。
3、與家長交流時要親切、耐心,言談舉止要彬彬有禮。
4、禮貌拒絕家長的各類饋贈。
5、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如與家長產生因觀點、方法、認識等原因不一致時,要做到,不大聲說話、不爭執、不吵鬧,依據有關教育教學的法規,進行耐心解釋、勸說,力爭尋求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教師家訪制度 9
家訪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為把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做好家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制定此制度:
一、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家訪首先要了解情況,家庭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全面了解,才有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二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三是共同研究,統一要求,找出學生內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四是提出建議,幫助指導,必要時還要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
二、提高家訪的效率和效果:
1、家訪要有計劃、有準備,每學期每個學生要家訪一次以上。
2、教師反映情況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講究方法。向家長反映情況時,一般應讓學生在場,當著學生的面,既要介紹學生的優點,取得的進步,又要指出他的缺點,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要在家訪中“告狀”,借助家長的“權威”懾服學生。
3、尊重家長,互相信任。在家訪過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家長,禮貌待人,誠心誠意,即使碰到“拉短”的家長,也要耐心說服,以理服人。
4、家訪要做到制度化、經常化,除了做好面上的家訪外,還要根據學生實際,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家訪,以保持學校和家長的密切聯系。
教師家訪制度 10
家庭訪問是密切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關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表現,指導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互相配合、互相切磋、共同育人的`有利時機,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實現目標管理,突出家訪的實效性,規范班主任家訪的各個環節,制定本制度:
1、家訪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訪問“問題學生”家庭,也要訪問優秀學生家庭。從中探索家庭教育的經驗和規律。每學期班主任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家訪。對個別特殊學生要進行多次家訪。
2、家庭訪問要有針對性、計劃性,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家教狀況,確定家訪的重點對象和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3、經常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用上門家訪或打電話等形式,虛心聽取他們對學校工作及班級工作的批評和建議,接受家長監督,教師間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4、家訪要尊重學生和家長,切忌簡單的告狀或命令式的通知家長來校的形式。與家長談話要態度和藹,忌空洞說教,向家長提建議或為家長排憂解難時,應實事求是地有分析、有說服力地指出問題,不能對家長埋怨責備,挫傷家長的自尊心。
5、家訪過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準接受家長的吃請,更不準借此向家長索要財物。
6、班主任在《班主任手冊》上認真記好家訪情況,包括家庭情況和學生在家表現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7、家訪結束后應請家長填寫家長意見,并簽名。學期結束后由教導處匯總計入班級考核。
教師家訪制度 11
一、家訪任務
黨員干部每學期家訪不少于30次;黨員班主任每學年對所教班級的所有學生家訪不少于一次;黨員教師每學年家訪不少于40次。
二、家訪內容
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教育法規和政策,介紹學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需求和態度;了解學生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社交往來、性情心態、個性特長、健康狀況等信息;交流學生在校表現、道德修養、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突出表現、存在問題等;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引導家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三、家訪形式
1、以走訪學生家庭為主,信訪、電訪、網訪為輔,做到普遍家訪和重點家訪相結合,臨時家訪和定期家訪相結合,個別家訪和集體家訪相結合,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情況;
2、辦好家長學校,著力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和能力;
3、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征求學生家長意見,開展家長、學生評學校、評校長、評教師活動;
4、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加強學校、家庭、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傳遞信息強化家校溝通。
四、家訪要求
1、堅持科學安排,不得妨礙學生家長的.正常工作與學習生活;
2、堅持廉潔自律,不得借機接受學生家長的禮品、禮金和宴請;
3、堅持以肯定成績、鼓勵褒揚為主,結合學生個性發展特點,與學生家長研討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
4、堅持與學生家長平等對話,虛心聽取家長意見;
5、堅持做好家訪情況記錄,經常總結反思家訪工作,努力提高家訪藝術和家訪效果。
教師家訪制度 12
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促進學校與家庭聯系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協調學校與家庭的步調,統一學校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構建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絡,有機整合學校、家庭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同步合力,促進學生平安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更好地完成我校辦學目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學校教師家訪制度》。
一、家訪形式
1、走訪學生家庭;
2、請家長來校座談;
3、電子(電話、校信通、網絡)等聯系。
二、家訪對象
1、教師家訪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2、貧困生、學困生、留守兒童學生、單親家庭學生、思想學業變化重大學生、父母進城務工學生、殘疾學生等學生家庭進行重點家訪。
三、家訪內容
1、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內容包括:
①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②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③學生在家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2、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幫助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實施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
3、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民生政策與學生安全教育常識,介紹學校辦學特色及學生的培養目標,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4、對因學校、家庭彼此不了解,對學生教育產生誤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數家庭提出問題,如實介紹情況,耐心聽取家長意見,通過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溝通心理,爭取實現協同教育。
5、征求家長對學校及教育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等。
四、家訪要求
1、一年級班主任和新接手的班主任在第一學期內應對全班學生進行全員家訪;其他班主任對二分之一學生進行家訪,一年內完成全員家訪。正、副班主任共同參與家訪。
2、教師家訪做到“十一要”、“七必訪”、“五回避”
(1)十一要:要有計劃準備,目的'明確;
要有交流、溝通策略方法;要學生在場(一般情況下);要實事求,坦誠公正;要一分為二,客觀辯證;要態度誠摯,言辭懇切;要聽取意見,共商良策;要文明禮貌,尊重家長;要全面家訪,全面了解;要有家訪記錄,能拍照的要拍照;要樹立教師形象,注意家訪安全。
(2)七必訪:貧困生家庭必訪;
學困生家庭必訪;留守兒童必訪;缺損型家庭(單親或離異)家庭必訪;思想學業變化重大學生家庭必訪;父母進城務工或不在家的學生家庭必訪;殘疾學生(有生理、心智障礙學生)家庭必訪。
(3)五回避:回避用電話聯系代替家訪;
回避告狀式家訪;回避指責家長;回避利用家訪辦私事;回避收受家長饋贈和邀請吃飯。
3、教師對學生進行家訪,必須有計劃目標,目的明確。交流、溝通講究策略、方法,做到實事求是,客觀辯證,并認真聽取家長意見與建議,闡明自己和學校的看法、意見,共商學生教育良策。
4、教師家訪必須做好家訪記錄,能拍照的要拍照。
五、獎懲考核
1、期末年終由各年級組收齊家訪簿記錄,報交學校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檢查考評、通報和存檔迎檢;
2、學校把教師家訪情況作為教師期末年終績效考核、年度考核及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
3、學校對家訪活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推廣家訪經驗。
教師家訪制度 13
家訪是維系教師、家長、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為密切家校聯系,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實發揮家校育人合力,現就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家訪工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貫徹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雙減”工作和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健康、考試管理落實落地,在全省中小學開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教師家訪工作,形成教師全員參與、形式靈活多樣、覆蓋全體學生、關注特殊群體和個體的家訪工作新格局,切實激活家訪的育人效能,不斷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二、工作原則
(一)全面發展,育人為本。以教育性、整體性、激勵性、客觀性為評價準則,實事求是反饋學生信息,全面了解學生在家情況,共商育人對策,助推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二)面向全體,關注個體。樹立服務學生和家長的工作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全員普訪;以特殊群體和個別學生為重點,進行針對性家訪,切實增進家校溝通,深入細致做好家訪工作。
(三)形式靈活,突出實效。在傳統家訪形式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開展電話、微信、視頻等線上家訪與家長會、學校開放日等線下家校交流活動。以解決問題、取得成效為導向,形成策劃、準備、訪問、反思、改進等環節不斷循環完備的家訪流程,保障家訪實效。
(四)著眼長遠,立足常態。強化一線學生工作,科學統籌安排家訪工作,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家訪工作長效機制和評價考核制度,激發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家訪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常態化。
三、工作內容
(一)交流學生情況。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在家表現、學習和生活習慣及家長期望水平等影響學生發展的家庭因素。向家長準確反饋學生在校期間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表現情況。
(二)共商育人策略。根據學生特點,與家長商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策略,尤其是對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共同制定具體有效的個性化方案。在尊重家長教育理念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對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家長進行教育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引導家長和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三)介紹辦學理念。主動向家長宣傳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向家長宣傳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成績,增強家長對學校辦學的認同感、信任度。
(四)聽取家長意見。主動征求家長對學校辦學、班級建設、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見和建議,并以適當形式,及時向學校、班級、教師反饋,以更好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工作要求
(一)全員參與。建立“校長帶頭、中層示范、班主任為主體、任課教師參與”的家訪工作機制。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年帶頭家訪,中層干部探索形成家訪典型案例;推動班主任對全班學生進行普訪,提倡任課教師對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
(二)突出重點。在全員家訪的基礎上,篩選重點家訪對象,以離異家庭、單親家庭、隨遷子女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特困學生家庭、殘疾病患學生家庭以及問題學生家庭等為重點開展家訪工作。原則上每學年對每個學生入戶家訪1次;對于需要特殊關注的學生,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根據工作需要,可隨時入戶家訪。
(三)注重統籌。學校要對教師家訪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協調好不同教師的家訪對象,避免出現不同教師交叉家訪、重復家訪情況。家訪人員要做好家訪準備,形成要向家長反饋的情況提綱和要向家長了解的問題清單,做到有的放矢;要與家長進行初步溝通,明確家訪的要求、內容和家長的需求,做到協商一致;要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一方面消除學生思想疑慮,另一方面了解需要老師通過家訪幫助解決的問題。
(四)分析留檔。要建立家訪活動記錄制度,家訪活動結束后,家訪人員應對家訪中了解到的情況進一步分析總結,并形成檔案記錄,留存備查。對需要向學校或其他教師反饋的情況,要及時反饋。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家訪工作,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任務要求,將家訪工作作為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高辦學水平、提升家長和學生教育獲得感的重要舉措。各中小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將家訪工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工作范疇,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確保工作實效。
(二)強化考核評價。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家訪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效納入學校督導檢查重要指標,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各中小學校要建立家訪工作評價考核制度,將家訪開展情況和成效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重點內容。
(三)嚴肅家訪紀律。家訪教師要嚴格遵守《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做到嚴以律己,言行雅正,清正廉潔。嚴禁泄露學生及其家庭隱私,在家訪中樹立良好形象。
(四)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宣傳家訪工作的重要意義、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教育,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教師家訪制度 14
家訪是聯系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紐帶,搞好家訪工作是培養合格人才的保證,因而制訂如下家訪制度。
1、每個學期,全體教師要把本班學生普訪一次,
2、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的情況,重點學生要多次家訪,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領導干部也要結合班主任、教師搞好家訪工作;
3、家訪要做到經常性,并改變告狀式家訪為座談式家訪,改變學生犯了錯誤才家訪的做法,真正使學生家長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熱愛;
4、教師要做好家訪記錄,并通過家訪,建立學生檔案,以利于更好的教育;
5、寒暑假教師要搞好家訪工作,除了檢查寒暑假作業外,主要了解學生的假期生活,思想動態;
6、家訪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并及時把學校制定的制度、作法、決定,通過教師家訪傳遞給家長,加深家庭對學校的了解,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家訪制度】相關文章:
教師家訪方案11-26
(精品)教師家訪方案11-27
教師家訪方案[優秀]11-28
教師家訪工作總結05-25
教師家訪工作匯報08-26
教師家訪工作計劃10-23
教師家訪工作計劃11-20
教師家訪工作總結10-27
關于教師家訪工作總結07-21